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上古诗文名句默写与运用一。直接默写。(5)_,把酒话桑麻。(6)_ ,丰年留客足鸡豚。 (7) 塞下秋来风景异,_。(8)千嶂里,_。 (9)_,衣冠简朴古风存。(10)_,自将磨洗认前朝。 (11)浩荡离愁白日斜,_。(12)足蒸暑土气,_。(13)峰峦如聚,_,山河表里潼关路。(14)山河破碎风飘絮,_。(17)_ ,松间沙路净无泥。二。理解性默写(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2)过故人庄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句子是_,_。(4)渔家傲中化用典故的一句是_,_。(6)我们在探究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两句诗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7)苏轼的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8)范仲淹渔家傲中写将士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9)观刈麦中与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达的农民心理相类似的诗句是_,_。(12)杜牧在赤壁中评述赤壁之战成败原因的诗句是_,_。(1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自己舍生取义生死观的诗句是_,_。(14)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借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达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_,_。(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的诗句是_,_,_!(16)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山村景象的诗句是_,_。 (19)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心理变态的句子是_,_。 (20)游山西村中写人在困境中会萌发出新的希望,也暗示世间事物的消长变化的诗句是_,_。(21)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_?_。(23)苏轼浣溪沙中“_?_”这两句诗蕴含事在人为的道理。(25)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26)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27)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_,_。表现诗人对田园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_,_。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诗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具体描写_的情状,既显示_之大,又描绘出茅飞之状,更见诗人的_之情。结尾诗人由自己的困苦推及“_”,表示宁愿“_”受冻至死,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乐,体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12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13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5茅屋为秋风所破 风力 焦急和痛苦 天下寒士 吾庐独破12(1)“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已的的境遇之惨蓄势。(2)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13作者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然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阅读游山西村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20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21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2分)阅读范仲淹渔家傲,回答问题。(5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0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2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20、(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21、(2分)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答案】比喻(1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1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1分)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分)。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鲁迅,浙江绍兴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B邓拓,原名马南邨,当代历史学家、杂文家。C世上没有傻问题是英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作品。D论点是作者要阐明的见解或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事实和道理),论证则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点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则是“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二、基础拓展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这次读书活动中,使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读书的知识。B班主任采纳并征求了大家对开好这次主题班会的意见。C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能被局部或表面的现象所迷惑。D他对待每一道题都是经过认真考虑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鲁迅,从论证方式上看,本文属于驳论文。( )(2)议论文的结构都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3)吴汉何尝杀妻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错误说时,作者运用的主要论据是关于吴汉生平的史料。( )(4)反驳的方式有驳论点、驳论证、驳论据三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成功地运用了驳论点和驳论证两种反驳方式。( )4.C 5.C 选项A缺乏主语,应删去“使”。选项B“采纳”“征求”语序不当,应改为“征求并采纳了”。选项D用语啰嗦重复,应删掉“认真考虑”或“深思熟虑”。6.(1)(2)(3)(4)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诓骗(kung)渺茫(mio)B玄虚(xun)脂粉(z)C宰相(zhi)麻醉(zhu)D省悟(xng)脊梁(j)二、阅读下文,完成310题。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3阅读、段,分析作者摆出了论敌什么样的论据和论点。(2)论敌得出的论点是_。4文章段,作者层层剥茧,直接批驳论敌的论点和论据,并分析推导论敌的论证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即:失掉的是(),发展着的是()。这两句话,作者用了怎样的修辞格,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5第段作者提出了怎样一个针锋相对的论点?6阅读段,分析作者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1)用大量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是为()(2)用来间接反驳论敌的观点,是为()7阅读第段,分析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文中画线的“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分别指的是什么?(1)结论:_。8文中加黑的字是文章最初发表时被国民党检察机关删去的,试着说说被删去的原因和重新发表又加以恢复的作用。9本文的语言即有辛辣嘲讽,又有热烈的赞颂,能否找出文章中一两个例子加以剖析。10理清文章思路,填写下面提纲。一、1A二、3(1)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4“他信力”“自欺力”仿词的修辞格,一字之差,将论敌自欺欺人、自我麻醉的嘴脸刻化得入木三分,显示了语言艺术的魅力。5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6例证法(或举例论证);反证法。7(1)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借喻有骨气、有自信力的中坚力量,就是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借代,指反动御用文人8对神佛不敬,所以被删;恢复,揭露当时政府之虚弱。