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铁钒钛,2012年12月第6期,刊号:CN 51-1245/TF高效焊丝用钢中TiN析出的热力学分析陈 涛1,2,李 宏1,吕迺冰2,唐国志2,王立峰2,吴 铿1(1.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2.首钢技术研究院)摘 要:TiN是焊丝用钢ER50-G中存在的主要非金属夹杂物之一,对材料的使用性能有着显著影响。使用热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对Ti含量约0.16%的ER50-G钢种的生产过程钢样进行了检测,在盘条成分基础上利用热力学计算得到其TiN粒子临界析出温度约为1549.6,在该钢种的液相线以上。分析发现ER50-G在固、液两相状态下均有TiN粒子析出,但以液态下析出的较大尺寸的TiN粒子为主;结合对TiN粒子尺寸的测量结果和物理化学相分析结果,认为在ER50-G生产中,钢液中TiN粒子的析出量高于理论值,而固相下的析出量则低于理论值,从而推导得出TiN粒子的实际析出曲线。关键词:焊丝用钢;ER50-G;TiN析出;热力学计算Precipitation Thermodynamics of Titanium Nitride in a Welding SteelCHEN Tao1,2, LI Hong1, LV Nai-bing2, TANG Guo-zhi2, WANG Li-feng2, WU Keng1(1. School of Metallurgic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ougang Corporation)Abstract:As a kind of main non-metallic inclusions of ER50-G for welding wire, TiN has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property of ER50-G. The sample with a Ti content of 0.16% obtained from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R50-G is examined by FE-SEM. Based on the chemical conmposition of the wire rod,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for precipitation of TiN is calculated to be 1822.6K, which is above the liquidus of ER50-G. TiN precipitates in both liquid and solid phases, but mainly in liquid phas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n the production of ER50-G, the precipitation amount of TiN particle in liquid steel is higher than theoretical value while lower in solid phase. Finally a practical curve of TiN precipitation is obtained.Key Words:welding wire steel;ER50-G, precipitation of titanium nitride,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0 引言钛在多种钢铁材料中作为微合金元素应用,在高温时与氧、氮、碳等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可产生细晶、析出强化等作用来提高钢材的机械性能1-5,但也会给生产和产品质量带来影响,如连铸水口结瘤、钢材表面缺陷等6-7。近年来,国内根据日标YGW11生产一种新型气体保护焊丝ER50-G,利用其中含有的钛来减少焊接时的飞溅和烟尘,提高焊接效率8-9,已成功应用于中厚板的高效率焊接,然而焊丝的质量和制作工艺均要求原料盘条应具有良好的拉拔性能:较高的钢质洁净度、良好的表面质量以及适宜的强度和优良的塑性,因此需要了解钛与钢中氧、碳、氮的化学反应,以控制其反应产物对生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笔者对首钢ER50-G生产中TiN粒子的生成析出进行了相关检验分析和理论计算。1 研究方法首钢ER50-G的生产工艺路线为:高炉铁水+废钢210t转炉炉外精炼(LF+RH)连铸160 mm160mm方坯,铸坯送高速线材厂轧制盘条。冶炼过程中在各个工艺处理结束后取钢样,利用ARL4460型直读光谱仪分析化学成分,并在JSM-7001F型热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HITACHI S-3400N 型扫描电镜(SEM)下检测析出物。另取轧制后盘条样品,一部分在FE-SEM和SEM下观察析出物;另一部分则利用相分析手段及结合使用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XRD)对析出物定量。试验分析过程中还使用了STA449C Jupiter同步热分析仪对材料的固、液相线等基础物理数据进行了测量。2 试验结果2.1 生产过程化学成分变化表1列出了试验过程中,LF结束、RH结束、中间包钢样和盘条的化学成分。