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尝试探究促进自主发展.doc_第1页
引导尝试探究促进自主发展.doc_第2页
引导尝试探究促进自主发展.doc_第3页
引导尝试探究促进自主发展.doc_第4页
引导尝试探究促进自主发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导尝试探究 促进自主发展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刘庆梅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小学 442101) 【摘要】:“尝试探究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实现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把引导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学法指导有机结合,是教师引导学生全体参与探索发现、主动实践、合作交流、自己获取知识的一种多向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心理为依据,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词:尝试、探究、合作、实践、交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引导学生尝试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的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欲望。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是把数学问题以历史事件或现实生产生活的实例且带有趣味性的问题融入数学教学中,以境激情,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的知识点,形成有趣的数学问题,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做个数学游戏,讲一个数学故事或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一个数学问题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再经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我通过故事的形式创设三个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猜一猜:“根据图上的信息可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后,紧接着提出: “小数加法和减法我们以前学过吗”? “看着这些算式,你想干什么”?学生提出了:“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由此进入轻松的尝试探究状态;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看着课题提问。学生提出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有没有关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些什么?”、“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作用)?”等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想及早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强烈愿望。二、引导尝试探究,自主学习新知。尝试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它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的去探究。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尝试探索的机会,教学中,遇到知识延伸和难度不大的例题时我让学生直接尝试,并让其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透彻。极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四年级上册在教学除法需要调商时,我先引导学生自学例题,列出算式27234,再尝试解答。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除数34看作30试商9,结果发现34乘9得306比被除数大。“怎么办呢”?学生在尝试练习中产生了疑问。并由此进入了自主探究的状态;又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 ?”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兔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当然,“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不要教师主导,更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不同意见。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时,要及时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将矫正机会留给学生。三、展开合作交流,组织探究活动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手段,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应当有较多的合作交流活动,使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时,我让学生用16厘米长的木棍围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长、宽分别取整厘米),并分别求出面积是多少?通过分组合作、全班交流学生体会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此时围成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领悟了数学的奥秘。在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识七巧板时:出示如下尝试提纲:“有几种图形”?“每一种图形有几个”?“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像,尝试拼搭。并分小组填写实验记录。让有趣的七巧板教学真正的“有趣”起来了。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较常见的橡皮、墨水盒、火柴盒、砖块、食品盒、篮球等物品,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从而认识、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然后分组讨论:“观察这些长方体、正方体你能发现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在面的形状、棱的长度上有区别,而在面的个数、顶的个数、棱的条数上是相同的。并完成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联系和区别的表格填写。良好的合作交流的氛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能够宽松地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思想,倾听别人的想法。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求得同一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的道理,另一方面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正是在与别人的合作中,分享着互相竞争,共同经受成功与挫折的体验。同时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四、尝试实践应用,体验成功快乐实践运用,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探索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强调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体验成功,使学生有探究的信心。首先要给学生以成功的期待,让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一是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我先出示一个钟,让学生仔细观察,知道钟面上走得最快的针是秒针。接着,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滴答声、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或拍手等方式来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再让学生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走动,体验“分”和“秒”的关系,最后通过创设多种活动情境,如:跟着“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大约是1秒;闭上眼睛数出60秒;估计戴好一条红领巾用多少秒让学生脱离钟面进行再次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又如学习了“圆的认识”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到了“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二是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我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又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我让学生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求:“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就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创设情境、尝试探索、合作交流、实践运用,四个环节构成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是开放的,环节与环节紧密相连的,为学生提供了愉快合作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学生充分自主发展。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在自主探究的土壤中才能健康的成长。一个好的数学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