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测试题(总分:120分 时间:90分钟)一、积累运用(28分)1我能判断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3分)A觥筹交错(gng) 往来翕忽(x) 水尤清冽(li) 脱笼之鹄(h)B淫雨霏霏(fi) 为坻为屿(ch) 悄怆幽邃(cung) 曝沙之鸟(p)C呷浪之鳞(xi) 怡然不动(y) 浩浩汤汤(tng) 林壑尤美(h) D瀚海阑干(hn) 薄暮冥冥(mng)飞沙走砾(l) 俶尔远逝(ch)2.下列每组词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或 而或长烟一空 B.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或异二者之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乃 乃记之而去D.乐 而乐亦无穷也 乃重修岳阳楼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下面句中画线部分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带着妻子和同乡来到这绝境。C.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日行千里的才能不被外面的人看见。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天空的北斗星曲曲折折,地上的蛇蜿蜒爬行。4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东晋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唐朝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朝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明朝5.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及意思(6分)玉盘珍羞直万钱 同 意思 百废具兴 同 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 意思 6对行路难这首诗的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诗人心头的抑郁不平,来写诗人的内心的苦闷、寂寞和惆怅。B五、六两句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C七、八两句引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能过上自由自在、幽静安闲的归隐生活。D“行路难今安在”,连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 抑,唱出无穷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声,是诗人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愤的慨叹和痛苦的呼号。7.根据上下文或要求填空。(8分)(1)问君何能尔?_。(2)_,拔剑四顾心茫然。(3)自经丧乱少睡眠,_。(4)_,愁云惨淡万里凝。(5)_,化作春泥更护花。(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 _ 。(7)教师如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常使我们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 。(8)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 。二、阅读(共42分)(一)课内阅读(16分)(2012重庆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前人之述备矣( ) (2)连月不开 ( )(3)薄暮冥冥 ( ) (4)至若春和景明( )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0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迁客骚人的情: 古仁人的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11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4分) (二)课内阅读(13分)(2012重庆市荣昌县)阅读岳阳楼记中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3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 (2)是进亦忧,退亦忧 进: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1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两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三)课外阅读 (2012江苏省扬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3分)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注释】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波、磔(zh):汉字书写笔画。组绣纺:即编织结线。夏(ji)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2)苦儿幼不能执笔( )(3)无误,乃已( ) (4)与轧轧相间( )1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抱铨坐膝上教之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C.儿怠,则少加夏楚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18.翻译下列句子。(3分)(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19.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四、写作(50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请以“带 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1A 【解析】B项“怆”读chung;C项“汤”读shng;D项“瀚”读hn 2C 【解析】(A项分别为有时,也许;B项分别为看,景象;C项均为于是;D项分别为乐趣,欢乐) 3D 【解析】应为:(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4D【解析】龚自珍 清朝 5.(1)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2)具通“俱”,都。(3)属通“嘱”,嘱咐。 6C【解析】(应是“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7.(1)心远地自偏(2)停杯投箸不能食(3)长夜沾湿何由彻?(4)瀚海阑干百丈冰(5)落红不是无情物(6)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8(1)详尽 (2)放晴 (3)迫近 (4)日光9(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安居乐业),许多已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说坏话、害怕坏人的批评指责。10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1表明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12.(1)居:处在。(2)进:居庙堂之高。(3)归:归依。(4)因为。13.(1)我曾将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14.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5.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今社会,确实有些人为了物质和金钱,不择手段。但这毕竟是少数人,我们要极力反对这种做法,全力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向品格高尚的古人看齐,学习他们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舍身报国的情怀。16.(1)每天 (2)苦于 (3)停止 (4)间杂 17. D 【解析】A:代词;音节助词,无实在意义。B顺接连词;转接连词,但是。C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