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2传染病的预防(1)授课年级八年级课题:第1课时 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任课教师:李红福课型问题生成课课时:1授课时间:教材分析关于各类传染病传播途径方面的知识比较陌生,学生难以理解。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各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发病季节。同时使学生学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活特点。学生分析关于各类传染病方面的知识学生了解的比较少,难以理解。上课时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大多数时间听别人讨论,有些重点、难点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掌握较差。设计理念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学习,加强交流、合作与探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小组成员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语言交流和总结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原因,了解能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2了解病毒的结构、生存特点。3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了解能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2通过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了解生命的坚强,懂得珍爱生命,自尊自爱,洁身自好。重点难点重点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原因,了解能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2.了解病毒的结构、生存特点。3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难点1了解病毒的结构、生存特点。2探究传染病的原因,学会并实践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形成自我保健的自觉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采用以比较、讨论交流为主,并渗透启发式关键问题1明确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2了解病毒的结构、生存特点。教学准备1教学准备熟悉各类常见的传染病的知识2.三单程序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情境导入2分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情境, 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发对新问题的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检查导读单预习效果5分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1、深入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巡视,指导学生对导读单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2、关注学困生,进行指导。3、指导学生展示讨论的答案。学生在学科组长的组织下能主动参与学科组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相互评价。并能对导读单问题形成共识,向全体同学展示。自主学习合作交 流完成问题生成单18分创设小组讨论学习情境指导各小组学习讨论,深入组内聆听或参与学习学科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解决问题,组员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力争将问题研究透彻,组织好语言准备汇报。汇报展示突破难点10分创设汇报展示情境1.指导各个组长依次汇报。2.老师及时点拨。1.组长汇报答案,汇报完毕诚恳接受别人提意见,虚心接受,积极改正。2.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做好笔记,大胆发问,质疑,并开诚布公评价。总结归纳提升5分创设小结反思情境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指导学生归纳、反思。3.明确课后任务。学生能自主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板书设计 第一节 传染病的预防一、人类的疾病1非传染病:由于自身因素或外界因素引起的。2传染病:人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二、认识病毒 |1病毒非常微小,比细菌和其他微生物都小得多。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里面包裹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3病毒不能独立生存。 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可利用的一面。教学反思第1课时 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班级: 组名: 姓名:问题导读评价单学习目标1了解能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2了解病毒的结构、生存特点。3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观察比较、查阅资料、合作讨论交流、探究学习重点:1、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 2、病毒的特点(信息库部分内容)问题设计阅读课文以及信息库有关内容510遍,完成下列各题。1流行性感冒是由 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由 引起的,血吸虫病是由 引起的等,由此可知,传染病都有致病的 。2传染病都具有 性,多数传染病有一定的流行 。3.根据病毒的寄主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 病毒、 病毒、 病毒三类。生成新问题你还有哪些疑惑和问题需要和同学们共同解决?写出来。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问题生成-评价单 下面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请认真思考组内交流,组内派代表进行展讲。1、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肺结核 B贫血 C高血压 D、近视眼2、下列传染病中,与其他三种不一样的病原体是 ( )A蛔虫病 B血吸虫病 C破伤风 D蛲虫病3、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 ( )A、乙肝和艾滋病 B痢疾和肺炎 C足癣和甲癣 D肺结核和血吸虫病4、关于病毒与人类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会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多种流行性疾病B流感、艾滋病、狂犬病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C病毒在自然界中危害较大,几乎无有利之处D病毒的传播途径广泛,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问题训练评价单1病原体是指 ( )A寄生虫 B细菌 C病毒 D以上都是2绝大多数的病毒个体很小,观察时必须用 ( )A放大镜 B低倍显微镜 C高倍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3构成病毒的外壳和核心的组成成分分别是 ( )A脂类、蛋白质 B脂类、核酸 C蛋白质、核酸 D核酸、蛋白质4下列疾病中属于非传染病的是 ( )A流行性感冒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非典型性肺炎 D艾滋病5一旦离开寄主细胞就不再表现生命活动的特殊生物是( )A细菌 B酵母菌 C青霉 D病毒6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是 ( )A传染源 B病原体 C病灶 D病毒、病菌等污染的食品或衣物7下列各种传染病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的是 ( )A蛔虫病 B狂犬病 C艾滋病 D肺结核8、下列有关传染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途径传播B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因此不能与病人交谈、握手、一起吃饭C性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D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结核杆菌是单细胞生物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 )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B、没有细胞结构C、再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 D、可以独立生活10、下列各种传染病中,由体表开始传染的是 ( )A、破伤风、血吸虫病、狂犬病 B、白喉、麻疹、肺结核C、黑热病、出血热、丝虫病 D、伤寒、蛔虫、蛲虫病11、一个正在患流行性感冒的人属于 ( )A、传染原 B.