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的答案和定量计算.doc_第1页
暗物质的答案和定量计算.doc_第2页
暗物质的答案和定量计算.doc_第3页
暗物质的答案和定量计算.doc_第4页
暗物质的答案和定量计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暗物质的答案及定量计算亦民科摘 要 暗物质就是大爆炸光子和第一代恒星辐射的光子因冷却、红移失去的能量;定量计算肯定了这一决定性的结论;预言了暗物质存在于星系之外,形成不规则的环状分布,其平均温度约为19.27K;暗物质不是粒子物质;宇宙年龄应为193亿年;米尔格罗姆定律不成立等等。关键词 光子 冷却 红移 失去能量 暗物质61 引言观测证实,暗物质约占宇宙正总质量的23%1。如此普遍的存在,应该有久远的历史2,应该和宇宙创生有关。宇宙创生约200亿年以来,大爆炸之光子和第一代恒星辐射的光子(以下统称光子),由于宇宙膨胀降温,使光子冷却、红移。光子因此失去的能量可谓多矣。如今光子已衰减成只有2.7K的微波辐射。光子失去的能量到哪里去了?这是一个显然存在的问题。大爆炸光子产生于宇宙年龄约为三十万年之时1;第一代恒星形成于宇宙年龄约为三亿年(1016秒)3之时,也是恒星开始辐射光子之时。本文把这两种光子视为“同龄光子”,它们至今的年龄同视为193亿年4。本文认为,这些光子失去的能量,仍然存在于宇宙之中,这个能量就是暗物质,它具备暗物质的几乎全部性质。2 暗物质的性质性质1 看不见,不参与除引力之外的任何相互作用。性质2 历史久远,与宇宙创生有关5。性质4 温度低6。性质5 稳定。性质6 不是粒子物质(本文的结论)。性质7 由于星系内部的引力较星系外强很多,暗物质参与引力相互作用,故星系内部的暗物质早已被恒星吸积殆尽,所以暗物质只能以不规则的环状存在于星系之外。如果暗物质是由光子因冷却、红移失去的能量构成,它必定具备以上诸性质,理由是显然的。3 利用观测结果计算暗物质的质量,平均密度,平均温度鉴于宇宙总质量有正负解 (1) 7c-光速 -哈勃常数 G-引力常数有必要说明,暗物质是宇宙正总质量的一部份(负质量具有的负能量就是暗能量)7。观测证实暗物质占宇宙正总质量的23%,则Ma为Ma=1.28105623%=2.941055(克) (2)取宇宙半径=193亿光年(本文计算结果),1光年=9.4610 17厘米1,令光子失去能量的平均质量密度为,则有(3) 解得(克厘米) (4)计算暗物质的平均温度黑体辐射的温度由下式决定 (5)8因为暗物质不可视,故可当作黑体。 8将、代入(5)式,可得 (6)解得 (7)这就是暗物质的温度,显然是冷的。是假定平均分布于宇宙中的温度。以上算出的、可视为观测预言值,本文将作为理论计算的比较标准。设宇宙半径为Rc,令宇宙平均密度等于临界密度,则有 8 (8)解得 (9)(9)式所表之应为比较真实的宇宙半径,宇宙年龄应为193亿年。4 理论计算及与观测结果的对照所谓理论计算,就是利用背景光了的平均能量、相应的温度、背景光子的数密度、背景光子总数等,计算光子失去能量的总和、质量总和、平均密度、平均温度、从而计算出占宇宙总质量的比率B,看能否与观测预言的、以及B=(/)的比率是否相符。4.1计算对相关数据的取值背景光子温度宇宙总质量宇宙半径 宇宙体积 光速 辐射常数1光年=9.461017厘米光子平均能量表达式 (10)10T为绝对温度。波尔兹曼常数4.2 理论计算的一个实例取背景光子数密度,计算光子总数 (11)取光子温度从4000K降到2.7K,计算光子损失的总能量、总质量、平均质量密度、现今平均温度。(12)(13)(14)计算的现今平均温度将代入(5)式,有 (15)解得计算所占比率B (16)与观测值23%十分接近。本文计算出的、B都是暗物质的性质。4.3 理论计算的全部结果为了节省篇幅,本文的全部计算结果列于表1、2、3中,光子产生的温度T取4000K、3500K、3000K三个档次;光子数密度取5102103厘米-3六个档次。基本上涵盖了相关文献给出的不同T值和值。分别计算了、/,与观测预言值对照。计算方法和程序与上述实例完全相同。表1背景光子从4000K降到2.7K不同光子数密度的计算结果与观测预言值比较(cm)观测预言(g)理论计算(g)观测预言(gcm-3)理论计算(gcm-30)观测预言To(K)理论计算To(K)观测预言/(%)理论计算/(%)1032.9410554.2210551.1610-301.6610-3019.2321.072333.091022.9410553.8010551.1610.-301.4910-3019.2320.512329.781022.9410553.3810551.1610-301.3310-3019.2319.942326.471022.9410552.961055.1.1610-301.1610-3019.2319.272323.161022.9410552.5310551.1610-300.9910-3019.2318.522319.851022.9410552.1110551.1610-300.8310-3019.2317.722316.5表2 