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考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继承传统文化的形式(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产生持久影响。(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艺的继承。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发展。考点:3.传统文化的特点(注意区分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习俗-春节的变化-春联换成红灯笼, 餐馆吃年饭传统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考点:4.传统文化的作用(影响)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考点: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则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传统文化的作用有双重性。传统文化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影响,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A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B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3)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因而必须予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因而是不断发展和进化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因而必须予以批判和创新考点:6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关系的内容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同时,又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要求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误区警示】1.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继承,其次要发展。 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2.文化继承就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承与文化继承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的继承。由此可见,文化传承既包括对文化继承,又包括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文化继承:联系,文化传承是建立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没有文化的继承就不可能有文化的发展,就谈不上文化的传承。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相同的。(1)区别:内涵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实质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前后相继一个过程。4.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分析。关键是看它是否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考点: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当代信息技术)(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内容的确定,实际上是选择人类文化的过程;组织教育的内容,实际上是整理人类文化的过程;教育活动,实际上就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过程,而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可以让人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误区警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唯一因素文化创新-文化发展 实践不是动物的活动,不是主观意识或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不是某些个别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考点: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为什么?)(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考点:2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认识从实践中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误区警示:文化创新的渊源与源泉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渊源与源泉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但二者有密切关系。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而且又是唯一来源,也称为新文化的本原。考点3.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重要性)为什么?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两方面看:一.从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需要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二.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看: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小结: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要性,重要性)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必须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考点4.文化创新的途径(怎么办)(1)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重要(基本)途径 从诗经、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代文学艺术。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重要(基本)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是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传统文化与时俱进重要(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融合、交流)-中外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考点: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1)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即克服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守旧主义:满足于既有的成就、怀念曾经的辉煌,拒绝进步、怀疑创新,固守传统文化 封闭主义:孤芳自赏,盲目排外,拒绝任何外来文化 (2)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即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民族虚无主义:抹杀民族差别,鼓吹崇洋媚外 历史虚无主义:否认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根本否认传统文化 问题汇总1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传播?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2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传承?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反对四种错误倾向E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F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繁荣。为什么要注重文化交流?(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文化之间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2)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有利于取长补短,推出多种特质的新文化,以发展本民族文化如何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5)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6)必须高度警惕文化霸权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渗透的手段推销价值观念(7)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理解个性,和睦相处;(2)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以发展本民族文化;(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4)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引导初高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 实施仪表工业绿色生产方案
- 园艺养护技巧:花草长寿不难
- 2025兴业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交易银行部招聘考试含答案
- 2025四川省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招聘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1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纺织服饰行业技术创新项目规划
- 2025年四川宜宾市筠连县事业单位引进81名高层次人才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四川广元利州公安招聘警务辅助人员9人考试含答案
- 2025年影像诊断学放射影像解读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肿瘤放疗中皮肤护理方法考核答案及解析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第13章第2节 人体免疫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 2025上海科技馆招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秋季学期安全主题班会教育记录
- 线路维护材料管理办法
- 2025年外企面试英语常见问题与答案解析
- 火电厂安全员课件
- 洗煤厂冬季三防知识培训课件
- Unit 1 A new start Starting out 课件(内嵌音视频)高一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一册
- 2025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批招聘(42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树立正确就业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