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一部不合时宜的现代派电影.doc_第1页
《太阳照常升起》:一部不合时宜的现代派电影.doc_第2页
《太阳照常升起》:一部不合时宜的现代派电影.doc_第3页
《太阳照常升起》:一部不合时宜的现代派电影.doc_第4页
《太阳照常升起》:一部不合时宜的现代派电影.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阳照常升起:一部不合时宜的现代派电影盘 剑有人认为太阳照常升起之所以难懂不仅是因为影片所反映的那一段历史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因为姜文在反映这一段历史时又经过自己的“酿造”。这话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想想其实并非如此。一方面,对于艺术欣赏来说,对作品故事所发生的时代是否熟悉并不一定是接受者能否“看懂”故事的决定因素我们看了那么多不同时代创作和反映不同时代的作品,又有多少是看不懂的呢?另一方面,姜文实际上也没有“酿造”什么历史我个人认为,姜文关注的根本不是什么“历史”,他关注的只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受和表现。因此,“抗战”、“反右”、“文革”在姜文的电影中并不是中国社会的客观“历史”,而是其影片中人物个人感受的主观“历史”(如果也可以称其为“历史”的话)。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如果从反映“历史真实”尤其是所谓“历史的本质真实”的角度看,姜文的电影很难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当然作为艺术创作来说,并不只存在“反映历史真实或历史本质真实”一种创作方法,即所谓“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而姜文的电影就不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而是运用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一种现代派电影,如果说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其“现代主义”特征还被“现实主义”面纱笼罩着的话,那么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其“现代派”追求就是赤裸裸的了。该片的“现代派”色彩首先表现为其整体的强烈主观性。从片中的角色来看,几乎所有的主角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感受之中,或其现实行为完全受其主观想象所驱使。如房祖名的“妈妈”周韵始终沉浸在过去的记忆里;“小梁”黄秋生一直为某种使他深感抑郁的情绪所困扰否则怎会在“摸屁股事件”已经澄清之后突然自杀?“林大夫”陈冲则沉迷于对自己钟情男人的想象,甚至不惜以现实的说谎来延续其近于猥亵的性幻想;“儿子”房祖名的最大困惑是“老唐”姜文为什么说其妻的肚皮像天鹅绒?他为什么感觉不像?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于强调的是人物的主观感受,所以影片对故事发生的时间、空间的表现也是随意而主观的。“村里”没有别的房子,也没有与故事不相干的人物,房祖名这个“小队长”每天都在几乎同一个地方一手接过姜文递上的一串野鸡然后用港味十足的调子重复同一句话“我给你把工分记上。”还有房祖名和老唐老婆野合的窑洞,影片中显然是其“妈妈” 周韵每天挖鹅卵石砌成,是她记忆的“圣殿”,但造得太过艺术、精致,且工程巨大,一看就不像非建筑师所为,更不可能为一个女人独力所为。至于每天跟着姜文打野鸡的那群小孩,说是住在森林里,但林子里并没有房屋,大概都是住在树上或睡在草里的小“野人”了!至于时间,影片虽有几次用字幕说明几段故事发生的年代,但在具体的故事叙述中,却并不完全按照字幕说明的时间来表达,例如影片结束前两个女人找老公和周韵生“儿子”的那一段,时间显然是在故事的开头,但这一部分的字幕显示却是故事结束的时间。当然,各种“插叙”、“倒叙”或“闪回”、“闪前”的手法并不是不能运用,关键是尽管时光流逝,十几二十年过去了两个女人的相貌始终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岁月没有在她们脸上、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又表现了导演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观随意性,如果不是演员本身化妆不愿意“化”老的话。所有这些“主观性”无疑很难用“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来衡量、评价,也不能将其归于导演和编剧的失误或影片的“硬伤”,只能将其看作影片所刻意追求和表现的“现代主义”的风格和特点。太阳照常升起的“现代主义”特点的另一表现是象征性。影片中充满了象征:枪、鹅卵石窑洞、野鸡,乃至姜文不断吹响的那把号,都是某种象征物,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我们就从“枪”说起。这里的“枪”指的是姜文用来打野鸡的那支猎枪。猎枪本是黄秋生的,后来送给了姜文。枪分开两部分放在不同的地方,显然黄秋生已经很久没用了;当被姜文找出来时,黄秋生说“你要喜欢你拿走,枪带给我留下,那是我妈送我的礼物。”这样的情节本来没什么特别的含义,但如果跟后面的情节联系起来却就意味深长了。在后面一个段落里,姜文拿着这支猎枪打野鸡成了情节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每天,他都扛着猎枪上山,后来还带了一帮小孩子;每天下山时都交给生产队“小队长” 房祖名一串野鸡,换一天的工分。