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1页
体育论文: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2页
体育论文: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3页
体育论文: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4页
体育论文: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的调查与分析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了解本校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价值趋向与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具体实际,探索校本课程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组织与评价方法等;为开发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创建特色学校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关键词:体育教学 校本课程 1 前言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学校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在我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这更是各类学校的不二选择,争相塑造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是时代的呼唤。家长以学校的鲜明特色为参考替子女物色学校,教育部门、社会也是以是否有鲜明的特色作为评价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准。一所社会公认的好学校并不是在各方面都是最好的,而是在某方面取得突破和成功,形成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特色。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创建于1996年9月,采用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学制,是一所国有民办性质的现代化学校,为浙江省首批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学校要有特色,学生要有个性,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然而如何创建学校的特色,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东海人面前的刻不容缓、不容有丝毫懈怠的问题。学校成立课程研发中心就是旨在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从而创建特色学校。2 问题的提出课程和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在于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则是现代学校的生命线。只有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了自由的、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才能成就学校的特色。过去的体育课程教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制的课程管理体制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体育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尤其是不能适应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学科专家处于体育课程开发的核心位置。课程设计定位在学科结构的层次上,导致单一、狭隘的专家型课程目标和决策渠道,缺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制;课程开发者和实际执教课程的体育教师之间,缺少应有的紧密联系,课程管理部门和课程专家与学校及体育教师是“两张皮”,忽视了体育教师的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转向课程改革,并在政策层面上提出了“三级课程”的设想。1999年6月15日的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这是一种历史的地步,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条件。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在国家课程计划中预留一定比例作为给学校决策的校本课程范围,其余的不属于学校。这种课程开发是对课程整体的研究开发推广来实现的。第二种是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进行适应性改变,这种课程开发是对原课程的选择与改编。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现定的必修课程,国家也已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对于这样的一类课程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呢?根据上述分析,这必然是上述第二种方案的选择,即对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进行选择和改编,最后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实施方案,这也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一种形式。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力求改变过去统得过死,全国一刀切的体育课程要求,它留给了学校进一步选择课程内容的范围,也留给了学校进一步充实课程内容的空间,它的显注特征就是开放和选择。所谓开放,这是指改变了过去课程方案由国家制定,由学校具体实施的一步到位的做法,实现了课程方案由国家、地方、单位分类实施的新策略,课程设计和编制课程方案提供了可能,所谓选择,这是指教师不再是对号入座地机械执行,学生也不再是平均用力,蜻蜓点水样的学,而是能突出重点,使学校的体育特色得以发挥,教师的专长和创造精神得以展示,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以发展。但是,新课标的新要求也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困惑,长期来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捆绑了教师的手脚,一旦松了绑,教师们却不知所措了。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我们有了新课标的新理念,但不知道如何把新理念向操作层次转移:我们有了国家课程标准的第一步,但没有实现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第一步和第三步的完善,特别是没有实现第三步学校课程的完善,教师产生困惑也就不足为怪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明确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了。这就是必须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使体育与健康课程能适应学校条件,适应学生需求,并使新课标在实践中得到顺利贯彻。然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任何的教育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发挥其在培养有个性、有专长的学生的作用。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1研究对象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一至九年级学生共1719人,其中四到九年级共有1375人。本次问卷调查主要对象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因为一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等能力较四到九年级学生相对来说要差些,小学生相对中学生要差些。所以在发放的1375份问卷中四、五年级共336份,六到九年级共1039份,其中男同学704人,女同学671人。被问卷的这些学生横跨小学至初中,对体育的认知、理解、体会差异较大,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身、心理条件呈现由低至高的曲线性变化。