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旅游的影响.ppt_第1页
7 旅游的影响.ppt_第2页
7 旅游的影响.ppt_第3页
7 旅游的影响.ppt_第4页
7 旅游的影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旅游的影响 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通过分析旅游对于经济 文化 环境的影响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素养 知识目标 分析并充分认识旅游对于经济 文化 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熟悉旅游乘数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 学会更好地控制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 教学重点 旅游对经济 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通过现象把握内在规律 教学目标实现方式和手段 1 授课方法 对比法 举例法 陈述法 启发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2 调查分析 查阅资料 就 旅游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进行分析3 专题讲座 景宁畲族文化保护及其旅游开发 教学导入 提问 你认为旅游对经济 文化 环境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引例 据报告 台湾游客已超过日本人 成为位于南太平洋的帕劳的第一客源 但是 帕劳人对此并不 领情 他们抱怨 从台湾游客那里赚取的美元还不抵台湾游客给帕劳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 台湾的夜餐者乱丢垃圾 潜水者乱采海中的珊瑚 向嬉息的动物乱丢空瓶罐 台湾游客就象他们在台湾岛上那样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他们到帕劳来似乎就是为了吃 只要是台湾人看见的东西 他们都要吃 就算是濒危动物 哪怕是躲藏在小珊瑚中的非常小的鱼也不例外 现在需要考虑的是要不要禁止台湾游客入境或对他们进行教育 中国旅游报 旅游的经济影响 一 旅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 增加外汇收入 平衡国际收支外汇收入的取得主要有两条途径 对外贸易和非贸易旅游创汇属非贸易外汇创收 具有传统商品出口所不具备的很多优点 1 旅游产品的换汇成本低于外贸商品的换汇成本 因而换汇率较高 2 是现汇收入 资金马上可以投入使用3 免受进口国关税壁垒的影响 一 旅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二 有助于货币回笼回笼货币最常见的方法 一是向市场投放相应数量的物质商品 二是供应服务性消费品 由于旅游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综合性服务消费 比日常消费能更快地回笼货币 从而减轻由于人们手头货币过多对市场造成的压力 促进市场稳定和繁荣 三 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 增加政府税收 五 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一 旅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七 增加就业机会旅游业在提供就业方面的优势在于 1 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 因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世界各地区经验显示整个旅游业的直接就业人数同当地饭店客房数的比例为3 l 2 旅游业中就业的一个特点是就业岗位层次众多 有很多工作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 人员只需受较短时间的培训便可胜任工作 可以吸纳大量低技能劳动力 二 旅游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一 引起物价上涨 很多国家的大量事实证明 在某些最初来访游客不多的地区兴建旅馆时 对土地的投资只占全部投资的1 但是在这一地区旅游业发展起来之后 兴建旅馆地皮投资很快上升到占全部投资的20 二 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三 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1 旅游业有很大的季节性 2 旅游活动受制于市场 3 旅游业敏感性非常强 而且有些因素是我们很难控制甚至很难预料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3年的非典 2004年的东南亚海啸 三 旅游促进接待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 旅游乘数 一 乘数与旅游乘数理论 乘数 Multiplier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互联系 任何部门最终需求的变动都会自发地引起整个经济中产出 收入 就业等水平的变动 后者的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终需求变化量之比即是 乘数 旅游乘数 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 这一定义间接说明了旅游乘数种类的非单一性及各种旅游乘数值之间的差异 三 旅游促进接待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 旅游乘数 二 旅游乘数效应1 旅游乘数效应定义乘数效应 即指某行业的一笔投资或收入不仅能增加本部门的收入 而且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连锁反应 最终会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款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2 旅游乘数效应阶段 1 直接效应阶段 2 间接效应阶段 3 诱导效应阶段 二 旅游收入漏损 1 旅游漏损 Leakage 的概念和表现形式旅游收入漏损 是指由于购买进口商品和劳务 偿还贷款利息以及在国外进行旅游宣传等原因导致的外汇收入流失 2 影响旅游漏损量大小的因素漏损量越大 乘数的值就越小 1 