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茄无公害栽培技术.doc_第1页
潘茄无公害栽培技术.doc_第2页
潘茄无公害栽培技术.doc_第3页
潘茄无公害栽培技术.doc_第4页
潘茄无公害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潘茄无公害栽培技术摘要:由于农药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超标选成的蔬菜污染和引发中毒事件有时发生,不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极为不利,进而影响着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因此,生产安全,优质,无毒的无公害蔬菜产品成为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本文从栽培管理方面阐述潘茄无公害生产过程。关键词:潘茄,无公害,栽培前言随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的气体,粉尘,污水等都会对菜田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而污染菜田生产的蔬菜,肯定不能适应无公害消费的需要。无公害蔬菜,肯定不能适应无公害消费的需要。一、潘茄生物特性(一)形态特性潘茄属于茄科属中的草本植物。它根系发达,易生侧根,根茎和茎市上易生不定根。茎有直立半直立之分,茎基部易木质化,分枝力强。叶为单页羽状深裂或全裂,叶色深绿或紫绿,有茸毛。花为聚伞花序,黄色小花,完全花。果为多汁酱果,呈圆球形,扁圆形或椭圆形,颜色有红,黄,粉等色。1.潘茄的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潘茄为喜温喜光喜肥植物。它对温度的要求是:适应气温范围为8-35,适宜的气温范围为18-25,发芽期和开花期对温度的要求偏高;适应的土温为10-25,它对水分条件的要求是:空气相对温度为45%-50%,成果期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特水量的60%-80%,潘茄为喜光植物,它对光照条件的要求是:光照补偿点为2000勒克斯,光照饱和点位70000勒克斯。属于短短日照作物,在短日照条件下,可提前现蕾开花。它对营养条件要求是:以土层深厚,以透水透气,富含有机质的砂壤,粘壤土为好,土壤的酸碱度以氢离子浓度100-1000纳摩升为宜。二、育苗技术培育适龄壮苗是潘茄早熟丰产的基础。潘茄的适龄壮苗应该是根系发育好,侧根多呈白色。茎粗壮,节间短,茎高不超过25厘米。叶呈深绿色,叶背面略带紫色,茸毛多,8-9片叶。第一花序现蕾。育成壮苗,定植到露地比较抗风耐寒,适应性强,成活率高。(一)确定育苗期育苗期的长短首先取决于育苗设施及其温度条件。在正常育苗条件下,潘茄从出苗到第一花序开始分化约需600活动积温,花芽发育整个过程又需600积温。因此,欲培育出带花蕾的大苗,应保证有1000-1200的活动积温。出苗后日平均温度保持25-,仅需40-48天即可,若温度较低,则育苗期相应拉长,20为50-60天。当定植其确定后,提前60-70天播种育苗即可。(二)播种前准备1.种子处理为了预防苗期病害和促进种子快速出苗,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和浸种催芽。2.种子消毒药剂消毒可采取药液泡法或粉拌种法。药液浸泡法应在药剂消毒前,先将种子浸水10分钟左右,除去漂浮在上面的瘪种子,再进行消毒处理,或先进行温水浸种后消毒处理。温水浸种方法是将番种子放入瓷盘内,然后把55温水倒入盘内,边倒水边搅拌10-15分钟后,待水温降至30左右时,浸泡种子20分钟,有钝化潘家叶病毒的作用。药液浸种后还需再用清水清洗种子。粉剂拌种法比较简单,可针对当地主要病害采用一,两种粉剂药物直接拌种即可,但拌种时应该注意用药的浓度和剂量,高浓度的粉剂可适当加点,细沙或草木灰等充填物,用药量一般为种子重量的2%-3%即可。3床图准备配制营养土的要求,一是疏松通气好;二是肥夭营养全;三是酸碱度适宜。一般要求中性到微酸性,不含任何有害物质及病菌虫卵。配制营养土的比例,一般取菜园土6份,充分腐熟的羊粪,马粪,圈肥或腐叶肥4份,将土,肥配好后,每立方米再加腐熟的粪肥干15-20千克,过磷酸钙0.5-1千克,所有原料要充分捣碎,过筛,混匀,然后施入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和硫磷等无公害杀虫剂,用塑料薄膜闷好放置1-2天以利充分杀灭病菌虫卵。配制好的营养土可直接铺到苗床里,也可直接装入营养钵或营养袋中。