传播途径 C、病原体 D易感人群12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做 ( )A抗原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13烧伤病人容易感染绿脓杆菌,引起化脓性感。由于绿脓杆菌对许多抗生素和化学药品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感染不容易控制,患者常常继发败血症。(1)绿脓杆菌属于哪一类生物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霉菌(2)用什么方法治疗绿脓杆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效果比较好? 23.2传染病的预防(2)授课年级八年级课题:第2课时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任课教师:李红福课型问题生成课课时:1授课时间:教材分析针对本节的不同知识点,先利用“模拟传染病的传播”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且利用实验具体形象的效果,使学生对传染病病原体能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实现快速传播产生直观的认识,然后在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具体的事例血吸虫病的传播,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到难的学习过程,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分析关于各类传染病方面的知识学生了解的比较少,难以理解。上课时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大多数时间听别人讨论,有些重点、难点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掌握较差。设计理念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学习,加强交流、合作与探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小组成员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语言交流和总结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2理解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3.了解传染病传播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手接触面粉的实验和分析血吸虫病的传播,了解传染病传播的危害和特点,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自觉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行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重点难点重点举例说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难点以血吸虫的具体事例探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学会并实践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形成自我保健的自觉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采用以比较、讨论交流为主,并渗透启发式关键问题1传染病的传播途径。2以血吸虫的具体事例探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教学准备1教学准备熟悉血吸虫病的知识2.三单程序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情境导入2分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情境, 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发对新问题的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检查导读单预习效果5分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1、深入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巡视,指导学生对导读单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2、关注学困生,进行指导。3、指导学生展示讨论的答案。学生在学科组长的组织下能主动参与学科组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相互评价。并能对导读单问题形成共识,向全体同学展示。自主学习合作交 流完成问题生成单18分创设小组讨论学习情境指导各小组学习讨论,深入组内聆听或参与学习学科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解决问题,组员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力争将问题研究透彻,组织好语言准备汇报。汇报展示突破难点10分创设汇报展示情境1.指导各个组长依次汇报。2.老师及时点拨。1.组长汇报答案,汇报完毕诚恳接受别人提意见,虚心接受,积极改正。2.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做好笔记,大胆发问,质疑,并开诚布公评价。总结归纳提升5分创设小结反思情境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指导学生归纳、反思。3.明确课后任务。学生能自主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一、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模拟传染病的传播2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二、分析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三、传染病传播具有两大共同特点,即流行性和传染性。教学反思第2课时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班级: 组名: 姓名:问题导读评价单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2、理解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3、了解传染病传播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4、分析血吸虫病的传播,了解传染病传播的危害和特点,形成自觉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行为。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观察比较、查阅资料、合作讨论交流、探究学习重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种类及具体传播途径(信息库部分内容)问题设计阅读课文以及信息库有关内容510遍,完成下列各题。1、传染病及其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引起传染病的 、 和寄生虫等生物叫做病原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 和 。2、传染病的特点是 和 。