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企业标准改建铁路与增建第二线线路设计细则(试行稿)QJYY 9392 1 9 9 2年 兰州 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企业标准改建铁路与增建第二线线路设计细则(试行稿)QJYY9392 编写单位:线 路 处 批准单位: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 试行日期:l993年6月1日 1992年 兰州关于发布改建铁路与增建第二线线路设计细则(试行稿)的通知铁一院线(1993)字第205号 根据铁一院计l992字第l29号附件之三1992年院标准化业务建设计划要求,由线路路基处负责编制的改建铁路与增建笫二线线路设计细则(试行稿)业经审定现批准为院企业标准,编号QJYY93-92,自1993年6月1日起试行。 本细则由线路路基处负责解释与管理,在试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该处铁道部第一勘测浞计院 1993年3月31日 编制说明 率细则以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PJ9085)为依据,结合我院的实践经验,井参考兄弟院线路设计细则编制,作为改建铁路与增建第二线线路设计的补充规定,现经院审定发布试行。 在试行过程中。希各单位结合设计,配合施工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把补充、降改意见和有关资料寄甘肃兰州市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线路处,并抄送技术处,供定稿时参考。 本细则不涉及专业问分工。 线路路基处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一般规定(1)第二章 初步设计(3) 第一节 设计原则(3) 第二节 线路方案比选(5) 第三节 线路平面设计(6) 第四节 线路纵断面没计(13) 第五节 轨道设计(19) 第六节 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通设计(21) 第七节 石碴场线路设计(21) 第八节 通过正式运营列车的施工便线设计(22) 第九节 线路工务行政区划分及组织定员设计(23) 第十节 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24)第三章 技术设计(27) 第一节 线路方案比选(27) 第二节 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27) 第三节 轨道设计(28) 第四节 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通设计(28) 第五节 石碴场线路设计(28) 第六节 通过正式运营列车的施工便线设计(29) 第七节 线路工务行政区划分及组织定员设计(29) 第八节 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29)第四章 施工图(33)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1.0.1条 本细则适用于国家铁路网中1435mm标准轨距铁路改建和增建第二线的线路设计。地方铁路、工业企业铁路可参照本细则设计 第1.0.2条 线路设计的技术标准及设计原则应符合铁路线路设计规范及任务书等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第1.0.3条 建设项目采用的设计阶段,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定。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按(82)铁基字1394号部令公布试行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以及我院有关规定编制。 第1.0.4条 改建铁路与增建第二线一般按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其中工程简单,技术不复杂,有条件的项目可按两阶段设计,即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规模小工程简单,原则标准明确,有条件的项目可按一阶段设计,即施工设计。 第105条 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测资料编制。初步设计的内容,其深度应解决改建方案、分期提高通过能力方案、笫二线左右测、单线绕行或双线绕行方案以及重大的施工过渡方案、主要技术标准、主要设计原则、主要设备类型和概数、主要工程数量、主要材料概数、用地及拆迁概敦、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意见及总概算。 