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93 080 01 R18 备案号 19968 2007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 T435 2006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风吹雪雪害防治技术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trol of blowing and drifting snow onto highways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2006 12 15 发布 2007 01 01 实 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 T435 2006 I 目 次 前前 言言 II 1 1 范围范围 1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1 4 4 总则总则 2 5 5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3 6 6 路线路线 3 7 7 路基路基 4 8 8 防治设施防治设施 5 8 1 防雪墙 5 8 2 防雪栅栏 9 8 3 浅槽风力加速堤 12 8 4 导风板 13 8 5 防雪网 16 8 6 挂草网围栏 17 8 7 育草蓄雪 18 8 8 防雪林 18 9 9 养护与监测养护与监测 21 附附件件 A A 22 DB15 T435 2006 II 前前 言言 本标准是以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公路风吹雪雪害防治技术研究 的成果为依据 结合内蒙古的气象气候 地形地貌特点 经济状况和道路条件 路域特征 雪害形式等综合因素 和具体情况而制定的防治公路风吹雪雪害的地方性技术标准 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交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贵平 崔琳 郝宇博 段志军 王曦林 辛国树 梁占军 张海鹰 刘午亮 DB15 T435 2006 1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风吹雪雪害防治技术 1 范围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风吹雪雪害地区公路选线 路基断面设计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提出了防治内蒙古自治区公路风吹雪雪害的各类防治设施的适用条件及设置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防治内蒙古自治区公路风吹雪雪害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JTG BOl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DB15 T 324 农村牧区道路技术标准 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风吹雪风吹雪 blowingblowing andand driftingdrifting snowsnow 降雪时或降雪后 风力达到一定强度时 风吹扬雪粒形成风雪流 从风雪流的形成到积雪的 全过程 雪粒子的蠕移 跃移 悬移 沉积 称为风吹雪 公路风吹雪雪害公路风吹雪雪害 blowingblowing andand driftingdrifting snowsnow disasterdisaster onon highwayshighways 风吹雪对公路通行造成危害时称公路风吹雪雪害 其表现形式有两种 一是降低能见度 影 响驾驶员视线 形成视程障碍 二是路面积雪 影响车速甚至阻断交通 形成通行障碍 低路堤低路堤 lowlow embankmentembankment 在正常的地质与水文等自然条件下 高度小于 1 0m 的路堤 中路堤中路堤 mediummedium embankmentembankment 在正常的地质与水文等自然条件下 填筑高度介于 1 0m 