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二下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二下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3页
二下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4页
二下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下第二单元 课题 1.古诗两首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春雨,背诵课文。2. 学会春雨中的5个生字“乃、随、润、潜、细”。3. 初步懂得春雨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学会“乃、随、润、潜、细”这5个生字。 2.初步懂得春雨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难点 充分体会作者对春雨的赞美之情,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先学1.圈一圈:用红色水彩笔圈出春雨这首诗中的5个生字。2.描一描:完成书本19页“按笔顺描红”中“乃、随”的笔顺描写。3.练一练(1)我来写一写本课的生字: (2)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时节: 当: 发生: 润物: 我还知道_的意思是:_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读一读:至少读春雨三遍,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2.想一想:春雨主要讲了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的意思。三、积累资料我先行1.读一读春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2.读一读描写春雨的其他诗句。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雨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虽然学生早已会背这首诗,但要让学生体会到春雨的这些特点还是有些困难。前几年也上过这课,那时让学生逐字逐句朗读理解,学生对诗意是有所了解了,但总觉得他们对春雨的善解人意感悟不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也体会牵强。因此,在备这课时,决定把字词和诗意的理解放在“先学提纲”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课上稍作交流点拨即可,重点围绕一个“好”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来充分体会作者对春雨的赞美之情,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1.孩子们,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绵绵的春雨悄悄地下着,飘在果园,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同学们,你们喜欢春雨吗?春雨在古代被称为“喜雨”,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写了一首春夜喜雨。今天,我们就跟随大诗人杜甫一起走进盛唐,去感受那场春雨。2、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古诗(一)出示目标1学习目标1: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二)生字正音、学写生字。 1. 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清字音。2. 这首诗中有5个生字,课前都预习过了,谁来告诉大家读的时候要注意点什么?点击出示生字“乃、随、潜、润、细”。指名学生读,领读。3. 这些字,你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记住它?(字谜法、部件法)4、交流自己有趣的识记方法。(三)朗读古诗、把握节奏。 1. 指名朗读古诗、正音。2. 引导学生读准确,读出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出示,指导朗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三、品读感悟(一)出示目标2学习目标2:读懂春雨,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初步理解词义、诗意。1. 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已经读懂了诗中哪些词语、诗句的意思?2. 汇报交流学习成果。(1)重点引导理解:知时节当乃潜润(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的理解。3. 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靠自己的努力理解了诗意。现在老师再考考你,看看你能否通过考验?再读读古诗,看看全诗是围绕哪个词写这场春雨的?(好雨)(三)精读细品,感悟“好雨”,启发想像。1. 读读古诗,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雨”?一边读一边思考,把你自己感悟到的注出来。2. 你认为这场春雨的“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预设一】知时节 1. 雨本无知,作者却说它“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把雨拟人化,变无知为有知,这个“知”字用得多么传神啊! 颇有灵性的春雨,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思,所以(当春乃发生)。3. 谁再来说说“当春乃发生”的意思?4. 春天一到,春雨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了,这正体现了春雨的(“知”)。5.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人们多么盼望雨水从天而降啊。而雨好像知道人们的心思一样,不早不晚,就在这个时节飘飘洒洒地下起来了。同学们,这是不是好雨? 6. 它不但是好雨,还是和人们心有灵犀,不点都通的神雨呀。这怎能不令人欣喜呢?谁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欣喜表达出来? 生读一、二两句 【预设二】润物春雨是如何润物的呢? *潜入夜 1.