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复习课.doc_第1页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复习课.doc_第2页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复习课.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岳麓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君主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讲解先秦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用表格归纳古代中国历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等;通过合作探究来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复习,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社会的优越性,培养民族的优越感与自豪感;通过对中央集权制度一分为二的评价,培养正确全面认识事物的历史唯物辨证主义观。二、教学的重难点:1、重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2、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归纳法、探究法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包括四个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从夏朝一直到清朝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这节课我们主要以“抓点、穿线、成面”的原则来进行复习。以时间顺序梳理不同时代中央集权制的相关史实;以线索串连中央集权制的演变历程及其发展趋势;全面认识和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二)新课讲授 (30分钟)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权力比较分散,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权二)秦到清朝历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朝代阶段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秦形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西汉巩固中朝外朝;尚书令群国并行制;推恩令、刺史制度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节度使宋加强中书门下知州、通判、转运使元新发展实行一省制行省制明顶峰废丞相、设内阁废行省、设三司清军机处总结:1、古代政治制度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利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三)合作探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探究问题:中央集权是催化剂还是绊脚石?有人认为,中央集权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也有人认为,中央集权制度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先由同学们讲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影响:积极:1、政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经济文化:有利于经济文化的流和发展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消极: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极易出现暴政和失误文化:文化专制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进步四)课堂检测:从练习册单元测试题抽选 (13分钟)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2、6.秦王赢政在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他的真实意图在于(D )A标榜自己的功德 B追求制度创新 C显示与众不同 D强调君主的权威3.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4.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D )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D.君主专制的加强5.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C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6.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D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五、板书设计:(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