3 0m 之间的路堤 DB15 T435 2006 2 高路堤高路堤 highhigh embankmentembankment 在正常的地质与水文等自然条件下 填筑高度大于 3 0m 的路堤 全路堑全路堑 wholewhole cuttingcutting 设计高程低于天然地面高程 由开挖形成的两侧路肩均低于原地面线的路基 迎风半路堑迎风半路堑 windwardwindward half cuttinghalf cutting 上风侧为填方 下风侧为挖方的半填半挖路基 背风半路堑背风半路堑 leelee sideside half cuttinghalf cutting 下风侧为填方 上风侧为挖方的半填半挖路基 浅槽风力加速堤浅槽风力加速堤 windwind powerpower acceleratedaccelerated bankbank withwith shallowshallow groovegroove 设置于公路上风侧 由风力加速堤和流线型输雪浅槽组成 能使风雪流顺利通过路面的工程 结构物 防雪墙防雪墙 snowsnow wallwall 设置在公路上风侧 由建筑材料砌筑而成 用于防治公路风吹雪雪害的墙体类构造物 防雪栅栏防雪栅栏 snowsnow fencefence 设置在公路上风侧或公路两侧 由板条和立柱拼装而成 用于防治公路风吹雪雪害的栅栏 简称防雪栅 导风板导风板 aviationaviation bafflebaffle 由板条和立柱拼装而成 用于改变风雪流运行速度和方向的板体 防雪网防雪网 snowsnow plasticplastic netnet 设置在公路上风侧 由立柱和具有抗高低温抗老化的塑料网组成 用于防治公路风吹雪雪害 的塑料网 挂草网围栏挂草网围栏 netnet fencefence withwith grassgrass 设置在公路上风侧 由立柱和编制网组成 挂有大量干枯风滚植物的网围栏 育草蓄雪育草蓄雪 storestore upup snowsnow byby cultivatingcultivating grassgrass 通过培育路域植被 增加路域植被蓄雪能力 以达到以草蓄雪 以草固雪的生物防雪措施 防雪林防雪林 snowbreaksnowbreak forestforest 在公路两侧营造的可降低风速和储纳 蓄 雪的林带 4 4 总则总则 4 1 风吹雪雪害防治应充分体现 经济适用 环保和谐 生态友好 以人为本 的建设理念 方 DB15 T435 2006 3 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4 2 执行本标准时 应根据当地自然和地理特点 综合分析风雪流运行规律 风吹雪雪害程度 并考虑近期路网发展规划 合理选用防治措施 4 3 防治原则 分类指导 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 依据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风吹雪雪害区划 确定公路所 在区域的公路风吹雪雪害程度 针对防治重点 结合路域特征 选用适宜的防雪措施 防治结合 预防为主 标本兼治 以本为主 优先选择 通过合理选线避绕雪害路段 通 过合理设计路基断面消除 减轻公路雪害 的治本之策预防雪害 因势利导 因害设防 阻输结合 以输为主 防雪设施的设置 要辩证地运用风雪流运动 的基本规律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应用自然之力化解自然之灾 提高防雪设施的作用能力和雪害 防治的等级 就地取材 经济实用 防雪设施的建设要就地取材 经济实用 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与防雪设施相结合 公路建设时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 和植被的破坏 路基取土 弃土的处理应与输雪断面 土质防雪墙 沟 的建设相结合 防治 养护 监测协调互补 应及时清除路肩 边坡的障碍物和杂草 对防雪设施进行 常规维修 以确保正常使用 及时清除路面积雪 合理设置弃雪位置 避免二次雪害的发生 5 5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5 1 无雪害区域 主要注意极端年份带来的积雪威胁 以临时除雪抢险为主要措施 有条件时可结合公路绿化 进行预防 5 2 有雪害区域 依据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风吹雪雪害区划 