而就在这段时间里,这位猎手“老唐”的老婆却成为了“小队长” 房祖名的情妇。在整个情节发展过程中,“野鸡”和“枪”的最通俗的寓意被调用而产生了象征意味:“野鸡”象征女人,而“枪”则象征男性生殖器和性能力。当然,上述事件还不足以完成如上象征,能让观众将“象征体”与其象征意味联系起来的是几个与此相关的重要细节:一个细节是影片的结尾部分(也即故事的开头)“唐妻”跟房祖名的“妈”一路上聊她和“老唐”的往事时特别提到“老唐”把“那事”说成是开枪,他的“枪法”特别好,一“枪”一个准!另外两个细节跟“老唐”吹号有关在黄秋生的那个段落里,“老唐”用吹号通知“林大夫”,并说他一吹号“林大夫”就来了;而在后面的情节中,“老唐”每次打猎都要先吹号,号声一响,野鸡飞起,他便开枪。因此,只要将上面的细节联系起来,象征便被创造了出来。而一旦确立了这些象征,我们就可以回过头去分析影片中的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情节和情节中难以解释的疑团了,譬如说黄秋生的死。从表面上看,黄秋生的死是一个“谜”:有那么多女人喜欢他,甚至迷恋他,即使遭遇了一个“摸屁股事件”,但最后也圆满地解决了,他为什么还要自杀呢?前面提到他一直为一种阴郁的情绪所困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又是什么导致的?如果“枪”的寓意能成立,这一切就不难解释了:原来,他的“枪”出问题了!事实也是,他的那把枪被分解成两段丢在不同的地方,是“老唐”把它们找出来的。他还特别强调“枪带”是他母亲送给他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分析真庸俗,但谁还有别的更加合理的解释吗?其实,不能说分析庸俗,因为庸俗本已存在于对象之中。当然,这里也并不是单纯的、肤浅的庸俗,所谓“庸俗”的后面实际上有着人生的真谛: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爱”与“性”的丧失。周韵是丧失了“爱”,而黄秋生则是丧失了“性”,其结果都是“生”不如“死”,所以周韵跳了河,黄秋生上了吊。影片在表现周韵顺着河水漂流的衣服和黄秋生直挺着躺在那里的尸体时都用了向前推进的运动镜头,并配上了欢快的梭罗河歌曲,表达的正是一种苦难的解脱。从这里也可看出,影片并不重视对特定时代社会政治磨难的揭示,对于导演来说,那些都是外在的磨难,像黄秋生所遭遇的“摸屁股事件”一样,最终都是可以度过的;真正难以度过的是人自身内在的伤痛,这样的伤痛是致命的,同时又是无法寄希望于别人帮助的,就像房祖名怎么都治不好周韵的“疯病”、也拦不住她去死一样。周韵每天挖石不止所营建的那个“鹅卵石窑洞”的象征含义似乎也有必要说说。我的理解,如果“枪”是男根的象征,那么这个“窑洞”绝对是女人子宫的象征:不仅整体形状极其相似,而且洞壁上满布的鹅卵石也分明是子宫所孕育的一个个卵子。“老唐”追赶野鸡意外地发现了这个“洞”,当他走出洞口时,镜头中出现了洞口处的一片毛茸茸的草,“老唐”还特意地将一个小树叉丢在了洞口,不知是什么意思,但这个小树叉就像人的两条腿如果能够确定“鹅卵石窑洞”是女人子宫的象征,那么“妈妈”周韵的爱情历史和“儿子”房祖名的野合现实都存放和发生在这窑洞里,就意味着影片所叙述的“情”与“性”的烦恼是与生俱来的,就像西方宗教里所认定的人的“原罪”一样。这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表现了影片创作者偏重于探讨人的内在自我而不是外在现实的思想与审美追求。作为一部“现代主义”影片,太阳照常升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神秘与晦涩。影片有一些情节和事件是超越人们对世界的基本认识的,或者说是难以用常理来解释的,有的则根本不知道是啥意思。如周韵将“儿子”生在火车上,却不知为什么又掉在了铁轨上,火车为此停下来,她跑回去,只见铁轨上开满了鲜花,“儿子”躺在鲜花丛中,似乎还有光芒四射,使人想到圣婴的诞生(只是,这个圣婴般光芒四射的“儿子”后来不过当了个生产队的小队长,除了勾搭上“老唐”的老婆以外并没有做成什么大事)。然后是周韵对着正在升起的太阳不停地大喊:“他一笑,天就亮了!”什么意思,天晓得!那位当周韵母子刚来到这个村子时帮助过他们的警察(据他自己说后来做了军人)的“王叔叔”则像个鬼魅,房祖名眼见他走过来,跟周韵还说了话,可转眼又不见了,房祖名问起他时,周韵却告诉他这个“王叔叔”其实早就牺牲了,令人不禁毛骨悚然。在影片的编剧中有过士行,他的鸟人、棋人就是具有现代派特点的话剧。在“五四”和“新时期”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曾经出现过一些现代派话剧,虽然不是很多;而中国的现代派电影则比较罕见,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认为太阳照常升起是值得关注同时也值得肯定的,其中有许多东西也耐人寻味,包括作品所表达的,也包括影片的诞生本身。但实在说来,我并不能确定我是否喜欢这部影片。尽管我知道这部中国电影史上并不多见的现代派电影自有它独特的意义,但按照我一向的观点,我不希望在目前的中国电影界提倡这种东西,因为它不能为许多人所理解、所接受。从中国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看,现代派电影还属于实验电影。而中国电影现在还不是做实验片的时候,中国电影人现在还没有资格“玩”实验,即使是姜文,甚至张艺谋!就好像必须先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才能考虑“小康生活”一样,一个导演如果连影片的投资都还无法收回,他拿什么来“玩”实验片呢?科学实验需要大量资金,而且这些资金是不能寄希望于从实验收回的,实验电影也是如此。中国电影不是不需要实验片,但不是现在,文化语境和经济状况都不对。实际上,实验电影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该成为主流,它只为主流电影(所谓主流电影,应该是将娱乐、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