接待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 据国外学者研究 发达国家的旅游收入乘数总效应系数大致在1 50左右 发展中国家的大都低于这个值 2 接待国的资源自给能力 3 接待国有关法规 政策 4 接待国的人口规模 5 接待国的旅游业发展规模 6 接待国对外进行旅游促销所需开展工作量的大小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 旅游的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1 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2 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 文化漂移现象外来游客会在不同程度上 暂时借鉴 接待地的主人文化 称为 文化漂移 现象 在短期接触中 主客双方都会在表面的行为上有所改变 但这种表面行为对主人社会文化可能是持久的 而对客人社会或文化的影响是暂时的 文化漂移在外来游客行为上的表现 常常体现为在旅游过程中对接待地某种文化要素的偏爱 穿文化衫 戴文化帽 租当地的服装照相 用旅游地的服饰回家后招摇过市 买纪念品等 回到日常生活中即恢复本性 文化漂移在接待地的表现为 模仿客源地风格的建筑 乡土餐饮城市 本国餐饮西餐化 语言 外语 化等等 文化漂移现象是旅游民间文化交流的独特形式 3 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原先被人遗忘了的传统民俗和文化活动 手工艺品 音乐 舞蹈戏剧 长期濒临毁灭的历史建筑 以丽江纳西族文化为例 旅游业的发展使 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的保护被提到了法制化的高度 东巴造纸技术被恢复 打铜 打银 制陶等传统手工业获得新生 原本仅限于学术界研究而被人们视为神秘深奥的东巴文化 现已飞速步入市场 成为当地一道最为亮丽的人文景观 发展为推动丽江旅游大潮的主要文化因素 4 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5 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二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1 不良的 示范效应 1 文化涵化 现象 文化涵化 现象是两种文化相互接触时 不论时间长短 都会产生相互借鉴的过程 但是这种借鉴并不是对称的 其趋势是强势文化涵化弱势文化 新潮时尚涵化传统 这种 以强凌弱 的文化现象称为 文化涵化 现象 2 文化涵化 的影响 1 泥沙俱下 良莠不分 2 喜新厌旧 崇洋媚外 2 使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 旅游一旦开发到哪里 哪里的传统面貌便会发生急剧的改变 从衣着 建筑到生活方式都迅速地与外来者趋同 文化的独特性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紧密相连 如作为一种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民族语言 由于旅游所引发或加速的 文化一体化 进程 其功能在不断地被减弱 并逐渐走向消亡 与10年前相比 现在丽江城区和坝区 讲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 从小就教小孩学说汉语已成为风气 约70 的当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已不再说纳西语 在街头巷尾或公共车上 随处可听见父母之间讲纳西语 而父母同子女之间却讲汉语的怪现象 如今 讲纳西语已不是 纳西族 的识别标志 而成了 农村人 的一个识别标志 就是在那些会讲纳西语的青年人中 大量的纳西语词汇也正在消失 故而出现了 用母语能妙语连珠地向后代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智慧的祖父母一辈 现在只能与仅会讲汉语的孙辈结结巴巴地对话 3 传统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大众 不少旅游者并不关心接待地文化特色的真实含义 而只是为了猎奇 为了发展旅游业 接待地有时会刻意迎合旅游者的口味 接待地文化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有被不正当舞台化 商品化进而庸俗化的可能 东巴文字 东巴文字被誉为 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极富装饰性 所以许多人把东巴文化当作赚钱的工具 山里的农民伐木做成木盘 卖给城里的匠铺 工匠再把成品批发给商贩 木盘上所雕刻或绘制的蛙神 鹰神以及东巴文字 在传统社会都被视为神圣的信仰对象 如今却被排成行地悬挂在古城的大小店铺中 等待着游客们购买 由于缺乏对文化产品的权威认证机构 街头卖得红火的各种东巴文化衫 壁挂等饰物谬误百出 甚至连店主都不知所云 这样不仅造成众多游客受骗上当不说 还直接导致东巴文化的肤浅化 庸俗化 从而给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大同小异的 竹竿舞 从海南的黎族跳到云南的傣族 从贵州的苗族跳到广西的侗族 被人笑称为少数民族民俗风情舞蹈表演的 跳竹竿 现象 充斥在各民俗村的 背新娘 表演 泰国的人妖表演 许多寺庙与导游串通一气 宣传所谓的发财香 智慧香 长寿香 把原本单纯的烧香复杂化 贵族化 误导人们成套购香 重复购香 高价购香 从而谋取暴利 致使寺院焚香成灾 空气恶化 4 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 丽江古城仅仅3 8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竟然囤聚了1600多户商家 门市林立 人声嘈杂 破坏了原有的宁静与古朴 而且70 以上的店铺或客栈 都被外地生意人租赁经营 尽管外来人员的涌入给丽江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但也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古城那种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氛围 这些身着纳西族服装的外地商客操着各式各样的口音吆喝着 竞相招揽游客 毫无民族特色的外来商品则摆满了古城街巷 古城居民祥和恬静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 而导致原住居民不愿在古城内生活 带着留恋与无奈迁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 丽江人把水视做生命 爱护水 珍惜水 保护水 合理利用水 上游的水烧茶煮饭 中游的水淘米洗菜 下游的水搓衣洗脚是不成文的规矩 不准往河里丢杂物 倒脏水 