见附录 A 确定路段雪害程度 结合地形特点 优先选用合理选线避绕雪害路段 合理设计路基断面避免或减轻公路雪害的防治措施 再结合路 域特征合理选用防治设施 防治设施的选用在轻度危害区以阻雪为主 中 重度危害区以输雪 导雪为主 主要的防治设施有 防雪墙 防雪栅栏 浅槽风力加速堤 导风板 防雪网 挂草网 围栏 育草蓄雪 防雪林等设施 以及以上设施之间相互组合而成的综合防治设施 6 路线路线 6 1 路线走向应与当地积雪期的主导风向平行或垂直 避免呈 30 60 角相交 DB15 T435 2006 4 6 2 路线一般应设置在阳坡和迎风侧 6 3 路线一般宜通过开阔地 当路线下风侧地形起伏较大时 路线距坡脚的距离应大于 300m 6 4 路线应避让雪源丰富区 选择不易积雪的地形通过 6 5 当路线必须通过雪害中 重度区时 优先选择雪害里程最短的位置穿越 优先选择雪害里程 最短 有利于设置雪害防治设施的位置穿越 6 6 选线时要合理利用具有防雪功能的地貌 地物 6 7 路线纵坡要尽量设缓 雪害重度区最大纵坡值应比 JTG D30 的规定值减小 1 7 路基路基 7 1 路基断面形式宜采用路堤形式 不宜采用路堑形式 避免高路堤和深路堑相连接 当必须采 用路堑形式时 其深度宜小于 2m 或大于 6m 7 2 在雪害中 重度区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基横断面宜采用分离式断面 采用整体式断面时 中央分隔带应与路面平齐 且不宜种植植物 7 3 在平坦开阔地区 不易形成雪害的路基最小高度 H 按式 7 3 计算 7 3 HHcH 式中 H 不易形成雪害的路基最小高度 m Hc 当地最大降雪厚度 m H 安全值 m 其取值范围见表 7 3 积雪期长应取较大值 表 7 3 不易形成雪害的路基高度安全值取值表 雪害程度公路等级 H 值 雪害轻度区各等级公路0 3m 0 5m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0 5m 0 7m 雪害中度区 其他等级公路0 3m 0 5m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0 7m 1 0m 雪害重度区 其他等级公路0 5m 0 7m 7 4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 土石种类 路堤边坡坡率宜为 1 2 1 5 路堑边坡坡率宜为 1 2 1 4 并应在路堑边坡底增设积雪平台 平台宽度应不小于 4m 7 5 在必须设置回头曲线的路段宜采用高填方 否则应将上下线之间的 孤岛 削平 使弯道全 部敞开 7 6 路拱横坡不宜大于 2 弯道的超高横坡不宜大于 4 DB15 T435 2006 5 7 7 护栏宜采用缆索护栏 8 防治设施防治设施 8 1 防雪墙 可广泛适用于公路风吹雪雪害路段 防雪墙按照砌筑材料可分为石 砖 质防雪墙 土质防雪墙 雪质防雪墙等其他材料防雪墙 按排列方式可分为单层防雪墙 双层防雪墙 按照防雪墙体的孔隙度可分为不透风式防雪墙和透 风式防雪墙 按照墙体的形状可分为直线式防雪墙和翼式防雪墙 8 1 1 单层不透风直线式防雪墙 单层不透风直线式防雪墙的横断面如图 8 1 1 1 所示 平面如图 8 1 1 2 所示 设置参数见 表 8 1 1 图 8 1 1 1 单层防雪墙横断面图 图 8 1 1 2 单层防雪墙平面图 图中 D1 防雪墙上顶宽 m D2 防雪墙下底宽 m H 防雪墙墙高 m 是指地面以上墙体的高度 L 防雪墙距公路的距离 m 指防雪墙至公路路堤边坡坡脚或路堑外边坡坡顶的水平距离 T 防雪墙的长度 m D2 防雪墙 公路 H L 主风向 D1 公路 L T 防雪墙 DB15 T435 2006 6 表 8 1 1 单层不透风直线式防雪墙设置参数取值表 参 数取 值 上顶宽 D1 0 4m 下底宽 D20 6m 0 8m 墙高 H 1 5m 1 8m 当 Pmax 10cm H 1 5m Pmax 10cm H 1 8m 或选择设置透风防雪墙 距公路的距离 L25m 35m 路堤路段 雪的含水量较大时 墙较高时取大值 反之取小值 走向尽量使其与公路平行 主风方向垂直 不能垂直时 应使用翼式防雪墙 长度 T视雪害路段长度酌定 一般应大于雪害路段 5m 8m 注 Pmax为最大自然降雪深度 8 1 2 单层透风直线式防雪墙 单层透风直线式防雪墙横断面图及平面图如图 8 1 1 1 图 8 1 1 2 所示 纵断面如图 8 1 2 所示 设置参数见表 8 1 2 图 8 1 2 