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1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时作业.doc_第1页
岳麓版选修1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时作业.doc_第2页
岳麓版选修1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时作业.doc_第3页
岳麓版选修1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时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两幅图片表明()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 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 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a bc d解析:选d。 图一表明农奴受到封建(农奴)主的严格限制,社会地位低下;图二说明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而俄国还保留着落后的农奴制。所以,均是正确的。2俄国有识之士指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说明俄国有识之士强烈要求()a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c进行资产阶级革命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解析:选a。本题实际考查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俄国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制改革。据此结合材料,本题选a项。3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克里木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解析:选a。回答本题首先需明确“农民解放”指俄国进行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结合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可知这场战争指克里木战争。克里木战争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推动了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资本主义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4克里木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选d。考查基础知识,克里木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故选d项。51847年俄国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亚历山大赫尔岑在伦敦创办了俄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的民主主义报纸。据说亚历山大二世即是该报的忠实读者,因为他可以从中获知很多官方报告中无从得知的消息。据此,亚历山大二世重视该报的主要目的是()a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改革的阻力b了解俄国农奴生活疾苦c大力发展俄国民间文化产业d遏制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抓住题干时间“1847年”,当时俄国出现了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借助报纸等舆论力量讨论农民问题,从而达到既能维护封建地主利益,也能废除农奴制的双重目的。故正确答案为a项。6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解析:选c。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是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民为了赎买份地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7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a客观地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史实的溢美之词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解析:选c。材料中的评价带有夸大的成分,并不是完全否定史实,也不是对改革的诋毁,故a、b、d三项错误。材料虽然带有夸大的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故选c项。8“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861年改革 ()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a bc d解析:选a。关键词“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意味着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选项中符合1861年俄国改革的影响并且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均正确,根据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也就扩大了国内市场,故正确;农民获得了自由,也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故正确;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也就意味着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正确;改革并未结束沙皇君主专制,故错误;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在改革之前既已存在,故错误,选a项。二、非选择题9历史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民连绵不断的起义迫使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但改革后,这些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们(农民)绝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在以后数十年中,随着农民人口的迅速增加,他们对土地的渴望也相应增长,并变得越来越不满足。农民不但要为他们在1861年时得到的土地交纳赎地费,而且还要交纳各种地方税。此外,他们还要负担俄国工业化的大部分费用,因为很高的保护关税使他们购买的制成品费用上升。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时间(年)186518901898数量(人)381 0001 620 0003 000 00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重工业中煤、铁的产量增加非常迅速。20世纪初,俄国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在18601900年间,俄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倍。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三农村中依然保留了“治安官”,他们是从贵族中推选出来的,按照习惯方式断案。如果他们判决错了,农民也没有地方上诉。刑法虽然废除了极为残酷的肉刑,但拷打农民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1905年,沙皇政府认为,最严重的危机是遍及全国的农民暴动他们的口号是:“给我们土地,土地应该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是土地的耕种者。”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材料一表明俄国的农民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改革后到20世纪初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有哪些?(3)根据材料一、三分析,为什么俄国经济长足进步,到1905年却又出现农民暴动遍及全国的局面?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中的关键词和图表信息从资本、劳动力、市场等要素总结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3)问要结合改革的局限性分析出现农民暴动的原因,启示要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角度回答。答案:(1)提供了资本(土地和资金)、劳动力以及商品市场。(2)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且跟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总产量增长迅速。(3)原因:司法改革在农村进展缓慢,农民依然遭受贵族欺压;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农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阶级矛盾尖锐。启示: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工业化进程中要关注农民利益。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课中思考题】1你读过19世纪的俄国文学作品吗?你对那些作品中所描述的俄国现实有什么感受?(教材p79)提示:阅读果戈理、普希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作家的相关文学作品,然后分析这些作品中所描述的俄国现实生活,学会分析和掌握历史学习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班级内交流并畅谈感想。19世纪的俄国是个沙皇专制的农奴制国家。反专制、争自由、对自由的歌颂、对民主的向往是俄国文学的主旋律。如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用辛辣讽刺又不失幽默的笔触描写了那些庸俗卑鄙、愚昧贪婪、腐朽堕落的地主贵族,把俄罗斯的农奴制度刻画得淋漓尽致。当时俄国两次人口登记之间死去的农奴(死魂灵),在户口册上还未被注销姓名,法律上仍被视为活人。作品塑造的五等文官乞乞科夫,正是利用了这点做投机生意。他前往边远省份低价买来“死魂灵”,然后趁新的人口登记未到之际,以高价抵押或向政府申请配给大量荒地。这样买空卖空的生意使他的财产由父亲留下的“四件破旧的粗呢小衫、两件羊皮里子的旧长衫以及微不足道的一点钱猛增到几十万卢布”。作品通过描述乞乞科夫及沙皇俄国的贪官污吏,鞭挞和嘲讽了俄国的农奴制等黑暗的社会现实。2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什么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教材p79)提示:分析改革的背景、改革者的身份及改革的结果,进行概括总结。俄国工业发展较晚;封建性(农奴制残余)和依赖性(外国资本)较明显;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并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它仅仅局限于经济基础而并未涉及上层建筑领域,沙皇专制的封建政治体制没有变更。所以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3“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条改革措施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教材p81)提示:1861年“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方面也做出相应调整。事实上,“解放”法令实施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奴的司法权也随之逐步消亡。沙皇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于19世纪6070年代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较重要的就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它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反作用的社会规律的具体体现。它们都是俄国通过改革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4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变革之间有什么关系?(教材p82)提示:列宁说过:“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的话说明,在国际战争中失败往往引起国内的革命或改革运动,即“战争引起革命”。俄国这方面的例证主要有:克里木战争引起1861年改革、日俄战争促使1905年革命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二月革命等。5有人说:“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教材p83)提示:从斯托雷平改革的客观效果来看,可以赞同这一说法。斯托雷平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和稳定沙皇政权,并没有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或者说主观上想促进革命的爆发。但其改革“扶强抑弱”,富农愈富,贫农愈贫,社会矛盾愈发激烈。改革没有缓和俄国的社会矛盾,反而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失去了对沙皇的信任,在客观上促进了革命的爆发。【阅读与思考】(教材p83p84)欣赏下面这幅著名油画,谈谈你的感想。提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势力仍然存在,沙皇俄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油画上那些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画面以狭长的横幅展现出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油画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做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为了加强烘托人物的悲剧性、天气的干燥炎热等效果,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伏尔加河显得更为惨淡。列宾的画表现了俄国人民当时的悲凉现实。【解析与探究】(教材p84)想一想,国际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变革有何影响?提示:联系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国际环境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再思考国家的变革既受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受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国际环境的变化推动国家的变革。此时,挑战与机遇并存。一个国家要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我测评】(教材p84)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提示: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进行。但由于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农民生活贫困,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又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为缓和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2简析“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提示:(1)进步性: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并获得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局限性:改革不彻底。实质是地主对农民进行的“合法”掠夺,是在保护地主利益前提下进行的。当农民“解放”后,实际上已一贫如洗。改革并未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俄国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带来不良影响:不仅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也不能充分活跃,而且广大农民对改革不满,农民运动又发展起来。3探讨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提示: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17世纪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