不准在上游洗衣服是约定俗成的习惯 这些爱河护水的公约不知沿袭了多少年 可是随着丽江声名大振 大量人流的进入 也带来了陋习 往河里扔垃圾 倒脏水 吐痰等现象随处可见 丽江上了年纪的居民痛心的说 过去我们可以从河里取水喝 现在不行了 明天怎么样 更不敢想象 纳西族是一个热情 好客的民族 可是随着旅游的开发 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妨碍和干扰 使其产生排外情绪 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从起初的友好热情转为不满甚至怨恨 他们在心里竖起了一道墙 把自己和游客隔开 三年前的游客可以任意走进古城的任何一座小院子 欣赏主人的园艺 跟主人攀谈 而现在居民对这样的交往已经不感兴趣 很多人家为了安全和不被打扰的需要 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白天不关门的习惯 用禁闭的大门把自己和外界隔开 此外 旅游的发展还使得当地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了 纳西族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据云南省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纳西族文盲 半文盲27 41 低于汉族32 7 纳西族是每万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高于汉族的5个民族之一 然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教育的进步并没有成正比 现实是纳西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反而相对降低了 表现在初高中学生辍学情况较严重 与前几年由于收入低 不能负担教育费用或家庭劳动力不足所致的失学不同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就业机会的增多 因为旅游经济所创造的服务性就业岗位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 不受更高的教育也能很容易地找到打工的机会 致使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及支持程度削弱 学生厌学后即弃学 或完成一阶段的学业后不再升学 或干脆弃学打工 在丽江白沙乡 近几年小学 初中 高中第一次升学失败后再次应考的人大大减少 大都能直接就业 从岗位来看 集中于旅游景区的打跳队 餐馆 酒店的服务员等 其中女性占大多数 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 将不利于提高民族素质 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 旅游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 社会效益 一方面使得旅游地把发展的优先权让给旅游业 把国土 资源等让给旅游投资者 另一方面受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旅游地部分人的生活开始腐化 吃喝玩乐成风 形成了对旅游经济过度依赖等 新殖民主义 倾向 一些学者 包括西方的一些学者 在批判部分发达国家推行的 新殖民主义 时 常常把旅游视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只是 过去的大炮政策换成了今天的 国际旅游讹诈政策 发达世界是在通过旅游将其生活方式输出到第三世界国家 尽管这些观点可能带有偏激的政治色彩 但并非空穴来风 有的西方人类学家说成群结队的游客把别人的乡土作为 旅游地 无所顾忌地拍照 游玩 然后再把当地令人好奇的风物特产带回家 成为标榜炫耀之物 这一切都带有明显的 殖民化倾向 三 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讨论 怎样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1 旅游的文化影响是自然而有限的2 旅游对文化的消极影响并非必然结果3 旅游规划是减少旅游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 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 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一 使当地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得到维护 修复和整修 二 使当地的户外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三 使当地的道路及其他交通基础设施得以改观 四 使环境保护和绿化等环境容量改进工作得以重视和维持 如苏州 桂林漓江地区的环境治理 最大的动力即为发展旅游业 贵州会不会重蹈山西的覆辙 二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造成当地水质下降 空气质量下降 噪音增加 使当地人口密度增大 造成人口拥挤 交通阻塞 致使当地居民生活空间相对缩小 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受到威胁 加剧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 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破坏自然景观 小常识 海南珊瑚盆景虽美 但不允许带出岛外 珊瑚盆景一直是受游客喜爱的海南特色艺术品之一 以往来海南的观光客 费尽辛苦也要带回去几盆 但这种爱美之心形成的市场需求却客观上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促使一些人对珍希的珊瑚资源大挖特掘 使这种上百年甚至几世纪才能生成一株的 美丽之花 锐减 为了避免美丽在南海消逝 目前海南省政府已经对珊瑚启动应急保护措施 限制对珊瑚的采挖与运输 珊瑚盆景虽美 但已经不允许被擅自带出岛外 在机场 港口发现有人携带珊瑚 也会被没收并处以罚款 提醒游客注意 资料来源 海南旅程网 可持续发展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缘起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 卡尔森发表了 寂静的春天 一书 其中包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 1972年6月5日 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发布了 人类环境宣言 