单层透风直线式防雪墙纵断面图 图中 S 预留孔的面积 m2 H 防雪墙墙高 m 是指地面以上墙体的高度 h1 防雪墙上部高度 m 是指最底部预留孔孔底至墙顶的高度 h2 防雪墙下部不透风部分高度 m h2 H h1 T 防雪墙的长度 m a 孔列间距 cm b 孔行间距 cm 孔隙度 S h1 T 式中 S 预留孔的面积总和 m2 h1 h2 T H SSSS SSSSSSSS SSSSSSSSS SSSSS a b DB15 T435 2006 7 表 8 1 2 单层透风直线式防雪墙设置参数取值表 参 数取 值 上顶宽 D1 0 4m 下底宽 D20 4m 0 8m 墙高 H h1 h2 1 8m 2 0m 当 Pmax 15cm 时 H 1 8m Pmax 15cm 时 H 2 0m 孔列间距 a 20cm 孔行间距 b 25cm 孔隙度 20 40 当 Pmax 15cm 时 为 20 30 Pmax 15cm 时 为 30 40 距公路的距离 L 30m 40m 路堤路段 雪的含水量较大时 墙较高时 值较大时取大值 反之取小 值 走向尽量使其与公路平行 主风方向垂直 不能垂直时 应使用翼式防雪墙 长度 T视雪害路段长度酌定 一般应大于雪害路段 5m 8m 注 Pmax为最大自然降雪深度 8 1 3 翼式防雪墙设置 翼式防雪墙的翼墙对称连接与主墙两端 主墙横断面如图 8 1 1 1 所示 翼式防雪墙平面图 如图 8 1 3 所示 设置参数见表 8 1 3 图 8 1 3 翼式防雪墙平面图 图中 主墙与翼墙的交角 一般以锐角计 T1 主墙的长度 m T2 翼墙的长度 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当翼式防雪墙的主墙与主风向垂直并与公路平行时 两个翼墙均应指向上风方向 以增加防 主风向 L 公 路 主风向 主风向 公 路 L 公 路 L T1 T2 T1 T2 T1 T2 DB15 T435 2006 8 雪墙上风侧的积雪量 当翼式防雪墙主体与主风向斜交时 宜使两个翼墙尽量与主风向垂直 以 改变气流和雪舌的方向 减轻雪舌对公路的威胁 表 8 1 3 翼式防雪墙设置参数取值表 参 数取 值 上顶宽 D1 0 4m 下底宽 D20 6m 0 8m 墙高 H 1 5m 1 8m 当 Pmax 10cm H 1 5m Pmax 10cm H 1 8m 或选择设置透风防雪墙 主墙距公路的距离 L25m 35m 路堤路段 雪的含水量较大时 墙较高时取大值 反之取小值 翼墙与主体墙的夹角 30 45 走向如图 8 1 3 主墙长 T1与翼墙长 T2 视雪害路段长度酌定 主墙应大于雪害路段 3m 以上 翼墙一般为 10m 20m 注 Pmax为最大自然降雪深度 8 1 4 双层防雪墙的设置 双层防雪墙尤其适用于降雪量大 雪源丰富的雪害重区 以及受地形限制不能设置具有输雪 作用的防雪设施的路段 双层防雪墙的横断面如图 8 1 4 1 所示 平面如图 8 1 4 2 所示 设置参 数见表 8 1 4 图 8 1 4 1 双层防雪墙横断面图 公路 T T 第一道墙 第二道墙 L2 L1 公路 L2 主风向 L1 第一道墙第二道墙 H2 H1 D1D1 D2 D2 DB15 T435 2006 9 图 8 1 4 2 双层防雪墙平面图 图中 D1 防雪墙上顶宽 m D2 防雪墙下底宽 m H1 第一道防雪墙墙高 m H2 第二道防雪墙墙高 m L1 第一道防雪墙与第二道防雪墙之间的距离 m L2 防雪墙距公路的距离 m 指防雪墙至公路路堤边坡坡脚或路堑外边坡坡顶的水平距离 T 防雪墙的长度 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表 8 1 4 双层防雪墙设置参数取值表 参 数取 值 防雪墙上底宽 D1 0 4m 防雪墙下底宽 D20 6m 0 8m 第一道防雪墙墙高 H1 第二道防雪墙墙高 H2 H1 H2 H1 1 5m 2m H2 1 5m 1 8m 透风式防雪墙孔隙度 当 Pmax 15cm 时 第一道墙 第二道墙 均为 0 当 Pmax 15cm 时 第一道墙 为 0 30 第二道墙 为 0 40 第二道防雪墙距公路的距离 L2 当第二道墙 0 L2为 25m 30m 路堤路段 雪的含水量较大时 墙较高时取大值 反之取小值 当第二道墙 0 L2为 30m 35m 路堤路段 雪的含水量较大时 墙 较高时 值较大时取大值 反之取小值 第一道与第二道防雪墙之间的距离 L1 当第一道墙 0 L1为 30m 35m 路堤路段 雪的含水量较大时 墙较高时取大值 反之取小值 当第一道墙 0 L1为 35m 40m 路堤路段 