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烦的含义及演变.doc_第1页
楼烦的含义及演变.doc_第2页
楼烦的含义及演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楼烦”的含义及演变今山西省太原市的娄烦县地名,是在中国既古老悠久又很著名的一个名称。今日的“娄烦”是由古代的“楼烦”演变而来的。三千多年来,“楼烦”地名延绵不消,曾承担过国、郡、县、镇、市、村等各级行政区域的名称。“楼烦”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几度强盛、几度辉煌、几度繁荣、几度峥嵘。“楼烦”二字的含义,不能理解为“楼房”的“楼”与“麻烦”的“烦”,因汉字有很多是一字多意。据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载,“楼”字下有“楼罗”,该词解释为:“犹伶俐,谓干练能办事的人”;该辞海载,“烦”字也可解释为“多、繁据”。在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烦”字也可解释为“繁多”。因此,笔者认为,古“楼烦”的含义应该是:“这里聪明伶俐、有能力、能办事的人很多”或者是“这里的人都很聪明伶俐有能力。” “楼烦”最早源于西周时华夏民族(即后来的汉民族)的“楼烦子”,而不是源于胡人少数民族。清代乾隆年间康基田编撰的山西通史晋乘蒐略卷二载:“周成王时楼烦子入朝于京师。”“子”是夏、商、周时期的一种爵位。夏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子为第四等,商周时为第三等。早在周成王(约公元前11世纪)时,“楼烦子”就以仅次于公侯的爵位入朝于京师,成为周王朝的属下。晋乘蒐略卷三十二下又载:“周王绘图有楼烦国”。可见“楼烦子”后来壮大成为周王朝的属国“楼烦国”。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五十载:“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雁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谿,自有君长。”过去有人依据司马迁的这一论述,认为当时的楼烦与匈奴、林胡等部族一样为胡人少数民族。但晋乘蒐略卷二又载:“战国时,楼烦与林胡诸部,杂处代北。考之古牒,楼烦已入王会,不与林胡为类楼烦渐染其习,传世既久,槩名曰胡,虽楼烦不自知也。是故周王会有楼烦而无林胡,楼烦独有国号,其源未可同也。”也就是说,战国时期,楼烦于林胡等部族共同地处代国以北。考证古代文书,楼烦早已属周王朝,不与林胡一样为胡人一类。但是楼烦人渐渐地染上了胡人的习气,因由来已久,而被别人一律误称为胡人,但楼烦人自己却不知道。所以周王在绘制自己的版图时有楼烦,而没有林胡。楼烦独自成为一国,其渊源与胡人不能一样。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五十另载:“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据史记、汉书、晋乘蒐略和中国历史大辞典等文献的记载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标示,楼烦国在春秋时的区域相当于今天北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到山西雁北朔州一带,他们与北方胡人一样以畜牧为生,善骑射,彪悍勇猛,逐步强盛成为与秦、晋、燕等中原国家相对抗的势力。公元前四百多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进入战国时代期间,楼烦国乘虚南下,就发展到今天包括娄烦县在内的晋西北一带。此后一百多年里,楼烦国更加强盛,扩展壮大,它的范围大致包括北至现在的内蒙古清水河一带,西达阴山之南到陕北,南到山西灵石,东迄河北乐平县,东南边缘太原市城区。公元前406年楼烦国被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所灭,国土归属赵国。但楼烦王率领部分楼烦国人依然存在,继续与赵抗衡,秦末被匈奴所征服,移往“河南地”(今鄂尔多斯草原)臣服匈奴,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为汉将卫青所破,归属汉朝,从此回归汉民族。 春秋战国时期的“楼烦国”灭亡后,“古楼烦”文化和“楼烦”地名一直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沿用和传承至今。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烦古城遗址”位于今娄烦县马家庄乡城东沟口,考古界认为这里便是赵武灵王灭楼烦国时,楼烦国最后的都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在今娄烦县置楼烦郡(故址在今汾河水库淹没区内,因娄烦县曾属静乐县,有些资料至今还将楼烦郡治误作静乐县),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忻州、静乐、岚县、兴县、保德、定襄等市、县地,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曾任楼烦郡郡守。唐初在今娄烦县置楼烦监(故址在今汾河水库淹没区)属岚州,唐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直辖唐廷,不属州县。