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洪山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轮周测历 史 试题 命题人:李 越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礼记王制云:“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2.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这反映出在商代A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 D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3.西汉出现了耦犁耕作法,“用耦犁,二牛,三人”,即两犁并耕,前面两人牵两牛,后面一人掌犁,掘土可宽过一尺。这种新技术,有助于垦辟大片土地,且对于拥有较大面积耕地、较多畜力与人力的农家,是极有利的。据此可以推知,西汉A.粮食的总产量大幅度增加 B.农业耕作方式发生重大改变C.农耕区域与耕地面积扩大D.豪强地主势力获得迅猛发展4.汜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注重经验总结 B重视“因时制宜” C强调精耕细作 D生产力水平低下5.明末马铃薯传入中国。最初仅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由专司蔬菜种植的“菜户”筛选、培育。清代中叶中国人口骤增,马铃薯迎来了第一个种植高峰,开始走向平常百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农民注重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 B马铃薯不适合中国人的饮食口味C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利于物种交流 D封建国家忽视农作物品种的引进6.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個而佣力自活”,“计岁而受直者曰长工,计时而受直者曰短工,计日而受直者曰忙工”。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7.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古代A.农耕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B.农村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8.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不能“形成任何的全国性的联系和任何的一种政治组织”,因此,他们需要一个主宰这个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来代表他们,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这意在说明A中国小农经济极其保守落后 B封建政府对小农的剥削的沉重C专制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D专制王权庇护了小农经济发展9.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生产管理特别严格10.徽州府志载:“凡取矿,先认地脉,租赁他人之山,穿山入穴既得矿,必先烹炼,然后入炉。煽者、看者、上矿者、炼者、取矿砂者、炼生者,而各有其任。”这表明当时的采矿业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11.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中记载:(宋朝铸钱)有模沙、冶金等八作(车间),负责采矿、冶铜等;另专设刀错、水蓋等两个相对独立的、专责铸钱的离局。工匠相互谈论事业,相互展示成果,相互交流技能,相互提高知识水平。这说明宋朝时期A民间手工业的规模较庞大 B工匠之间技术交流保守封闭C官营手工业没有严格的管理 D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逐渐衰落12.元明两代都将工匠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允许匠户轮班服役,不服役期间可以自行离开作坊,甚至可以交钱代替服役。该变化A.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 B.强化了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C.推动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D.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13.凡有瓷器从沉船中打捞上来,即使是一个茶壶或瓷盘,也因其曾深藏海底数世纪而仍会引起人们的莫大兴趣。过去认为大多数外销瓷只在民间窑场制作的看法并不正确,在明、清两代,尽管景德镇是官窑所在,专为宫廷服务,但它在生产宫廷瓷器之余,也生产出口瓷器,这也是许多外销瓷品质优越的原因。这表明A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B官营手工业与市场发生联系C瓷器是百姓最重要的必需品 D中外之间贸易交流非常频繁14.有学者指出,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C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D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15.我国历史上工匠的生产具有非常严格的传承制度。“城乡各种手工业者通常是父子相承,职业世袭”,民间工匠技术只传于家族内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独占性 B重男轻女宗法观念的影响C维护家族稳定及经济利益的需要 D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封闭性16.春秋时期,“坐列贩卖”的商贾开始编入市籍并缴纳租税;秦朝将市籍与普通户籍相分离,对有市籍者及其亲属“勿予田宇”、甚至发遣戍边。这一变化说明A户籍制度源远流长 B抑商政策始于春秋 C工商食官制度形成 D商人社会地位下降17.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转向农业,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灵活 B汉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政策C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 D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18.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府兵可在家乡用粮食交换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区用它买食物。“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商人在京城购买政府发放的凭证,把它们递交给各地方财政部门时,就可以拿到相等数额的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A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 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髙19.唐代史书和小说所载的一些江湖人士或恶少,逞能滋事多发生在商业区的“市”内,而宋代的史书和小说中,“坊”中也出现了许多江湖事件或各种案件。与此直接相关的是宋代A农业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坊市制的变化 D手工业的进步20.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A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 B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C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宋代法律体系完善21.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 B.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C.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 D.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22.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A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 B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C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 D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23.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A基层社会治理加强 B市镇发展威胁到中央 C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D市镇的军事功能凸显24.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25.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新航路开辟影响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26.在货币需求的强烈刺激下,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明朝的海洋政策也从防止货币流失转向白银货币引进。隆庆元年(1567)明朝开放海禁,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这表明当时明朝A.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 B.经济开始走向全面开放 C.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D.自然经济的优势充分发挥27.顺治十八年,湖广道御史李之芳上疏说:“山贼、海寇何代无之?但当制驭有方,使民获宁宇,未关堂堂天朝迁民避贼也。”“海民一旦迁之,鸿雁兴嗟,室家靡定。或浮海而遁,去此归彼,是以民予敌。”李之芳的上疏A针对当时明朝政府推行的海禁政策 B是对政府厉行海禁政策的积极响应C认识到海禁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政策 D表明当时大多数官员反对海禁政策28.王国斌在转变的中国中提出:“国家在直接从农民征税方面越成功,政府在获得资源方面对豪强的依赖也越不重要,因为人们意识到:一个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是一个政治上成功的政府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出现的前提是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 B国际减轻对豪强的依赖 C一个政治上成功的政府 D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29.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直到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根本上反映了A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 B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 C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 D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30.宋神宗时期,东南六路(两浙、淮南、江东、江西、湖北、湖南)的两税、商税、盐酒课、茶税、免役钱等项目所占国家财政收入总额数仅是北方(开封府、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河东)的79:6%。这反映A商业税开始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B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渐趋削弱C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北方主要赋税收入小于东南地区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CDCCDACCCCCBAD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CCABBAADACDDC二、材料题(共40分)31、(4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汉书食货志上(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农业怎样的特点?(10分)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4分)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 (4分) 特点:精耕细作。(2分)材料二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原因:(8分)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材料三 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3)据材料三,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6分)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2分)原因:(6分)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因素:(2分)重农抑商政策。材料四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汉书货殖列传材料五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及在线学习平台
- 雨后的彩虹桥写景童话作文15篇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深圳大学彭孝军院士团队专职研究员招聘2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招聘若干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企业培训材料标准化制作指南
- 2025年宝应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3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安徽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面向校园招聘2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乌兰牧骑招聘事业编制舞蹈演员2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湖南湘西州泸溪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招聘高校见习生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InfiniBand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水资源利用与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资源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宅基地争议申请书
-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A)含答案
- 重庆通信安全员c证题库及答案解析
- 颈椎骨折护理围手术期管理方案
- 新型建筑材料的实验检测技术与创新进展
- 2025年德州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应急预案方案
- 【MOOC期末】《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期末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