表1 ER50-G生产过程各工序钢样化学成分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steel samples in each working procedure %工序CSiMnPSTiNLF结束0.0440.791.470.0100.0110.06410-4RH结束0.0430.761.420.0110.0127.65910-4中间包0.0460.771.410.0110.01210.82410-4盘条0.0450.781.410.0120.01412.6410-4生产中,除Ti以外的其它合金元素均在LF处理过程完成配加,在后道工序中质量基本稳定,钛铁在RH处理过程中加入至约0.20%,在此之前钢液中有微量Ti(小于0.003%),可忽略其影响;出钢后,钢液在各工序中几乎一直与空气接触并从中吸入氮,LF结束时钢中氮含量约0.0030%,盘条样品中则为0.0080%,因此个工序钛氮积也逐渐升高。2.2 生产过程中的TiN随着冶炼过程的进行,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在种类、尺寸上随之变化。钛铁虽在RH精炼过程加入,但在RH结束样品中并未发现TiN的存在,而是在中包及之后工序的样品中发现了TiN。图1给出了各工序的样品中TiN的存在情况,纵坐标为钢液、钢坯或盘条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范围。图1 ER50-G生产过程各工序中的TiN析出Fig. 1 TiN precipitation during each working procedure of ER50-G中间包样品中观察到的非金属夹杂物以铝、钛、钙的复合盐为主,同时有少量TiN;而盘条上则是钛的化合物(TiN、TiC等)比例大,其中TiN尺寸从几个微米(图2a)到几百纳米(图2b),形状为较规则的长方体,部分TiN在Al2O3或其它复合夹杂物上异质形核生成(图2c)。TiNTiNAl2O3MgOTiN(c)(a)(b) 图2 ER50-G盘条中TiN粒子形貌Fig. 2 Morphology of TiN in ER50-G wire rod(a)微米级TiN;(b)纳米级TiN;(c)TiN以Al2O3MgO为核生成2.3 盘条中各类析出物质量表2、表3中列出了盘条样品相分析定量的结果。表2 ER50-G析出物中含钛的化合物Table 2 Ti-containing compounds in precipitates of ER50-G wire rod TiNTi4C2S2TiCTi3O50.01530.03840.12980.00036表3 ER50-G析出物中的其它氧化物Table 3 Oxides in precipitates of ER50-G wire rod Al2O3SiO2MgOFeOMnOCaOCr2O30.000490.000450.000150.000030.000030.000150.00001由检测结果可见,由于样品含有较高含量的钛,其存在的主要析出物均为钛的化合物,其中TiC最多,其次是Ti4C2S2,TiN质量分数0.0153%,约占析出物总量的8%;其它为合计约1%的氧化物。析出物粒子中钛含量合计约0.142%;可知,余约0.016%的钛固溶于钢中。2.4 固、液相线及相变温度用差热法(温度变化速率:10/min)测量ER50-G样品的固、液相线温度,分别为TS=1470.8、TL=1522.1,测得高温铁素体向奥氏体的转变终了温度约为1300.3,Ar3温度约为890.7,Ar1温度约为677.9。3 讨论3.1 TiN临界析出温度的理论计算一定温度下钢中的钛氮积超过临界值,就会生成固态TiN析出,钢液中钛与氮反应的热力学公式3如式(1)。Ti+N=TiN(s) lgK=17040T-6.4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K=aTiN(s)aTiaN=1fTi%TifN%N (2)式中,aTiN(s)、aTi、aN分别为钢液中生成的固态氮化钛、溶解的钛和氮的活度;%Ti、%N为对应的质量分数;fTi、fN为对应的活度系数。本研究中,利用文献10-11提供的相互作用系数可计算得到各工序成分条件下的fTi、fN,将得到的数值分别代入式(2),并与式(1)联立,即可计算出各工序成分条件下,钢液中固态TiN的临界析出温度,结果均列入表4。表4 各工序钢液中TiN临界析出温度Table 4 Critical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of TiN in steel in each working procedure 工序LF结束RH结束中间包盘条临界析出温度1179.91504.61536.31549.63.2 生产过程 TiN实际析出曲线讨论将各工序过程钢液的温度范围与表4中热力学计算结果比较,LF和RH处理过程中钢液温度均在各自TiN析出的临界点以上,因此无TiN生成;而中包及其后,TiN的临界析出温度升高,钢液中TiN的生成已具备热力学条件,因此在相应样品中检测到了TiN的存在。各工序TiN析出物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图3 各工序TiN析出物的稳定性Fig. 3 Stability of TiN in ER50-G in each working procedureLF结束时,钢液中钛、氮含量均较低,计算TiN的析出温度在固相线以下,因此在钢液中取样很难见到TiN存在;RH结束时,虽然钢液中Ti含量急剧增长,而氮含量仍然较低,计算TiN的析出温度也较低,在本试验中位于两相区温度区间,因此钢液中取样也难以检测到TiN;中间包钢液中氮含量上升,使得钛氮积增大,TiN的临界析出温度升高至此时钢液的温度以上,因此钢液中取样即检测到了TiN。由这一过程可见:连铸生产中对钢液的保护效果不良,导致钢液中氮含量的大幅增加,是生产后期钢液中大量大尺寸TiN粒子生成的主要原因。将式(1)、(2)合并、转换后可得到式(3)。lg%Ti%N=-17040T+6.451 (3)TiN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积5满足式 (4)、(5)。lgKTiN/=-17205T+5.56 (4)lgKTiN=-15490T+5.19 (5)以盘条成分为基础,依据式(3)(5)可绘制出不同状态下钢中固态TiN析出的稳定性图,如图4所示。