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二)第5课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教学时间】两课时【执教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四、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五、默写全诗【板书设计】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第二课时(学习游山西村)一、整体感知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2自由吟读。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二、试讲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三、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板书设计】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所营造的意境。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导致他们对文中的一些字词句难于理解。出现这样的问题,要通过恰当的办法,或简练的讲解,或巧妙的点拨,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例如,在理解“莫笑”这个词语时,有的学生一度认为是诗人说的话。然后我结合生活中小主人招待客人的情景,使学生悟到:这是主人村民说的客气话。接下来的理解就顺利了。第6课 爬山虎的脚【学习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执教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1)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1)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2)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3学生自由学习。四、汇报交流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4同桌介绍。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7指导朗读。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10小组比赛朗读。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五、积累语言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2指名“自我介绍”。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1)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2)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3)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1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2指导朗读3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4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5指导朗读。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3交流归纳:(1)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2)能抓住特点观察。(3)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2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板书设计】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 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 颜色:嫩红(灰色)的脚 爬触巴拉、贴(牢固)【教学反思】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第7课 蟋蟀的住宅【学习目标】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教学时间】两课时【执教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师板书:蟋蟀(生书空)2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师板书:住宅3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二、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2)学生试读(3)检查自学情况: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n)重、选择(z)、洞穴(xu)、隧(su)道、挖掘(ju)、倾(qng)斜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2)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3)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巩固字、词,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1)着重指导:蔽、毫、抛(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1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2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3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4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5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三、转换角色,练习说话1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2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3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四、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1)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2)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2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3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五、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1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2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六、总结全文1齐读全文2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3练写4交流 七、安排课后作业1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2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板书设计】 选址 排水优良 温和阳光 (不随遇而安) 特点 外:向阳 隐蔽 干燥 弯曲 有平台 (工程伟大) 内:墙壁光滑 简朴 干燥 卫生 蟋蟀的住宅 建造 时间:秋天 (不辞辛苦) 方法:扒 搬 踏 推 铺 整修:不断整修要求:平整 光滑 干燥 舒适【教学反思】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一文,生动细致地描述了昆虫世界的建筑师杰出的才能。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第8*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教学时间】一课时【执教时间】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1板书课题,读题。2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3指名分节朗读。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四、研读证据,探究过程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1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五、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2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3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板书设计】 画大陆海岸线(观察细致)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产生大陆漂移假想(大胆设想)验证大陆漂移学说(长期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轰动地质界)【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的预习、自读是关键。教学前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如:在地图上找一找巴西与几内亚湾的位置。像魏格纳一样在世界地图上用手指画一画大陆海岸线。说说你对魏格纳假想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在质疑与讨论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总结课文时,我让学生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还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语文园地二【学习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课前准备】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2准备“爬山虎”图片。【教学时间】四课时【执教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读写写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1)自由读记,读中正音。(2)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1)住宅 住址 隐蔽 隐藏(2)洞穴 倾斜 平坦 宽敞(3)均匀 重叠 空隙 痕迹(4)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二、读读记记1读中正音。(1)指名读词,随时正音。(2)按顺序齐读。(3)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2解疑说话。(1)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2)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三、我的发现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4读“小林”“小东”的话。四、成语故事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1)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2)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4说故事。五、日积月累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2读句正音。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3再次观察其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城管监察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电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金融反欺诈技术升级路径解析:大数据应用实战案例分享与启示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兽医防治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补偿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补偿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应用报告2025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客房服务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能源行业智能电网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电力系统优化报告
- 2025年消费金融公司奢侈品分期用户画像分析与精准营销方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地质勘查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 2021-2025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圆锥曲线(选填题)16种常见考法归类(全国版)(原卷版)
- 美容中医课件模板
- 地方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口径及认定标准
- 气排球工会活动方案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资料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会议管理实务培训课件
- 2025年陕西山西青海宁夏高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详解(课件)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二)答案
- 护理学解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