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1 王安石变法 课时作业.doc_第1页
人民版选修1 王安石变法 课时作业.doc_第2页
人民版选修1 王安石变法 课时作业.doc_第3页
人民版选修1 王安石变法 课时作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王安石在感事一诗中写道:“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百姓)。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为解决以上问题,他变法时采取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a bc d解析:选a。诗中的意思是要解决百姓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方田均税法主要是针对官僚地主的。2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变法措施主要是()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c农田水利法 d改革科举制度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在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方田均税法严重损害了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3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解析:选b。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寇乱”两字的含义。“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斗争。材料中反映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寇乱息”,即平定农民起义。4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了对儒家经典诗义书义周礼义三书的重新解释,命名为三经新义,并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改革科举制度与整顿太学b发展儒家理论,弘扬儒家思想c为变法培养、选拔人才与制造舆论d为宋神宗治国提供理论参考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王安石重新解释儒家经典的目的就是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材料2:臣(司马光)向上曾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6材料3: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日知录宋世风俗请回答: (1)材料1、2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1、2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 (3)材料2、3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4)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说明理由。解析:本题通过围绕王安石变法措施及评价方面的几段材料,旨在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阅读、比较、理解材料和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时,要注意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答第(2)问、第(4)问时可以依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即: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一切措施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以此理论来思考作答。解答第(3)问时,要注意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材料2、材料3都是指出变法的危害,可知是反对王安石变法;材料3还指出变法对以后历史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是其不同点。 答案:(1)应不应该实行募役法。材料1主张实行募役法,理由是可以不夺农时,发展农业;材料2反对实行募役法,理由是募役法“宽富而困贫”,“使民失业”。 (2)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关心百姓利益,但从本质上看并非如此,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3)相同点:都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其危害大。不同点:材料3指责更为严厉,认为变法不单是青苗水利法为百姓之害,关键是败坏了世道人心,危害久远。 (4)一致。理由: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都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王安石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只找那些急于上进的新人。这些人不仅缺乏经验,而且把变法作为晋身之阶,参与变法动机就不纯。王安石的重要支持者与助手,如吕惠卿、章敦、曾布、蔡卞、吕嘉向、蔡京、李定、邓绾等,都属于人品不正者,其中绝大多数以后进了宋史的奸臣传中,其中蔡京之臭名,大概没人不知道。用一些人品不好、胸怀私心的人进行变法,再好的设想也没用。梁小民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载南方周末2006年2月16日材料2: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宋史王安石传,转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材料3: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清)张彦士读史辩疑,转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请回答:(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表述。(2)你认为影响改革变法成败的因素还有哪些?解析:本题以王安石变法为主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第(1)问要依据材料中“王安石的重要支持者与助手”“都属于人品不正者,其中绝大多数以后进了宋史的奸臣传中”“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等信息归纳概括。第(2)问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材料1:用人不当,官员没有严格贯彻新法,政治腐败。材料2: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使社会动荡,甚至导致金兵南下。材料3: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的一面;性格粗暴。(2)改革的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改革的措施是否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改革是否稳步、有序地进行;是否有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和一批严格执行、科学贯彻变法措施的改革者;改革者的心态对改革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等。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一、学习思考你对王安石推行的富国政策怎么看?“富国”与“富民”相同吗?(教材p45)提示:要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去观察这个问题,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缓和社会矛盾,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富国”与“富民”是不相同的:“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要是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教材p46)提示: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你认为王安石变法前后的科举和教育制度有何异同?(教材p46)提示:宋初诸科以试帖经、墨义为主。帖经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墨义类似于简答题,考核应试者对经文及注疏的记诵功夫,没有丝毫供考生发挥己见的余地。这样的考试形式,扼杀了考生的创造性思维,改革后的科举以经义策论取士有重大进步。太学在改革前为保守派把持,阻碍变法。改革后,以三经新义为学生的必读教材,大大有利于变法革新思想的传播。你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教材p47)提示:王安石变法的深入必然会触及当权的地主官僚阶层的利益,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变法不可能对其做出超越。从统治阶级自身的整体利益上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你如何理解王安石的看法?(教材p47)提示:王安石在此处用这一比喻表明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摇摆不定,是在劝导神宗,不可以一会儿推行新法,一会儿扶持旧党。王安石认为治理天下就像煮羹,如果煮羹时加火后随即在羹里又加上一勺水,这怎么能煮熟呢?表现出王安石对于神宗摇摆不定态度的不满。二、史学争鸣(教材p47)你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提示:分析一个历史人物或一个历史事件应该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于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结果也不例外,不能笼统地说变法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特权,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因此,从其进步性来看: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社会一度出现繁荣富足的景象,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从其局限性来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从这个方面来说变法是失败的。三、自我测评(教材p48)王安石变法中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