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论文.doc_第1页
诗歌教学论文.doc_第2页
诗歌教学论文.doc_第3页
诗歌教学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课因诗歌而亮丽 论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诗歌教学邹小兴 【内容提要】高效课堂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怎样让历史课堂不再枯燥,怎样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怎样让历史课堂更加高效?使用有效的手段十分重要。历史并不单调,历史并不孤单,把诗歌应用到历史课堂中去,实践证明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办法。历史课因诗歌而活泼,因诗歌而富有情趣,历史课因诗歌而亮丽多彩!【关键词】高效课堂 中学历史课堂 咏史诗歌 诗歌教学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是传统国学的重要组成。在其中,咏史作品数量也非常可观。笔者以为,这些咏史诗歌不能简单理解为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像其他形式的的咏史或记述历史的作品,古体诗、词、曲,甚至一些民谣都应包括其中。时代上,古代的诗词歌赋,近代文人、政治家的作品都应包括。于是,在这几千年的的记史、咏史作品中,不仅让人感受到五千年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诗史的风范。春秋时期的诗经,语言精练,在不少篇章里以平实的语言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唐代大诗人杜甫,善于描绘现实生活,其作“三吏”、“三别”永远成为“诗史”的典范;近代政治家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中国革命史画卷。著名的大家,建安七子、初唐四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王安石他们的咏史诗歌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作品,结构严谨,情感表达充沛,意境深远。他们把历史事件的悲壮美,历史人物的崇高美,人类进程的艰辛美,科学技术的创造美,都融汇于诗词的艺术美中、意境美中。中学生的志趣和审美情趣尚在发展之中,诗歌的艺术魅力将会给他们很好的感染、陶冶和引导。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对历史内容的记忆,加深其对历史事件的领悟。一、咏史诗歌的分类及其在中学历史课堂的运用 关于咏史诗歌的分类,大体可以分为“史诗”、“史评诗”和“背景诗”几大类。所谓的“史诗”即涉及到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我们称之为史诗。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写到:“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专门描绘了当年西晋灭吴的情景。再如郭沫若一首诗里写道:“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生动描绘了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的史实。在讲述重要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选取这些诗歌的全部或一部分来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讲述中国古代史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一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阅读杜甫的忆昔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可以提问:开元是唐代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年号?这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开元全盛”局面的形成?在讲解放战争时,我们可以选取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地覆天翻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阅读此诗,要求学生思考:毛泽东写的这首七律描写的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事件是什么?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结果是什么?教师适当解释,学生结合书本思考,很容易找到答案,而且容易掌握。这些史诗材料最好是事先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准备时间。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大都关心时事政治和人民疾苦,流传下来的这类诗歌的数量是很多的,如果我们选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让学生阅读,就可以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件大事。这便是咏史诗歌中的背景诗。关于三国鼎立背景,包括东汉末年各军阀连年混战,百姓生灵涂炭,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著名政治家曹操在其作蒿里行写道:“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如果在教学中使用曹操的这些诗句,既形象又具体,使学生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长年征战、遍地狼烟,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的悲惨场景。若将教材的讲述和这首诗歌结合起来,使枯躁的史实和形象的历史画面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这首诗,学生不难理解三国鼎立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相比,是进步而不是历史的倒退。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把握统一是人心所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主题。背景诗的阅读与分析,最好都放在预习时间内,因为背景的讲述往往是最先进行的,所以,背景诗材料的给予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因而教师的备课必须更加超前、细致。史评诗即评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诗歌。例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对历史人物项羽的评价;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也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比较清楚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想。还有王安石的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何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对于这些史评诗,第一步要归纳作者的观点,第二步是判断这一观点的正确与错误,第三步是用史实说明理由。在讲完隋朝大运河后,引入两首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让学生读完,思考下列问题:诗中的“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历史作用如何?分别概述胡曾和皮日休对开凿大运河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观点,说明理由。第一问是考查学生对于大运河相关知识的回顾,第二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课堂上热情洋溢的讨论、回答,无疑加深了学生对大运河的印象。史评诗是观点很强的诗歌,它表明了作者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一些观点。学生对史评诗的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上对某人谋事有些什么样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观点。阅读这类诗歌,很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二、诗歌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的作用激励作用。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于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发挥着重大作用。历史本身具有过去性特征,而历史背景、性质、意义等抽象的历史语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咏史诗歌所反映的同一时期历史则是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具体、形象的描绘,构成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它可以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容易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讲鉴真东渡时,怎样的东渡,有什么历史影响?如果用上郭沫若的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生动的描绘了鉴真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意志东渡日本,传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不用教师赘述,鉴真的人品、坚强的毅力,东渡日本的贡献历历在目。那么,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有利的。联想作用。通过历史课堂咏史诗歌的引入和运用,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更好的融入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死记一些影响、作用,要让学生身临其境,看感受到了历史的情景,自然会对某一历史事件、现象做出合理的认识。如“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清溪流水暮潺潺”,反映出饮茶风俗已经在唐朝盛行,以茶入诗成为一种时尚,学生在品味是本身美丽的山水意境同时,感受着茶文化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用“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来赞美长安城布局整齐,街道宽阔。又如“山外青山楼外楼,醉人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了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江南,醉生梦死的情况。借助诗歌进行历史教学,使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变得鲜活,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容易,对学生准确把握教材知识大有裨益。深化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要求历史教育要树立“大文科”的教育观,要将历史与政、文、地等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通过历史教学的咏史诗歌引入和运用,不仅可以较好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各方面的素养的提升是有积极作用的。都说“文史不分家”,笔者在讲述中国古代史璀璨文学艺术中“唐诗”一问题时,一讲到李白,学生马上主动背诵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名句,一提到杜甫,学生便想起“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国破山河在,城村草木深”等诗句。那么,对于李白、杜甫作品的风格、特点,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知道了,由此感受到语文诗词的助益。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毫无疑问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里,适当的使用一些反映历史的诗歌对学生进行提问、练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讲唐朝的民族关系时,给出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诗:“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可以提问:诗中“文皇”指的是哪位皇帝?为什么夷狄们尊这位皇帝为“天可汗”?考察的是历史知识。当时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对我们今天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启示?考察了政治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