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货币与信用.ppt_第1页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货币与信用.ppt_第2页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货币与信用.ppt_第3页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货币与信用.ppt_第4页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货币与信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秦汉至隋朝时期的金融 本章的结构安排 第一节秦汉至隋朝的货币第二节秦汉至隋朝的信用 本章需掌握的主要内容 把握秦汉时期中国币制的特点 沿革及其原因 影响 了解秦汉时期中国货币种类 形制的变化及货币流通状况 了解秦始皇统一币制 西汉武帝及王莽改革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了解秦汉时期信用的形式及特点 秦汉时期的金融理论 略 本章需掌握的主要内容 把握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及流通货币的种类 了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物货币盛行以及金银等贵金属趋向消失的原因 了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发生的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及其原因 了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信用形式 信用业务以及信用机构 本章需掌握的主要内容 把握隋代货币制度的类型 特点及货币流通状况 尤其是隋代的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了解隋文帝币制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量名钱 半两钱 五铢钱 子钱家 寺库年号钱 公廨 寄附铺 柜坊 书帖 飞钱 二 秦汉时期的货币 P6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中国的货币制度从混乱走向统一 公元前206年秦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 公元前206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202年 刘邦在长安建立起统一的西汉王朝 公元8年 王莽篡汉 建立新朝 社会矛盾激化 绿林 赤眉起义推翻新朝后 各地豪强并起 军阀混战 刘秀消灭各地军阀后 于公元25年在洛阳重新建立统一的东汉王朝 秦朝与两汉是我国统一的中央集权专制王朝 这个时期中国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制度 秦朝至西汉初期中国实行金钱复本位制 黄金的使用范围较广 但通常用于奖赏或作为 重器 归贵族所有 而一般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仍以铜钱为主 P62 秦汉时期的货币本位从铜与布变为金与铜 而后再变为铜与谷帛等实物 钱币的形制也统一为圆形方孔状 新莽除外 秦汉两朝经过多次币制 钱制 改革 使得中国的钱币体系从半两钱体系过渡到了五铢钱体系 从秦朝建立半两钱体制开始 直至西汉武帝创立的五铢钱体制被唐高祖李渊废止为止 中国的钱币制度都属于量名钱体制 秦汉时期 农工商业继续发展 与之相关的信用也得以继续发展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制度 P62 秦统一前 在秦国境内已经实现了币制的统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颁布货币改革令 要 以秦法同天下之法 以秦币同天下之币 秦始皇 规定黄金和铜为货币本位 关于布为货币本位的提法有争议 见P62 禁止其它财物作为币材 确立金铜 钱 本位制 这是货币复本位制的一种 这样 秦朝的币制就从秦国的钱布复本位制演进为金钱复本位制 规定货币种类分为黄金和半两钱两等 关于布为 中币 的提法有争议 P62 但实际流通的货币以铜钱为主 规定货币形制和单位 黄金为称量货币 沿用金钣 饼金的旧形制 单位为镒 1镒为20两 规定铜钱为圆形方孔的铜铸币 其金属重量为 半两 即货币单位是半两 并以该金属重量命名 叫 半两 钱 后人称之为秦半两钱 实际上流传下来的秦半两钱并非重如其文 P62 半两钱不是秦统一后创造的新铸币 而是将统一前秦国的半两铜钱推广到全国 秦朝的半两钱确定了此后中国钱币外圆内方的基本形制 没有看到秦朝对布币的新规定 秦半两钱 出现于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代 规定金钱具有同样的法偿能力 黄金为上币 铜钱为下币 大数用金 小数用钱 秦二世执政后 复行钱 继续推行统一货币的政策 目的是要实现 货币王室专铸 将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统一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府手中 秦二世胡亥 