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作业.doc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作业.doc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作业.doc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作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7北京海淀区期中)据国语晋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孙因国内政治斗争失败避难到齐国后,从事农耕,牛也从“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畎亩(田地)之勤”。这表明了()a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b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c宗法和宗庙已不受重视d铁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解析:选a。材料“春秋末年从事农耕,牛变为畎亩(田地)之勤”说明春秋末年,农业生产中使用牛力,即牛耕技术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强调是农耕,并没有提及游牧经济,齐国属于古代农耕区域,故b项错误,宗法制在春秋战国走向瓦解,但是宗法观念与宗庙仍受重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及铁器,而且铁器与牛耕的普及是在汉代,故d项错误。2(2017洛阳期中)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b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d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解析:选d。材料并未涉及牛耕的信息,故a项错误;石家庄、辽宁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不能代表全国,故b项错误;东北铁农具使用率高,不能表明耕作技术水平的高低,故c项错误;根据河北、辽宁铁农具的使用情况,说明了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故d项正确。3(2017洛阳期中)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鋤、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解析:选a。精耕细作就是通过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农业产量的一种生产模式,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这种耕作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仅凭一幅汉代画像砖图,不能推出农耕经济普及全国,故c项错误;生产经验仅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一部分,后者涵盖前者,故d项错误。4(2017洛阳期中)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明代江南地区()a新的经济因素滋生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c放弃传统经济模式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剧变解析:选b。新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萌芽,特指手工工场的生产,故a项错误;经营方式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原来是一种租佃式,现在是雇佣式的经营方式,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采取雇佣经营的仅是“一些土地所有者”,故c项错误;一些土地所有者,代表的仅是一小部分群体,说明存在这种现象,而非剧变,故d项错误。5(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顷,少者三十倾;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倾,少者一倾;农民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数量和普通农民一样。这种均田制度()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促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d对地主官僚有利解析:选d。材料“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倾少者一倾”规定上至亲王下至官僚地主的占田数量,实际上默认其通过土地兼并的方式实现规定的土地规模,故a项错误;材料为隋朝的经济制度均田制的具体内容,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奴婢受田数量和普通农民一样”强化了地主对奴婢的人身自由的约束,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经济的繁荣,故c项错误;材料从土地占有和奴婢控制等方面规定了官僚地主的权益,故d项正确。6(2017长春质测)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解析:选c。“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可知主要是反应全国经济情况的描述,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从户口的数量来看,虽然有变化,但不足以说明政治中心南移,故b项错误;通过唐宋南北户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南方的户口增加,而北方相对减少,南北经济的结构有所变动,故c项正确;材料仅有户口数量,没有土地占有量的统计,故无法确定人地矛盾的情况,故d项错误。7(2017梅州质检)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方()a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c小农经济发展较快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解析:选a。材料中江南市镇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及因此而导致的人们的财富观念变化(重视商业而淡化农业)的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抑制兼并措施,故b项错误;农村中各种成分农民占有土地的多少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贫富观念的强弱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8秦末至宋初,大量原籍中原的汉族人多次迁徙,与闽、粤、赣交界的山区土著相处,逐渐形成了一个风貌独特、人文特异的新族群客家人,后又陆续迁往世界各地。客家人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调整b对外政策改变c中原政局剧变 d地域商帮推动解析:选c。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小农经济为主、以手工业和商业为辅之后,基本就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定式,故a项错误;秦汉到隋唐、宋元时期,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上都是开放的,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故b项错误;从秦末到宋初,因为中原政权更迭,为了躲避战火,当地汉人外迁,与各地土著融合,故c项正确;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2017河北衡水二中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材料二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西汉晁错论贵粟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地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解析 (1)根据材料一“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得出牛耕技术。(2)实质在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脆弱性,而材料三“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更能反应这一特点,材料二描述的不够全面。(3)从以上三个材料中,材料一体现了农耕技术的进步;材料二与材料三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困苦与艰难,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结合所学知识,经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