第106条 技术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定测资料编制;扩大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定测资料编制。 技术设计的编制内容,其深度应解决各项设计方案和技术问题,工程数量、主要设备数量、主要材料数量、用地范围及数量、拆迁数量、施工组织设计及修正总概算。 两阶段的扩大初步设计内容,其深度可参照三阶段的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内容编制。 第1.0.7条 施工图应根据批准的技术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和定测资料编制;一阶段的施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定测资料编制。 施工图的编制内容,其深度能提供施工需要的图表和必要的设计说明, 一阶段施工设计的内容,其深度可参照三阶段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内容结合具体情况编制。 第1.0.8条 设计文件应经过设计、复核、审查、审定程序。文什审查签署范围按铁一院技(86)字第262号文附件三阶段设计文件审查签署范围及图幅图标的规定办理。 第1.0.9条 线路图式,按壹线(85)0006铁路线路图式办理; 线路图例符号,按TBl41981铁路线路图倒符号办理; 线路表格恪式,按壹线(85)0007铁路线路表格格式办理。第二章 初步设计第一节 设计原则第2.1.1条 采取土(建)、棚(车)、电(通信信号)、技(新技术)、运(运输组织)相结合的办法综合扩能。应根据不同条件对不同的扩能方式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克服单纯以土建工程扩能的作法。凡能用机、电、技、运办法提高能力的,就尽量少用土建。 第212条 既有线改造应根据运量增长的需要有预见性、分阶段逐步加强。逐步加强的方式,必须在满足运量逐步增长的前提下对单线技术改造、单线调度集中、改变牵引动力、双插、部分复线、全部复线、复线自动闭塞等多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步实施。 第2.l.3条 改建铁路与增建第二线时,应进行施工过渡设计,考虑对运输干扰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施工过渡方案。 第2.1.4条 改建既有线及增建第二线(包括电气化改造),在满足改建后设计年度输送能力的前提下,应考虑原有铁路标准充分利用既有线路、建筑物和设备,避免大拆大改。 拆改下来的既有设备、材料和物资实行回收,尽量在本线利用,并冲减投资。 第2.1.5条改建既肯线的线路设计原则; 一、改建既有线,一般采用线规规定的新建铁路标准,以改善运营条件。困难条件下,为减步改建工程可采用线规有关改建既有线的标准,不必强求与新建铁路的标准一致 二、改线地段(改建线与既有线的线间距大于20m或线间距虽小于20m但两线路基分开时)按新建铁路设计。 三、当改建既有线将引起大量废弃工程时,应与改线方案进行比选后确定。 四、应根据既有线行车密度及是否增建第二线等条件,考虑不同的施工方案,以尽量减少改建工程施工与运营的干忧,并保证施工和运营的安全。 五、当改建既有线与增建第二线同时设计时,改建设计应结合增建的第二线一并考虑。 第2.1.6条 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应体现“原线电化”精神。“原线电化”是在一般不改变既有线路平纵断面标准、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对与电化直接有关的工程,如桥隧净空、站场股道有效长、机务段以受电气化干扰影响的通信信号等进行改造尽量节省投资和减少对运输的干忧。 第217条 增建第二线(一般包括对既有线的改建)的线路设计原则; 一、增建第二线,一般采用线规规定的新建铁路标准。困难条件下,采用线规中有关增建第二线和改建既有线的标准。绕行地段(第二线与既有线线间距大20m或线简距虽小于20m但两线路基分开时)应按新建铁路设计 二、增建第二线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当与既有线并行或保留既有线将引起大量新建、改建或废弃工程时,应与单线绕行或双线绕行进行比选确定。 三、要合理设计第二线的左右侧位置,设计时应考虑既有线现状工程运营条件及减步施工与行车的干扰等困索,经综合比选后确定。并应尽量减少换侧次数,选择好换侧地点。 四、增建第二线。