雪的含水量较大时 墙较高时 值较大时取大值 反之取小值 走向 尽量使其与公路平行 主风方向垂直 不能垂直时 应使用翼式防雪 墙 长度 T视雪害路段长度酌定 一般应大于雪害路段 5m 8m 注 Pmax为最大自然降雪深度 8 2 防雪栅栏 可广泛适用于公路风吹雪雪害路段 但当雪害路段走向与当地积雪期的主风向交角小于 40 时 不应使用防雪栅栏 防雪栅栏按移动性可分为固定式防雪栅栏 移动式防雪栅栏和半固定网围栏式防雪栅栏 按 排列方式可分为单列防雪栅栏 多列防雪栅栏 按栅栏上板条安装方向可分为横栏式防雪栅栏 纵栏式防雪栅栏和可调节孔隙度式防雪栅栏 8 2 1 固定式防雪栅栏 固定式防雪栅栏适用于风雪流较小 持续时间久 风向变化不大 移雪量较小的路段 尤其 适应于防治背风半路堑的风吹雪雪害 其结构如图 8 2 1 所示 DB15 T435 2006 10 T 3 2 1 H 1 栅栏板条 2 加固板条 3 固定立柱 图 8 2 1 固定式防雪栅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H 栅栏高 m 一般指地面以上栅栏的高度 h1 栅栏板面高 m 2h1 5 栅栏埋设在地面下的深度 m T 栅栏板面宽 m 孔隙度 S h1 T 式中 S 栅栏板面高度内孔隙的面积总和 m2 8 2 2 移动式防雪栅栏 移动式防雪栅栏适用于风雪流频发 风向多变 风力较大 移雪量较多和便于移动位置的路 段 其结构如图 8 2 2 所示 a 立面 b 侧面 a 立 面 b 侧 面 T 3 2 1 h1 5 h1 1 H 2h1 5 DB15 T435 2006 11 1 栅栏板条 2 加固板条 3 固定立柱 图 8 2 2 移动式防雪栅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H 栅栏高 m 一般指地面以上栅栏的高度 T 栅栏板面宽 m 8 2 3 半固定网围栏式防雪栅栏 半固定网围栏式防雪栅栏适用风雪流适中 持续时间久 风向变化不大的路段上 主要利用 草原区的网围栏做固定支架 板条按照一定的孔隙度来回穿插入网围栏铅丝 就近打结将板条固 定在铅丝上 板条还可根据需要随时移动 制作成不同孔隙度的半固定式防雪栅栏 通过提高网 围栏内草本植物高度可进一步增强其防雪效果 其结构如图 8 2 3 所示 1 栅栏板条 2 板条钻孔 3 板条铁丝 4 围栏铅丝 5 围栏立柱 6 板条前围栏铅丝 7 板条后围栏铅丝 图 8 2 3 半固定网围栏式防雪栅栏的结构示意图 8 2 4 防雪栅栏设置参数 1 防雪栅栏的孔隙度为 40 60 时 适应于风吹雪较强 储雪场地较大的路段 孔隙度为 20 40 时 适应于风吹雪较弱 储雪场地较小的路段 2 防雪栅栏必须布设在雪害路段的上风侧 并与积雪期的主导风向垂直或接近垂直 其高度 H 孔隙度 距公路的距离 L 的设置与其理论阻雪量按如下关系计算 8 2 4 1 d H Q阻 100 1081 8 2 4 2 d H L 109 4 980 堤 L L堤 5m 安全值 8 2 4 3 式中 Q阻 栅栏阻雪量 m3 m H 栅栏高 一般为 1 5m 4 0m 随降雪量的增加而增高 d 孔隙度分子数值 取值范围一般为 20 60 L堤 栅栏下风侧积雪长度 m 3 2 11 2 3 4 5 7 6 DB15 T435 2006 12 L 栅栏距公路的距离 m 指防雪栅栏至公路路堤边坡坡脚或路堑外边坡坡顶的水平距离 3 当防雪栅栏的走向与主风向交角较小时 防雪栅栏设置长度必须延长 其全长是公路雪害 的长度和以主风向为基础的延伸长度的合计 如图 8 2 4 所示 图 8 2 4 防雪栅栏长度及有效作用范围计算图式 可按下式计算 T S W L ctg 8 2 4 式中 防雪栅栏长度 m S 公路雪害的长度 m W 公路宽度 m L 防雪栅栏距公路的距离 m 指防雪栅栏至公路路堤边坡坡脚或路堑外边坡坡顶的水平距离 风向与防雪栅栏的夹角 4 单列式防雪栅栏适应于雪害轻度区 多列式防雪栅栏适应于雪害重度区 每列之间的距离 应为 1 5H 2H 8 3 浅槽风力加速堤 适应于公路上风侧地形起伏较小的低路基路段 且主导风向与公路走向夹角大于 60 浅槽 风力加速堤横断面如图 8 3 1 所示 平面如图 8 3 2 所示 设置参数见表 8 3 图 8 3 1 浅槽风力加速堤横断面图 背风弦长 L1 公路 浅槽深 H 主风向 风力加速堤 背风弧长 R1迎风弧长 R2 路基高 h 迎风弦长 L2 弦长 L 浅槽 T 防雪栅栏延长 防雪栅栏 公路 S L W W W DB15 T435 2006 13 图 8 3 2 浅槽风力加速堤平面图 表 8 3 