每立方米营养土可铺10厘米厚10平方米。(三)播种将处理后的种子,稍微晾干外面的水分,在播种床浇足低水,等水下渗透后再撒种,撒种后上面覆盖无菌无肥,过筛的细土1-1.2米厚。苗床在温室内的,近地面盖一层不组布或薄膜,上面再搭盖小拱棚。(四)苗期管理1.苗床管理种子出苗期间,首先应保持适宜的土温,床土温度白天应保持26-28,夜间20以上,70%左右出土后苗床温室内的,于清晨或傍晚及时去掉近地面不织布或蒲膜,同时小拱棚开始通风,降低温度以防止幼苗轴过度伸长而形成“高脚苗”放风初期风口应小,以后逐渐加大,使白天气温保持22-25,夜间13-14。2.分苗分苗一是为了扩大单株营养面积;二是可以断掉主根,促进侧根发生;三是可淘汰弱苗,病苗以及不正常的劣质苗。分苗不宜多次,提倡只分一次,一般在2叶一心是进行,分苗过晚会影响花芽分化。分苗时可把幼苗直接移栽到新苗床,也可移栽于育苗钵。新苗床营养土配方同上,分苗时从苗床的一端开始。具体做法是用小铲开一条约3-4厘米的浅沟,把幼苗按8-10厘米的株距摆放在小沟内,并靠向一侧,根部稍填些然后顺沟用壶浇小水,水渗后再开下一沟,同时把前一条沟填平,两沟距离10厘米。为保证行距一致,可用一块10厘米宽的木板等距离移动。一般10平方米可分苗1000-1200株。分苗结束后,再普遍浇一次水,应满足30天不干旱。一般分苗后到育成期间不再浇水。3.分苗后管理潘茄分苗后缓苗期间,应适当地提高气温和地温2-3,以促进缓苗,发生新根。理想的温度范围是在白天24-26,夜间16-17;如果叶色发淡,可结合喷水用0.3%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对育苗设施的管理,应注意及时揭盖保温覆盖物,兼顾采光和保温,浇水后可适当加大白天通风量,以降低温度。(五)定植及密度1.定植期春潘茄露地定植时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在无保户条件下,应在晚霜过后,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日平均气温约10-15,日最低气温0以上。如果采用小拱棚覆盖,其定植期可比露地提前15-20天。2.定植方法早春露地定植潘茄时,设法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早发根,早发棵是关键。为此,最好采用“水温苗法”或“暗水法”定植。也可以采用传统的“浇明水法”定植。定植深度一般以子叶与地面相平为宜。还有,密度是保证单位面积一定产量,必须保证单位面积一定的果穗密度。适宜密度为20-25穗/平方米。三、田间管理(一)浇水,施肥1.浇水潘茄浇水应根据潘茄作物生育期或需水时期以及当地降水情况等确定浇水时间和每次浇水量。一般而言,定植期浇水后过3-7天浇一次缓苗水,浇缓苗水的时间和水量依天气,苗情灵活掌握。若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空气干燥或无地膜覆盖的可适当早浇,大浇。2.追肥定植前应施足有机肥,定植后前期宜多施氮肥,中后期氮,磷,钾肥并重,适当增施钾肥对果实膨大有利。在保证根系施肥的基础上,可根据潘家植株长相,必要时进行叶面施肥;如果花,果旺盛,茎叶瘦弱,可喷施氮肥;潘家喜欢钙,硼元素,吸收量大,如果发现缺钙,缺硼等症状时,除根部追施钙肥外,应及时页面喷施几次钙,硼等肥料。(二)植株调整1.支架绑蔓普通潘茄开花结果后,都难以直立,故需要支架。目前露地潘茄主要采用竹竿,高粱杆等架材,每两行扎成人字架,大花架,四角架等架形。关键在扎稳,扎牢,使其抗风不倒状。2.整枝打杈潘茄主茎长到一定叶数后,每个叶腋间都可生出侧枝,如果放任生长,就不能良好的开花结果,所以只能选留一条或几条壮枝开花结果,而把其余的侧枝,腋芽都除掉。在整枝打杈时应待侧枝长到5-8厘米时分期分批去除,打杈过早会影响根系发育,过晚则消耗养分。整叶打杈时要注意手和剪枝工具消毒处理,以免传染病害。3.摘心摘心也叫打顶,是植株长到一定叶数后,摘取茎蔓顶端的作业。可调整植株姿态,截留茎蔓养分,而且可促进新芽新枝发生。有两个情况,一是坐果达到一定节位后摘顶,以截留养分向果实转移。通常潘茄于拉秧前40天摘心;二是需要培养新芽枝时剪除该茎枝的顶端。(三)采收催熟技术潘茄果实自然成熟过程可分为自然期,专色期,成熟期和晚熟期。采收时应根据不同需要,确定适宜采收期,必要时可进行催熟处理。如果果实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转色缓慢,为了加速果实转色和成熟,可用集中加温处理或乙烯利人工处理方法催熟期。四、潘茄主要病虫害及其无公害防止(一)发生种类潘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棉铃虫,美洲斑潜蝇,茶黄螨等。