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景物)一、考点分析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二、真题感知考查意象类概念:意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往往是一种自然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意境:意境:是诗人在艺术创作中通过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艺术境界。是合景与情而言的,古人有所谓“情缘景发”“意与境会”“思与境偕”的说法。 意象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就构成意境。1、2012年 (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2.【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山寺夜起 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4.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怎样的情感? 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5.2011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江 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6.试分析“月”这个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考查意境类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试题对本考点的提问方式不尽相同,但答题要领却是大致相同的。知识积累:常见意境术语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一、例题导引,归纳答题格式。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6分)4.2012(湖南卷)语文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诗 (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景物描写作用知识积累: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塑造背景或环境。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点明人物的活动时间、地点、天气、季节等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起到结构上的作用。线索或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烘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奠定情感基调。如雨霖铃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例题导引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余干旅舍 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草木凋零。3.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写景方法题知识积累: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一)结合: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点面结合(粗笔勾勒工笔细描)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虚”与“实”,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例: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例: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互文等。(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 典故 象征 铺陈 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例: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四)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例: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五)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例: 月夕 陆游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六) 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以乐景写哀情,以景语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南柯子 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景时用了那些技巧,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依据? 2.2011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清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3.1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春江晚景 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秋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24)第七单元《习作 我有一个想法》练习题附答案
- 矿用维修工程车司机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石油钻采设备装配检验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石材磨边机校准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柠檬酸发酵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新版2025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6单元 美丽乡村-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单元(3课时)
- 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单招
- 服务心理学(第四版)课件 项目三 任务一 熟悉角色理论
-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调试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试卷
- 2025年XX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 常见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 《公务员法解读》课件
- 《康复科病人营养治》课件
- 2024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试题与答案
- 助贷电销知识培训课件
- 《风力发电培训》课件
- (完整版)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精校版)
-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件完整版
- 《大学语文》普通高等院校语文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学校护学岗制度
- 燕子矶水厂改建工程(净水厂工程)环评报告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