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doc_第1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doc_第2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doc_第3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复习回顾1.意识的作用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2深刻理解实践的认识的基础。3通过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和动用,培养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一、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性活动。(1)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活动。(2)实践是一种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的存在。2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它们都是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2)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有地改造客观世界世界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的发展着的。二、实践是认识的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在的交汇点上。(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的存在。(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背景材料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奋力拼搏,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九”的研制,2012年6月首次实现了“神九”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这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报道,此次音乐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此基础上建立“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问题探究(1)材料中的“相关空间科学实验”是实践活动吗?为什么?(2)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探究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背景材料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始终坚守第一线,专心研究水稻。他说:“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来的。我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我们搞育种的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苗头,才会接近灵感。”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正是在第一线的坚守,使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了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问题探究(1)材料中袁隆平为什么要坚持在第一线?(2)“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了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知识体系总结反思巩固练习1我国有望于2014年用“长征五号”把中国空间站送上太空,中国未来空间站将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这体现了实践的特征()A客观物质性B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自觉选择性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下面各项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B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3美国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行屋,据观测该行星每290天绕其恒星旋转一周,表面有很多岩石并可能有水,温度在“宜人”的22摄氏度。可见()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社会性实践手段对实践的主体具有替代性ABCD4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地悼念起满地的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可发现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这一发现对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产生了明显效果。这启示我们()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外和失误是产生智慧、取得成功的起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促使事物向有利方向转化ABCD5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图,严重失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