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40分钟课时作业学考达标知识点一物质循环的实例1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 d物质更新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该图表示水的全球循环过程,能体现的是物质循环。2在碳循环中,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化能合成作用a bc d答案c解析生产者能从非生物环境中固定二氧化碳,固定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都能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无机环境中。3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d煤和石油的燃烧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而非生物环境中的co2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被消费者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中的有机物一部分可以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将碳回归到非生物环境中。还必须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遗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返回非生物环境。因此选b。知识点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输出的整个过程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是单方向流动,不能循环。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随物质循环而循环流动b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逐级递减的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而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a错误;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b正确;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因此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c正确;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逐级递减的,每一级大约减少80%90%,d正确。6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的总和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无法比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物质作为载体,能量作为动力。高考提能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或线粒体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答案b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完成a过程的生物不一定具有叶绿体,能完成b过程的生物能进行呼吸作用但不一定具有线粒体;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能进行a过程将co2转化成有机物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8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答案c解析已经知道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根据箭头的指向可以确定:a为生产者,b为非生物环境,因为a和b有箭头相互指向,非生物环境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实现的,而生产者代谢产生的物质也会进入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生产者,而a、c、d的箭头都指向非生物环境,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代谢产物都会进入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a、消费者c、分解者d。根据能量流动特点,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大。d一般是细菌和真菌,其中真菌就是真核生物。b是生态系统的无机物,它的含量增加只会加重温室效应而不会减缓温室效应。9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co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0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答案c解析分析图形,a、b、d、e、f均有箭头指向c,则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库。a、c之间为双向箭头,a为生产者。a、d、e、f均有箭头指向b,则b为分解者,d、e、f为消费者。图示中包含的食物链为adef,故e减少,短时间内d增多,f减少。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1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c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_,b为_。(3)图中dc过程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和_形式存在。(5)碳循环始终与_结合在一起。答案(1)生产者(2)co2消费者分解者(3)光合呼吸分解(4)化石燃料co2碳酸盐(5)能量流动解析在无机环境中,碳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碳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为生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12下图是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中的氮主要通过_进入生物群落,其次通过_、_等途径也可少量供给植物氮素。(2)图中a物质代表_,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b物质。b物质在土壤中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形成c,c物质代表_。(3)将b物质转化成c物质的细菌,其新陈代谢的类型属于_。(4)在_的情况下,一些细菌可将c物质最终转化成_返回到大气中,由此可见,土壤中这些微生物在包括氮循环在内的自然界中的_中起着重要作用。(5)目前,全世界每年施用的氮素化肥大约有8107t,这样做对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_。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一种既不会影响环境,又能满足农作物对氮素需求的方案或设想:_。答案(1)生物固氮光电固氮工业固氮(2)尿素及动植物遗体硝酸盐(3)自养需氧型(4)氧气不足氮气物质循环(5)水体的富营养化将固氮微生物的固氮基因分离出或人工合成后导入农作物中,并使之表达解析(1)大气中的氮主要通过生物固氮进入生物群落,其次是光电固氮和工业固氮。(2)图中a物质来自动植物,它代表的是动物体内的一部分蛋白质在分解中产生的尿素等含氮物质,以及动植物遗体中的含氮物质。它们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后形成b物质氨,氨经过土壤中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转化成c物质硝酸盐。(3)硝化细菌能利用氨氧化成硝酸盐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因此从同化角度看,它属于自养型。硝化细菌需在有o2条件下生存,因此从异化角度看,它属于需氧型。(4)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另一些细菌(反硝化细菌)可以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成氮气返回大气中。氮循环属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5)大量施用氮肥,容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要减少氮素进入水体,又要满足植物对氮素的需求,可借助基因工程,将固氮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个性拓展13如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表丙是对图甲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单位:102 kjm2a1)pgpnrx870.7369.4501.3y211.520.1191.4z141.061.979.1丙(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过程表示的是_。(3)表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102 kj。(4)图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关系。答案(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光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式版)DB65∕T 4254-2019 《机关办公楼(区)物业管理规范 保洁服务》
- 2025年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大全
- 植物自动识别算法(教案)五年级下册信息科技湘科版
- 2.9.2.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案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藤制品品牌定位策略-洞察及研究
- 初中语文-第六单元《卜算子·咏梅》陆游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网络药企竞争策略-洞察及研究
- 分与合(1)(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工业光伏发电应用前景-洞察及研究
- 高中信息技术 控制面板操作说课稿
- 2025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社会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100题】2025年时政试题及答案
- 政府人员网络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年南京大学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考全国二卷数学真题(解析版)
- 航空煤油储存管理办法
- 高中政治课课件模板
- GB/T 45906.8-2025变电站二次系统第8部分:电气操作防误
- CRT2000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使用说明书-V1.0
- 文旅演艺活动
- 深基坑自动化监测施工工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