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作业.doc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作业.doc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作业.doc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作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7稽阳联谊学校联考)张之洞上书曰:“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张之洞所说的这种“办法”在中国最早实现于()a19世纪70年代台湾b19世纪80年代台湾c19世纪80年代上海d19世纪60年代天津解析:选a。从“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可知张之洞所说的这种“办法”是架设有线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设立电报局,并建立了自旗后(即今高雄)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线长95华里的电报线,这是中国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故a项正确。2(2017金华十校模拟)图片是形象的历史。以下图片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有关。体现了京张铁路在减缓坡度方面的独特设计的是()解析:选a。京张铁路在减缓坡度方面的独特设计是“人”字形铁轨,符合此特点的只有a项,b、c、d三项错误,故选a项。3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上海洋场竹枝词这一信息可知,题干中只体现出了上海这一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题干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故d项错误。4(2017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联考)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的修建()a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b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d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解析:选b。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航运垄断局面,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故a项错误;“津唐铁路”的修建,有利于解决洋务企业运输困难的问题,尤其对于解决开平煤矿煤的运输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修筑铁路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5(2017蚌埠质检)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b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d国民政府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解析:选c。根据题干“质的变革”“由于”要求,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传统工具”,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b、d两项没有依据,具有片面性。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准确。6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解析:选a。根据题干材料可知a项正确,它说明了人们开始改变传统观念,男女混杂,同乘一车。而b项说明列强在华的特权,与题无关。c项说明的是人们对新事物的排斥,不正确。d项说明的是中国仍多数人乘坐马车,可排除。7(2017蚌埠质检)如图是中国近代时期一张老照片,从中体现发生变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是()a服饰b建筑c通信 d婚礼解析:选c。图片人物穿的是传统服装,故a项错误;图片没有反映建筑物情况,故b项错误;图片人物在接电话,反映的是通信工具的变化,故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婚礼,故d项错误。8(2017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完全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中西文明抵触矛盾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对近代电报、电话、电灯等科技产品的赞美,说明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方物质文明完全融入中国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主革命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中西文明抵触矛盾,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2017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870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铁路发展极为迅速。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70年的21万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1102万公里,每年平均修建2万公里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投资用于修建铁路,大量钢材用于轧制钢轨。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材料二1875年,英国人在上海修建了长145公里的吴淞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后,这个“破坏风水的怪物”引起了清朝保守势力的极大恐慌。1877年清政府用银285万两将这条铁路赎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1881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唐山到胥各庄铁路。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最后竟不行机车,而以骡马拖拽,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周积明最初的世纪(1)结合材料一,分析世界铁路在1870到1913年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铁路建设的情况。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一时间“1870到1913年”可以归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说明铁路的发展推动了殖民体系、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世界贸易的发展。(2)吴淞铁路、唐胥铁路的命运说明中国早期铁路受封建势力的阻挠,材料三“甲午战后至1911年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说明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得到发展,但铁路里程很短,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