“潜”是什么意思? 2. 春雨为什么要选夜里悄悄的来? 3. 看来,它有心来润物,却无心被人知道,真是毫不张扬,颇有灵性的“好雨”啊。 4. 指导读第三句诗,读出春雨的悄无声息、不癫狂、不张扬的美好品质。 *细无声 1. .这个“细”字形象地写出春雨的什么特点? 2. 正因为春雨非常小,所以它是轻轻地、柔柔地润物。 3. 指导读第四句,读出春雨润物时的无声无息、细密绵柔。 *想象说话 1. 一个“潜”字,一个“细”字,不仅写出了春雨的特点,也写出了它的美好品格。可见,这两个字是经过作者的精心推敲而来。 2. 同学们,假如你是知时节的春雨,你有什么愿望和想法? 出示: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_。 3. 这样的春雨,人们怎么会不喜欢呢?春雨滋润万物,那它都滋润了哪些“物”呢?4. 假如你就是一种植物或动物,你怎么感谢春雨呢? 出示:我是_,我要感谢春雨_。 5. 瞧,春雨为大家做了这么多好事,还不要回报,真是“好雨”啊。 6. 朗读三、四两句 (四)反复诵读,背诵全诗。1. 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主要表达诗人喜悦的感情。全篇用字精妙,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让我们满怀喜悦,一起赞美这知时节的好雨吧。 生配乐读。2. 语言渲染、引导诵读、背诵。 诗人一生历经磨难,饱经战乱流离之苦,如今,他终于定居成都。面对绵绵春雨,想到难得的安宁生活,他怎能不万分欣喜,不由得赞叹 知时节的好雨悄悄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诗人想到它将带给锦官城一片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他怎能不喜上眉梢,不由得赞叹 春雨恩泽万物,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发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面对绵绵春雨,想到它将带给人们期盼已久的丰收,他怎能不万分激动,不由得赞叹 3. 同学们,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对这善解人意的春雨充满了赞叹和感激,更充满了喜爱之情。四、课外延伸,拓展阅读。春雨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吟咏,你在课外搜集到了哪些有关描写春雨的诗句呢?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诗句,拓展阅读。五、课堂总结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这首春雨,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是写“春雨”的上等佳作,千百年后读来仍令人拍案叫绝!六、检测完善默写春雨。板书设计:1.春雨知时节 润万物好雨教学反思:二下第二单元 课题 1.古诗两首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春晓,背诵课文。2. 学会春晓中的2个生字“晓、眠”,认识绿色通道中的一个汉字“啼”。3. 初步懂得春晓的意思,通过想象,体会春的美丽,感受作者爱春、惜春的真挚情感。教学重点1.学会“晓、眠”这2个生字,认识“啼”。 2.初步懂得春晓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情感。课前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先学1.圈一圈:用红色水彩笔圈出“晓、眠”这2个生字,用绿色水彩笔圈出绿色通道中的生字。2.描一描:完成书本19页“按笔顺描红”中“晓”的笔顺描写。3.练一练(1)我来写一写本课的的生字: (2)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春晓: 眠: 不觉晓: 闻啼鸟: 我还知道_的意思是:_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读一读:至少读春晓三遍,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2.想一想:春晓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的意思。三、积累资料我先行1.想一想自己背诵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2.读一读下面这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鸟鸣涧(王维) 清明(杜牧) 绝句(杜甫)碧玉妆成一树高, 人闲桂花落, 清明时节雨纷纷, 迟日江山丽,万条垂下绿丝绦。 夜静春山空。 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风花草香。不知细叶谁裁出, 月出惊山鸟, 借问酒家何处有, 泥融飞燕子,二月春风似剪刀。 时鸣春涧中。 牧童遥指杏花村。 沙暖睡鸳鸯。 春晓这首诗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孩子们早已熟记心中,如果课堂上仅仅是让孩子们弄懂几个词语的意思,知道诗句的意思,这样的课堂未免太过单薄。春晓这首小诗,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也许孩子们无法从20个汉字中读出这么多的韵味,但完全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观看春的图片、聆听春的声音、想象春的美景、吟唱春的歌曲将简单的文字背后所蕴藏的美丽画面挖掘出来,从而体会到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 1.出示春晨图:孩子们,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2.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粘在上面的水珠晶莹剔透,犹如水钻一般。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谁能教小朋友写写这个“晓”字呢?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就是?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 7.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可真多,春晓所写的是孟浩然的家乡湖北的春天美景,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晓。二、初读古诗(一)出示目标1学习目标1:学会诗中的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二)生字正音,学会生字 1.