一般宜与既有线并行等高,以节约工程并便于维修养护当既有线保留有超限坡度、地质不良、分开修建的桥集、隧道及车站接入等则两线可设计为不等高或第二线绕行第二节 线路方案比选 第2.2.1条 初步设计线路方案比选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初测,搜集资料,对改建方案、分期提高通过能力方案、第二线左右侧、单线绕行或双线绕行方案、重大的施工过渡方案及主要技术标准等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提出推荐意见 第2.2.2条 一、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比较方案一般包括: (一)既有线改建方案及分期提高通过能力方案; (二)增建第二线左右侧,单绕或双绕方案以及重大的施工过渡方案; (三)改建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有关方案,如正线数目,牵引种类、限制坡度(含单机或多机牵引坡度)、最小曲线半径、机车类型、机车交路、到发线有效长度、闭塞类型等; (四)增建第二线引入既有车站的方案和重大疏解方案 二、初步设计阶段的局部比较方案参见新建铁路线路设计细则第223条。 第223条 改建既有线及增建第二线的线路方案比选时除应遵守新建铁路线路设计细则第二章第二节的有关比选愿则以外还必须充分考虑施工运营干扰、施工方法和施工期限等问题。必要时应征求运营及施工单位的意见。第三节 线路平面设计 第2.3. l条 设计线路平面曲线半径选用的基本要求同新建铁路线路设计细则第2.3.1条、第232条。 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时,吲曲线半径可为零披。 第2-32条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时,最小圆曲线 半径应结合既有线标准比选确定,困难条件下,按新建铁路 线路设计细则第233条表233的标准改建将引起巨大 工程的个别小半径曲线可予僳留。 第2-33条在增建第二线时,既有钱小半径曲线改建 的原则是: 一、f甄有钱小半径曲线原则上不作改动,但在严重不良地 质地段、多年来威肋既有线行车安全地段、车站改扩建地段 等t可结合增建第二线,一并考虑整治或改建方案。 二、对既有线的小半径曲线,如改建后能显著提高区间的 行车速度,且工程不大时,应尽量予以改善。并做出改建线路 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第2 3d条改建既有线在困难条件下为减少改建工 程,可保留复曲线。增建与之并行的第二线,如有充分依据,也 可采用复曲线。 第235条增建第二线时,两线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地 段的平面曲线,宜设计为既有线的同心圆。 第2-36条增建的第二线宜设在既有线一侧。如需改 换左右侧时,宜在曲线上或车站附近进行换侧。 第237条区间直线地段的线问距,第一、二线阃不应 小于dOm曲线地段的线间距,第一、二线问应根据曲线半 车站两墙和桥隧地段的线间距变更宜利用附近曲线完成条件不具备时可在第二线上采用较大半径的反向曲线完成 增建第二线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时,如受最小圆曲线长度服制可不设缓和曲线,曲线半径应采用d000m,困难条件下可采用3000m。 曲线线间距加宽值(ram)表237 曲线半径(m)9蹁糊麓黼 其它情况 4000 55 20 3000 75 30 2500 90 35 2000 115 45 1500 150 55 1200 1 85 70 1000 225 85 800 280 105 t00 31 5 120 600 335 J d0 550 345 155 500 360 1 70 450 380 190 400 d05 21 0 350 435 2d0 300 475 280 250 530 340 注:采用中间曲线半径时,曲线线间距加宽值可用插入法求得外进整至5m nl。 笫238条直线与圆曲线问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 缓和曲线l度应根据曲线半径,结台该地段的行车速度和l地形最件按寝238数|!【选川。有条件时宜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长度(m)表238 1级铁路 级铁路级铁路曲线半径(m) 3000 10 600 550 150(I)30 10 50 G0 80 1 00j 201 50【50110 1 401 301201 2011 0(2)3D 30 40 50 70 80 1 00 1 20120j10 J1 0】00】O0 9【)90(3)20 20 20 30 40 50 60 70 90 90 90 90 80 80 70(I)20 30 30 1 0 50 60 70 9010011 0130 J3020 J 2011 0100(2)20 20 30 30 d0 50 60 70 80 90110】00 J 00 90 90 80(3)20 20 20 20 30 30 40 40 50 6070 80 80 80 70 70(1)20 20 20 20 30 30 40 50 50 60 70 70 80 90100j00 90(2)20 20 20 Z0 20 30 3010 d0 50 50 60 60 70 707070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绕行地段除外)如采用表23 8所刊k度将日起较大工程时,可采用较短的缓和曲线,其长度应拄曲线超高和不大于2的超高顺坡计算确定,并取J0m的整倍数,但不应小于20nl。 