背景光子从3500K降到2.7K不同光子数密度的计算结果与观测预言值比较(cm)观测预言(g)理论计算(g)观测预言(gcm-3)理论计算(gcm-30)观测预言To(K)理论计算To(K)观测预言/(%)理论计算/(%)1032.9410553.7010551.1610-301.4510-3019.2320.372328.991022.9410553.3310551.1610-301.3110-3019.2319.862326.081022.9410552.9610551.1610-301.1610-3019.2319.272323.171022.9410552.5910551.1610-301.0210-3019.2318.662320.261022.9410552.2210551.1610-300.8710-3019.2317.932317.351022.9410551.8510551.1610-300.7310-3019.2317.162314.5表3 背景光子从3000K降到2.7K不同光子数密度的计算结果与观测预言值比较(cm)观测预言(g)理论计算(g)观测预言(gcm-3)理论计算(gcm-30)观测预言To(K)理论计算To(K)观测预言/(%)理论计算/(%)1032.9410553.1710551.1610-301.2410-3019.2319.592324.891022.9410552.8510551.1610-301.1210-3019.2319.192322.38022.9410552.5310551.1610-300.9910-3019.2318.522319.871022.9410552.2210551.1610-300.8710-3019.2317.932317.961022.9410551.9010551.1610-300.7510-3019.2317.282314.851022.9410551.5810551.1610-300.6210-3019.2316.472312.3由于相关文献给出的光子数密度有很大差异(在4102103之间)811,背景光子产生的温度在30004000K之间812,这些数据不可能都正确,最多只能有一个正确或接近正确。这就是本文对背景光子产生温度取三个档次、光子数密度取六个档次的原因。所以,本文给出的计算结果,最多也只能有一个正确或接近正确。表1、2、3就体现了这一点在表1、2、3中都有一个计算结果最接近观测预言值。这三个结果中也只能有一个正确或接近正确。5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预言(1)暗物质就是光子因冷却、红移失去的能量,不可能是别的东西。(2)暗物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粒子物质,而是由普朗克能量子(即光子频率每降低每秒一次失去的能量,其值等于6.62610-34焦尔)构成的物质。探测暗物质可以仿照测定普朗克常数之方法。(3)暗物质的平均密度约为1.1510-30克厘米-3,平均温度约为19.27K。这两个数值最接近观测预言值。(4)关于暗物质由粒子构成的预言是错的。(5)暗物质以不规则的环状存在于星系之外。(6)米尔格罗姆(Mordahai Milgrom)定律的提出,是基于一项观测结果:星系内恒星的加速度,不需要暗物质的存在就可以解释;而星系外恒星的加速度,必须用暗物质的存在才能解释。米氏认为是牛顿引力定律在加速度小于810-8cm/s2时失效。这就是米氏定律的内容9。本文给出的暗物质“性质7”,就合理地解释了这项观测结果。牛顿引力定律没有失效,米氏定律不成立。(7)虽然暗物质有19.27K的平均温度,但绝无任何辐射(因普朗克能量子是最小的能量单位)。相对于2.7K的背景辐射,仍然会形成不规则的“热斑”,有待观测证实。这可能是直接认证暗物质存在的最佳途径。(8)宇宙年龄为193亿年。6 支持本文的观测证据本文计算结果与观测对暗物质质量、平均密度、平均温度、所占比率的预言,如此地符合(见表1、2、3),已经得到观测证据的支持。但本文尚能举出另一个支持本文的观测证据。“美国宇航局2007.5.15公布了哈勃望远镜捕捉到的一个怪异、可怕的环状黑物质”,并附有照片。这可视为对本文指出的暗物质“性质7”的支持(详见:/zhang zy 33;点击正文左侧方框内“(63)神密的黑物质”,便可显示相关报导和照片)。感谢秦元勋教授、张操教授、焦善庆教授、黄志洵教授、谭暑生教授、须重明教授、朱永强副教授、徐宽副教授、季灏先生赠书赐教;感谢艾小白教授、何香涛教授、陈阳博士复信为笔者指点迷津;感谢好友谭启蔚先生、张崇安先生、张永林先生、次金生先生、赫甫先生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宋正海先生的一贯支持;感谢贤妻文英、女儿晓帆的支持和帮助。在笔者从事业余研究的四十多年生涯中,应该感谢的人太多了,不能一一列举,还望朋友们鉴谅。2010.11.9参考文献1何香涛,观测宇宙学(M),北京师大出版社,2007,113,133,290。2郝建宇,对宇宙间几个普遍性存在的物理思考,宋正海等主编,相对论再思考(论文集),地震出版社,2002,109。3李宗伟等,天体物理学(M),高教出版社,2000,448,489。4郝建宇,本文计算结果。5陆琰,宇宙学与暗能量,科学(J),(上海),2007年5月。6徐勋农等,暗物质及其探测,科学(J),(上海),2010年9月。7郝建宇,宇宙总质量正负解和宇宙加速膨胀兼回答暗能量为什么存在,预印稿。8方励之等,宇宙的创生(M),科学出版社,1998,98,65,127-128,101。9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