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三维目标1.理解反应热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吸热反应,什么是放热反应,并能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加以理解,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学会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深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理论修养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与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既要会判断所给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又能正确地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体会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化学方程式的区别,进而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辨析与比较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法指导学习本节之前首先要复习必修2中“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把旧知识与新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习本节的关键是抓住两条主线:一是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二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能量的变化表现为两种形式:吸热和放热。如何理解吸热和放热,是本节内容的一个关键点。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密切结合教材中的图示准确理解,实现难点突破。采用对比方法找出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出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的基本意义。自学导引1.化学变化与能量(1)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以_、_、_等形式表现出来。当能量以热的形式表现时,我们把反应分为_和_。(2)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_和_的变化。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_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_为主。能量的多少则以_为基础。答案:(1)热能 电能 光能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2)物质 能量 发生变化的物质 物质 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2.反应热,焓变(1)_,叫反应热,又称为_,符号用_表示,其单位常采用_。(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时,需要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_能量;当_,即新化学键_时,又要_能量。(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如果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_,这是_。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能量_(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h为“_”。反之,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_、_等吸收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h为“_”。当h为“_”或h_0时,为放热反应;当h为“_”或h_0时,为吸热反应。(4)请根据下列信息分析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时,为什么会发生能量变化?答案:(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焓变h kjmol-1(或kj/mol)(2)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断裂 克服原子间吸收 原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时 形成 释放(3)大 放热反应 降低 “-” 加热、光照 升高“+” “-” “” “+” “”。(4)h2和o2的旧键断裂吸收能量 436 kj+249 kj=785 kj形成2 mol“ho”释放能量-930 kj。故,该过程放出热量-h=-930 kj+785 kj=-145 kj3.热化学方程式(1)_叫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变化。(2)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_,不表示_,因此,它可以是_数,也可以是_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_。(3)请解释下述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h2(g)+o2(g)=h2o(l) h=-285.8 kjmol-1若将此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乘以2,热化学方程式应如何写?答案:(1)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 能量(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分子个数 小整 不同(3)表示1 mol的氢气与0.5 mol的氧气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 kj2h2(g)+o2(g)=2h2o(l) h=-571.6 kjmol-1疑难剖析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吸热或放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开始加热,反应后需不断加热才能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放热反应开始加热,反应后会放出一定的热量,如果此热量足够大可使反应维持下去,则反应过程不需要再加热,如煤的燃烧,一旦加热使煤燃烧起来后就可继续燃烧下去,不需外界再加热。答案:cd友情提示: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开始是否需要加热无关。【例2】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等质量的硫分别在足量的纯氧气中、空气中燃烧,设前者放出的热量为q1,后者放出的热量为q2,则q1和q2相对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判断解析:从硫在空气中燃烧比在纯氧气中的火焰明亮度差、剧烈程度缓和,可知硫在纯氧气中燃烧速率更快,发光更强。相等质量的硫燃烧放出的能量(在相同条件下)是一定的,而发光、发热均是能量的体现形式。根据总能量一定,发光越多,则转化为热能的部分就越少,所以等质量的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比在纯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答案:c友情提示: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能量的体现形式有多种方式,所以说热能不是唯一的形式,而仅是最常见的形式。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包括光、电、热等)。【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有能量变化。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设为x)与生成物的总能量(设为y)之间的关系为:xy,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xy,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xy。答案:ac友情提示:该题主要考查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理解与应用。三、热化学方程式 写热化学方程式及判断其正误,要特别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h的正负以及h的值与化学计量数的对应关系。【例4】 已知在25 、101 kpa下,1 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 kj的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o2(g)8co2(g)+9h2o(g) h=-48.40 kjmol-1b.c8h18(l)+o2(g)8co2(g)+9h2o(l) h=-5 518 kjmol-1c.c8h18(l)+o2(g)8co2(g)+9h2o h=+5 518 kjmol-1d.c8h18(l)+ o2(g)8co2(g)+9h2o(l) h=-48.40 kjmol-1解析:在25 、101 kpa下,1 mol c8h18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红主题餐厅特色经营授权合作合同
- 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贷款担保合同含房产全权抵押条款
- 2025年智慧型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与景观设计综合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足疗中心专业技师劳动合同及职业培训协议
- 2025年版医疗器械召回及患者赔偿责任承担合同
- 2025年绿色园区保安队伍派遣与维护一体化合同
- 2025年家禽养殖产业链风险评估与市场预测服务合同
- 2025年校园食堂场地租赁及食品安全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生态别墅水电系统改造与低碳节能建设合同
- 建筑工程分包合同
- 新八年级上册数学开学第一课
- 安全挂梯施工方案
-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
- 《项目管理飞行检查管理办法》宣贯交底
- 易制爆化学品危险物品单位治安防范情况检查评估表
- 干熄焦余热发电安全预评价送审
-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宾馆承包合同协议书
- 血透室进修汇报专业知识
- 2023年天津卷英语高考真题
- 硫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