增建第二线时,在第二线与第一线为同心回地段,其外侧缓和曲线长度一般不得小于表23 8的规定。 改建既有线在线路条件和建筑物限制等困难条件下,可在同一曲线两端采用不等长缓和曲线。 保留复曲线时,如两删曲线的曲率差大干】2000,应设置中问缓和曲线,其长度根据计算确定,特殊困难时,亦可保留复曲线原状。 两缓和曲线问的圆曲线长度不得小于20m。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困难条件下两缓和曲线问的圆曲线k度可减至l4rn。 第239条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长度应符合表2 3 9的规定。夹直线最小氏度(m)表2391 铁路等级 一般地段 困难地段I i 80 d01 60 301 25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如按上述央直线标准将引起大量工程时,l、I级铁路可分别缩短至30m、25m、20n:。 第23】0条中间站和区段站的站坪长度,一般采用不小于线规袭21】l规定的数值。改建车站在困难条件下,站坪长度可按实际需要确定。 第2311条车站正线的平面设计,应符合线绳第2 j 1 2条规定。改建车站时,特殊困难条件下,如有充分依据可I呆留小于上进规定的|l!l线半经, 第2 32条改建铁路应尽薰少改动车站平、纵断面。在糸ft慢限的情况下,为避免引起较大改建工程,既有小lm线半径、小号码遭岔及不危及起码限界要求的小的股遭间距,经批准,V,保留利用。 筇23【3条改建既有线的平面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一,根据外业实涮资料,先需经过整正,在全面考虑运营、施工需要及地形、地质、各工点(桥梁、涵嗣、|;!道、车站、挡土帆蹄J-t等)的nfl条什,降搬断面设计选抨合理的平面布置。 二、计算设计的平面要素及既有线至设计线的线间距。 三、经过在横断面图上验证如不合理,需进行局部调整,直至选出经济合理的平面布置。 四、改建既有线平面布置的基本类型可参考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第23I 4条既有铁路电气化一般不改变既有线的平纵帆瓜北术标准。如结合扩大桥隧挣空、延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町适当改善平纵断面、整治桥隧和路基病害。如改建个别曲线能显提高电气列车行驶速度且改建工程不大时(无隧道、太中桥、高填深挖及大型支挡工程1,可在电气化改造时,进行平面改荐。 第23 15条第二线左右侧的选择应结合以下因素经综合比选确定:一、线路纵断面特征l二、是否已预留了第二线的位置。三、车站的性质及站场布置,四,大、中桥、罐道、路基及其附属工程的条件和既有建筑物的分布情况。五、地形、地质、水文的条件六、施工条件七、运营条件等。 第2316条增建第二线,车站、隧道l殳桥梁等址控制 一、车站内线路的直线地段,相邻线路的最小线间距见f站规)(GB19185)第2I 3条。设计时应与站场专业商定。 二,第二线桥与既有线桥的线间距,应根据国防要求、行车安全、通航要求并结合基础地质条件既有线桥头路基填料及填土高度、新旧桥墩的基础类型和尺寸、两桥基底埋藏深度之高差、既有附属工程、施工条件及水流干扰等因索统筹考 三、第二线隧道与既有线隧道的线问距,必须保i难既有隧道的结构稳定和运营安全,两相邻隧道间的最小净距应接围岩地质条件、隧道断面尺寸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设计时应 四、为使第二线路基的施工不影响既有线行车,第二线与既有线的最小线间距d,一般按下式计算确定。 阜 ,I rj锢1,jzi!ili踅、0 2m临时路肩宽度),一般为25m左右l Ij一一第二线临时路基一侧的宽度,应结合临时线路遭床厚度井留出02m的临时路肩宽度拟定,一般为23m左右 ml瞄时路基边坡坡率 h一一路基面拍降高度(n)。 酣线并行不等高的线间距上式d值尚应计人设置巾问排水沟的宽度,A和B应分别为单线路基宽度的一半。 设计时应与路基专业商定。 第231 7条增建第二线的平面布置应考虑的问题 一、第二线平面布置是在第二线左右侧已经选定的基础上按各工点(线路、车站、桥硅、路基等)的要求,井结合所选定的横断唾汝类型进行的。 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是; ()第二线平面尽剖幔直(步增设反向曲线)少占农田,节肯:|二程量,并尽可能减少施工与运营的干扰, 匕)要采取保证施工时不中断行车的措施, (三)对各工点要求之不同控制线间距,需采取适当措施,综台平衡,尽量取得一致。 二、平面设计与纵壤断面设计的配合要合理,并根据不同条件选用以下方法满足线阃距要求: ()曲线线l目J距加宽 1、内、外侧线路用不同的缓和曲线长度(殷均采用这种类型来_|JIf宽IUI线线间距)。 2、加宽曲线阿端的直线线问距(适用于小偏角曲线或曲线毗连夹直线较短的情况)。 (二)改变线间距 j、曲线上改变线间距(一般均采用这种类型来改变线间距)。 2、曲线上加大线间距(适JH于曲线内有加大线间距要求时) 3、曲线上换侧并改变线问距(一般均采片j这种类型来换循和改变线间距)。 、延长或缩短第二线曲线的一部分刊增加一个曲线以改变线间距(适用于需要逐新加宽线问距的地段,如在两线不等高,既有线拍落道地段等)。 5、不平行侧穆(适用彖件同d) 6、直线上改变线间距(不能利用既有曲线来改变线问距时方可采用) 7、直线上换侧井改变线间距(不能利用既有曲线来来换侧时,方可采用)。 第厶318条改建既有线及增建第二线(两线并行地段)的平面设计精度曲线偏角a取至l”,鲫线长度Tt曲线民度L及曲线起终点里程均计至cm。 绕行线、预留第二线的初步设计纸上定线精度要求见新建铁路线路设计细则,第237条。 第四节 纵断面设计 第2d1条线路的限制坡度应根据既有线现状、铁路等级、地形条件、牵引种类和运输要求比选确定,并应考虑与邻接铁路的牵引定数相坍调。 在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限制坡度的大小还应根据运输要求结合既有线的特点来确定,必要时可采取削减坡度、慷留超过限制坡度(包括加力牵引坡度)的坡道作为动能坡度、取消加力牵引坡度、第二线重车方向政用较缓的限制坡度或绕行线方案等措施。 第2d2条改建既有线时,对局部超过限制坡度的地段,如降坡将引起困难工程,且运营实践和牵引计算捡算证明可以利用动能以不低于列车计算速度通过的坡度,可以保留。 增建第二线时,对既有线超过限制坡度的地段,可作为单方向行车的下坡线。但不应妨碍采用自动闭塞和开行以组合列车为主的运输。 第2t d3条 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时对个别超限坡地段,可通过牵引计算,检算列车速度,如降坡将引起较大工程,车述虽低于计算速度而牵引电机温升未超过标准仍可保留超限坡。 第2d4条最大坡度应包括下列的坡度减缓(或折减)傅 一、平面曲线(指未加缓和曲线前的圆蛆线)范围内的曲线阻力所引起的坡度减缓。 二、长大坡道上的小半径曲线粘降所引起的坡度减缓。 三、隧道地段的坡度减缓。 改建既有线按上述规定减瑷(或折减)将引起巨大工程时,可以缳留原标准。 第2d5条纵断面宜设计为较长的坡段,其长度不宜小于线规表2 26的规定。但因坡度减缓(或折减)而形成的垃段、缓和坡段、两端货物列车以接近计算速度运行的凸形纵断面的分坡平段和路堑内代替分坡平段的人字坡段,均可减小至200m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困难条件下,可采用200m的坡段长度但绕行线,应按新线标准设计。 第246条相邻坡段的连接宜设计为较小的坡度差,最大不得超过重车方向的限制坡度值。 双机牵引坡度地段的鼎大坡度差不应大于设计线的限制坡度值 分方向采用不同限制坡度时,最大坡度差不应犬于重车方向的限制坡度。 改建既有线,原限制坡度变更或改为双机牵日嫩度时,如有充分依据,其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可保官i原数值。 第247条I、级铁路棚邻坡段的坡度整大于3,1级铁路大于d时应以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t l、教铁路应为J0000m,级铁路应为5000m。 竖曲线不应与缓和曲线重叠,也不应设在无碴柝的桥面上。竖曲线不宜与道岔重叠,困难条件下必须重叠时,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l 0000m。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一般采用本条规定的标准,如既有线坡段采用抛物线型竖曲线时,在不小于上述规定的条件下,可保留既有连接标准。困难条件下,竖曲线可不受缓和曲线位置的限制 第28条增建第二线与既有线在共同路基上,线间距不大于5m时两线轨面高程宜为等高(fill线地段的内轨面等高),困难条件下,个别地段可有不大于30cm的轨面差,但在易受雪埋的个别地段,轨面差不应大于l5cm。道口处两线不宜有轨面高程差困难条件下,两线轨面高程差不应大于loom。线间距稍大于5m的并肩遭口两线轨面高程差的纵坡不应大于3。 改建既有线纵断面利用道碴起道时,起道高度不宜超过50cm。如需挖切道床以降低高程时,个别地点的道床厚度可较规定减小5cm,但道床厚度不得小于25cm。 降低轨面高程不宜采用挖切路基的措埔,仅在受建筑限界、建筑物构造限制及为消除路基病害地段,方可采用。 第2 1o条改建既有线的放大纵断面设计中,应考虑田题: 一、改建既有线的纵断丽设计与平面、横断面设计是十整体,要相互配合,综合设计。纵断面设计时,应注意变坡点位置及坡度折减与平丽的相互关系,避免竖曲线和缓和曲线重叠,卫出现超限坡等。 二、设计放大纵断面图t应充手)考虑到线路、车站、桥隧、路基等对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三、纵断面设计在保证道碴厚度规定标准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既有线轨衙高程不变或少变。