9例如段中“一味”求神拜佛,“一味”揭露了国民党官僚、社会名流愚陋成习、顽固不化;再如段“往往也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第段“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等等,都热情地讴歌了从古到今、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斗争的中国的革命力量。10(见课文)9.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在文中 的作用。10.“所谓正史” “正史”指的是 。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11说说下面两个短语所指的意思。状元宰相的文章: 地底下: 12.为作者所说的四种有自信力的中国人中的一种人补充一个具体事例。 9(1)内容上,用以反驳错误观点的正确观点;(2)结构上,引出下文的论证。(可任写一个) 10二十四史 对“正史”的讽刺 11.达官贵人的言论 指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12.略第七单元基础复习一、基础综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pin) 所恶(w) 槽枥(l) 冠者(gun)B寝衽(qn) 庖丁(po) 杖殴(u) 相马(xing)C订鬼(dng) 食马者(s) 粟(s) 韶乐(sho)D自省(xng) 蹴尔(c) 不屑(xi) 舞雩(y)2. 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士不可以不弘毅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B、万钟于我何加焉 (增加,指带来好处)C、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 (显露)D、不以千里称也 (称号)3.朗读下面句子,句中语意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吾日三省/吾身4.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二、基础拓展5.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C.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6.根据语境,在划线处填上与“马”有关的成语。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建功立业的战具,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与之有关的成语。 如:比喻富有经验,熟悉情况,称为 ;喻光阴迅速,谓 ; 说年老雄心在,称为 ;祝事业有成,则言 。1. A “冠”应读“gun” 2、D 3. B 4. B A 项中“莫”通“暮”;C项中“食”通“饲”D项中“案”通“按”。5. B B项“之”为助词,、三项均为代词。6.老马识途、白驹过隙、老骥伏枥、马到成功等。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21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3分)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乡为身死而不受。(乡:)是亦不可以已乎?(已:)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分)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分)(3)简答题(5分)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三、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乡”通“向”,从前。停止,放弃。天性,天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3、简答题道理举例(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荚,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向为身死而不受(向:)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万钟则不辨礼义(辨:)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8翻译下列句子。(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9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是。l0“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的后果又是什么?11“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12陈毅有一句代用“舍生取义”的诗句,请写出来。7、略8、略9、举例论证、对比论证10、原因在于自己没有恪守善性,为物所欲,向恶去善。“失其本心”后,人就会见利忘义,甚至不仁不义。11、有“义”才有善恶之心,有丑恶之心,只有恪守“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1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马说中考复习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才美不外见 _通_ 含义:_ 食之不能尽其材_通_含义:_通_ 含义:_ 其真无马邪 _通_ 含义:_见 现 显露(或表现) 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邪耶 吗,表疑问2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7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9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_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40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_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4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4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46“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48、如果你是“千里马”,没有伯乐,你怎么办?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5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1、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骈死(A、pin B、bn) 邮无恤(A、x B、xu) 伯乐(A、b B、bi) 粟一石(A、sh B、dn) 才美不外见(A、xin B、jin) 其真无马邪(A、xi B、y) 相马(A、xin B、xin) 马厩(A、ji B、j)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骈死于槽枥之间_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 _ 执策而临之_ _ 食之不能尽其材_ _ 策之不以其道_1、下列各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蚌埠市卫生健康委委属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八年级地理下册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2025年肺癌护理知识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危重症监护室监护知识与技能检测答案及解析
- 4.1.1电荷与电流 说课稿-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 2025设备租赁合同主体变更协议范文
- 第二章 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生物学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鲁科版五四学制
- 2025年医学管理医院品质管理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汽车买卖意向合同范本范文
- 全球与2025-2030中国教师讲义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分析报告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课件第一章导论
- 临床医学晕厥课件
- 2023门球竞赛规则电子版图文并茂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3课 雨的四季 课前预习单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优秀PPT课件
- 大班社会《班级规则我遵守》课件
- DBJ51 014-2021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
- 能源概论__第一章能源概述PPT课件
- 小学一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册
- PTB220串行数字气压计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