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工业纯铁的室温组织为F 铁素体 由于其强度低、硬度低,不宜用作结构材料2 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为P 珠光体 珠光体是 奥氏体共析 其成分为 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 亚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为 F + P 过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为Fe3C2 碳钢强韧性较好/portal.php亚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平衡组织为 P+ 二次渗碳体+低温莱氏体 共晶白品铸铁的室温平衡组织为低温莱氏体 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平衡组织为一次渗碳体+低温莱氏体 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中含有低温莱氏体 硬度高 脆性大 应用较少金属的塑性加工/单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是滑移和孪生 滑移是位错运动的结果 多晶体塑性变形时,由于晶界对位借运动的阻力较大 增大了对塑性变形的抗力。细晶粒金属材料晶界多,故强度较高、塑性好比较好。塑性变形造成晶格扭曲、晶粒变形和破碎,出现亚结构,甚至形成纤维组织。当外力去除后,金属内部还存在残余内应力。塑性变形使位错密度增加,从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即产生加工硬化。塑性后的金属在再加热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将发生回复、再结晶与晶粒长大等过程 。再结晶后,金属形成新的无畸变的并与变形前相同晶格形式的等轴晶粒同,同时位错密度降低,加工硬化现象消失。再结晶的开始温度主要取决于变形度。变形度越大,再结晶开始温度越低,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与加热温度和预变形度有关。对于一般的金属当变形度为2%10%时,由于变形很不均匀,会出现晶粒的异常长大,导致性能急剧下降。钢的热处理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湿和冷却,以改变其整体或表面组织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过冷奥氏体的高温转变产物是珠光体型组织。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转变温度越低,层间距越小。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过冷奥氏体的中温转变产物是贝氏体 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体过冷奥氏体的低温转变产物是马氏体,马氏体是 碳在铁素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的转变量种非扩散型转变,马氏体的形成速度非常快,而它的转变是不彻底的,总要残留少量奥氏体;马氏体形成时体积膨胀,在钢中造成很大的内应力,严重时将使被处理零件开裂。马氏体的 形态有板条状和针状。碳质量分数在0.25%以下时基本上是 板条状马氏体,碳质量分数在1.0%以上时,基本上是针状马氏体。马氏体的性能特点:高碳马氏体由于过饱和度大,内应力高和存在孪晶结构,所以硬而脆,塑性极差。但晶粒细化后得的隐马氏体却有一定的韧性。低碳马 氏体,由于过饱和度小,内应力低和存在信错亚结构,则不仅强度高,而且塑性、韧性也较好。马氏体的比容比奥氏体大。马氏体是一种磁相。马氏体是 晶格有很大的畸变,因此它的电阻率高。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与共析钢不同,在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之前,就先有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析出。因此,在亚共析钢C曲线上多了一条铁素体析出线,过共析钢则多了一条渗碳体析出线。改变金属整体组织的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种;改变金属表面或局部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两种。结晶过程依靠的两个过程是 形核 和 长大当对液态金属进行变质处理时,变质剂的作用是 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过冷度是指 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的Th之差典型铸锭的三个晶 区分别为细等轴晶区、柱状晶区、粗地、等轴晶区。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比溶剂的强度和硬度大固溶体出现枝晶偏析后右可用扩散退火加以消除。铁素体在912摄氏度向奥氏体时,体积将变小。珠光体的本质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在铁碳合金的室温组织中 ,含二渗碳体最多的点是2.11%,含低温莱氏体最多是4.3%钢在常温下的变形加工称 为冷加工,而铅在常温下的加工称 为热加工。加工硬化的根本原因是今位错密度提高。滑移运动的本质是位错运动再结晶后 晶粒的大小取决于加热温度和预先变形度。在过冷转变产物中珠光体与屈氏体的主要相同点是 都是层片状不同点是层片粗细不同 。用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呈羽毛状,下贝氏体呈 黑色针状。钢的淬透性越好则其C曲线 越靠右,钢接受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叫做淬性。钢的淬透性由其临界冷却速度决定,临界冷却速度越小,则奥氏体越稳定,则钢的淬透性越好。马氏体是一种铁磁相,在磁场中呈现磁性;而奥氏体是一种顺磁相,在磁场中无磁性。