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岳阳楼记【苏教版】【课时训练】.doc_第1页
2.岳阳楼记【苏教版】【课时训练】.doc_第2页
2.岳阳楼记【苏教版】【课时训练】.doc_第3页
2.岳阳楼记【苏教版】【课时训练】.doc_第4页
2.岳阳楼记【苏教版】【课时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品中考网 岳阳楼记课时训练1【预习反馈】一查阅工具书,给下面的字注音,然后用正楷将它们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谪( ) 予( ) 衔( ) 汤( ) 霪( )霏( ) 潜( ) 樯( ) 冥( ) 芷( ) 汀( ) 怡( ) 皓( ) 偕( ) 嗟( ) 二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庆历 年,在 的主持下重修岳阳楼,应 的要求, 欣然为之作记。2“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常常会产生 或 的心情(各填一个字),作者对这两种思想感情持 的态度,因为作者主张“ , ”。三链接阅读,回答问题。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庆历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这年9月,他奉诏上十事,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桑农”、“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意欲改革时弊、考核官吏、裁减闲冗。但他提出的所谓“新政”,前后只一年时间,便因贵族官僚的攻击和反对而告失败。庆历四年,范仲淹出任陕西河东宣抚使,翌年初又被罢,后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滕子京中进士后也曾任京官多年,后因被人诬告,于仁宗庆历四年贬为岳州知州。1046年,滕子京重修建于唐初的岳阳楼,并加以扩建,把唐宋人咏岳阳楼的诗赋刻在石上,嵌于楼壁。范仲淹于这年9月15日“作文以记之”。尽管他们当时或被谪贬,或被罢官,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且提出自己的更高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这样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1岳阳楼记成为时代相传的名篇并不是偶然的,仔细阅读上面的材料,然后说说其中的原因。 2范仲淹不仅是写文章的高手,诗词也写得出色,我们曾背诵过的他的一首词 ,其中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是 。四自主学习,发疑提问。阅读了文章以后,你有哪些疑问?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堂练习】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增其旧制: 朝晖夕阴: 前人之述备矣: 薄暮冥冥: 春和景明: 静影沉璧: 吾谁与归: 二运用对偶是本文语言上的一大特色。下列没有运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A衔远山,吞长江 B日星隐耀,山岳潜形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三用课文原句填空。 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 , 。”2作者这样描绘岳阳楼的“胜状”:“ , , , ; , 。” 3“ , ”两句点明岳阳楼地处交通要道。4“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看到或阴或晴的景象经常会产生这样的心理状态:或“ , ”;或“ , ”。5文中揭示“古仁人之心”内涵的句子是:“ , ; ; 。”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 四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属予作文以记之。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微斯人,吾谁与归? 五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是( )予观夫巴陵胜状 前人之述备矣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众妙毕备得无异乎春和景明 永州之野产异蛇庭下如积水空明2作者在文中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可对此却没有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的原因是“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不是偶然的,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原因之一是 ,原因之二是 。4选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有许多不同之处,也有许多相同之处,请分别指出两点。 不同点: 相同点: 5本文中写道:“渔歌互答,此乐何极!”郦道元在三峡的结尾亦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请分别说说两篇文章中渔歌的作用。 【课后测评】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越明年(第二年) 在洞庭一湖(全) 横无际涯(边际)连月不开(放晴) 去国怀乡(国家) 波澜不惊(惊动)锦鳞游泳(美丽的鱼儿)宠辱偕忘(一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气象万千(景象) 皓月千里(皎洁) 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二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尝试着了解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 B我经常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C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D我曾经寻求古代仁人志士们的心情。三用课文原句填空。1文中点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2作者是这样描述无风与微风时的湖面的:“ , 。”3“二者之为”指的是“ , ”和“ ,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 , ”的阔大情怀和“ , ”的伟大抱负。四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等都显得格格不入。