成为专为皇家饲养军马的“御马监”,史称:“楼烦骏马甲天下。”唐龙纪元年(公元889年)改楼烦监为楼烦县,并在楼烦县设宪州,领楼烦、玄池、天池三县。宋代楼烦改属岚州,金代沿之,元末废楼烦县归属静乐县,在原楼烦县治设巡检司(以上资料来源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中国历史大辞典、山西历史地名、中国历史地图集等文献),明、清沿之。民国时期设娄烦镇,领静乐县二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晋绥边区政府曾在今娄烦县设娄烦市,1946年撤销复归静乐县。197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唐、宋、金、元时期的楼烦县区域从静乐县划出,单独设县并命名为“娄烦县”,当时属山西省吕梁地区,1972年4月改属太原市至今。1958年建汾河水库时,古楼烦县城拆迁至西10公里的河家庄村附近。 今娄烦县地名,去历史上“楼”字之“木”旁,误将“楼烦”写作“娄烦”始于明末清初,在清代“楼烦”与“娄烦”还一直混用。原因之一“楼”、“娄”二字在古汉语中可以通用,人们为省笔划所致。原因之二,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重续静乐县志载,有人认为古“楼烦”为胡人占据之地,后来在这里居住的汉人为了避讳自己成为胡人,而沿用了音名改变了“楼”字的字形。另外,在二十八宿中“娄”星为“吉星”,意为这里“吉星多”、“吉星高照”。有一年十一驾车从岚县回太原走省道,车开着开着眼前一亮,山斑斓而来,绿色的底子上,涂着大块的金黄、鲜红恣肆明亮的色块,颜料间毫无过度,有如莫奈的印象画,冲击着人的视神经。急问通行的人,这是哪里?山西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妙处。答曰:娄烦。心里动了一下,原来就这样遇到了楼烦。说实话,从来没想过去娄烦,有点,是因为其名字。山西历史悠久,好多地名念起就有悠悠的意味,比如大同像是一个哲学命题;天镇遥遥的守候可这娄烦,字形不好看,听着也总觉得,拿烦入名,有点怪怪的。后来百度,原来娄烦古时可不是这两个字,是楼烦,历史可以上溯三千多年。楼烦原是古老部落,后来周王绘图即有楼烦国,面积广大时西到阴山,东南到太原。史家考证数千年前这片地域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民风彪悍,后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学得就是楼烦。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结果赵国灭了楼烦。只是名字与民俗是一个民族的DNA,虽在兵戈间舔血摇摆,终究生生不息,楼烦这个地域名字始终见诸于典籍,直到文革时被一个工作人员写错,最后居然就被定成了娄烦,错得荒唐不堪。历史不是电影,可以自由的快进于倒退,为所欲为地repeat。历史在遗物骸骨里推理的是政权的交叠,而在沿袭的民俗中回味的则是草根的烟火。在腊八的传统里,楼烦有个有趣的民俗就是喂杏树。腊八这天,天没亮,主妇就要把腊八粥做好,可是不能吃,要先喂杏树。家里有两个孩子的,要一个拿着斧头,作势轻轻地去砍那杏树两斧头,要你干啥,也不好好结果子,另一个孩子则赶紧拦住,别价,好好跟人家说吗,给它吃点粥,它今年就好好结果子喽。于是拿腊八粥摸在口子上。就算是家里没小孩,没杏树,这程序也不能少的,大人随便找棵树,总之是喂完树人才可以开饭。学理论的人都说,喂树风俗,表现了娄烦群众对树的热爱,体现了自发而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我看来,这民俗则有点民间幽默的味道,想那平头百姓,日遭人欺,有口难言,只有对着这树撒气,不好好结果子就砍了你哦,可又哪会舍得,于是再抹点粥,这又拉又打的分明透露出草民的狡黠与可爱。不知草木是否有心,能体会到这民间的情谊。都说杏树好活,所以楼烦曾广为栽植,没查过县志,不知是否属实,不过楼烦有个地名叫杏花坡,望文生义,想来那里春来曾有杏花如绯霞漫坡开遍,腊八,林子里一定有喂杏树的孩子快活的忙碌。楼烦腊八还有个习俗打冬亮(娄烦方言,指冰)。这习俗让人直接联想到的是红楼梦里妙玉冲茶,:“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夏才开了。”如今喝茶总怕用了陈水,讲究的用纯净水必然是现制的,那种大桶装在饮水机上的万万不可,就算是用矿泉水,也要看看产地日期,过了两周的,就觉得会冲出腐朽之气来。古人可不是这样,陆羽的茶经里就说第一等的水是山泉水, 还必须是缓流的,可见在其眼里不是什么都是新的好。常陆也说,水分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当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如前面说的妙玉搜集的雪水。以前有钱人家会在早上第一道光线出来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据说太阳出来前的水属阴性,冲茶更清香。真是考功夫啊!现代有研究说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确实能令汤色清明,味道清香。 话说得远了,其实主要是为说水的品相,楼烦的腊八打冬亮是指每到腊月初七下午和腊月初八早上,家里的孩子就要到附近的河里或泉水处打冬亮,把冬亮打回来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