虽然被问卷调查对象的年龄跨度大、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身、心理条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问卷调查的结果更应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3.2研究方法3.2.1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调查表(详见附件一),对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四至九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1375份 ,回收问卷1375份,回收率100%,无无效问卷,有效率为100%。3.2.2访谈法同部分学生进行谈话,例如“你最喜欢体育运动中的什么活动项目”、“你对篮球这一运动项目有多少了解”、“如果以后我们在体育课中适当增加篮球项目的内容,你有什么感想”、“你对目前学校篮球课程的设置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吗?”得到一些他们对体育课兴趣提高的意见,了解了他们心目中最希望开设篮球校本课程的热切愿望。4 调查结果与分析4.1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的调查结果(见附件一)表1 学生对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的选择 羽毛球 乒乓球 健美操 篮球 排球 足球 田径四年级 32 46 22 89 18 35 24五年级 58 54 34 88 22 46 23六年级 36 50 26 95 24 34 15七年级 34 54 20 107 32 28 12八年级 42 30 18 115 14 24 13九年级 24 14 28 123 20 34 10合计人数 226 248 148 617 130 201 97 (共1667人次)百分率 13.6 14.9 8.8 37.1 7.8 12 5.8 表2 学生喜欢看的体育比赛项目的选择(多选) 田径比赛 排球比赛 篮球比赛 足球比赛 台球比赛 乒乓球比赛学生数 281 291 631 142 92 178百分率 17.4 18 39.1 8.9 5.7 11 表3你对哪种比赛规则了解最多的选择(单选)田径比赛 排球比赛 篮球比赛 足球比赛 学生数 164 303 602 306百分率 12 22 44 22 表4你对篮球运动有多少了解的选择很多 一般 不了解学生数 712 345 318百分率 51.8 25.1 23.1 笔者对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四至九年级的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调查结果如表一所示,在表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对篮球项目情有独钟,选择率达到了37.1%,而其他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则没有表示出特别的热情,选择率仅为 13.6% 和14.9%。在表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十分喜欢观看篮球项目的比赛,选择率为39.1%,并且能够了解篮球比赛规则(表三)的人数也是最高比率44%,在表四中更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了解达到了51.8%,由此可见,在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开展篮球项目的校本课程是可行的。4.2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4.2.1篮球校本课程实施内容的原则:以育人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生长发育和身体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理特点,难易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各级的有机衔接,与其它相关学科整合;教学内容要立足于现实,要有前瞻性,应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4.2.2篮球校本课程实施内容:根据本校实际,选编了篮球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为教学内容。篮球教材是按年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逐一对各年级各项教学内容进行介绍。首先列出各年级总的篮球教学目标(并提出教学内容,在认识、技能、情感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学年教学计划,然后列出学期教学内容进度计划。4.2.3 各年级授课时数分配小学一至五年级授课时数课时数 年级内容一二三四五基本技术熟悉球性21移动121传、接球3333投篮23运球4442持球突破32个人防守32抢篮板球2基本战术进攻配合2防守配合2联防3教学比赛23合 计1010101616一、二、三年级可以用小皮球代替篮球,可以多安排一些游戏形式来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中学六年级至九年级授课时数课时数 年级内容中预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基本技术熟悉球性652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个人防守抢篮板球基本战术进攻配合22533防守配合22533联防3344教学比赛3346合 计16161616篮球课授课计划根据学校的总体校本计划而定,但也要灵活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年级可以作一些调整。4.2.4篮球课的评价体系篮球课的成绩采用考核、综合评分、等级评定的方法进行其实,校本课程是个性化的教育,不能用同一尺度来衡量,理应更侧重于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发展,让大家(包括学生自己)清楚某些学生从事了什么学习和学习达成了怎样程度。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定性与第等相结合的评定,无论对课程、对教与对学,是一种相对性、发展性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多激励性肯定,肯定学生的学习,肯定教师的教育,肯定师生的付出,肯定课程的可取与可行性;对实施过程中难免尚存问题与不足,我们带着商讨性地共同成长,以有问题、尚需完善才是处于发展中、进取中的平常心态来对待。5 结论5.1 通过对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的调查与分析的课题研究,构建出了适合我校体育发展的体育校本课程,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时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和活泼开朗性格,为社会培养时代所需的健康人才5.2 通过此项研究建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成为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5.3通过此项课题的开发与研究促进了我校学生篮球基本功素质的提高,发挥了体育校本课程在学校体育中的补充作用而且为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体育道德观、健康观,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责任感都有具体的现实意义。5.4通过此项课题的开发就意味着自我更新的一次机会,即学校有机会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意识,将点燃学校和教师新的希望、成长的渴望。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在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技能,使学校里的教育资源能以课程形式发挥着教育效能。参考文献:1崔允漷著. 校本课程开发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第1版2徐玉珍著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1版3校本课程开发编委会.校本课程开发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第1版4吴刚平著. 校本课程开发M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5叶澜主编,陈玉琨、沈玉顺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附件一 问卷调查表亲爱的同学:你好!这份问卷调查只作科学研究之用,请你抽一点时间来填写这份调查表,不用填写你的姓名,谢谢你的合作!填表说明:1这份调查的答案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你只需按自己实际情况在合适的答案栏中打上“”。2每栏只能选择一个答案。3填写问卷时,请不要与他人商量。4请填上你的年级与性别。年级: 性别:1、 你最喜欢下列哪种体育项目:(可多选)羽毛球( ) 乒乓球( ) 健美操( ) 篮球( )排球( )足球( )田径(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