如需调整轨面高程,一般“宜抬少挖,”并应根据抬降值大小、施工与运营干扰程度以及工程费等进行综合比较后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一)在桥梁上一般不宜抬道或落道,在有碴桥上其抬高值应不影响桥浆应力与稳定性。在涵洞处如需降低既有轨面高程,应注意设计水位的要求,并保证涵顶到轨底的填土高度不小于规定值。设计时应与桥涵专业协调。 二)在车站内一般不宜抬道或蒋道,以免引起站内建筑物的改建和废弃-如必须抬落遭时,其抬降值应小,必要时尚应垒面考虑改建方案,在满足运营要求的前提下,使整个车站改建工程量展小。设计时应与站场专业协调。 (三)在隧道内如需抬遭或落道,应根据既有隧道的技术状态、净空、地质条件及施工对行车干扰等情况,综合研究确定落底或挑开既有隧道的拱圈等改建措施。设计时应与隧遘专业协调。 (四)路堑地段落道应考虑施工对行车之干扰,及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尤其是石质路堑及有挡墙的路堑落低,施工困难,应避免。 路堤地段抬道应考虑路基加宽部分的稳定性,尤其是在高路堤地段。 抬落道时应尽量不破坏既有建筑物。 设计时应与路基专业协调。 (五)在跨线桥下和电力牵引受接触网高度控制的地段抬遭应满足建筑限界的要求。 四、应根据抬落遭等因素,与路基专业结合,选定横断面设计类型,并要与平面设计相协调和采取不中断行车的措施 五、改建既有双线的设计方法,一般可按两条单线改建来进行。除站内两正线的轨面高程宜等高外,区同正线为减少改建工程,不必强求两线平行和等高,但改建后的线间距和高差应符合线规的规定。 、 六、应综合检查纵断面、平面、横断面的设计是否合理,施工与运营的干扰是否得到解决或减少,否则应对设计进一步修改,使之完善。 七、线路纵断面图设计是在既有线放大纵断面图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2d】0条在增建第二线的放大纵断面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一、增建第二线的纵断面设计与平面、横断面设计是一十整体、要互相配合,综合设计。 二、设计放大纵断面图,应充分考虑到线路、车站、桥隧、路基等双线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三、应根据抬落道量等因素,与路基专业结合选定横断面设计类型,并与平丽设计相m蛹,其中应考虑采取不中断行车的措施。 四、增建第二线与既有线并肩地段应以既有线的纵断面设计为基础t绕行地段按新建铁路设计。 五、增建第二线与既有线在井同路基一h,线间距不大于自”时,两线轨面高程宜为等高,即与既有线设计为相同的坡度,坡段长度和竖曲线连接标准。坡度折减和变坡点的位置须同时满足两条线的要求,并应避免竖曲线和缓和曲线重叠及出现超限坡(坡段长度不计内业断链,但在紧坡地段,应考虑内业断链的影响)。 六、当既有线有保留的超限坡或其他较低标准或因两线桥梁结构不同,则两线轨面高程可按规定设计为不等高。 七、应综合检查纵断面、平面及横断i百设计是否台理,施工与运萼的干扰是否得到解决或减少,否则应对设计进一步修改使之完善。 八、线路纵斯面图设计是在既有线放大纵断面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2ll条车站站坪坡度应符合线规第2212条规定-改建车站的咽喉区,在特殊困难条件下,有充分依据时,可没在不太于限制坡度或双机牵引的坡道上,但区段站溶运站不得大于d,中间站、会越所不得大于l5。 第zd12条改建铁路和增建第二线,遇有规划水库,规划通航河流、规划公路,一般维持既有高程t不考虑改线、改河、改变通航标准、修建立交桥等。 第2413条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工程,计算水位如高于既有线,而既有线多年运营实践证明未遭水害影响或影响较小,则可按既有线高程设计。 第241 4条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的设计坡度值可采用01为单位,坡段长度可采用lOm的倍数,个别情况(如在断链处)可取至厘米(cm)。 籀2415条在改线及绕行地段的起终点处,应注意高程的衔接,终点处坡段长度要考虑断链。 其高程换算关系为: 路肩设计高程=轨面设计高程一钢轨高度(包括垫板)一轨枕高度一道床厚度一路拱高度 第五节 轨道设计 第251条选定轨道类型及确定殴计原则的一般要求如下: 一、新建和改建铁路的轨道在要求的运营条件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正线轨道类型划分为特重型、重型、次重型、中型和轻型。在选型时应按线规表5J2所列标准,本着由轻到重逐步加强的原则,根据近期调查运量、殛高行车速度等主要运营条件确定远期轨道类型(钢轨高度、轨枕及道床厚度的预留量)应按远期适量和运输1生质确定。 三、根据线规有关规定拟定钢轨及配件、轨枕及扣件、遭床、轨道附属设备的设计标准。 四、拟定既有轨道的改建原则,包括根据既有线调查资料,提出钢轨、轨枕、扣件、遭床、防爬设备等的利用率。 