图4 固态TiN在液相、奥氏体、铁素体中的析出曲线Fig.4 Precipitation curve of solid-phase TiN in liquid phase, autensite and ferrite表5列出了图4中各点对应的数值及意义。表5 图4中各点对应数值及物理意义Table 5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value and physical meaning of points in Fig. 4点温度/TiN析出量/%物理意义11549.60钢液中TiN临界析出温度21522.10.0088TL温度钢液中TiN析出量31496.80.0153钢液中TiN析出结束温度41470.80.0249转变为时TiN析出量51300.30.0258转变为时TiN析出量6677.90.0264转变为时TiN析出量注:均为平衡态下的理论值。由图4析出曲线可看出:固态TiN的析出量增长幅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这是因为析出过程受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的共同作用5,随温度降低,虽然析出的驱动力增大,但原子的扩散系数减小,因此影响了析出效果。钢液内固态TiN临界析出温度为1549.6,高于液相线温度。假设钢液中的反应是在平衡态下完成的,结合相分析的结果,通过热力学计算得知:ER50-G钢液冷却至液相线温度1522.1时,固态TiN析出量约0.0088%,占实际析出TiN总量的近60%,余下不到40%的TiN在约1496.8前完成析出。依据TiN在铁素体中的固溶度积方程,热力学条件下TiN在铁素体中固溶度很小,理论析出量可达0.026%以上,而相分析实测TiN析出量仅约0.0153%。对盘条样品中的TiN进行测量,以边长1m为界,尺寸不小于1m的大颗粒占TiN总量90%以上(体积比),而1m以下的小颗粒其体积比不足10%。因此推测钢液中析出的固态TiN质量远高于理论值,而固相中的析出量则低于理论值,结合相分析结果,推测实际生产中TiN的析出曲线应如图4中虚线所示,图中的拐点区域为两相区。在实际生产中,从钛铁合金加入后到钛均匀分布于钢液中,存在一定的富集区和富集时间,再考虑到钢液的过冷度、洁净度等原因3,12,钢液中TiN的析出更加容易。连铸坯在冷却水的作用下,快速凝固由液态进入固态,而受到原子扩散速度的影响,固相中析出物的生成则较慢。对含0.13%Ti的微合金钢的研究结果表明13:在830980区间内的不同温度下析出相形核所需时间不同,在900时所需时间最短,约为800s。因此在固相中,TiN的析出量受到原子扩散速度和保温时间的限制,远达不到理论值。TiN的熔点高达2900以上,可在后序生产中保留下来,即使在焊接过程中也不完全溶解,因此弥散细小的TiN可对铸坯、盘条和熔敷金属组织发挥细晶作用3,14,但液相下析出的大颗粒TiN则对细晶和沉淀强化有害无益1,因此对Ti含量在0.15%0.22%范围内的ER50-G产品,从热力学角度计算,需控制其中间包、结晶器的钢液中氮含量在0.0030%0.0045%范围为宜,以减少钢液中生成的大尺寸TiN量,及促进两相区和固相中TiN小粒子的析出。4 结论1)首钢生产ER50-G的现行工艺中,钛铁在RH处理过程的真空状态下加入钢液,在中间包钢液及铸坯、盘条样品中方可检测到TiN夹杂物。2)首钢ER50-G盘条的主要析出物除TiN外,还有Ti4C2S2、TiC等,其中TiN占析出物总量的8%左右,尺寸从几百纳米到几个微米,本试验样品的成分条件下,其理论的临界析出温度约为1549.6。3)当前成分条件下析出的TiN以大颗粒为主,边长不小于1m的粒子质量占TiN总量90%以上,影响了析出物的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效果,且不利于盘条的拉拔性能。4)为控制钛含量0.15%0.22%范围的ER50-G盘条中的TiN粒子尺寸,使其更好地发挥细晶作用,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其氮含量宜控制在0.0030%0.0045%。参考文献1 毛新平,孙新军,康永林,等. 薄板坯连铸连轧Ti微合金化钢的物理冶金学特征J. 金属学报,2006.42(10):1091-1095.2 王国承,方克明,王铁明. 高温纯铁熔体中外加氮化钛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食品经济学硕士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员工关系管理》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铺租赁燃气使用费用协议2025
- 商铺租赁广告合作合同协议
- 赡养费协议合同协议2025
- 律师2025年法律咨询合同协议
- 跨境电商平台供货协议2025年修订版
- 地坪工厂转让合同范本
- 回收钢厂固废合同范本
- 回收书本通货合同范本
- 2025年贵州省省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题及答案解析(A类)
- 网络智能体与NetMCP协议技术白皮书(2025年)-中移智库
- 新媒体营销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美育综合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15062-2025变形高温合金无缝管
- 残疾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整打印
- 6.18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IVD试剂原料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陕西省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T/CAPE 10108-2024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