前230年 前207年 在位时间前209年 前207年 也称二世皇帝 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 最小的儿子 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 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 矫诏赐死其兄太子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统一币制有三个历史意义 P63 统一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 可以抑制诸侯残余势力的财力增长 防止诸侯割据势力死灰复燃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统一货币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 加深各地的经济联系 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有利于经济发展 巩固中央集权专制政府的财经基础 统一币制对后来中国的钱币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王朝的 货币王室专铸 的思想和制度为历代王朝所奉行 统一货币单位 确立铢两货币 为西汉至隋朝的五铢钱体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直接影响到其后两千多年中国货币经济的发展 改革并定型了中国货币的形制 圆形方孔的铜钱形制由此固定下来并流行了两千多年 环钱的使用 减少了钱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贯穿使用也比其他形制的货币便利得多 黄金开始执行完整意义的货币职能 金属货币基本上取代了实物货币 不仅货币的价值更加稳定 而且也更有利于交换的发展 秦朝币制改革存在不足 金钱复本位制下 两种金属同时充当币材 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使得同一市场上同种商品有两个价格 价格依然紊乱 秦半两钱太重 不适于使用 史料没有关于秦朝时期金钱的法定比价 但从秦国时期 金布律 规定钱与布法定比价的情况推测 金钱复本位制下的黄金与半两钱之间也应当存在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以及二者的价差 劣币驱逐良币的货币流通规律也会发生作用 进而导致物价和经济的波动 两汉的货币与货币制度变迁 P63 69 西汉初期沿袭秦朝的货币制度 实行金钱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但黄金的单位和钱制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西汉仍以黄金和铜为币材 货币分为黄金和铜钱 大额交易用黄金 小额交易用铜钱 但因为黄金仍短缺 所以实际流通的货币以铜钱为主 西汉金饼 西汉金饼 上图展示的西汉金饼形如圆饼状 面略凸起 有滴铸所产生的不规则空洞 背为凹下 表面有冰裂纹现象 上有刻划标记 其含金量在98 以上 重250克 即汉制一斤 若按当时比价计算 可值万余枚五铢铜钱 当时粟米价每石约合70枚钱 而百亩良田的年收入也不过万枚钱而已 由此可知 作为上币的黄金是很珍贵的 商周时期 黄金称量货币已经产生 但货币职能尚不完备 西汉盛行黄金 以斤为计算单位 黄金的形式逐渐摆脱了楚国黄金货币形制的影响 形状通常为饼状 有柿子金 马蹄金 麟趾金等形式 西汉的金饼一般指汉代的马蹄金 麟趾金和柿子金 马蹄金和麟趾金一样都是汉武帝时的黄金货币 麟趾金和马蹄金的形状均似马蹄 中心空洞 底部凹进 马蹄金底部椭圆 麟趾金底部圆形 每枚重1斤左右 上面刻着记重的文字 如 斤六铢 十五两廿二铢 等 麟趾金 左 和马蹄金 右 西汉麟趾金 麟趾金是汉代出土的文物 汉代素有 黄金世界 之誉 仅武帝时期用于对匈奴战争的黄金支出就超过70万斤 新莽时期 国家库存黄金仍达到70万斤 是封建社会中央政府黄金储量的巅峰 与当时罗马帝国黄金储量相当 1999年秋 在汉长安城东侧的谭家堡 一次出土汉麟趾金219枚 总重量达54116克 即是一证 河北定州出土的西汉麟趾金 汉代 马蹄金 汉代马蹄金 重209克 铜质鎏金 汉代 柿子金 西汉的黄金货币虽有自身的特点 但仍处于较原始的称量货币阶段 西汉黄金货币的使用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 白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成为币材 当时已出现白银称量货币及银贝 银布币 汉代白银的货币职能进一步完善 秦朝规定珠玉银锡不为币 只能作器饰宝藏用 汉初 白银也不作为流通货币来使用 西汉到武帝时期 白银又出现货币化的情况 汉武帝曾经用银锡合金铸造过白金币这类严重不足值的铸币 由于铸造该货币的利益巨大 以至民间盗铸犯罪严重所以该货币铸行时间不长就被废止了 P65 在新莽币制中 白银才成为正式通货与黄金具有同样的货币职能 其单位为 流 每流重8两 始建国二年 公元10年 王莽推行所谓的 宝货制 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五物为金 银 铜 龟 贝 六名指金货 银货 龟货 贝货 泉货 布货 二十八品则为金货一品 银货二品 龟货四品 贝货五品 泉货六品 布货十品 其中银货二品为普通银和朱提银 读为书实 按比价计 普通银每流值钱千枚 朱提银每流则值钱1580枚 