学习生字 (1)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清字音。 (2)这首诗中有2个生字,课前同学们肯定都已经和他们成为朋友了,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晓”,现在你能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下这个生字吗?点击出示生字“眠”。 (3)交流自己有趣的识记方法。 (4)出示“啼”这个字是要求我们认识的,谁能带领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啼鸟”是什么意思呢? 2. 辨析多音字 读准多音字“觉”,并用组词帮助理解。(三)朗读古诗、把握节奏。 1. 指名朗读古诗、正音。2. 引导学生读准确,读出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出示,指导朗读: 春眠 / 不觉晓, 处处 / 闻啼鸟。 夜来 / 风雨声, 花落 / 知多少。三、品读感悟(一)出示目标2学习目标2:正确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作者爱春、惜 春的真挚情感。(二)初步理解词义、诗意。 1.同学们,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春晓一首诗才20个字,可里面的知识可丰富了,想知道吗? 2.如果小朋友能自己去主动发现,那有多了不起。大家课前一定已经动过脑筋,读懂了诗中的好多内容,你能向同学们讲讲你所读懂的地方吗? 3.你们真聪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读懂了这首诗,老师祝贺你们。3. 精读细品,体会情感,启发想像。 下面让我们听大诗人为我们读这首诗,大家边听边想,春晓所描写的孟浩然家乡的春天有哪些特点呢?(放录音)【预设一】鸟多1.你们是怎么知道他的家乡一到春天鸟儿就特别多呢?2.出示“处处闻啼鸟”。出示“闻”在字典上的解释,说说在这一句里是什么意思?哪一个词说出了鸟儿的多? 3. 你们猜猜会有哪些鸟呢?4.你喜欢哪种小鸟就学学他的叫声。5.播放“布谷”鸟的叫声,你们听“布谷布谷”这是什么鸟在叫?你们知道她在说些什么吗?6. 瞧,小鸟们有的在交谈,有的正在歌唱,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的心情怎样?7.那你能不能把你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预设二】花多1.你们怎么知道孟浩然的家有好多花的?2.出示“花落知多少”。3.你们想象一下那么多的花都是些什么花呢?他们都有着怎样的颜色?4.出示春天花儿的图片。当你站在这样一个百花盛开的地方,你的心情怎样呢?5.老师的心情和你们一样美丽、舒畅,可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么漂亮的花却被春雨打落了,看着这些落花,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6.是啊,这么漂亮的花都落在地上,多可惜呀!就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试着读一读这句诗吧。【预设三】雨 说说看,春晓中的雨和春雨中的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预设四】春困1.说到这儿,老师想起了一件事儿,总想和大家说说,就是每当春天来临,老师的觉就不够睡了,早晨总也睡不醒,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2.呦,原来你也是只小懒虫!那老师很想知道大诗人孟浩然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呢? 3.你们怎么知道的?4.出示“春眠不觉晓”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这句诗中出现的“晓”是什么意思呢?理解“眠”“不觉晓”。5.对,大诗人睡得和我们一样香,香到什么程度呢?连天亮了都不知道!其实我们并不懒,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春困现象。 6.读一读这句诗。(三)启发想象,丰富诗中画面。 1.孩子们,从孟浩然的诗中,我们读出了这样一幅春景图:春天的早晨,鸟语花香,风雨过后,落花满地。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画面上还有什么呢?2.是啊,这就是春的气息,这就是春的脚步。春晓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面上花红柳绿、流水潺潺,活泼可爱的小鸟停在枝头。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四、拓展延伸 1.诗歌语言凝炼,句式整齐,句尾押韵,读来琅琅上口,常被作曲家拿来谱曲吟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春晓这首歌。 2.上一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英英学古诗,你能学着英英向奶奶介绍一下今天所学的春晓吗? 师扮演奶奶,指名学生扮演英英。 同桌互演。 3.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我们昨天学的春雨和今天学的春晓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歌,你能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吗?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在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所写的春晓中,读出了一幅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的春景图。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是描写春天的上等佳作。六、检测完善默写春晓。二下第二单元 课题 2、蚕姑娘 第1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蚕、姑、娘、桑、旧、胖、换、盖、响”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读准轻声的词语。