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 语言与自我规定 像“我”和“俺”一样,说话人指明自己而使用的语言试着考虑一下可以说是说话人在语言这一坐标系内表明自己位置的行为。也就是根据语言来进行自我规定。 就像欧美语言、土耳其语、阿拉伯语一样,说话人言及自己的语言也就是自称词,在实际问题上只限于第一人称,简单来说就是具有用语言来表明自己是说话人这一功能。现在要说的就是用语言来表示不是别人正是我,而且除此之外不给于任何有关说话人的信息。例如用英语就是I,用拉丁语来说就是ego。 这种类型自称行为的特征就是说话人在语言上的自我规定,与对方及周围环境没有关系,是自发和独立的行为。也就是对方不存在也没关系。何止是这样,应该说是在认识对方的存在之前通过语言进行自我认识。 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说话者把自己作为主动地语言行为者在语言上进行确认的结果决定了I,与I对立的对象,说话的对方作为被动的语言行为者在语言上确定了you。从认识的顺序来说就是从I到you。然而日语上不能不认为是正好相反的。 例如试着考虑一下在家里把自己成为爸爸的人的情况。他为了在语言上把自己规定为爸爸,是因为首先他要有孩子,其次是必学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说话的对像是那个孩子。只有使面对自己的这个孩子的立场与他的立场一致,他才能规定自己是爸爸。也就是他对其他一般人来说算不得爸爸。所以在这种场合,他是根据特定的对象用语言进行自我规定的。 日语和欧美语言不一样,对象的规定先于自我规定说的就是这个。例如小学的老师,只有在面对学生时,能把自己成为老师就与这是完全相同的构造。甚至在被称为虚构性用法上,和不认识的孩子说话时,我们把自己“姐姐”“叔叔”等是因为从对方看自己的话,在想自己到底相当于他的什么人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 我认为不管对方在不在,首先把自己作为说话人也就是能动的语言行动者而规定的英语等是绝对的自我规定,与此相比较,根据日语自我规定,拥有相对的对方依存型的性格。而我这样主张的依据也在于此。 这与日本人只使用自称词即所谓的第一人称相吻合。例如日本的成年男人,根据场合、说话对象分别使用“私”和“僕”“僕”和“俺”。虽然这是反映了自己和对方权力的差别、亲疏的程度的灵活运用,既然这是根据特定的对象而决定的,对象依存型的自我规定是不会改变的。 可以这样考虑,出现了特定的对象、具体的对方之后,日本人自己作为说话人在决定了他的身份之前,也就是处于没有决定坐标的不安定状态。 从日语来看这种自我规定的对象依存型的构造,与我们日本人不太喜欢和不认识的人无所顾忌的交谈这种行为模式不能说没有关系。不知道对方的来历,就意味着不能决定对方和自己的关系。所以说话者自己处于不安定的没有决定的状态,难以构成安稳的人际关系。 对日本人来说,最难以知道来历的对方,也就是所谓的外国人吧。平常不太和外国人交往的我们,和外国人仅仅见一面,为了认定对方是什么人所需要的情报很难掌握。而且认定对方的这种功能,因为和不熟识的人见面产生的冲击而导致的拒绝反应,被认为变成了一种麻痹状态。 长期呆在东京,日语很好的比利时神父格卢塔斯,也是一个语言学家。格卢塔斯在他的著作中,写了这样一件事。每天通过附近的面包房钱,用日语说“请给我一斤主食面包”的话明明是可以通用的,在银座的面包房即使用同样的发音说同样的事情别人也不了解。 更甚的是多次去乡下,因为长相不一样,格卢塔斯的日语根本不想通,对方在面前边挥手边反复说着“我不懂英语”。 这种关于一般日本人对于外国人的应该说是不知所措的心里动摇,前几天,在杂志上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报道。 国立国语研究所的高田诚氏做了一个有关于走在东京街道上,到底有多少人会英语的调查。高田诚氏和大学老师的T.E.胡博走在东京的街道上,胡博用英语向偶然路过的人询问几个准备好的简单的问题,高田氏从旁边装作不认识的样子进行观察记录。 在本乡、银座及新宿三个地方,总共六十个左右的人观察的结果,据说勉强能说一点英语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 虽然这样也可以,对我来说非常感兴趣的是,高田氏在结论的部分,叙述了面对美国人胡博人们应对的态度。“整体上,先不管以不知道的表情走开的人,对停下来接受回到的人总觉得希望能再稍稍有点堂堂正正的态度就好了的感觉。