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4 千功过秦始皇 学案1.doc_第1页
人民版选修4 千功过秦始皇 学案1.doc_第2页
人民版选修4 千功过秦始皇 学案1.doc_第3页
人民版选修4 千功过秦始皇 学案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思维激活观察下图,你知道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吗?你知道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荆轲刺秦王提示:当秦军大兵压境时,弱小的燕国无力抵御秦军,燕太子丹采取派荆轲刺杀秦王的下策。刺杀行动没有成功,秦军攻占了燕国的都城,燕国灭亡。自主整理一、登上政治舞台1.背景:商鞅变法后,秦国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在激烈的_中,秦国拥有了崤山以东的大片土地,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并建立起了向东部继续扩展的阵地。2.概况(1)公元前_年,嬴政继位。(2)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他平定了_的叛乱,免掉吕不韦的相位,把政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里。二、统一中国1.经过(1)公元前_年,秦国派兵攻占韩国,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2)公元前229年,秦兵大举攻赵,赵王中了秦国的_,杀死大将李牧。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王翦大破赵军,赵国灭亡。(3)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4)公元前_年,秦国用黄河水灌魏国都城,魏王向秦国投降。(5)公元前223年,秦军灭_。(6)公元前221年,秦军灭掉了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国_。2.影响(1)秦国统一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_的愿望。(2)统一的实现,为_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三、确立中央集权制1.制度构成(1)确立皇帝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_”。(2)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中央机构中的最高_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负责_,并协助丞相处理政事。三者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大权最终集于皇帝手中。“九卿”是听命于皇帝的九个主管_事务的官职。(3)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成_郡,由中央直接管辖。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郡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尉掌管郡内军务,监御史掌管郡内监察。郡守要受郡尉和监御史的牵制和监督,中央政府的权力更加集中。郡下设县,县设县令、_、县尉,县令是一县的行政长官。县下设乡、亭、里等基层行政单位。2.历史影响(1)通过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从而在全国形成一个空前的_国家。(2)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沿袭了中央集权制度。四、巩固国家的统一1.统一文字(1)措施: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统一的文字_。(2)影响:文字的统一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对于共同_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1)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2)为使车辆在全国各地顺利通行,规定车轨一律_宽。3.大力发展交通(1)在陆路方面,以_为中心,修筑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2)在水路方面,疏浚鸿沟,作为水路交通的主要路线,令监禄开凿了_,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连接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4.巩固边防:为了抵御匈奴,把秦、_、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有效地阻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五、对秦始皇的评价1.秦始皇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主要表现在:他统一全国,结束了战国时期_的混战局面;实行_的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2.秦始皇是一个唯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主要表现在: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迷信法家_的理论,制定并实施了严酷的刑法。高手笔记秦始皇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缔造者。本课内容讲述了秦始皇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实现并巩固对全国的统一的过程及措施,并对他进行了总体上的评价。在学习时,要从秦始皇所处的时代着手,了解他在军事上、政治上的雄才大略,明确他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但同时也应看到,秦始皇实践法家思想,推行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名师解惑1.秦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剖析:本问题阐述了秦完成统一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把握本问题,一方面能够明确战国时期统一局面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能够了解秦王嬴政对统一作出的贡献。客观条件: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强化,民族交往的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战争不断。从春秋的列国争霸,战国的七雄兼并,都预示着统一的大趋势。由于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主观条件:在各国变法的浪潮中,经过商鞅变法,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到嬴政即位时,秦国已建立起了向东部扩张的阵地。政权巩固、国富民强的秦国,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其他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从而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秦王嬴政即位后,继承祖先开创的基业,敏锐地把握住统一天下的时机,在稳定了国内的政治局势后,采取正确的策略,果断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2.秦王嬴政在统一战争中的作用剖析:嬴政作为秦国的国君,仅用10年的时间就一统天下,除了秦国历代所积累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秦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外,嬴政本人在确定政治策略和使用人才方面的特殊作用,也是秦国能完成统一全国历史重任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1)嬴政认清形势,把握时机,当机立断,作出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使秦国统一全国的战争能够顺利展开并有序进行。(2)嬴政具有的超人气魄和胆识,在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统一的过程中,秦国灭掉六国的速度是惊人的。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兵攻占韩国;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6年,灭燕;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1年,灭齐。(3)善于使用人才,有力地推动了统一战争的进行。秦王嬴政重用李斯,接受了他所提出的及时发动统一全国的战争的建议;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重新起用老将王翦;礼遇尉缭,采用了他所提出的利用金钱分化瓦解敌人的建议。在李信攻打楚国失败后,还能继续信任李信,使其与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燕、齐,建立了赫赫战功。讲练互动【例题1】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同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解析:a、b、d三项都是秦实现统一的具体原因,c项比其他各项更为全面、更本质地揭示了秦灭六国的必然性。答案:c绿色通道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一是封建制度逐步代替奴隶制度,二是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变式训练1.在秦国发动的大规模兼并战争中,第一个被兼并的国家是()a.韩国b.魏国c.赵国d.齐国答案:a2.秦王嬴政发动的兼并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适应了人民的愿望为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前提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a.b.c.d.答案:d【例题2】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度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解析:b、c两项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a项只是其表面特征。答案:d绿色通道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含义,即地方上一切权力归中央,中央的一切权力归皇帝。变式训练3.下列有关郡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郡、县都出现在秦统一后b.县令要受郡守的节制c.郡是县的上级机构d.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答案:a4.以下关于嬴政自称“始皇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嬴政要效法古代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答案:b问题探究【问题】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柳宗元认为,因为秦朝统治者残酷压迫人民群众,“人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他的意思是说,秦王朝的灭亡在于严刑峻法激起了人民的怨恨,并不是因为郡县制度不好。你认为柳宗元的看法对不对?为什么?导思:在回答本题时,可以采纳不同的观点。但无论采纳哪一种观点,都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探究:柳宗元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郡县制的推行有着历史必然性。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在于推行暴政,其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农民起义的发生。柳宗元的看法不正确。理由,如废除分封制使秦始皇孤立无援等。(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教材链接1.教材第6页“学习思考”1提示:丞相是中央政权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官吏监察,并协助丞相处理政事。三公的任免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三者分权独立,他们只对皇帝负责;又互相制约,难以形成个人专权的局面,从而大权被皇帝一人独揽。2.教材第6页“学习思考”2提示:分封制下的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只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役、劳役等义务。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