第一次提出了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 会议建议将6月5日定位 世界环境日 1983年11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 成立 发表了著名的 共同的危机 共同的安全 共同的未来 三个纲领性文件 三个文件都提出了 可持续发展战略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2年 联合国环发大会上 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首脑共同签署了 21世纪议程 之后 各国政府相继发表宣言和行动计划 可持续发展成为20世纪和21世纪人类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既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 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使子孙后代能安居乐业 永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包括了三个要素 一是人类需要 二是资源限制 三是公平 一 旅游业引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透过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光环 冷静地观察其背后 就不难发现 一方面 旅游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 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对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管理 对旅游环境的污染 对旅游氛围的破坏比比皆是 结果导致旅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作用也在减弱 旅游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 并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发展旅游的方式是典型的杀鸡取卵 无论是从旅游业对自然禀赋和社会遗产的依赖 还是从旅游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来看 旅游业都是最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之一 三 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 1 概念 旅游可持续发展 就是满足当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各种需要的同时 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 其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 社会 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 2 目标体系 1 生态环境可持续性2 社会可持续性3 经济可持续性 1 旅游业是无烟产业 不像其他产业那样对环境造成污染 2 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 见效快 产出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3 旅游资源主要是由可再生性资源组成 而旅游消费又基本上是一种 感觉消费 或 精神消费 过程 因此旅游资源不存在枯竭问题 有资源就可开发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靠风景吃风景 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丰富资源 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力争在近时期内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 之类的错误或片面性提法 三 对旅游业的一些偏差认识 四 正确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观 1 端正旅游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理论2 坚决避免重走 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3 实现旅游 生态发展 环境承载力 一定时期内 一定状态或条件下的某一地区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最大值 具体地说 就是该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量4 坚持旅游开发的 时序性 5 旅游业也要实行 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体制6 提倡文明旅游 杜绝旅游污染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通道 生态旅游 一 生态旅游的概念 引例 今年是 生态旅游年 生态游 成了旅游业最时髦的名词 旅行社纷纷打出生态游的招牌 划出一条又一条生态旅游线路 看着让人一头雾水 似乎除了人文景观 其他的都叫生态游 既然这样 那何苦造出一个新词来糊弄游客 就叫山水游不行吗 有的人游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如今却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参加过生态游 岂不可笑之极 现实情况却使生态游变成生态破坏游之虞 有的地方在生态保护区内大建各种服务设施 更有甚者建起游乐场所 破坏原有自然环境 有的生态保护区由于开放过度 游人太多 影响动植物生长 有的游人环保意识薄弱 脚步走到哪里 垃圾就跟到哪里 却无人加以管理 如此下去 不但使生态游的初衷无法体现 更糟的是 不幸遭到这种新型游的地方 生态游简直就是披着羊皮的狼 广州日报 生态旅游不是生态破坏旅游 一 生态旅游的概念 1983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亥可特 赛巴路斯 拉斯库仑 HectorCeballos Lascurain 首次提出生态旅游定义以后 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的定义已多达几十种 见教材P248尽管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