B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C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D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五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B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C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D哪怕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我也很幸福,很快乐。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欲界:佛教所谓的三界之一,这里实指人间。康乐:谢灵运,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与:参与,即置身其中。奇:山水的奇妙。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古今共谈(一起谈论) B夕阳欲颓(正要落山) 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D晓雾将歇(将要散尽) 2作者在写景时,先写 ,后写 ,以 衬 ;从时间上看,既有 之景,又有 之景,层次极为分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乱鸣”所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场景描写中有何作用? 4作者对所见之景的直接评价为“ ”,换为四字短语应是 。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四个字与本文中“沉鳞竟跃”所用修辞方法相同,所描绘的景观相似,那就是: 。 (二)游庐山后记恽敬 自白鹿洞西至栗里,皆在庐山之阳;闻其阴益旷奥,未至也。四月庚申,以事赴德化。壬戌侵晨,沿麓行,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寺,测香谷泉,出太平宫,漱宝石地。甲子,渡江览湓口形势。乙丑,返宿报国寺。大雨,溪谷皆溢焉。 丙寅,偕沙门无垢,篮舆曲折行涧中郎锦洞也。度石桥,为锦绣谷,名殊不佳;得红兰数本,宜改为红兰谷。忽白云如野马,傍腋驰去;视前后人,在绡纨中。云过,道旁草木罗罗然,而涧声清越相和答。遂蹑半云亭,睨试心石,经“庐山高”石坊,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闻云中歌声,华婉动心,近在隔涧,不知为谁者。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径天池口,至天池寺。寺有石池,水不竭。东出为聚仙亭、文殊岩。岩上俯视,石峰苍碧,自下矗立,云拥之,忽拥起至岩上,尽天地为绡纨色,五尺之外,无他物可见,已尽卷去,日融融然,乃复合为绡纨色,不可辨矣。返天池口,东至佛手岩,行沉云中,大风自后推排,云气吹为雨,洒衣袂。蹊坐升仙台,拊御碑亭,云益重。至半云亭,日仍融融然耳。无垢辞去,遂独过铁塔寺而归。天池之云,又含鄱岭、神林浦之所未见。他日当赢数月粮居之,观其春秋朝夕之异,至山中所未至,亦得次第观览,以言纪焉,或有发前人所未言者,未可知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闻其阴益旷奥: 循高贤堂: 名殊不佳: 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 A闻其阴益旷奥 B无垢辞去朝晖夕阴 去国怀乡C偕沙门无垢 D遂独过铁塔寺而归宠辱偕忘 吾谁与归3选文以作者的行踪为顺序,重点写庐山北部的云景。入锦绣谷,作者先以“ , ”的比喻,描写白云奔驰的壮观;再用所见所闻显示云过之后景色的清朗。然后至“庐山高”石坊,通过山势和歌声,描画出云海 。最后登临天池寺,从俯视的角度抓住云海的 描写其奇诡变化的景象。4作者谙熟动静搭配的道理,请从文中列举一例加以简析。 5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从作者的描绘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十 岳阳楼记预习反馈 一、谪zh予y衔xin汤shng霪yn霏fi潜qin樯qing冥mng芷zh汀tng怡y皓ho偕xi嗟ji二、1五 滕子京 滕子京 范仲淹2悲 喜 否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范仲淹在文章中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这对后世的人具有巨大的影响。2渔家傲 句子略 四、略。课堂练习 一、谪:封建官吏降职或远调。制:规模。晖:日光。备:详尽。薄:迫近。景:日光。璧:圆形的玉。归:归依。二、D三、1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2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3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4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5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1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2观赏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3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五、1A 2前人之述备矣3原因之一是岳阳楼地处交通要道,原因之二是岳阳楼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4不同点:描写的景物不同,一明一暗;抒发的情感不同,一悲一喜。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情感产生的原因相同,都是因自己和外物而触发情感,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5本文写渔歌是为了烘托喜悦的心情;而郦道元在三峡的结尾引用渔歌则是为了渲染肃杀、凄清的气氛。课后测评 一、B二、C三、1属予作文以记之 2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3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4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四、B五、D六、(一)1A2静景 动景 以动衬静 早晨之景 傍晚之景3“乱鸣”描绘晓雾消散后禽鸟之乐。以禽鸟之喧闹来反衬山林的幽静。4欲界之仙都 人间仙境5锦鳞游泳(借代)或 浮光欲金(比喻)(二)1益:更加。循:沿着。殊:特别。缭:围绕。2B 3忽白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