第252条正线轨道工程数量计算的一般要求 一、增建第二线和绕行线的正线轨道工程数量按新建铁路轨道工程数量计算方法计算。 二、改建既有线正线轨道工程数量计算 (一)拆铺轨道工程 指既有线不需要加强,线路中心位置不动或侧移不超过2m时,现拆现铺轨道的工程。拆铺地段一般应考虑修建施工便线并统计拆铺长度(km),补充材料数量及拆铺防爬设备数量。 (二)拆除轨道工程 指既有线需要加强,施工时必须拆除轨道,以及既有线不需要加强而线路中心位置侧移超过2m的拆除轨道工程。需分别统计拆除陡度(km)和拆除防耙设备、轨距加强设备的数量。 (三)改铺轨道工程 指线路中心位置侧移超过2m,不能现拆现铺轨道的工程,一般可按新铺及拆除计列。 (四)改善线路纵断面状况的起道、落道工程,需分别统计其长度(kin)。 (五)改善线路平面状况的改援(按拨距0 3m及o305m分别计列)、改移(按移距o520m)线路,需分别统计其长度(km)及必须拆铺的既有防爬、加强设备。 (六)抽换钢轨和轨枕工程 应分别统计其长度、补充数警及必须拆铺的既有防爬、加强设备。 (七)遭床工程敬量计算 按补充新遭碴、回填利用道碴、扒遭碴及清筛道碴计算敢量。 (八)编制改建铁路轨道工程数量总表 按壹线(85)0007(铁路线路表格格式办理。 (九)轨道常备材料在概算中考虑这项费用。 第253条无缝线路、整体道床及混凝土宽枕的轨道设计及其工程数量计算原则另定。 第六节 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道设计 第261条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道的设计原则、平纵断面设计要求等可参见新建铁路线路设计细则 第262条凡是交通量达到囝家现行规定的标准,一、二级公路与铁路主要干线交叉,较大城镇的主要道睹与铁路干线交叉,在改建范围内时,应考虑修建立体交叉。 第263条改建铁路与规蜘道路交叉符合立体交叉条件时,可暂不设置立体交叉,但应结合规划考虑将来设置立体交叉的位置。 第26d条改建铁路的道口,在特殊困难条牛下,经过运营实践能保证安全者,可保留原标准。 , 第265条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原则上不新增平交道13。既有道l:3过褂,可与有关单位协商,适当裁减合并。 第七节 石碴场线路设计 第271条在线路设汁前应配合有关专业做好石碴场的场址选择。关于石碴场场址选择的一般要求见新建铁路 线路没汁细则第2 7I条。 第2 72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石碴场专用线,其线路设1应根据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j 287)i井行。 第2 7 3条石碴场专用线一般应从车站出岔。有关出岔及碴场装车线的位置及要求应根据碴场总平面图设计及站场专业要求进行,并撒好线路方案和接轨站的方案比选。 专用线设计内容、深度及有关资料要求,参照正线办理。 第八节 通过正式运营 列车的施工便线设计 第2 8i条在桥隧、路基等改建工程施工时,为减少臆工与运营的干扰,维持不问断地安全行车,必要时可修建通过正式运营列车的施工便线。 一般在下列1前冠可考虑修建施工便线; 一、改建纵断面起道高度大于05叭需抬高路基面时I 二一-需要挖切路基以降低轨而高程的地段l 三、抬落道地段的改建线与既有线交叉处l 四、抬落道地段的第二线换侧处, 五、改建既有桥、隧、站场且不适宜采用其他措施时, 六、在复杂n路基病害整治地段。 第2 82条施工中是否采日施工便线方案过渡,应通过挂术经济比较确定t必要时应征求运营及施工单位的意见。 第2 8 3条施工便线的设计标准应根据运量、行车速座乖施工组织安排的使用期限等拟定。 施工便线设计应满足列车以4f;kmh速度安全通行。 当行车速度不大于z5kmh时,施工便线的技术标准可 参照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拟定。 第284条施工便线设计应考虑U下条件: 一、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二、为了不降低既有线的通过能力,应尽量避免徐行并为 逐步提高行车速度创造条件。当便线没在通过能力紧张区间 时,施工便线的设计应与加强该区问的通过能力措施相结合 三、桥梁的施工便线须考虑工期与泛期的配台及便桥徐 行是香降低该区间通过能力的问题。 四、改建站场修建施工便线应与站场施工过渡措旒相配 合。 第28 5条增建第二线时,尽量利用第二线作为随工 使线,原则上不另修施工便线,如遇特殊情况另行考虑。 第286条初步设计阶段的施工便线应在平面图上绘 出,估算工程数量(包括铺轨长度土石方、桥涵等)。 第九节 线路工务行政区划分及组织定员 第2g1条改建既有线及增建第二线的线路工务行政 区划分及组织定员设计应考虑与邻近区段的线路工务行政区 划分相衔接。 第292条改建既有线及增建第二线的线路工务行政 区划分及组织定员设计,应根据铁工务1 989393号部令发带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工务函199016号关于加强养路 机械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参照我院线(81)字第073号公布 试行西北地区铁路工务行政区划分及组织定员设计暂行办 法及新建铁路线路设计细则有关部分进行。 