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导学设计1.doc_第1页
《落花生》导学设计1.doc_第2页
《落花生》导学设计1.doc_第3页
《落花生》导学设计1.doc_第4页
《落花生》导学设计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落花生学案设计山西省芮城县南街小学 陈晓华【学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学习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课前准备】1. 教学课件。2. 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有关许地山的资料。【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板书:落花生)3.设疑导课:许地山为什么要用“落花生”这个俗气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落花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学导航1.扫地雷:自读课文,用圆圈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反复读三遍。难写的字别忘了书空两遍,并试着记一记。2.树骨架: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试着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二)自我检测(展示点拨)1.我会读 茅亭 空地 吩咐 榨油(点拨:此处“空”为四声;“咐”为轻声。) 2.我会写 p zh m 开( ) ( )油 爱( )(点拨:“辟”字如何识记,并试着组词。“慕”字别忘了下面是“小”字多一点,而且这两点是横着的两点,并用红笔标出。指导学生当堂书写“慕”字。) 3.我会答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 )( )( )。(点拨:在本课中,作者重点写了什么?其他部分能不能不写?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写议花生,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三、抓住重点,合作探究(一)自学导航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2.找出文中的重点段落,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进行批注。(二)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按照学习能力由低到高依次编号。交流时,组长组织,1号组员先说,其余组员依次补充,最后选派代表代表本组发言。)(三)展示点拨 展示点拨之一:为什么说父亲回来了,实在很难得?链接资料: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进士出身,是位爱国诗人,也是位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台湾人民死守孤城台南,将多年积蓄全部充作官饷,坚决抵抗日本鬼子的入侵。台湾被日本侵占后,他不愿当亡国奴,就携家眷搬到祖籍福建龙溪。由于许南英公务繁忙,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因此过节还要去请他。展示点拨之二:重点段的品读1.我能找出重点段。(“议花生”部分)2.分角色朗读本段,讨论交流思考题: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3.品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出示重点句1)A思考:苹果、石榴、桃子和花生的相同之处是什么?(都有用)不同之处是什么?(抓住“高高地挂在枝头”“矮矮地长在地里”等关键词来理解)B思考:联系生活说一说,“苹果、石榴、桃子”代表着生活中的哪些人?而“花生”又代表着哪些人?C通过比较,你发现花生的可贵品质是什么?(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4.品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出示重点句2)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父亲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我们要看重心灵美,而非外表美。)5.品读中心句。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 “只”怎样理解?“体面”指什么?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希望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父亲希望我们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要过分地追求外表,名誉等,要不求虚名,无私奉献。)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齐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句话牢牢记在我们的心中。再读。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链接资料,升华情感父亲的话影响了许地山整整一生。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份资料。出示资料:他留学西洋多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在购买图书上。在港大任教时,他以中文系主任的身份每周上课二十四小时,还为学生课余补习。他说:“他们肯学,我就肯教。”抗日战争期间,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过度劳累而病逝。郭沫若曾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说:“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难怪许地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因为父亲的话时刻在他的耳边回荡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齐读)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其实,像花生一样,我们可以从好多事物中看到美好的品质。想想下面的事物会使你联想到哪些优秀品质。蜡烛: 梅花: 荷花: 蜜蜂: 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选择一种自己感受较深的事物,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写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五、随堂测试,强化落实 两导两练一二课时的达标测试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