球化退火加热温度略高于AC1,以便保留较多的未溶碳化物粒子或较大的奥氏体中碳浓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促进球状碳化物的形成。球化退火的的主要目的是使钢中的碳化物球状化,它主要用于过共析钢。亚共析钢的正常淬火温度是AC3以上30-50摄氏度,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 温度是AC1以上30-50摄氏度。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 消除内应力,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低。并不是所有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金属的晶粒越小,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越好。使金属晶粒细化,是提高金属机械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这 种方法称为细晶强化。细化晶粒的措施有:增大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电磁搅拌实际金属中常含有杂质。杂质的存在能够促进晶核的形成。树枝晶是单晶体。晶粒度级数的数值越大,晶粒越细。液态金属要结晶就必须低于理论结晶温度,也就是金属必须过冷。滑移变形不会引起金属结构的变化。孪生变形所需的切应力比滑移变形的大的多。金属铸件不可以通过再结晶来细化晶粒,铸铁可以。再结晶过程没有晶格类型的变化。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退火的概念: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金属经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对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金属的组织将会发生变化,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变形金属将相继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渗碳体形态能影响奥氏体化形成速度。马氏体是碳在铁素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体积要变大。当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的钢加热奥氏体时,细片状珠光体的奥氏体化速度要比粗片状珠光体的速度快。当共析成分的奥氏体在冷却发生珠光体转变时,温度越低,其转变产物越细。在碳钢中,共析钢的淬透性最好 。在同样淬火条件下,淬透层越大, 则钢的淬透性越好。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越低。为细化铸造金属的晶粒,可采用加变质剂。奥氏体是间隙固溶体珠光体是两相混合物。铁素体的机械性能特点是强度低、硬度低、塑性好。变形金属再结晶后:形成等轴晶,塑性长升高。奥氏体各向珠光体的转变是扩散型转变。钢经调质处理后得是回火索氏体。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550-350的温度区间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是上贝氏体。若合金元素的C曲线右移,钢的淬透性将提高。马氏体的硬度将取决于碳的质量分数。淬透性好的钢具有高的碳质量分数。对于形状复杂,截面变化大的零件进行淬火时应先用低淬透性钢。直径为10mm的40钢的常规淬火温度为850。直径为10mm的40钢在常规淬火温度加热水淬后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钢的回火处理是在淬火后进行。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中合金无素的种类和质量分数。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冷却介质。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是一种非扩散型转变。因转变温度很低,铁和碳原子都不能进行扩散。因此马氏体就是碳在铁素体中过饱和固溶体。过饱和碳使铁素体晶格发生很大畸变,产生很强的固溶强化。马氏体的转变是不彻底的,总要残留少量的奥氏体,当奥氏体的碳质量分数小于0.6%时,残余奥氏体可忽略。马氏体形成时体积膨胀,产生很大的内应力,严重时将使被处理零件开裂。高碳马氏体,由于过饱和度大、内应力高和存在孪晶结构,所以硬而脆,塑性、韧性极差。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胶合板购销合同
- Unit 1~Unit 2 基础综合卷(含答案)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烹饪营养与卫生(第3版)-课件 3.项目二任务六.坚果类
- 应交增值税课件
- 巡逻养护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港股海外中资股投资策略分析报告:花开堪折直须折
- 输电运维班组课件
- 输煤运行安全培训需求课件
- 小鸭救小鸡教学课件
- 输液室课件教学课件
- 关于PedSQL-4.0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调查
- 年产62万吨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 联通创新人才认证(解决方案)考试题库(附答案)
- 全成本管理探索与实践
- 电烙铁焊接技术培训
- ICU患者的早期活动
- 出纳课件 转账支票pptx
- TSZUAVIA 009.11-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淋雨试验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商务礼仪情景剧剧本范文(通用5篇)
- 2021年东台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