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一百家争鸣 作业.doc_第1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一百家争鸣 作业.doc_第2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一百家争鸣 作业.doc_第3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一百家争鸣 作业.doc_第4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一百家争鸣 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一百家争鸣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答案:c2生活在春秋后期的孔子,为了匡救人欲横流、秩序紊乱的末世,在创建儒学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种思想()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在当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a bc d答案:c3古代某思想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墨子c老子 d韩非答案:c4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兼相爱、交相利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答案:a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材料二2015年9月2729日在曲阜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局面?(2)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思想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但却备受冷落?其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有哪些思想具有普世价值?解析:(1)仔细分析三人所说的话,可以看出观点不一,由此联系所学即可整合出百家争鸣。(2)根据图片中的文字,联系所学可知,图1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图2为道家思想,图3为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影响较大,但备受冷落,其原因需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3)由昔日的诸子百家到今日的儒学大会说明儒学的发展及影响,其普世价值即为思想中的精华部分。答案:(1)百家争鸣。(2)儒家思想。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3)儒学与时俱进和影响深远。“德治”思想、诚信思想、和谐思想、有教无类的思想和教学方法。一、选择题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解析:孔子“维护周礼”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属于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答案:c2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都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都应该回到2 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尚贤” b“制天命而用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法为本”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中的核心信息是“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从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a项属于墨家思想,b项属于荀子思想,d项则是法家思想;故选c。答案:c3下列言论出自“道祖老子”的是()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解析:a项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符合题意。b、c、d三项分别是墨家、儒家、法家的思想。答案:a4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a李耳 b朱熹c孟子 d荀况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孟子,故选c。答案:c5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静制动”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答案:b6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青睐的学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是()a法家主张“兼爱”、“非攻”b法家主张社会变革,建立中央集权国家c法家主张实行仁政d法家主张无为而治解析: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集法家之大成,提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事异则备变”的主张。答案:b7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解析: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墨子代表了战国初期小生产者的利益。答案:b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思想来理解。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二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材料三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材料二中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原因。(3)材料三中荀子的治国思想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先秦儒学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一中“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信息概括回答。第(2)题结合材料二中“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信息及孟子的政治主张和春秋战国时代背景概括回答。第(3)题结合材料三中“起礼义、制法度”信息概括回答荀子的治国思想,从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