人教版 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作业.docx_第1页
人教版 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作业.docx_第2页
人教版 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作业.docx_第3页
人教版 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作业.docx_第4页
人教版 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作业.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检测1(2016淄博高一检测) 如果有两个小群体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 a它们的食物种类要相同 b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内c它们的毛色一定相同 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2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和生物进化的标志分别是() 具有了特殊的形态结构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具有了一定的生理功能产生了生殖隔离ab c d解析:选c。生殖隔离一旦产生就阻碍了基因的交流,从而产生新物种。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3(2016湖南株洲二中月考) 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昆虫的性状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4(2016成都树德中学月考) 油菜物种甲(2n20) 与乙(2n16) 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解析:选b。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幼苗丙的染色体数为18,秋水仙素加倍后形成丁,丁的染色体数目为36,幼苗丁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为7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36,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戊是四倍体,甲和乙均是二倍体,戊与甲杂交或戊与乙杂交后代均为三倍体,三倍体不育,所以戊与甲和乙存在生殖隔离,戊是新物种,d错误。5(2016山西大学附中诊断) 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6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是自然选择c是自然选择学说 d是物种多样性解析:选c。据图分析,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为突变、基因重组及自然选择;为自然选择学说;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基因多样性。7达尔文发现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生活着15种龟类(简称岛龟) ,它们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保留着南美大陆西海岸陆地龟类的痕迹(简称大陆龟) ,研究发现这15种岛龟就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如图所示,图甲是描述岛龟演化的模型,请分析回答:(1) 大陆龟刚开始分布到甲、乙两岛时,岛屿之间辽阔的海洋相当于_隔离;每个岛上的环境都不同,所以_的方向也不同,导致进化方向产生差异。(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经过长期进化,分布在不同海岛上的岛龟的基因库发生很大的差异,最终出现_隔离,标志着两个新物种岛龟1和岛龟2的形成。(3) 岛龟脚趾的连趾(ww) 和分趾(ww、ww) 是一对相对性状,若人为将岛龟1迁入乙岛,追踪调查50年间w和w的基因频率变化如图乙,则乙岛上的岛龟1是否发生了进化?_(选填“是”或“否”) ,说明上述性状中_更适应乙岛的环境。解析:(1) 当同一物种分开形成两个种群时,两者之间存在的是地理隔离;由于每个岛上的环境不同,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从而导致进化的方向也不同。(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为种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了生殖隔离,标志着两个新物种的形成。(3) 通过图乙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可知,岛龟发生了进化;种群基因频率变大的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适应环境的。答案:(1) 地理自然选择(2) 种群生殖(3) 是连趾一、选择题1(2016厦门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b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2马与驴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突变 b基因重组 c生殖隔离 d地理隔离解析:选c。马与驴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3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选a。华南虎和东北虎生活于两个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间无法交配,即是由地理隔离导致的,所以a选项正确。4(2016东营广饶一中期末) 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专家担心血吸虫会在北方水系中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对北方人民的健康形成新的威胁。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会慢慢形成新的种群b会因定向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c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d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解析:选b。来到北方的血吸虫可能会形成新的种群,a正确;来到北方的血吸虫可能会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但不是定向变异的结果,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来到北方的血吸虫与南方的血吸虫可能存在着地理隔离,c正确;由于地理隔离存在,两个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从而造成基因库的差异,经过长期的进化作用可能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物种,d正确。5(2016湖北荆州中学期中) 花生的含油量随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选择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突变d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6(2016湖北荆州中学期中) 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变异角度看,这种蜣螂后腿卷曲的出现是因为突变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解析:选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还是同种生物,说明它们之间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故a错误;由于突变的存在,蜣螂种群中存在普通蜣螂和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由于自然选择的定向选择,使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基因频率提高,故b、c、d正确。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实质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解析: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同时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同样会影响基因频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均会相互选择,共同进化。8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如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基因a或a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b乙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杂合子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d有利基因的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时,该种群已进化成新物种9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解析:选c。由于鸟类位于两个不同的岛上,所以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存在生殖隔离;甲岛的环境变化大,从而选择出较多的适应环境的鸟类;由于一个岛上的鸟类不属于同一物种,所以每个岛上均有较多的基因库;由图可知两岛上的鸟类数量最终趋于相同。10(2016唐山高一检测)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解析:选c。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11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 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12. (2014高考广东卷)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所示) ,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二、非选择题13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 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2) 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和_。(3) 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_、_和_。在这3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4) 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原因是_。答案:(1) 种群基因库(2) 75%25%(3) 72. 5% 5%22. 5%没有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4) 物种生殖隔离已经形成14(2016福建八县一中期末) 如图示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不同的种类在形态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 该现象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为:生物朝着_的方向发展。(2) 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e的形成_。(3) 物种c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中基因型aa占48%,aa占22%,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解释原因_。答案:(1) 生物多样性(2) 原始的哺乳类产生不同的变异,其中适应水环境的变异个体被水环境选择而生存下来,这样代代选择、积累,经漫长年代而形成了水栖的e动物(3) 否因为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15回答以下问题:. 如图为三倍体无子西瓜育种过程:(1) 三倍体无子西瓜是高度不育的,说明了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_。(2)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的原因是什么?_。(3) 要使三倍体西瓜可育,可采用的方法是_。(4) 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否是一个新物种?_,原因是_。. 我国育种工作者利用野生黑麦与普通小麦培育了既高产又适应高原环境的八倍体小黑麦,请判断八倍体小黑麦是否为一个新物种?_。答案:. (1) 是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2)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