生成新问题你还有哪些疑惑和问题需要和同学们共同解决?写出来。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问题生成-评价单下面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请认真思考组内交流,组内派代表进行展讲。1、使人患腮腺炎的病毒属于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病原体2、1988年,上海流行甲型肝炎,后来查明是食用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这种不清洁的毛蚶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动物3、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其传播途的是 ( )A、患乙型肝炎的人 B、家里的猫、狗C、消化道传染病人用过的杯子 D、带有疟原虫的疟蚊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问题训练评价单1、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是指 ( )A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能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B带病原体但未发作的人群C经常散播病原体的人群D感染过某种传染病的人群2、2008年3月,在安徽阜阳爆发了手足口病,引起了多名儿童死亡。这种病是由一种名为EV17的肠道病毒引起的,则此种病毒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病原体3许多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 )A、发病以前 B、发病初期 C、发病中期 D、发病后期4人接触了下列那一种水域后会患血吸虫病 ( )A含血吸虫虫卵的水 B含毛蚴的水 C含有钉螺的水 D含有尾蚴的水5、沙眼这种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接触传播 B.空气传播 C、蚊虫叮咬传播 D饮水和食物传播6、下列那项是对传染源的正确叙述 ( )A、传染源是指易感染传染病的人或动物B、传染源是指被病原体污染的水、空气、食物或带有病原体的小动物C、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D、传染源是指能够使人得传染病的细菌、病毒7、我国在建国以后迅速扑灭的烈性传染病有 ( )A、蛔虫病、狂犬病、麻疹 B、天花、霍乱、鼠疫C、疟疾、乙肝、艾滋病 D、血吸虫病、肺结核、流感8、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做 ( )A、抗原 B传染源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9、下列环境中,传染病传染和流行机会多、危险性最大的是 ( )A、病原体繁殖的季节里 B、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C、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 D、暂时缺乏药物的地区10、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是 ( )A消灭传染源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者 D切断传播途径11、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近视 B龋齿 C流感 D胃病12、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的疾病是 ( )A、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B禽流感 C细菌性痢疾 D疟疾13、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 ( )A给儿童口服糖丸 B清扫所在环境的垃圾C、给医疗器械消毒 D给病人注射青霉素14、定期抱着婴儿到防疫站注射疫苗是 ( )A、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B、切断传播途径C、治疗患病婴儿 D、保护易感人群,增强抵抗力23.2传染病的预防(3)授课年级八年级课题:第3课时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任课教师:李红福课型问题生成课课时:1授课时间:教材分析关于各类传染病传播途径方面的知识比较陌生,学生难以理解。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使学生学会更全面、更客观地掌握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学生分析关于各类传染病传播途径方面的知识比较陌生,学生难以理解。上课时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大多数时间听别人讨论,有些重点、难点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掌握较差。设计理念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学习,加强交流、合作与探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小组成员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语言交流和总结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事例的分析,掌握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2通过调查,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倡学生以人文主义的态度看待艾滋病和对待艾滋病患者。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难点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采用以比较、讨论交流为主,并渗透启发式关键问题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教学准备1教学准备熟悉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2.三单程序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情境导入2分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情境, 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发对新问题的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检查导读单预习效果5分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1、深入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巡视,指导学生对导读单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2、关注学困生,进行指导。3、指导学生展示讨论的答案。学生在学科组长的组织下能主动参与学科组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相互评价。并能对导读单问题形成共识,向全体同学展示。自主学习合作交 流完成问题生成单18分创设小组讨论学习情境指导各小组学习讨论,深入组内聆听或参与学习学科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解决问题,组员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力争将问题研究透彻,组织好语言准备汇报。汇报展示突破难点10分创设汇报展示情境1.指导各个组长依次汇报。2.老师及时点拨。1.组长汇报答案,汇报完毕诚恳接受别人提意见,虚心接受,积极改正。2.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做好笔记,大胆发问,质疑,并开诚布公评价。总结归纳提升5分创设小结反思情境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指导学生归纳、反思。3.明确课后任务。