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发展阶段(一)初始阶段 1978-1992伴随着机构精简,减少了行政审批的部门和审批的决策环节,缩短了行政审批的期限。缺乏明确的改革指导思想。(二)发展阶段1992-2000主要在一些发达地区探索进行作为经济环境、投资环境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手段以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效率为宗旨投资审批领域是改革重点从开始主要针对引进外资扩展到内资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提供行政审批的“一站式”服务(政务超市,审批中心,审批大厅,行政服务大厅等)(三)深化阶段2001-至今2001年9月成立了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2001年10月,国务院批准关于行政审批制度的实施意见,统一部署全国范围内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截至2011年,国务院对行政审批项目开展了五轮清理审核,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2183项,占总数的60.6%2012年9月,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决定第六批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截至目前,共取消和调整2497项、2013年,新一届政府总理承诺将国务院现有的170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压缩1/3下一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第一,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权;第二,科学配置行政审批权;第三,规范行政审批权的运行。二、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改革的“深水区”、既得利益者的“禁区”(一) 基本内容第一, 进一步清理压缩行政审批权第二, 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向社会组织转移a) 标准起草、资质考试、鉴定评估、公证、认证、技术检测、行间评测等b) 尊重市场、发挥社会组织优势(二) 基本措施第一, 建立高规格的改革推动机构a) 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b) 改革咨询专家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等c) 职能清理工作组,破除部门利益和阻力第二, 主导改革过程清理审核a) 部门自我清理b) 职能清理工作组初审c) 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咨询专家组再审d) 领导小组决策e) 政府决策:形成职能清理目录公示清理意见的类型:取消取消相关职能,不再行驶转移将相关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及其他社会组织直接放下将相关职能交由符合条件的机构或下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承担委托依法将相关职能交由符合条件的机构或下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承担保留相关职能继续由本部门行驶第三, 组织实施并检查督导三、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一)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区分的类型2004年,行政审批法第25条首次以正式立法的形式确立了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制度,“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第一, 空间场所上的集中或机械式集中,即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或“行政服务中心”。第二, 职能部门内部的集中,即将分散在部门内设机构的行政许可权集中在某一机构。第三, 职能部门间的集中,即将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机关)的行政许可权集中在某一部门(机关)。(二)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以“两集中、两到位“为典型代表基本做法:将分散在部门内部多个处室的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成立行政审批办公室(“审批办“),审批办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门对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审批办被赋予四项基本权利:第一, 申请受理权第二, 直接审批权第三, 对专业技术性强需要原职能业务处室办理的审批事项的分办权第四, 对分办审批事项的督办权首席代表制,首席代表作为审批办的责任人,由部门主要负责人(机构首长)向其签发现场审批授权委托书,在部门委托权限内全权负责本部门的相关审批工作。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的目的:第一, 不在于减少行政审批权的机构数量;第二, 在于通过科学合理配置行政审批权力,最大限度地消除分散审批、交叉审批和重复审批的数量,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第三, 最大限度减少公民与政府的“接触点“。(三) 改革成效第一, 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第二, 加强了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a) 形成了决策、执行和监督适度分离而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b) 行政审批监督的主体增多c) 方便行政审批权的监督d) 公众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得到改善第三, 强化了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第四, 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四) 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的深化政务中心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机关首长与首席代表的权力关系;审批办与业务处室的权力关系第一, 以服务和管理好行政审批权为宗旨准确定位政务服务中心的角色。政务中心,是职能部门审批权运行的统一平台,集“保姆”与“管家”角色于一体。第二, 以充分授权为准则,规范机关首长与首席代表的权力关系第三, 以良性互动为目的,理顺审批办与业务处室的权力关系注意:1、 需清晰界定行政审批职能相对集中于审批办或保留于原业务处室的准则,要确立相对集中是普遍硬性要求,保留是例外、暂时和过度做法的改革态度。2、 在审批办和业务处室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防止“审管分离”演变为“审管割裂”。第四, 以“刚性设计、柔性运作”的改革策略来平稳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坚持集中行政审批权力的“刚性要求,是不可谈判的原则和不可妥协的硬性要求,体现了改革中对权力重组不可讨价还价的改革决心和原则,同时,要通过机构和编制的调整到位,最大程度限制各类阻力对改革的干扰。在具体运作上,坚持循序渐进和灵活性,在积极推动彻底的集中行政审批权的同事,也要尊重现实环境的约束。对于因各种因素制约不能完全实现相对集中的,在审批事项集中进入审批办的前提下,将部分审批环节委托业务处室办理。以“委托办理、限时监管“的运行模式,一定程度上保留部分行政审批权的原有构架,降低改革过程的摩擦,渐进、有序、有效地实现改革目标。四、行政审批事项的编码管理(一)行政审批事项的编码管理规范化、阳光化审批消除行政审批中的潜规则、寻租的“利器”。在依法清理行政权力的基础上,进行权力编码,对每项审批事项发放权力身份证,公布权力清单,公示政府的权力家底,并把权力清单透过流程网上固化。(二)编码管理的基本做法第一, 明确规定凡是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的行政权,一律不得编码;凡是没有编码的行政权力,一律不得实施第二, 按照统一格式、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的要求,对行政权力进行编码,权力清单中每一项权力都有一个“身份证”编码第三, 按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行政权力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并同步编制办事流程图,做到运行流程标准化。第四, 把权力清单固化上网。每一项行政权力及其实施的环节通过网络以看得见的方式向社会公开,通过网上政务大厅加以固化。行政审批权的编码管理,是规范和限制行政审批权的有效工具。行政审批权力的编码是为每个行政审批事项设置单独、唯一标识,作为“身份证”;“编码事项之外无审批”。该编码由行政区划编码、办理机构编码、审批事项编码、审批事项序号等共同组成。(三)审批事项编码最为关键大项划分:事项具有相同依据,具有关联性且流程相似的划分为一个大项,通常一个大项对应唯一的机构。中项划分:根据业务对象、业务办理流程、办理要求等,可将一个大项划分为多个中项。小项划分:小项是行政权力事项办理的最小单元,通常一个小项对应唯一的业务对象、唯一的业务办理流程和唯一的申请材料等。编码管理审批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经营网约车承包合同
- 地表水监测培训知识课件
- 2025设备租赁合同书的规定
- 地砖测平知识培训课件
- 销售合同评审及风险控制管理模板
- 个人遗产协议
- 露天矿山机械租赁协议
- 童话寓言作文毛毛虫寻母记600字12篇
- 硬盘托管协议
- 地球运动与气候课件
- 公司境外佣金业务管理办法
- 规章制度编写格式规范
- 屏幕尺寸换算表
- 金属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 建筑行业材料员培训课件
- 佐贺的超级阿嬷亲子阅读单
- 企业工会制度大全
- NB-T 10316-2019 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并网性能测试规范
- JJF(纺织)010-2012纱线捻度仪校准规范
- GB/T 16288-2008塑料制品的标志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