浅槽风力加速堤设置参数表 参 数取 值 弦长 L 迎风弦长 L1 背风弦长 L2 L 25m 35m L1 L2 1 风力加速堤形状上底宽 0 6m 0 8m 上底形状 圆弧形 边坡比 1 2 1 4 浅槽深 H0 8m 1 2m R2 H R1 HR2 H 10 1 15 1 R1 H 10 1 15 1 堤长度视雪害路段长度酌定 一般应大于雪害路段 5m 8m 注 公路下风侧必须有足够的储雪空间 较强烈的反向风发生频率少 应通过人工打草或采用粘土铺设等措施 保证浅槽弧面的平滑及连续 8 4 导风板 导风板按其结构可分为下导风板 侧导风板 下导风板按设置方式可分为前倾式下导风板 直立式下导风板和后倾式下导风板 8 4 1 下导风板 下导风板必须设置在路基上风侧路肩处 并与积雪期的主风向垂直 其结构为上部密闭下部 透风 如图 8 4 1 所示 按照下导风板的迎风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分为前倾式 后倾式 直立 式 前倾式下导风板迎风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 90 适应于背风半路堑 后倾式下导风板迎 风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 90 适应于迎风半路堑 直立式下导风板迎风面与水平面垂直 适 应于迎风半路堑 具体设置参数见表 8 4 1 1 8 4 1 2 8 4 1 3 公路 堤长 T L DB15 T435 2006 14 a 立面 b 侧面 1 立柱 2 横梁 3 板面 4 斜柱 图 8 4 1 下导风板结构示意图 表 8 4 1 1 下导风板设置参数表 参 数取 值 板面宽 T2 0m 5 5m 板高 H2 0m 4 0m 埋深 H10 8m 1 2m 下导风口高 H2见表 8 4 1 2 8 4 1 3 8 4 1 2 前倾式下导风板的主要参数表 单位 m 板面倾角 50607080 板面宽 T 下风口适宜高度 H2 2 00 981 111 201 26 2 51 101 241 351 41 3 01 221 371 491 56 3 51 331 501 631 71 4 01 431 621 751 84 4 51 561 761 912 00 埋深 H1 地面线 板高 H 2 3 1 4 下导风口高 H2 板面宽 T DB15 T435 2006 15 5 01 671 892 052 15 5 51 772 002 182 28 表 8 4 1 3 直立式 后倾式下导风板的主要参数表 单位 m 板面倾角 90100110120130 板面宽 T 下风口适宜高度 H2 2 01 281 261 201 110 98 2 51 361 341 281 181 04 3 01 451 431 361 261 11 3 51 531 511 441 321 17 4 01 601 581 511 391 23 4 51 691 661 591 461 30 5 01 771 741 661 531 35 5 51 841 821 731 601 41 8 4 2 侧导风板 侧导风板是由彼此相隔一定距离的若干直立平板组成的平板组 平板密闭不透风 下端固定 在地面上 设置在公路上风侧 单个平板结构如图 8 4 2 1 所示 若忽略地面凹凸的影响 可近 似的认为其中的任何一个平板都是由相邻平板在给定的板组轴上平移一定距离而得到的 板组轴 一般与公路平行 侧导风板平面如图 8 4 2 2 所示 设置参数见表 8 4 2 当主导风向与路线走 向夹角 为 30 90 时 侧导风板与主风向夹角 取 20 50 当 为 140 170 时 取 70 90 a 立面 b 侧面 地面线 埋深 H1 板高 H 4 3 1 2 板面宽 T DB15 T435 2006 16 1 立柱 2 横梁 3 板面 4 斜柱 图 8 4 2 1 侧导风板结构示意图 表 8 4 2 侧导风板设置参数表 参 数取 值 板面宽 D2 0m 4 0m 板高 H2 0m 4 0m 埋深 H10 8m 1 2m 图 8 4 2 2 侧导风板平面示意图 图中 主导方向与路线走向的夹角 主导方向与导风板的夹角 8 5 防雪网 可广泛适用于公路风吹雪雪害路段 防雪网的孔隙度为 30 60 防雪网结构示意图如图 8 5 1 所示 平面图如图 8 5 2 所示 设置参数见表 8 5 板组轴 公路 主风向 地面线 H H2 H1 立柱 T DB15 T435 2006 17 图 8 5 1 防雪网结构示意图 图中 H 防雪网高 m H1 防雪网口高 