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强化写作技巧训练的几点思考 深圳市新华中学 江细凤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强调多读多写。但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读得不少,但下笔仍茫然无措;有些学生写起来洋洋洒洒,整篇来看,却不伦不类(所谓四不像文体)。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们虽强调读,但对读什么,怎么读,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学生广泛的阅读主要来自课外,而课外阅读,又基本处于一种无序、自悟的状态。(课内阅读也是如此,语文课到底教什么,尚在探讨之中)这种熏陶感染式的读虽然能够为学生打点人文的底子,但因此而获得的写作技法是零星的、散乱的,凭这点少得可怜的不经意的感性认识,就可能导致下笔成文没有章法,缺乏基本的格。二是平时我们虽然要求学生多写,但过分强调写放胆文,我手写我口,缺乏科学的写作技法训练,作文指导更多的也是注重内容,技巧训练意识淡薄。这些现象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首先,就语文教材来说,课改以来,选文是按主题的要素来组织单元的,与此前教材按记叙、说明、议论的文体要素相比,这样编排的好处是把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拉近了,使语文学习有了生机与活力。但是,由于淡化了文体,本来就薄弱的作文教学更失去了根基,变得无据可依。再从阅读教学来说,新课程理念淡化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强调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注重选文的人文内涵,教学方式上也提倡自悟自悟,教师缺乏必要的语文技能训练意识,使有些本来可以用来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典范文在热热闹闹的所谓自主课堂中奢侈地浪费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是没有教材可依的。学生写作的基本知识主要来源于阅读中的感性认识和写作前的教师指导以及写后的讲评。作文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技巧方面都缺乏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作文教学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人去开发课程资源。平时教学中,有些教师能够组织利用教材及课外文本,找到训练点;有些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杂乱无章。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几乎没有多大提高。初中阶段是学生进入作文规范化重要阶段,尤其在当前淡化文体的形势下,笔者认为,在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之外,适当强化写作技巧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就从三个方面来谈强化技巧训练的途径:一、挖掘课内范文中的典型技法作为有效的训练资源。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王荣生博士曾提出的关于选文类型鉴别理论,把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课本中有不少可以用来训练写作的好样本。从写作技巧的的角度来说,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同类的货色,还要求能够尝试运用范文中的典型技法。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阅读中除了体会感悟深挚的父子之情外,从技法角度至少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三点:一物贯穿式的构思 倒叙的写法 细致的动作描写。课堂上,可以选其一两点进行精读,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学习山中访友可以重点研读对话体的写法,揣摩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也让学生试着写一写。学习喂-出来可以重点训练学生想象力,渗透一些小说常识,让学生尝试写写科幻小说。这样以课本为依托,进行仿写,训练就落到了实处。例如学了乡愁后,一位同学就仿写这样几句诗:乡愁是一盏灯/总是把过去照得很亮很亮/乡愁是一幅画/总是横七竖八涂满了缤纷的回忆/乡愁是一部小小的电话/寂寞的夜里有人总是默默地守侯/乡愁是一张发黄的旧照片/揣在口袋里一端详就是好半天虽然只有几句,但可以看出他基本掌握了这种化抽象为具象,化无形为有形的表现手法。再如学了台阶一课,一位同学仿写了一篇父亲与车,其中一个片断: 父亲的车缓缓地开进村子,母亲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长串鞭炮,挂在门边,哥哥打开火机,哧-的一声,点着了,霹雳啪啦的响声中,红纸片漫天飞舞,母亲像过节一般高兴,大声囔着:今后我们的日子就它一样越来越红火啦!不难看出这位同学已经能够尝试在记叙中穿插各种细致的描写,显然带有台阶中的写法痕迹。以课本为依托,哪怕一篇只找到一个训练点,落实到位,慢慢积累,学生写作就会不自觉地步入规范,最终能娴熟运用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反思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也曾注意到文章这些的写作技法,但是往往一带而过,忽略了读写结合,没有单独把它拎出来作为一项有效的作文教学资源,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印象不深,写作时当然不能自觉运用。