(二)综合防治技术应掌握不同设施栽培条件下的潘茄病害发生规律,采取以抗病品种为基础,以生态防治为主,极强棚室内温度调控;结合生物防治和使用杀菌剂,可有效控制或减轻病害蔓延和流行。(三)病害防治1.早疫病病状:浸染茎,叶,果。在叶上呈现近圆形黑褐病斑,有同心轮纹;在杆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深褐色病斑,稍凹陷,有同心轮纹;果多在果柄处或脐部为圆形深褐色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有利发病,逐渐向茎杆,果发展。重茬地,密度大,缺肥发病重。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倒茬,适当密植,增施腐熟优质有机肥,即时通风降温,散温。摘除老病叶,病果,以减轻病害。药剂防治:幼苗定植时,先用1:1:300倍的波尔多液对幼苗进行喷布后,在进行定植。定植后7-10天,再喷1-2次。着对其他真菌病害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也可以在发病期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2.晚疫病症状:为害叶,茎,果。幼苗发病时,有叶片向茎发展,呈现黑褐色腐烂,折倒枯死。潮湿时发生白色霉层。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80%乙磷铝液500倍液,80%瑞毒800倍液,50%瑞毒锰锌5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3.灰霉病灰霉病在保护中普遍发生,可减产40%以上。症状:开花期染病,青果期发病重,先侵染花瓣,花托和柱头,后向幼苗侵染。受害处呈水渍壮软腐,表面生灰霉状物。发病条件:低温高湿有利发病,发病适温18-22,随气流,流水传播。药剂防治:发病痴情喷速克灵15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农利灵5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续喷次。阴,雨,雪天速克灵烟剂或粉尘剂。4.叶霉病症状:主要为害叶,叶受害后,页面出现近圆形淡黄色褪绿斑。严重时页面卷曲,呈黄褐色干枯。发病条件:病菌在种子上,病残体上越冬,随气流和浇水传播。在高温下发病,湿度大,通风不良,迅速发病。药剂防治:用1:1:240的波尔多液,从出果期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效果好,污染小;70%代森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的多菌灵500-8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5.病毒病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花叶型,在潘茄枝柱顶部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新叶小,不伸展。二是卷叶型,枝柱矮小;三是条斑型,在茎杆上形成暗绿色黑褐条纹。药剂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可选用5%菌毒清300倍液,硫酸锌800倍液。6.溃疡病症状:苗期和成柱均可发病,最初下部位下垂,也卷缩,后期茎杆出现狭长的条斑,上下扩散。发病条件:为细菌性病害,高温高湿易发病,暴雨后发病重。药剂防治:育苗床可采用DT或丰护按,每平方米用药约10g,发现病株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50%的丰护安500倍液,34%录乳铜500倍液,喷雾和灌根。7.虫害防治设施内可放置黄板琇杀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对黄色有趋性的害虫,也可释放丽蚜小峰控制白粉虱。用0.9%虫螨克4000倍液防治叶螨,美洲斑潜蝇,棉铃虫等。使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5%青枯灵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病害。结论本文从潘茄生物特性入于,对潘茄的播种育苗,栽培管理,植株调整,特别是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无污染,无公害的生物药剂及其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