地面至防雪网下边缘的高度 m H2 立柱埋深 m T 立柱间距 m 图 8 5 2 防雪网平面示意图 图中 n T 防雪网全长 m L 防雪网距公路的距离 m 指防雪网至公路路堤边坡坡脚或路堑外边坡坡顶的水平距离 主导方向与防雪网的夹角 表 8 5 防雪网设置参数表 参 数取 值 防雪网 H1 2m 1 5m 防雪网口高 H210cm 30cm 植被稀疏时取小值 立柱埋深 H10 8m 1 2m 立柱间距 T3 0m 5 0m 防雪网距公路的距离 L40m 45m 防雪网全长 n T视雪害路段长度酌定 一般应大于雪害路段 8m 10m 主导方向与防雪网的夹角 尽量保持 90 可在 90 25 的范围内变化 8 6 挂草网围栏 可广泛适用于草原区公路风吹雪雪害路段 根据网围栏挂草的多少 分为紧密结构的挂草网 围 栏 孔隙率 60 疏透结构的挂草网围栏 孔隙率 60 挂草网围栏结构如图 8 6 所 示 20cm 20cm 支柱 网高 H 柱间网片长度 T 支柱 公 路 n T L 主风向 DB15 T435 2006 18 图 8 6 挂草网围栏平面示意图 挂草网围栏一般设置在公路上风侧 其具体设置参数如表 8 6 表 8 6 挂草网围栏设计参数 柱间网片长度柱间网片长度 T T 孔隙度孔隙度 支柱选材支柱选材 雪害雪害 轻度区轻度区 雪害雪害 中 重度区中 重度区 网高网高 H H距公路距离距公路距离 L L 混凝土混凝土 或钢材或钢材 木木 桩桩 网格网格 规格规格 60 60 6060 1 2M1 2M 1 8M1 8M40M40M 45M45M15M15M 20M20M 12M12M20CM 20CM20CM 20CM 8 7 育草蓄雪 广泛适用于宜种植草木的公路风吹雪雪害路段 8 7 1 植物种类选择 适宜种植的牧草见表 8 7 1 表 8 7 1 内蒙古自治区不同气候区特征及适宜的牧草种 区域气候特征适宜植物种 东部典型 草原区 干燥 寒冷 四季分明 植物生长期短 紫花苜蓿 羊草 无芒雀麦 沙打旺 赖草 新麦草 老芒麦 披碱草 草木樨等 西部荒漠 草原区 干旱极干旱 温暖 沙生冰草 扁穗冰草 沙打旺以及黄芪 草木樨 沙生针茅 锦 鸡儿等 8 7 2 技术参数 种植牧草的高度应达到 20cm 以上 种植牧草的盖度应达到 60 以上 8 7 3 育草 育草种植技术执行相关技术标准 8 8 防雪林 防雪林按树种类型可分为乔木防雪林 灌木防雪林等 按树种的组成可分为纯林防雪林 混 合林防雪林等 按林带的结构可分为紧密式防雪林 疏透式防雪林 通风式防雪林等 8 8 1 防雪林种植的设计流程 防雪林种植的设计流程如图 8 8 1 所示 8 8 2 防雪林树种选择 DB15 T435 2006 19 1 防雪林造林树种应该选择树冠较大 枝叶茂密 根系固土作用强 生长健壮速度快 耐修 剪 对烟尘废气有较强的耐性和抗性 耐寒冷 抗风 对不良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 防雪效果好 树木寿命长 能长期稳定地发挥防护作用的乡土树种 同时 要求兼顾树形美观 有观赏价值和美化价值 图 8 8 1 防雪林种植设计流程图 交通障碍等发生的情况 风吹雪发生频度图 积雪量 气象条件 环境条件 公路等级 现有的防雪设施 气象条件 环境条件 公路基本参数 现有的防雪设施 气候 地形 土壤 植被 动物 气象 地形 土壤 植被 动物 进行试验 跟踪调查 选定危险区 选定对策 选定防雪林类型 生长基地选择 林 带宽度 配植 防 雪林全长 适用树 种 苗木品质规格 树木配置 辅助工 具 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 审查基本设计 完成设计图 调查准备 选出需设防雪林区进行优先排位 粗略调查 宏观 基本调查 微观 初步计划 基本计划 实施调查 实施计 划 生长环境的调查 计划 设计 风吹雪危害程度的调查 DB15 T435 2006 20 2 适应于内蒙古地区的主要树种有 樟子松 红皮云杉 沙地云杉 华北落叶松 油松 白 桦 蒙古栎 白榆 小叶杨 群众杨 小黑杨 大青杨 旱柳 刺槐 文冠果 山杏 山楂 紫 穗槐 胡枝子 沙棘 柠条等 8 8 3 防雪林结构配置 1 灌木绿篱 乔木 带状配置 要求灌木位于林带外缘近路处 灌木不小于 2 行 株行距为 0 5m 0 5m 紧密结构 灌乔行间距 3 0m 品字形配置 乔木株行距为 2 0m 3 0m 4 行 品字 形配置 疏透结构 2 灌木纯林或混交林 沙柳 沙棘 紫穗槐 柠条纯林或混交 带状造林 品字形配置 10 行一带 带间距 4 0m 株行距为 0 5m 0 5m 紧密结构 3 