新莽银饼 朱提银 1974年8月河南扶沟古城村曾出土过18枚大型银布币 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银铸币 新莽银饼为目前发现的唯一孤品 其形如圆饼状 面略凸起 有滴铸而成之变形龙纹 背中心凹下 表面较平整 成色92 当为朱提银 读为书实 之属 是中国白银货币最早取得法定地位的实物证据 其意义十分重大 新莽银饼 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 再到信用货币 是各国货币发展的共同趋向 但历史上的货币金属在各国货币发展史上不尽相同 我国的货币金属长期以铜银为主 西汉白银货币的使用比春秋战国时期多 唐宋时期白银作为货币使用的情况逐渐增多 明代确立白银的货币地位 明清两朝实行银 铜 钱本位制 清末确立银本位制 民国初期确立银元本位制 直至1935年中国才废除银本位制 白银在中国货币经济发展史中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货币材料的历史演进既与商品交换的发展内生出来的货币需要有关 又与货币材料自身的优点及其供给有关 西汉以后 白银作为币材的情况增多 其原因也是如此 前述西汉初期因承袭秦朝的货币制度 实施金钱复本位制 故规定铜钱为下币 汉高祖至西汉武帝时期的铜钱仍为半两钱 汉高祖和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刘彻 前156年 前87年 是汉代最重要的皇帝之一 景帝刘启第三子 母王美人 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 因受景帝姐姐刘嫖的喜爱 7岁立为皇太子 汉景帝后三年 前141年 16岁的刘彻登上皇帝位 第二年 首创年号为 建元 从此 我国历史开始用年号纪年 汉无郭半两钱 汉代半两钱种类较多 最早出现的钱形薄小而且质量粗劣 西汉初期铸币权的分散导致量名钱 名符其实的半两钱 退出流通 劣币膨胀 物价上涨 P64 西汉初期 经济破败 财政困难 统治者认为货币就是财富 国穷民贫原因是没有钱币 故而推行铸币减重以及允许民间采矿 冶金和自由铸造钱币的政策以增加钱币的数量 自由铸造钱币的政策造成西汉 半两 钱的重量名称与实际金属重量脱节 铜钱的名目价值与实际价值脱节 民间盗铸钱币问题严重 以致劣币膨胀 钱益多而轻 物益少而贵 可见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 铸造不足值的劣币也会造成通货膨胀 自由铸钱的政策还造成地方诸侯的财力和军力膨胀 出现汉景帝时期的 七国之乱 可见 维护国家的政治统一必须将货币铸造 发行权集中于中央政府 西汉初期的钱币经过九次峰回路转的曲折演变 P64 最后通过汉武帝的币制改革 P65 从半两钱体制演变为五铢钱体制 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下令铸造新钱币 赤仄侧钱 钱面铸有 五铢 字样 赤仄钱文日五铢 重如其文 这是一种实钱 不同以往汉朝钱币的是 它轻重合适 铸造精美 看起来理所应当应该受到欢迎并且广为流通 但政府却规定一枚赤仄钱当五枚郡国五株 这又使得它成了虚钱 这实际上是减重的另一种做法 因为郡国五铢按规定也是每枚重五铢 一枚赤仄当五枚郡国五株 就等于减重五分之四 假设郡国五诛因盗铸减至每枚三株 五枚也有十五株 仍减重三分之二 这无怪乎赤仄钱一发行 立即遭到人民的抵制 公元前113年 就是元鼎四年 西汉政府被迫废止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 同时废止赤仄钱以一当五的规定 采纳贾谊的建议 进行币制改革 汉武帝币制改革 P65 66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内容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整顿和统一币制 取缔各郡国的铸币权 提高五铢钱的铸造技术含量 遏制盗铸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整顿和统一币制 销毁地方铸币 设立上林三官 钟官 辨铜 均输 作为中央政府主管钱币的铸造 成色鉴别 运输的机关 集中各地的铜材 垄断货币的铸造权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 禁止非三官钱流通 左图为西汉武帝时铸造的有郭五铢钱 钱币重3 33克 故以为名 五铢钱 流通达七百多年之久 至隋代仍仿此制 右图为西汉的磨郭五铢钱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 P65 创造出了五铢钱这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铸币及五铢钱体制 五铢钱成为汉武帝至唐朝初年700多年间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 三官五铢钱可以说是西汉货币上的最大变革 它轻重合适 名实相符 流通方便 选铜严格 铜质优良 铸工精美 难以伪造 因为上述多种优点 三官钱发行之后 大受人民欢迎 并且社会上只有这一种钱币流通 其他钱币 均被淘汰 从此 我国的币制才真正统一起来 从秦始皇宣布统一货币 经一百多年的实践探索 到汉武帝才终于完成了统一币制的历史使命 汉代金五铢钱 世界上的最早黄金货币出现在中国商周时期 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但当时的黄金货币多为称重行使 处于称量货币的阶段 至汉朝始有仿铜钱铸造的金币 汉代金五铢钱 