学生能自主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板书设计 第3课时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预防传染病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打扫卫生、通风换气、经常洗手、消灭蚊子、苍蝇、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参加体育运动二、艾滋病的常识教学反思第3课时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班级: 组名: 姓名:问题导读评价单学习目标 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观察比较、查阅资料、合作讨论交流、探究学习重点: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各类传染病的具体预防措施问题设计阅读课文以及信息库有关内容510遍,完成下列各题。1艾滋病(AIDS)的中文全称是 ,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 病。2艾滋病病毒能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 细胞,使人体的 功能缺损。对艾滋病目前没有有效地治疗药物,艾滋病应以 为主。3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 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告诫人们要自尊自爱,提高 意识和 艾滋病人。生成新问题你还有哪些疑惑和问题需要和同学们共同解决?写出来。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问题生成-评价单下面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请认真思考组内交流,组内派代表进行展讲。1、为防止疯牛病传人境内,我国政府宣布严禁从一些欧洲国家进口牛肉及奶制品,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考虑,我国所采取的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计划免疫2、我国政府为在二十世纪末消灭小儿脊髓灰质炎,曾连续三年在每年的12月和次年的1月,对全国6周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强行免疫,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人工免疫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者3、对非典型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这是(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计划免疫4、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有可能因下列哪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A人与病毒携带者握手B使用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C住旅店时使用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5、艾滋病除通过性行为传播外,还会通过( )A水源传播 B握手传播 C输血传播 D空气传播6、下列哪种行为可能传播艾滋病 ( )A、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卫生间 B与艾滋病病人握手C患艾滋病的母亲哺乳婴儿 D与艾滋病病人拥抱7、2004年11月30日,佩带爱心红丝带的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的艾滋病房,主动和一位艾滋病患者握手并鼓励他好好治疗。我们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应该是 ( )A、他们都是传染源,应该把他们隔离B、不能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说话,要远离他们C、要对他们宽容、理解、同情,并给予适当的帮助D、要与他们亲密接触,共同生活8、对传染病的预防要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预防蛔虫病的主要的预防措施是 ( )A打预防针 B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 C对患者进行治疗 D加强锻炼身体9、李强与张明郊游野餐后回到家中,都出现腹痛、严重腹泻、便中带血等症状。医生诊断为细菌性痢疾。(1)你认为这种病所属的传染病类型是 。主要是通过 传播的。(2)这类传染病的传染源是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是 。(3)假如暑假期间去参加郊游,为了防止这类情形的发生,你应该如何做?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问题训练评价单1我国某些地区曾发生手足口病,这类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政府号召大家搞好饮食卫生,不与患者接触,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2境外人员入境时,都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 (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控制传播媒介3对于健康人来说,避免患传染病的最积极方法是 ( )A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B不接触患传染病的病人C经常运动,增强抗病能力 D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4在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期间,北京市指定几所医院专门收治非典型性肺炎的患者,采取这种措施的目的是 (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消灭病原体5下列措施中,你认为对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效果不够好的是 ( )A、所有人群都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B、尽量多的吃预防药C、除了搞好个人卫生外,也要搞好环境卫生D、对传染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6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其英文缩写是 。为防止艾滋病在我国流行,我国政府规定,禁止从国外进口一切血液制品,你认为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7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所导致的鸡传染病,高致病禽流感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类。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控制疾病的流行。请从传染病及其传播的角度来看,回答下列问:(1)甲型流感病毒是导致人类感染禽流感的 ,患有禽流感的家禽属于 ,抗战在对抗禽流感前线的工作人员属于 。(2)为了防止疾病在禽类中蔓延,一旦发现感染上禽流感的家禽后,人们立即灭杀这些家禽,这属于 ,并对该养鸡场进行严格消毒,这属于 ,隔离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足球场、体育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评价课件
- 无抵押房屋租赁协议书7篇
- 投诉调解协议书5篇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部队安全保卫知识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边防军人血性的课件
- 边塞诗歌三首课件
- 基于工业4.0的冷凝器智能化运维决策系统构建路径
- 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
- 专题02 文言文概括分析与概述(教案)-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与概述宝鉴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
- JT-T-807-2011汽车驾驶节能操作规范
- 人工智能创新实验教程 课件 第15章 VGG16网络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SYT 7653-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耐蚀螺栓连接
- 一例CAG循证护理查房
- 安全生产投入台账(模板)
- 委托书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
- 粤绣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