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课前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 小黑板 【先学提纲】 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出示“蚕”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揭题:教学“蚕”, 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3、它有什么用处? (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4、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5、古时候,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本课的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板书:蚕姑娘)谁来亲切地叫它一声?(指名读)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师简述目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蚕、姑、娘、桑、旧胖、换、盖、响” (二) 检测字词 1自主识字。老师把带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了,请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好平舌音、前后鼻音、轻声音节。2(出示生字:“蚕、姑、娘、桑、旧、胖、换、盖、响” )下面,老师让大自己学习生字,请自己去了解一下字的结构,想办法记住它,找找意思,为它组词。3小组内自学生字。告诉老师,你学会了哪些字?这些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吗?汇报交流识记的方法4说说怎样把字写漂亮?(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5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6师生共同评议书写情况7将每个生字都做一张卡片,扩词。(三)、 顺读课文1快速默读课文,用()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和自己理解的词语。2汇报,说出自己明白了( )一词的意思,它表示( )。然后提出:( )这个词语我还不理解。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畅阅读(一)简述目标2学习目标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二)抓故事主体,顺故事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2、边读课文边想想蚕姑娘一生的变化过程。蚕姑娘(简笔画:蚕),蚕姑娘又变成了生:茧子(简笔画:茧),茧子变成了生:蛾姑娘(简笔画:蛾)3、交流。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一)出示目标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 “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4)齐读第1自然段。五、精心设计练习题 ,检测完善1,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二下第 二单元 课题 蚕姑娘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永和小学 吴佩 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2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自然段。教学难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先学提纲、小黑板 学情分析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 复习导入复习生词新词。 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二节1.任务提示:自由读课文第二节,边读边想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 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2.自主学习:同桌一起读。3交流共享(1)指名读。(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板书:又黑又小)(3)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4)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5)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6)句式训练: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7)五个动作词,这个最后应该放在哪里呢?你们自己换着说一说,觉得哪种说法比较顺口?(8)生尝试。(9)交流。(10)评议。(最后放在醒前面比较好。) (11)谁再来说一说?(又黑又小的蚕先吃了几天桑叶,后睡在蚕床上,再脱下黑衣裳,最后醒了,变成了黄姑娘。)(12)指导朗读,要求用欢快的语气读。(13)小结学习方法:读、圈、说、读。(二)学习第3-5自然段1.任务提示 读读35自然段第一次蚕眠,黑姑娘变成了黄姑娘。黄姑娘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蚕的一生到底要眠几次呢?,2.自主学习;同学一起读3.交流共享;(师指名叫三个同学上来补充板书。见下:又黑又小吃、睡、脱、醒、变黄姑娘又黄又瘦吃、睡、脱、醒、变白姑娘又白又嫩吃、睡、脱、换、醒胖姑娘又白又胖吃、睡、脱、换、醒亮姑娘)(3)讨论。A.蚕姑娘一生要眠几次?从各小节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四次)板书比较句子: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衣裳。读读想想第二句中为什么用“又”不用“就”?(用“又”是因为这个动作是重复发生的。)B.课文从哪些方面写蚕的变化呢?(颜色,外形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第一次蚕眠后,变得又黄又瘦;第二次眠后,变得又白又嫩;第三次眠后,变得又白又胖;第四次蚕眠后变得又白又亮)(4)说话练习。请你选3、4、5其中的一段,用上“先后再最后”说话。 (5)小结:(出显示:四次蚕眠的变化过程图)蚕的一生要经过四眠,吃吃睡睡,逐长大。由最初的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亮,发生着许多有趣的变化。(6)朗读感悟,理解体味(“醒了,醒了”,要读出有趣和惊喜。) 4.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