西汉初期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铁钱 据 梅福传 张晏注说 西汉成帝 河平二年 沛郡铁官铸钱 说明西汉成帝时期实际上铸有铁五铢钱 长沙 衡阳西汉古墓中也发掘出了铁半两钱 见下图 西汉无文铁半两钱 虽然西汉时期白银和铁曾经充当过币材 但是此时的货币本位仍为黄金和铜 西汉末年王莽违反货币流通规律 四度改革币制 P66 69 废除五铢钱 改铸新钱 以小换大 以轻换重 以铜换金 朝令夕改 以至币制混乱 货币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破坏 社会矛盾激化 王莽 左图为天凤元年 公元14年 铸造的王莽货泉 右图为天凤元年 公元14年 铸造的王莽货布 均为青铜制品 货布重25铢 与货泉并行 对换率为1 25 王莽三泉 大泉 小泉 货泉 王莽的金错刀母钱 一刀平五千是王莽为 托古改制 所铸之刀钱 钱体由刀环 刀身组成 青铜浇铸 刀环如方孔圆钱 穿孔上下镌 一刀 二字阴文 一刀 二字用黄金 十分光灿华美 一般通长7 3厘米 重20 40克 厚薄不一 刀身铸有 平五千 三字 意思是一个这样的金错刀价值五千文铜钱 当然 实际上这种钱币包含的黄金重量远远不值五千文铜钱的价值 发行这种 不足值 的货币实际上是王莽掠夺民间财富的一种途径 王莽龟货 资治通鉴 王莽始建国二年 龟货四品 胡三省注 元龟 岠冉长尺二寸 直二千六百一十 公龟九寸 直五百 侯龟七寸以上 直三百 子龟五寸以上 直百 是为四品 东汉的货币制度基本上沿袭了西汉的五铢钱体制 P69 东汉成立初期 以谷帛 货泉 王莽新币之一 西汉五铢钱为货币 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杂用 币制混乱 公元40年东汉光武帝铸造五铢钱 重新恢复五铢钱体制 但所铸造的五铢钱大小 重量与过去有不同之处 黄金继续作为货币使用 但已经大为减少 东汉时期大量黄金突然消失 至今仍是个谜 东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章帝一度废钱不用 汉桓帝想铸造大钱没有成功 东汉章帝刘炟 左 和汉桓帝刘志 右 汉灵帝时候又铸造四出五铢钱 见下图 汉灵帝刘宏 四出五铢钱 东汉灵帝中平三年 公元186年 时铸造 青铜制品 钱背面有四道斜文 由穿孔的四角直达外郭 由于政府腐败无能 民愤日深 当时民间有传言道 当此钱铸成时 人民便会四道而逃离东汉 东汉末年董卓改铸劣质的无文小钱 董卓五铢 见下图 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钱币难以流通 交换退化为物物交换 实物经济盛行 中国货币经济的发展出现大倒退 可见 东汉是中国币制从金钱本位制向钱帛 谷 平行制过渡的时期 而钱制仍属于五铢钱体制 汉献帝初平元年 公元190年 铸造的董卓五铢 董卓五铢是东汉末年军阀董卓铸造的一种劣质无文无郭的小钱 东汉末期 社会架构陷于破产 币值低贱 铸造的币钱既偷工减料 而且工艺极为苟且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 公元190年 董卓铸造无文无郭的小五铢钱 五铢 二字夷漫不全 很难辩认 世讥称之为 无文 该钱堪称我国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之小钱 可见 历代王朝在政治腐败 经济凋敝 财政困难的时候 都会铸造不足值的劣币来搜刮物质财富 导致通货膨胀和社会动乱 货币制度的优劣以及币制改革成功与否 关系到社会经济能否稳定发展 总体来说 秦汉时期的货币流通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 都远远超过了战国时期 黄金和铜钱的货币职能显得很突出 它既是价值尺度 交换媒介 又是支付 贮藏手段 货币发行量之大 流通速度之快 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空前的 这是当时以城市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发达时期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它对加强各地的经济联系 促进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 秦汉时期的信用发展 P71 秦汉时期 农工商业继续发展 与之相关的信用也得以继续发展 两汉时期以私人信用为主的放款活动盛行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币制统一 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带来了商业发展以及商人势力的壮大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大夫晁错再给西汉文帝关于重农抑商的建议书中就说 今法律贱商人 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 农夫已贫贱矣 P12 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促进了秦汉时期信用事业的发展 秦朝的寿命较短 关于秦朝信用情况的史料记载很少 但 史记 中的 高祖纪 有消费信用的记载 汉高祖刘邦做泗上亭长的时候 经常向酒家赊酒喝并写有债券 据说债主看到刘邦醉卧时身上有龙 就 常折券弃责 这是酒家向刘邦提供的消费信用 两汉时期私人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