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五、六单元教案.doc_第1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五、六单元教案.doc_第2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五、六单元教案.doc_第3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五、六单元教案.doc_第4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四、五、六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基础课程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备课单元第四单元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化单元解读本单元共有两个信息窗:参观新农村、参观饮料加工厂。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方向,在观察生活中感受平移、旋转。知识基础:学生在一年级学过上、下、前、后、左、右和生活中的东、西、南、北,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图上的方位,会看简单的路线图。2.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现象,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4.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辨认方向单元教学难点:借助路线图确定生活中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突破措施1.本单元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2.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移、旋转现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现象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受物体的运动方向,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课时划分第一课时 方向与位置 第二课时 方向与位置的复习 第三课时 平移和旋转 第四课时 我学会了吗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课 参观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线路图说出不同的方位。2. 能运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 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教学难点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教学挂画、课件; 日常学习用具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一、结合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就领大家凤凰村游览一番。请大家看都有什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师:从村口到文化中心怎么走? 从村口到牡丹亭怎么走? 从村口到凤凰塔怎么走?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 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认识东北方向 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 小组交流,集体展示 可能的情况有: 从出村口先向东走到凤凰塔,再向北走就到风景区。从出村口先向北走到牡丹亭,再向北走到住宅区,再向东走就到风景区。 从出村口先向北走到牡丹亭,再向东北走就到风景区。 从出村口先向北走到牡丹亭,再向北东走到风景区。从出村口先向北走到牡丹亭,再向右上方到风景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找到表达路线的最佳方式,对于最后一种情况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使用方位表达位置,由图上方向转到现实方位,或者可以指一指教室,引导学生说出方位;对于第四种情况可以告诉学生规定的说法,把东放在北的前面。小结:在东与北之间的方向是东北方向。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2.认识西北方向 从村口到文化中心怎么走? 小组交流,集体展示 可能的情况有: 从出村口先向北走到牡丹亭,再向北走到住宅区,再向西走就到风景区。 从出村口先向北走到牡丹亭,再向西北走就到风景区。学生小组内自主探究,在评价中优化并获得新的方位知识。 小结:在西与北之间的方向是西北方向。 3.认识东南、西南 凤凰塔、饮料加工厂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 全班交流,凤凰塔在牡丹亭东南方向 饮料加工厂在牡丹亭西南方向 此处可以完全交由学生个人解决。 小结:在东与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在西与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一 对口令游戏 规则:教师说一个方向,学生说与之相对的方向。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一说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2.小导游的游戏 (1)教师和一学生示范 (2)同桌之间玩此游戏。 3.空间的方位 (1)找教室的东、南、西、北。 (2)找教室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并说一说都有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限时作业 课本37页第二题:在山东地图上找一找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参观饮料加工厂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 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3.进一步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教学难点图形的平移。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滑板等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同学们,上次我们一起参观了凤凰村,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他们的饮料加工厂(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讨论) 二、师生合作,探究问题 1.请学生描述一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升降机是从下往上移动的。 大门是这样开关的(做动作) 传送带上的饮料是这样运动的。 灯泡是这样运动的。 2.同学们说的真好,有些同学还能用手势展示给大家看。你能根据他们的不同运动方式给他们分类吗?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可能有如下做法) (1)大门、传送带这样的分为一类,因为他们的运动都是平的。 (2)吊扇、灯泡、汽车轮子分为一类,因为他们是转的。 (3)升降机也属于第一类,因为它在运动时也是直直的 小结:像大门、传送带、升降机这些物体是直着运动的,这种运动方式叫平移。像吊扇、汽车轮子这些物体是转动的,这种运动方式叫旋转。拓展应用:说一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三、平移的距离 看一个小故事评评理。(课件展示)一只小狗和一只小猫坐在一辆滑板车上,小猫坐在车头,小狗坐在车尾,滑了一段距离后,他们俩争了起来,小猫说它滑得远,小狗说它滑得远,到底谁滑得远? 小组讨论并汇报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验证探究成果:可以由学生亲自用尺子量一量他们移动的距离,在测量之后可以找学生展示多种测量的方法和结论,并将他们的方法和结论进行对比,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评价。 小结: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要观察该图形上的任意一个点的平移过程就可以。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一 这是一道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本练习,应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拟运动,说一说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并说出理由。 2.完成自主练习二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图形怎样平移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中的题目。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 3.完成自主练习三 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全班汇报交流,并欣赏美丽的图画。 五、小结 随着时钟指针的旋转,这节课也结束了。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参观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练习课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和线路中,熟练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并能运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线路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运用方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东、南、西、北八个方位。教学难点进一步熟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东、南、西、北八个方位。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课件、地图、日常学习用具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一、自主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1 独立完成,比一比谁做得准又快 汇报交流,并说一说做题方法通过此题巩固本节课所学计算知识,提高识图能力。 2.完成自主练习2练习时可先出示情景图,看一下图中有什么,进而按要求独立完成,再组织同学汇报交流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任选两个地点,互相说一说位置和方向,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完成自主练习3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示意图然后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时,可组织同桌之间玩“当导游”的游戏 “同学们当导游累了吧,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出示游戏规则,教师和几个同学玩以做师范,小组内玩 4.完成自主练习4引导学生读懂题意:这是一道根据给定的建筑物的实际位置填写平面图的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独立填写平面图,然后对照填好的图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建筑物的方位。也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学校建筑物的方位,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平面框图,让学生填写。通过这三题提高运用方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画一画校园都有什么,各在什么方向动手画出我们美丽的校园作品展示,学生评价。三、评价反思学生说一说方位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 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能在生活中进行八个方位的辨别,会区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旋转现象。