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文学作品与其思想.docx_第1页
诸葛亮之文学作品与其思想.docx_第2页
诸葛亮之文学作品与其思想.docx_第3页
诸葛亮之文学作品与其思想.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葛亮之文学作品与其思想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班级:新闻081 学号:0726210719 姓名:覃丽【摘要】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治国的良丞。尽管诸葛亮留给后世的作品并不多,但他在文学领域依然有着很大的成就。文表其人,诸葛亮的文章中大多是表明了自己的军事或法治思想。【关键词】诸葛亮;文学;思想诸葛亮生活在东汉末期,正是“天下大乱”的时代。东汉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正处于崩溃的边缘。诸葛亮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剧烈动荡变化,阶级斗争深入发展,儒法斗争日益激烈的年代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逐渐形成了法家思想,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在其作品里,字字句句都展露出他的睿智和忠诚。一、隆中对之一统中国诸葛亮高卧隆中,“躬耕陇母”的十年,过的并非是与世隔绝的桃园生活。在隆中的时候,诸葛亮就精心研究历史经验,密切注视时局的发展,并且经常与当地及因避战祸而流亡到荆州的名士司马徽、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纵论时局变换,交换政见,畅谈未来。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举出汉高祖刘邦依托益州成就“帝业”的历史,希望刘备按照这个榜样,进一步确立统一中国的政治目标。本着这个目标,诸葛亮又深刻地分析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各方面的形势,建议刘备先摧毁推行儒家路线的刘表、刘璋这些腐朽的豪强势力,以荆、益二州为根据地,“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等待时机统一中国。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这条革新政治、争取统一中国的发家路线,反映了当时中小地主阶级的要求,客观上符合人民群众反对豪强割据、要求统一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潮流。后来,诸葛亮正是按照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这条路线,协助刘备消灭了荆、益两州的割据势力,统一了西南地区。在治理蜀国的过程中,他实行法治,并且比较妥善地处理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些,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对后来实现全国的统一也是有一定贡献的。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相当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表明他具有比较远大的政治眼光。他在分析曹操战胜袁绍的原因时指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强调了人的作用,批判了儒家的“天命论”。这些都反映出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当然,诸葛亮看不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他的“人谋”只是少数“英雄豪杰”的作用,在整个历史领域中,他仍然不可能脱离唯心论的范围,这也许就是其失败的原因。但隆中对对刘备以后所进行的统一事业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二、出师表之用人之道公元二二三年,刘备病故,年仅十七岁的刘禅继位。当时,蜀国在失掉荆州后再次大败于吴,处于十分困弱的境地。在这种形势下,诸葛亮坚持推行法家路线,对外重新结好东吴,对内平定南中诸郡,发展农业,训练军队,经过几年的努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公元二二七年,诸葛亮率领三军北驻汉中,准备北伐,临行前就写了这篇出师表给刘禅。早在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就十分关心刘禅这个帝位继承人能否坚持执行法家路线。他曾经亲笔书写了申不害、韩非的著作和管子等书,对刘禅进行教育。在出师表中,他更恳切地嘱咐刘禅一定要“光先帝遗德”,继承刘备的法家路线。他反复强调,要赏罚分明,不论“宫中府中”,都要按照法制办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他要求刘禅吸取前汉执行“亲贤臣、远小人”的法家路线而“兴隆”,后汉实行“亲小人、远贤臣”的儒家路线而“倾颓”的历史经验教训,实行任人唯贤,采纳忠言,要重用他和刘备培养和挑选的具有法家思想的大臣。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确的观点,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这三项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为了治愚医顽,作者在行文上颇费深思。诸葛亮提出的这些主张,表明了鲜明的法家观点,同时也说明,他当时已经认识到,必须建立一个由法家人物组成的坚强核心,从组织上来保证法家路线的贯彻执行。文中提出的蒋琬等人,在诸葛亮死后曾经坚持了法家路线,但是最后,刘禅没有按照诸葛亮的话去做,重用宦官和儒家人物,这不能不说是蜀汉灭亡的一条重要原因。“亲小人、远贤臣”还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两千多年来儒法两家在用人路线方面的尖锐斗争。我们要认真研究这方面的历史经验,以便加深理解和更好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干部路线。诸葛亮因为后主是个“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昏庸之徒,理要说得明,语又不可用得重,既要循循善诱地开导,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因而以“形势”使对方震动,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以“情感”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其业系先帝首创之业,其臣为先帝简拔之臣,其将为先帝称能之将,怎不光先帝之遗德,竟先帝之遗业;以“措施”教之,告知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切实可行,行必有效;以“事业”励之,告诫后主要完成“先帝创业未半”的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促使他有远大的抱负,完成千秋大业。表文从各个方面规箴后主,情真理足,词婉心切,因而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诸葛亮此行未能如愿却先逝世,后人对此颇多惋叹。杜甫曾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宋代文天祥身陷囹圄,还高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陆游更是多次提到出师表:“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总之,这道出师表,因其深情厚意寄翰墨,忠肝义胆照简编,一直为人所乐道。三、答法正书之法治思想公元二一四年,刘备和诸葛亮率领军队打败了割据益州的军阀刘璋,迫使刘璋投降,占领了成都。诸葛亮被任为军师将军,他“严刑峻法”,推行法治,打击地方豪强,奖励耕战,在蜀国实行了一条法家路线。诸葛亮的法治政策引起了当地世族豪强势力的激烈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的另一个主要谋士法正却错误地向诸葛亮建议放宽刑法(“缓刑弛禁”)。答法正书就是诸葛亮对法正错误意见的反驳。诸葛亮在给法正的答复中,批评了儒家的“仁政”和“礼治”思想,分析了刘璋败亡的原因,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由于刘璋政权历来不实行法治,“威刑不肃”、政治腐败,世族豪强横行霸道,统治者的权威逐步丧失的结果。诸葛亮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必须“威之以法”,才能纠正刘璋时代的政治弊病,并认为这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关键。这表明诸葛亮继承了先秦法家的思想,坚定地推行法治路线,决心打击豪强地主势力加强封建制的君主集权。诸葛亮所执行的法治路线,沉重地打击了世族豪强的分裂割据势力,对于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以及促进全国统一起了积极作用。当然,他所维护的地主阶级专政,对劳动人民是实行压迫和剥削的。在无产阶级的专政条件下,叛徒、卖国贼林彪又拣起孔孟之道的“仁政”一类破烂货色,大肆攻击法家是“罚家”,妄图把被打倒了的牛鬼蛇神重新扶植起来,复辟资本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