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受乡土文化,体味历史魅力广西横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 黄国华摘要:乡土历史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了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家乡主人翁意识,陶冶了学生的乡土人文素养,展现家乡历史特有的魅力。为了更好地传承横县灿烂的历史文化,体味乡土历史魅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树立学生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怀。横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结合新课改校本课程的开设,依托广西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立项的A类课题,开发校本课程教材印象茉莉,美丽横县,让学生感受乡土文化,体味历史魅力。关键词:乡土历史魅力随着广西新课改的推进,各地区各学校越来越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结合乡土文化资源的优势,促进校本课程开发,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增进学生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了解,激发和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关注社会的热情。历史学科相关的乡土文化课程、教材开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丰富。自进入新课改以来,关于横县历史乡土文化的校本教材,并不多见。横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开发的校本教材印象茉莉,美丽横县,是目前校本教材中关于横县历史乡土文化相对丰富的。受教材篇幅限制,章节内容中未能详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课时的要求,课堂内容未能深入展开授课,师生对横县历史乡土文化的感受还可以进一步深化,透过历史乡土文化对历史学科魅力的认识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乡土信息,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将原来枯燥的历史知识在生活中重现,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自豪感,从中体味到历史的魅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认为横县乡土历史文化课堂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感受乡土文化,体味横县得名神话传说史。相传晋代隐逸人士董京避居横州,秋夜泛舟于江浒。见一仙乘浮槎而来,横槎于浦,此浦位于县城西南五十里。据古代神化故事天河(银河)所叙,天上银河与大海想通,曾有人乘一浮槎飘到天上银河(此浮槎每年定期来回,漂浮于天海之间),遇见牛郎织女。人们根据这一美好动人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把这一江浦称为横槎浦,亦称横槎镇或者槎城镇,今名横州镇。镇中曾建有浮槎馆、槎浦公园、仙槎亭。神话传说,丰富了横县县名来源内涵,增添了横县历史魅力。二、感受乡土文化,体味横县悠久发展变迁史。今横县古属百越地的一部分。横县西津竹坑和平朗村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骨器和粗陶器,表明在6000年前横县先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活了。出土的铜钟、铜矛,说明早在西周时代,中原文化就已经传到这里。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后,县境分属广郁、合浦、安广、平山等县地,安广县故治在今横县,是建置之始。三国时,属吴国辖地。晋太康七年(286年)置宁浦郡,治所宁浦,在今横县境内。梁天监年间(502年至519年),分宁浦郡地,增置简阳郡、简阳县,隶广州。隋开皇十一年(519年),撤宁浦郡、简阳郡,改为简州。开皇十八年,简州改为缘州。隋六业二年(606年),撤缘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简州。武德六年,改简州为南简州。贞观八年(634年)又更名为横州。明皇时,为宁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横州,领宁浦、从化、乐山三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横州升为横州路。元贞元年(1295年)降为横州,州治宁浦县,辖宁浦县、永淳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宁浦县,并入横州,属广西布政司浔州府所辖。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改横州为横县。洪武十三年恢复横州。清代横州是广西省南宁府下属的一个散州(相当于县级市)。悠久的发展变迁,在校本教材教学中,让学生感悟到乡土历史的厚重,并结合横县地方行政管理的变迁,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三、感受乡土文化,体味横县历史文物荟萃。横县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留存至今大量的历史文物。横县博物馆文物收藏近千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147件,馆藏文物质量、数量居南宁市各县之首。国家一级文物,“南朝人乘飞兽饰钱纹铜鼓”,装饰繁缛,雕饰独特,反映出南方骆越先民精湛的冶炼技术和艺术创造力;“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灌”造型优美,胎质浑厚,色泽艳丽,世所罕见,是世界仅有9件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器之一,反映了我国元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出横县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除收藏文物之外,两千一百多年的横县也保留有诸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宋元时期1处,明清时期15处,近现代3处。