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作业5.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2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作业5.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2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作业5.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2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作业5.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a.原始商业的出现b.“工商食官”政策的影响c.私商成为商业主体,许多商业都会出现d.扬州等地商业大都市的现状解析:首先,应明确题干中的材料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描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情况;其次将材料和选项联系起来进行判断。原始商业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故排除a项;扬州到隋唐时才发展成一个商业大都市,所以排除d项;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官营手工业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手工业产品的商业化程度不大,所以排除b项;在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开始取代官商成为商业主体,迎来了商业的繁荣时期,材料反映的正是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答案:c2.古代中国最早的职业商人出现于()a.原始社会末期b.商代c.西周d.春秋战国解析: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答案:b3.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都会货币流通以青铜铸钱为主,也有黄金和白银a.b.c.d.解析:“工商食官”属于周朝时期的主要政策,排除含选项。答案:c4.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a.东晋b.唐朝c.南宋d.明朝解析:可从扬州的名称演变方面排除a项,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扬州超过长安、洛阳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唐朝后期。答案:b5.我国古代商业繁荣的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解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答案:c6.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在()a.隋唐时期b.宋代c.元代d.清代解析: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到唐代更广泛流通。答案:b7.下列关于宋代商业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中的市场与民居分开b.官府直接管理城市中的市场交易c.乡村一般禁止设市,否则视为非法d.乡村可以设市进行交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宋代商业发展的理解与掌握。据所学内容分析:a、b、c项不符合当时商业发展的史实。答案:d8.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大量农产品投入市场江南地区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贵金属白银广泛使用a.b.c.d.解析:明清时期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商业市镇兴起,徽商、晋商等大商帮形成。答案:a9.古代社会出现了“官商分利”的现象,这是指()a.官府盘剥商人b.官府加强控制工商业c.私营商人分取部分专卖利润d.官府经营商业从中牟利解析:注意官商分利是古代官府抑制商业政策有所松动的表现。答案:c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宫城,东西4里皇城,东西5里,115步城市,总110区以朱雀街为界,街东54坊及东市街西54坊及西市。”材料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到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布匹,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字,近北则中瓦,次罢瓦。内中瓦子莲花栅,牡丹栅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三广东佛山镇“晨,街西坊工聚之织造老板供给纺工棉花二斤,收回棉纺一斤”。“织造各种布匹,工人共约五万人,工作需要紧急时,工人就大量增加。仅此地约二千五百家织布工场远胜苏杭。”手工业发展史请回答:(1)材料一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市”和“坊”有何区别?(2)材料二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同材料一相比有何新特点?(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情况?通过材料三和前两段材料的描绘,你对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有何认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我国古代唐、北宋、明清时期城市与商业的发展这一知识点。回答时注意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以及所学知识针对问题组织答案。参考答案:(1)唐代长安。“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坊”为住宅区。(2)北宋东京,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区域;出现了“瓦子”。(3)明清时期。棉纺织业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增多。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但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的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只能缓慢发展。走近高考11.阅读以下材料:图一图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图三清明上河图(局部)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石渠宝笈三编请回答:(1)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所处时代。(2)从图二、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解析:(1)抓住图中大明宫建筑和坊、市分开的布局等特征,判断为唐都长安。(2)抓住商业活动变化这个中心回答问题,仔细分析图片信息。答案:(1)长安,唐代。(2)突破坊市的空间限制;突破坊市的时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频繁。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瓌)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以之数万,唯瓌挺身而出。旧唐书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为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唐会要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洪迈容斋随笔请完成:(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解析:(1)问概括材料关于扬州商业发展及地位的信息。(2)问据材料信息分析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答案:(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荣;扬一益二。(2)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13.(2006天津文综,39)农业税收在国家收入中的比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农业正逐步向现代化过渡,减免农业税有利于农业的发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觐说:“民之大命,谷米也;国之所家,租税也。”图14(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观点?(2)依据图14,指出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各呈现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3)上述图文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解析:(1)问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2)问的解答关键是读图,从图14可以看出农业税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而工商杂税逐渐增长,直至超过了农业税,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则要从政府政策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就是税源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应该注意时间限制。(3)问比较简单,农业税和工商杂税所占比例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农业和工商业在国家经济中地位的变化,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就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