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疱丁解巧牛知识巧学一、废井田,开阡陌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井田制在商代就已出现,因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所以得名,西周时期达到鼎盛。周朝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即名义上的国有,由周王将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农民集体耕作,收获物缴纳给贵族;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疑点突破 井田制实质上不是土地国有制,应是一种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因为土地名义上是国有,但是由于周王层层分封,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贵族,耕作的收获物也全部交给贵族;劳动者虽有贵族分授的份田,但却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2.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破坏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诗经小雅大田记载:“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争夺土地的现象也频繁发生,私田主人控制产品,不向国君缴纳赋税。以鲁国为代表的诸侯国,为了增加收入,开始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就扩大了剥削量,刺激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实际上却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制向私有方向进一步演变。难点剖析 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私田的开垦增多;各诸侯国的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仍,井田上的劳动力日益减少,缺乏安定的生产环境;而井田制的瓦解又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3.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战国时期,井田制已经大部分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新兴地主要求在政治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各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法运动,先后进行了一百多年,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即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制,并允许土地买卖;同时,商鞅还实行“依军功行田宅”,即奖励军功,培植了一大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变法运动,土地私有制在各国普遍确立起来,并成为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土地国有制形式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当时被称为公田或官田,它分有几类,既有森林草原、无主荒地,也有政府屯田,这是旧土地制度的遗存形态,虽一直存在,但不占主要地位。2.土地私有制形式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经济政治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封建君主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等。在这几种形式中,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占最主要的地位。地主土地所有制下的土地有很多种来源。深化升华 我国古代地主土地的来源战国时期的公卿贵族在王室衰微的背景下,把井田制下的公田占为己有,转化成了私有土地;各国奖励军功,大量赏赐给功臣土地田宅,造就了一大批大土地所有者;地主、商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不断买田置地,扩大现有土地规模;地主强占农民的土地,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成为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来源。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产生原因租佃关系早在秦代就已产生。租地的前提就是无地或者少地农民的出现,可见这是土地兼并现象的必然结果。2.发展过程秦代以后,租佃关系继续发展;汉代“佣耕”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很强;唐代后期,均田制被破坏,更多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减弱;到了宋代,租佃经营已经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农民租种地主土地,交纳以实物为主的地租,双方通过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货币地租出现,同时还出现了雇工身份更加自由的雇佣劳动关系。3.积极作用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身份提高,生产自主性也大大提高。农民可以选择雇主,在支配产品方面也有一定的发言权,甚至能与市场发生联系,取得实际利益,这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田庄经济的发展(1)东汉形成从东汉起,豪强地主的力量壮大起来,后来又发展成权势更加强盛的士族地主。他们通常采用田庄式的生产规模进行经营,田庄生产的出发点就是满足他们生产和享乐的需要。田庄面积广大,里面农、林、牧、副、渔各业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手工业和一定的商业活动,具有极强的自给自足性。田庄经济实质上是大地产制,是土地兼并严重的表现。在田庄内部,劳动者多为投身于庄园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庄主的贫穷的同姓同宗,他们都受庄主的剥削,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即佃户除了“输大半之赋”的实物地租外,还要承受许多无偿的劳役,如伐木、建筑、修渠等,甚至还要承担军事义务。(2)唐代的发展:中唐以后,土地买卖盛行,大土地所有制恶性膨胀,地主田庄得到发展。(3)宋、明、清的加剧: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更加剧烈;明清则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兼并因此而更加严重。难点剖析 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主或富裕的农民占有土地的数量会大大增加,即土地兼并会越来越严重,它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时代,只有土地才是“不忧水火,不忧盗贼”的财富之本,人们往往热衷于购买土地。在不触动土地私有制的条件下去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只能暂时缓和而已。所以在封建社会,我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典题热题例1 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解析:解题时,要立足题目要求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公元前594年应属春秋后期,“初税亩”即按照田亩的实有税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答案:a例2 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解析:b项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趋势,故排除;c项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农业经济,故排除;d项是自然经济的一般情况,也排除;a项符合“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消费特征”,故选a项。答案:a方法归纳 做题时审题非常关键,如果不看题目单看选项,四个选项都言之有理,但题目所给限定范围,可得出有些选项是经不起推敲的,故做题时一定要好好审题,仔细分析四个选项是否符合题意。例3 下列有关商周时期井田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贵族所有的土地所制b.西周是井田制的最鼎盛时期c.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d.主要耕作方式是奴隶的集体劳动解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形成于商,发展于西周,瓦解于春秋。a项错在贵族所有制,它应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答案:a误区警示 商周时期井田制的性质,很容易混淆理解为是奴隶主贵族所有的土地制度,井田虽分给各贵族,但实质上是归国王所有的土地国有制。问题探究问题1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探究思路:分析土地制度的演变时,首先应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土地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其发展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对生产力发展产生反作用。探究结论: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实行土地的国有制井田制,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在井田之外出现大量私田。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唐后期起,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从明朝中后期起,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纷纷丧失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问题2 如何理解屯田制和均田制?探究思路:屯田制和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在不同时期管理和使用政府控制的土地的形式,其实质并无变化。探究结论:曹操为解决军粮供应的困难和安置流民推行屯田制。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屯田制是曹魏政权以军事强制形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地租剥削的一种土地制度。屯田农民按军事编制固定在土地上,按土地的实际收获量向官府交纳田租。屯田制的推行对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除曹魏外,许多封建王朝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屯田。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政府除了将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健康数据安全处理与应用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危险品运输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对妈妈表达情感写抒情作文(15篇)
- 科创板上市企业财务尽职调查报告模板
- 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合同范本解析
-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协议
- 家庭装修合同款示范文本
- 一本好书分享读后感分享稿(8篇)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四级及答案解析
- 我和爸爸练垒球四年级日记400字15篇
- 售后服务网点授权协议书
- 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演示文稿
- 狮子王中英文台词对照(超全的完整版)(英语口语练习必备)
- HP碗式中速磨煤机检修教程
- 办公室一族常见病预防
- 精神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全册
- DB37T 3842-2019 铁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 《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课件第一部分 03
- 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 建设法规工程建设执业资格法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