灌木与半灌木混交 沙柳 沙蒿混交 紫穗槐 沙蒿混交 柠条 沙蒿混交 花棒 沙蒿混交 带状造林 10 10 行一带 带间距 4 0m 灌木株行距为 0 5m 0 5m 灌木与半灌木品字形配置 半灌木行距为 0 3m 0 5m 紧密结构 8 8 4 防雪林与公路的距离 林带与公路之间的距离是指防雪林至公路路堤边坡坡脚或路堑外边坡坡顶的水平距离 灌木 林带与公路之间的距离一般为 20m 25m 灌木高度越大 灌木林距路的距离越远 乔木林带与公 路之间的距离一般应为 25m 30m 防雪林的设置如图 8 8 4 所示 林带与公路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根据下式计算 L HsSin tan 1 tan 2 8 8 4 式中 L 林带与公路之间的距离 m 指林带至公路路堤边坡坡脚或路堑外边坡坡顶的水平距离 Hs 林带的阻雪高度 m 林带走向与主风向的夹角 1 常风速等速曲线与水平线的交角 2 林带与公路之间的地面坡度 DB15 T435 2006 21 L 2 公路 林带方向 风向 1 HS 图 8 8 4 防雪林设置示意图 8 8 5 造林技术 大多数树种以春季造林为好 特别是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 最好在土壤解冻期完成造林 播 种造林适合立地条件好的小区使用 种植程序如图 8 8 5 所示 图 8 8 5 种植程序图 9 9 养护与监测养护与监测 入冬前 应及时清除路肩 边坡的障碍物和杂草 对防雪设施进行常规维修 以确保正常使 用 降雪后 应及时清除路面积雪 弃雪位置应选择在路基下风侧 避免二次雪害的发生 由养护人员或有关人员对积雪路段及防雪设施进行监测 认真填写 雪害路段及防雪设施监 测表 见表 9 根据调查表认真分析总结 改进防雪措施 表 9 雪害路段及防雪设施监测表 调查人员调查人员调查编号调查编号 调查时间 年月日时 调查时间 年月日时 温度温度 路线名称路线名称雪害路段桩号雪害路段桩号 挖取苗木选苗捆包假植 种植地改良施肥定植浇水 DB15 T435 2006 22 风向风向风速风速 最近降雪量最近降雪量积雪量积雪量 积雪原因积雪原因 有无防雪设施有无防雪设施 防雪设施名称防雪设施名称 防雪设施的防雪效果防雪设施的防雪效果 对防雪设施改进意见对防雪设施改进意见 其他有效防雪措施其他有效防雪措施 附件附件 A A 资料性附录 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林古建筑古迹修复材料选择方案
- 起重设备安装施工人员培训方案
- 建筑拆除作业中的起重设备管理方案
- 2025国考辽阳市法律事务岗位申论必刷题及答案
- 考点攻克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路初探》专项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反射》同步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综合训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2025国考延边州海洋管理岗位行测模拟题及答案
- 建筑预应力监测与维护方案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定向攻克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羊了个羊教学课件
- 企业价值创造培训
- 河南省汝阳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
- 子痫前期预测与预防指南2025版
- 医院未来学科发展规划提案
- 工厂采购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骑鹅旅行记》教学课件
- 2025年匹克球裁判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白色家电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供需格局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教师教龄管理办法
- 苗木栽培养护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