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及答案全册必修三《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案.doc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及答案全册必修三《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案.doc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及答案全册必修三《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案.doc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及答案全册必修三《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1. 近代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 魏源和海国图志。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 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影响。 三、学习难点1“中体西用”思想的特点、实质。2. 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自主学习】新-课 -标-第 -一 -网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君臣闭目塞听。2人物(1)林则徐成就:设立译馆,编译 等资料。地位:近代中国 第一人。(2)魏源成就:编撰 ,提出“ ”的思想。影响a对当时的 有启迪作用。b使介绍 的书籍接连出版。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 的形势,清政府内部形成了洋务派。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目的:挽救封建统治。4实践:创办 ,开设 。5地位:迈出了中国 历程的第一步。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随着 的展开和中国 的产生,出现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2)代表: 、 等。(3)主张经济:发展 ,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 知识。政治:主张革新,实行 制度。xkb1(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2康、梁的维新思想(1)康有为思想a他写了 ,从根本上动摇了统治者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b在 一书中,宣称 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影响:有力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2)梁启超:发表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 的因循守旧,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3)严复:主张国家属于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 。3维新变法(1)时间:1898年。(2)影响:促进了人民的 ,是中国近代第一次 潮流。【问题探究】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互动与展示X|k |B| 1 . c |O |m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国内、国际背景。(1)国内:清朝日渐衰落,闭关锁国,愚昧无知;有识之士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 国际:欧美发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2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有道理,但不够全面。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但魏源是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而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精讲与点拨一、关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异同w w w .x k b 1.c o m1同: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都主张学习西方,最终未付诸实践或实践失败。2.异(1)阶级属性不同:前两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后两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2)主张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镇压人民的反抗;早期维新派强调学习西方,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3)目的不同:前两者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后两者是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总结与升华】【基础巩固】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说明他认为西方近代文明的长处主要在()A文化方面 B政治方面来源:Z_xx_k.ComC军事方面 D经济方面2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收集资料了解研究世界情况C领导禁烟运动抵御外国侵略D发展对外贸易主张平等往来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4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w W w .x K b 1.c o M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5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发展”是指()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AB CD【能力提升】1(2012安徽安庆模拟)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以下对早期维新派所引发的社会思潮的表述正确的是()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延续早期维新派对“中体西用”学说的具体运用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维新派对此社会思潮进行了实践A B C D2海国图志是魏源于1843年编写的一部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此书后来传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C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D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3洋务派曾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这是()A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B对儒家思想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否定C肯定儒家思想安邦定国的重大作用D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4西方人文主义者倡导以古典为师,中国维新派提出“托古改制”。其相同目的是()A抨击封建专制 B弘扬传统文化C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D主张政治变革5(2012安徽合肥模拟)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中可以得出维新派()A施政纲领得到皇帝的支持 B变法得到清军支持C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6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某中学最近拟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展览一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面几位人物:梁启超林则徐魏源康有为。(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类。展览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人对西学的争论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要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丙认为乙是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2)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3)某中学准备就丙的观点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确定一个课题。w w w .x k b 1.c o m课题:_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这是近年来颇为鼓舞人心的预告。在21世纪新形势下,“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4) 请根据结束语和以上材料,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是一类,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一类,是地主阶级抵抗派。(2)甲:反对学习西学。乙: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或技术,但不学其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