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波庙;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石恒益大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尹屋窑址、应天寺、承露塔、海棠桥、李萼楼大院、秀林书院、鳌山书院、中共广西省工委横县会议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八支队暨横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丰富多样的文物及文物保护单位,呈现横县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交流的取得丰硕成果。反映出横县先民在制瓷业与青铜冶炼技术的精湛,建筑技术的高超技艺。也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建筑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五、感受乡土文化,体味横县历史多彩民俗风情体味横县圩逢,共度横县特色情人节。横县历代有“兴歌”“好歌”之俗,壮族人称为“圩逢”,是一年一度的对歌聚会节日,横县特色的青年男女“情人节”。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圩逢,歌圩和庙诞38次。庙会也是横县主要民俗活动,极具地方特色,活动的方式有民歌对唱、山歌擂台赛、上刀山过火海,吸引来自周边市县群周乃至港澳台以及外国留学生参观。此外还有采茶戏、炮会、壮歌剧团;2008年,临江壮歌剧还被列入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横县还有诸多的节令习俗。春节、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等,反映横县地区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多彩民俗风情,反映横县多民族的地域文化发展特色,展现横县人们别具特色的生活文化,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多彩文化的一个缩影。六、感受乡土文化,体味横县历史厚重文化积淀。体味伏波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横县伏波庙始建于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是为纪念东汉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定叛乱定疆界,在郁江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立的一座祭祀性建筑。横县民众认为正式马援使郁江段航道得以畅通,方便了舟楫往来与水陆交通贸易,因而将马援奉为神明。马援将军平定叛乱定疆界,横县伏波庙会就是要缅怀马援将军的功德,弘扬和传承伏波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体味海棠文化,宣扬重教精神。秦观,世称淮海先生,在编管横州之时,办浮槎馆义学、创淮海书院,开馆授徒,教化民众,传播中原文化,教习农桑技能,教授作文法度,赢得横州民众的敬重。在横州,秦观还写下了浮搓馆书事月江楼醉乡春冬蚊反初等诗词,给横州带来一股清新的文风。横县地处偏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接受中原文化的传递并获得继续发展,形成与中原广大地区的民众文化认同。人们自古就形成爱国主义传统,注重文教。七、感受乡土文化,体味横县历史红色革命风云。横县各族人民,富有斗争传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并于2013年被确定为革命老区县。早在1926年6月,就成立了中共横县第一个党支部。抗战期间,横县抗日自卫队和农民群众对日军进行了镇江之战和四排岭阻击战。1947年9月在中共亨县县委领导下,横县人民举行了震撼桂系地方政权的横县起义;此后开展战斗还有石塘阻击战、大岭村之战、良造村保卫战、佛子峡伏击战、六味村战斗、两站黎村、血战铁屎岭激战牛儿塘、六空岭战斗等计20多次战役。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前赴后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横县英烈记录下的553名横县籍烈士中,第二次国内革命6人,抗日战争2人,解放战争时期212人,解放战争剿匪初期65人,抗美援朝168人,援越抗美12人,对越自卫反击战33人,其他事情55人。横县光荣的革命传统体现出横县人民不畏强权,反抗压迫,与时俱进的精神。展现英勇的横县人民敢于战争,勇于奉献,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烈士们的英雄业绩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永垂史册。八、历史校本课程的现实教学中,如何感受乡土文化,体味历史魅力。首先,感受乡土文化,体味历史的魅力,必须明确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自身定位:作为课的补充,彰显学校的个性和特色,凸显乡土的特色,构建完备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力求做到利用乡土校本课程整合的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个性和文化共性,形成二者相统一的文化品格,为其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感受乡土文化,体味历史的魅力,必须掌握乡土文化的特点:一是,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标签;二是具有可传承的地域情感的凝聚。最后,感受乡土文化,体味历史的魅力,必须注重乡土文化资源的选择,形成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细节,微观地切入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做到“小中有大”、“以小见大”,这样才能使学习成为欣赏、感悟和提升的过程,这样更能让学生体味到历史的魅力。参考文献:1范征空.浅谈乡土史在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