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作业2.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作业2.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作业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练习一、选择题1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下图为甲骨文中的“田”字,考古学家对其展开积极研究,认为此图与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关。其中最合乎研究结果的是()。a“盘古开天地”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相地而衰征”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2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3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4郭沫若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5“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6据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a编户制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征役制7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8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c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9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10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空前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莫不志在良田”。这一现象的直接影响是()。a首次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b促进了租佃土地经营方式的产生c为均田制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d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大田材料三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数量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 左传哀公十一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的一个什么特点?(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表明了什么问题?(4)这一组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一个什么重要的历史进程?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井田制。图片为甲骨文中的字,因此,该土地制度出现在商周时期。a项为远古传说,c项为春秋管仲变法内容,d项为王莽时期王田制的内容,均排除。2答案:b解析:“雨我公田”说明井田制尚且存在,“遂及我私”说明井田制虽存在,但已开始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因此,b项符合题意。3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出现,此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b项。4答案:a解析:b项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确立的。“初税亩”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是我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选择a项。5答案:d解析:“千年土地八百主”说明土地买卖相当频繁,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故选d项。6答案:b解析:均田制的实行能使无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故吸引了人们纷纷“返旧墟”。故正确答案为b项。7答案:b解析:北宋史学家认为,唐朝时,政府不再有闲置的土地,不再进行授田,因此均田制成为一纸空文。分析各选项可判断,均田制被破坏是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土地买卖盛行和土地兼并。选择b项。8答案:c解析:从表述中可以看出因地多而给佃人耕种收租的现象,故选c项。9答案:d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知,遇到灾荒之年地主要减免地租、借种子粮的原因,是因为害怕佃农不再租种他们的土地而离开,导致土地荒芜,那样的损失一定会比现在减免地租带来的损失高几倍。据此判断当时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10答案:d11参考答案:(1)井田制。特点:土地归周天子所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