教学难点能在生活中进行八个方位的辨别,会区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教学挂画、课件、日常学习用具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一、 导入师:看,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出示图画,学生读图。师:你认识这些健身器材吗?应该怎样使用呢?请学生简单介绍,教师给与肯定。 二、 我学会了吗?1.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儿的环境和布局?注意使用上我们学过的八个方位。师:“这个”方向是什么方向?你能给“这个”方向起个名字吗?有的学生反映快,能马上说出是东南方向。教师马上抓住“东南”一词,依次引导出东北、西北、西南。有的学生把东北方向说成“北东”,在此,教师作出相应的讲解:“以东、西方向为基础,在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叫东北,而不叫北 东;和东、南之间的方向叫东南,而不叫南东”提示学生观察图上的提示语。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2. 师:转椅在花坛的哪个方向?跷跷板呢?3. 师:图上这些人都在做什么?跳绳,滑冰 师:哪些运动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滑冰是平移现象。4、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三、 巩固练习1. “自主练习”第2题。将图形向右平移4格的图形涂上颜色。先让学生看图,明确向上平移6格与原图的距离,找到数格子的方法,再找向右平移4格的图,并涂上颜色。2. “自主练习”第3题。按要求移一移,画一画,看平移后的图形像什么。可以先用模型移动,然后再画,以减低难度。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四、 丰收园1. 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 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备课单元五、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单元解读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分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突破措施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课时划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图形的周长 第四课时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第二课时 图形的周长练习课 第五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课) 第三课时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六课时 我学会了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图形的周长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2. 通过直观表象抽象,体验和理解周长的意义。3. 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信息窗一: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 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 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 2什么是周长? (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 (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 (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 (4)小结: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沿着边围一周) 3课件出示: (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问:围得好吗?为什么? (2)围另一个花坛护栏,围得超过一周。问:围得好吗?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为什么? 4怎样才能保证正好围好护栏呢? (用各种方法量好花坛一周的长)板书 5指一指月亮形花坛的周长,师指出,如果忘了从哪开始指的怎么办?(做好标记) 指一指自己课桌面的周长给同桌看 指一指黑板的周长(指名板前指) 三、巩固练习 1找一找身边物体面的周长 2估计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四、全课小结,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目标1.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2. 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尺子等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为青岛设计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他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板书:小小采购员)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 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 (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 3解决长方形周长8米 (1) 出示 4米 (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 (2)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 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己的理由。 8+4+8+4=24米 2(8+4)=24米 24+28=24米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4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8元/米的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求出下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5cm15cm 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2量一量,在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图形的周长(练习课)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2. 通过直观表象抽象,体验和理解周长的意义。3. 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水彩笔、操作纸、尺子、线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一、回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开展了一项保护花坛的行动,谁还记得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花坛?通过给花坛围上护栏,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二、实践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故一估、量一量小组成员的腰围、胸围和头围。 测量工具可以使用课前准备的软尺,也可以在小组讨论后创造性地使用自己小组的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教师选择一个小组参与测量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2.你能做一幅毛线粘贴画吗?估计一下大约用了多长的毛线。 (依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创作一幅毛线图,教师巡视指导,作品成功后,全班展示交流)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先指明说一说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 4学校要安装霓虹灯,一共需要霓虹灯线多少米? 是不是计算这所学校平面图的周长?为什么? 5装饰一个灯罩,需要47厘米长的金线,装饰5个这样的灯罩,2米金线够不够?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6走迷宫 (出示迷宫图) (1)有几种走法? (2)哪种走法最近?有多长? (学生观察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7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两幅图片: 估一估木盆箍的周长大约是多少?一棵9人正好能合抱的大树大约有多粗? 三、小结谈收获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目标1.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当了一会小小采购员,为长方形花坛围上了8元/米的甲种护栏,我们从围护栏中学到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想不想继续充当小小采购员呢? 二、新授 1出示正方形花坛图:7米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怎样才能给这个正方形的花坛围上护栏?(先求出它的周长) 3独立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要说明理由。7+7+7+7=28(米)(7+7)2=28(米)74=28(米) 4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9元/米的乙种护栏,需要多少钱?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学生独立解决。 三、巩固练习 1求出下面这些正方形的周长 (1)边长20cm (2)边长20米 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2量一量,在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正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4要给一个边长是15分米的正方形桌布缝上一周花边,70分米长的花边够吗? 四、教学小结 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板书设计:小小采购员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正方形花坛周长多少米?7+7+7+7=28米(7+7)2=28米74=28米 289=252元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课)教学目标1.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 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估一估、算一算 395= 2013= 734= 1982= 913= 886= 489= 2128=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如何计算? 3要想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 (1)黑板面的周长约是9( ) (2)课桌高约60( ) (3)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约是90( ) (4)一块手帕的周长约是80( ) 2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的情景图:长方形的篮球场,长是28米,宽是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学生观察画面,分析题意,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用12根同样长的火柴棍,能围成几种长方形(或正方形)? 学生动手实践,然后填写表格 4出示第8题:行车路线图学生观察图画,计算后回答问题:哪路车行的路线长?