二、以技巧为中心,进行专题读写训练。谈到课外读写专题,当前比较普遍的是以主题为单元来编写的,如亲情自然成长等专题,这种专题是对教材内容的一个很好补充,对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感悟生活,挖掘写作素材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文质还需并重,以主题为单元的专题与以技巧训练为序列的专题都是训练学生写作的很好形式,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以技巧训练为中心的读写专题。每个专题只训练一种写作技巧,诸多专题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序列。专题编写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技巧点拨,使学生对本专题所要学习的这种写作技巧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二是范文引路,选文时把目光转向课外,根据专题的需要,挑选一些典型例文,可以是名家作,也可以是时文美文,必要时,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可入选。例如一物贯穿式专题,中考满分作文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就是一篇难得的例文。范文可以让学生熟读,如果能背诵下来,烂熟于心则更好。三是仿照练习。例如前一阵考场作文中盛行的片段组合法,结构简洁明晰,考试容易拿高分,课本中没有这类范文,于是我选编了赵丽宏的雨声张晓风的我喜欢等一组美文,以片段组合法为训练专题,进行集中的强化指导,由于提供了具体可感的范例,先读后写,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种写法。还有借物抒情法欲扬先抑法反弹琵琶法等系列技巧训练都是借助课外时文美文,以专题形式来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编写这种专题时选文很关键,所选文章的既要鲜明的体现本专题的写作技巧,又要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中,学生易于模仿。另外,编写这类专题之前,要制定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从文章的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形成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运用以技巧为中心,以读写专题的形式形成序列,先读后写,学生有了参照,下笔成文也开始有意识的运用一些技巧,作文也会由此慢慢入格。三、在习作互评互改中强化学生的技巧意识。 不可否认,习作互评互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中的好作文来标准评判同学的习作,本身就是一个写作训练的过程。但是,笔者在观摩学生评改课时却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评改只是停留在浅表阶段,作出的评价也往往是感性的,例如在一次以父亲为题的作文评改中,学生写的几条评语:读了你的文章,觉得你和父亲之间感情不够深你的父亲真伟大我好想拥有这样一个好父亲,诸如此类,大多是表达自己的感想,很少站在写法的角度来理性分析,久而久之,互评互改就成了一种形式,无论对于作者还是评者来说,只是在一个平面上滑行(孙绍振语),对学生的写作很难有实质性的帮助。这也是互评互改不能完全取代教师评改的原因。当然,对于刚刚开始学习评改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用写作常识来分析文章的确有困难。但是,如果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例如结合以上所说的技巧读写专题训练,学生评改时就多了几分理性,评改的过程中技巧意识得到强化,点评也有了力度,评改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同是评改习作父亲,我们来看看下面几条学生评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你能细致地描写出父亲的眼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就更好。你文中多次提到了父亲的手,文章是否以此为线索?你选的事例虽小,但能以小见大,很能表现父亲的性格特点。显然,这类评语反映出评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婚姻解除及财产分割赔偿详细协议范本
- 上市公司离职协议书范本及股权激励解除条款
- 科技公司员工保密与知识产权归属及竞业限制协议
- 专业物流公司运输经理聘用合同及服务质量承诺合同
- 试卷04【综合检测】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解析版)
- 青蛙买泥塘课件大纲
- 数学概率课件模板
- 消气防知识培训
- 黏土手工面包课件
- 老山羊请客课件
- 房屋学位租赁合同协议书
- 环保行业风险管理办法
- 2025年高速公路标杆企业组织效能报告
- 政府装监控合同范本
- 代运营品牌合作合同范本
- 拆除工程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 重症凝血病标准化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 2025年度麻精药品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新交际英语(2024)二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
- 同济大学《通信原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流业务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