不知为何,总有点畏畏缩缩的感觉。因为不会说英语不会对那个人的人格产生任何的影响,明明可以正视对方,不要偷偷摸摸的逃走、摆出奇怪的不以为然的架势、难为情的笑,在旁边看着急得不行。” 高田氏在这所例举的摆出奇怪的不以为然的架势、难为情的笑、偷偷摸摸的逃走等人所采取的态度,无疑是我先前所说的拒绝反应,也就是想要摆脱心理上的不安定状态这种努力的表现。 那么对象依存型的自我规定,换句话说,不严格区分作为观察者自己的立场和被观察对象的立场,不如说就是将两者同化。被多次和日本文化作对比的西欧文化,可以说是观察者和对象的区别,也就是以自己和他人的对立为基础,日本的文化及日本人的心情使自己完全沉入到对方中,有强烈的倾向试图超越自己和他人的区别,这种情况多次被指出。在日语的构造中,可以说有证明这种情况的因素。 我们日本人在考虑对方的心情和想法之前,并不擅长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不如根据对方的做法、别人的意见,怎样把它和自己的想法调和这种等待对方的做法更擅长。 不只是这样,更多的情况是在别人还没有把自己的意见、愿望用语言明确表明的时候,提早察觉到,来符合自己的行动。“通晓人情”“灵活”“能体谅别人”等夸奖的话,即使不能直接翻译成英语等,也会明白根据对象的自我同化是日本人的美德。 而且,“过分的好意”“帮倒忙”“”完全不知道别人的心情,就一厢情愿的认为别人心情好”等,提前知道对方的心情、希望,如果不是在日本,根本没有意义。日本被称为“察言观色的文化”“体贴的文化”就是在于这一点。因为使自己和对方一致,理解对方的心情很重要,因此抑制了面对面对立个体之间意见的交换,调节两者利害的语言功能。这种类型的交流不好的一面就是因为猜测对方的心理,揣度别人的心情,以致最终可能落入为毫不相干的事担心的地步,并且相反的达到茶道的哲学“留心同席的客人”的可能性也很高。 只是,日本人在国内的对象只是日本人,不管是体贴也好同化也好,因为它会于此相应的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没有问题,但一旦对象变成不是日本人,这种日本人的特性就会失去效应。 习惯于被对方同化的日本人,不知不觉就会把自己投射给对方,依赖对方。而且也期望对方能与自己一致。 如果对方不是日本人,不强烈的提出自己的主张,而希望对方理解自己会很勉强。日本人很不理解。而且就像前边叙述的一样,我们在不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专利归属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患者合作协议书
- 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合作协议与运营方案
- 2025年新取消免签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医生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新挖机师傅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做安全协议书
- (2025年标准)买卖保证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自由餐厅承包协议书
- 大型企业集团采购策略合作协议
- 货款转让协议书
- 202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考生物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 2025CACA子宫颈癌诊疗指南解读
- 绿色建筑概论 课件全套 第1-11章 绿色建筑概述-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
- 2025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医务人员行为规范
- 光伏电站安全培训
- GB/T 35267.4-2025清洗消毒器第4部分:内镜清洗消毒器
- 职工安置方案模板
- DB45T 1056-2014 土地整治工程 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 ISO9001工厂质量体系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