(单位:千米) 5出示第9题:张大爷的养殖场平面图。中间是用石块砌成的水塘。要把每个饲养区都围上木栅栏,一共需要多长的栅栏?(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全班交流)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 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 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3.感受数学来自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能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本单元的知识你到底找我得如何呢?通过几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将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复习1出示情景图: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2根据找到的数学条件,解决问题(1)如果给客厅天花板的四周压上木条,至少需要多少米木条?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进行解答,全班交流(2)给大卧室做踢脚板,300块木板够吗?说明:什么是踢脚板。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需加以引导,可以结合着教室里的踢脚板来说。3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先在小组中互相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然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三、评价 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备课单元第六单元 采摘节单元解读本单元分3个信息窗,通过采摘节的活动,依次学习加减同乘法、加减同除法的运算以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的的合理性,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混合运算的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突破措施 1.将解决实际问题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3.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课时划分信息窗1 2课时信息窗2 1课时信息窗3 2课时我学会了吗 1课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在一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乘加或乘减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准确计算。3. 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滑板等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 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贴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1)还剩几只篮子? (2)3 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会解决吗? 请同学说一下算式。 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 息吗? 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 上试试看。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 再算还剩几个。 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1.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 合运算。 (板书课题)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 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 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 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3.先算,再算 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 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4.总结算法 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乘法) 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 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 获?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3.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滑板等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狡猾的灰太狼和聪明的小羊们给大家出题了,你敢挑战吗? 2. 妈妈买了3包大枣,每包25元,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3.火眼金睛辨对错。(对的画“”,错的画“”)喜羊羊是小羊中最聪明的一个,你能像他一样通过村长的考验吗?参考答案:1.66+328=322 485-120=120 736+255=693 175+184=247 214-403=94 680-225=5702()()( )( )31002531007525(元)。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采摘节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进行除加或除减的运算。 3.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课件、日常准备等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杨阳一家来到了采摘节上,他们进入了葡萄园,从图中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杨阳摘了 35 千克葡萄; 杨阳的爸爸摘了 45 千克; 杨阳的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 12 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 解决问题 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杨阳摘了多少箱,再算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355=7(箱) 12-7=5(箱) 列成综合算式怎样列呢? 学生试列,纠正错误。 12-355 =12-7 =5(箱) 2.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统一认识综合算式的算法。 3、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 总结: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金光小学五年级视力正常学生数为160人,是视力不正常人数的4倍。金光小学五年级有多少学生?2.跳绳比赛,刘杨3分跳了234下,张清1分跳了65下。刘杨每分比张清多跳多少下?3.填一填。 9095=?(1)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同一级运算,并计算。(2)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并计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课件、常规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 喜悦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 3 中的情境图片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 出哪些数学问题? 3 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爸爸装的梨能装几盒? 2.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喜欢动脑筋 解决问题。这么多问题,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 生交流 3.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 述出 来吗?(指名生说) 。 预设: 一筐苹果可以装 60 个, 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 38 个, 3 篮苹果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 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的想法。4.师小结:咱们同学真 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常好。老师也很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法。而且这位同学的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不谋而合。 像这样的算式,为了先算 60-38,数学家们用了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来。它就是第四位同学用的小括号。5.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 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1. 师:有了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遇到括号该怎么办呢?对,要先算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括号里的; 也就是说小括号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2. 师:现在,你知道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了吗? 老师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说说下面 各题的运算顺序。 (86-56)8 (82-79) 13 130(90-87) (45+36) 2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84(8-4) 56(5+3) 3.师:看来,同学们已 经知道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那 么你能根据 我们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 吗? 出示问题4: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请你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指名板书交流。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 (86-56)8 (82-79)13 130(90-83) (45+36)5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二关:我会比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 吗?请大家在本子上 计算。 (5020)5 50205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 混合运算中,遇到小 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用这个知识 我 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校有 6 间微机室,每间有 35 台电脑。现在每间增加了 10 台电脑, 现在有多少台电脑? 五、全课总结,谈收获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整合 点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