第293条改建既有线一般仍由原有段所管辖不再新增。 第29 1条增建笫二线的工务行政区划分,应考虑既有铁路的行政区划分设置情况充分利用既有建筑及设备,合理地增设新建领工区、工区(含机械化工队苷)。工区分界里程不应设在曲线、桥梁、隧道、挡墙及其它重点工程范围内, 第29 5条改建既有线与增建第二线的线路工务行政区划分及组织定员设计应注意与地质、给水、路基、桥隧、电力、机务、房建、施预等专业协调配合。 第296条计算定员时,每工种人数均取小数后一位,怛每个工区总人数均应取整。 第十节 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 第2J O J条一般情况F,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文件内的|兑明,图、表资料如下: 一、说明 ()线路说明 (二)轨道说明 (三)石碴场、工务修配所及其他说明(参照新线有关部分,如无石碴场时可和线路合并) 二、附图 (一)线路平面图(附比较方案图),比例尺l,2000,图E填绘不良地质范围及性质 1、改建既有钱或增建第二线平面围 2、绕行线平面图(按新线办理) (二)线路纵断面图(附比较方案图),比倒尺横f t l 0,o00,竖I500或】l【000 1、增建第二线纵断面图 2、辅助纵断面图 3、既有线改建纵断面图 (-)既有线放大纵断面图(僻j地质资料),比倒尺横1:10,000,竖li00或1:200 (四)线路平面布置示意圈(乜括线路左右恻,抉边地点、车站淅涵、重大工程等) (五)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道设计圈,比例尺与线路平面 图、纵断面图同(需报部审批者才附) (六)石碴场专用线线路平面图 (七)石碴场专用线线路纵断面圈 三,附件 (一)第二线左右侧及线间距表 (二)工务行政区划分和组织定员表(含既有和新增) (三)铺设无缝线路地段表 (四)铺设整体遭床地段表 (五)铺设混凝土宽枕地段表 (六)轨道工程数量表 (七)改建铁路轨道工程数量表 (八)石碴场专用线有关项目诸表 (九)有关协议、纪要及公文 (十)图纸目录 (十一)其他 始2102条提供编制概算的资料 一、改穆道路及平(立)交道工程戢量(复杂或重大的改移 道路列入) 二、拆迁建筑物工程数量 三、工务行政区划分和组织定扭表(含既有和新增) 四、工务段、领工区、机工区等主要机具设备数量 五、无缝线路工程数量 六、整徘道床工程数量 七、混凝土宽枕工程数量 八、轨道工程数量 九、改建铁路轨道工程数量 十、石碴场专用线有关项目工程数量 十一、施工便线有关项目工程数量 十二、其地 洼:工程数量计算的要求应根据线路柏具体情况与施予 第三章 技术设计 第一节 线路方案比选 第311条技术设计阶段线路方案比选的目的、内容基本与新建铁路线路设计细则第311条同、但方案比选中应把施工运营干扰作为重要比选条件之一。 第二节 线路平蕊、纵断面设计 第32】条应根据初步设计审批意见及有关要求,对线路采用的方案及局部比较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改普达到稳定线路方案和落实线路位置的目的,必要时应经过现场核实。 改建线、绕行钱应现地定测填设计精度按新建铁路线路设计细则办理。 改建既有线及增建第二线(两线并行地段)的平面设计精度同初步设计。 平面设计的其余有关要求与初步设计同。 第322彖 既有线长直线地段产生小偏角nl2,时,仍可视为直线。 第323条整正既有线、改建既有线和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内务经理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家庭服务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笔译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法律助理人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移动设备管理专家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手工艺品设计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生物技术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流媒体技术支持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测试分析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法律事务助理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年度资金预算表参考模板
- 审计模拟实训教程第4版马春静课后部分参考答案
- 中国建筑史-绘图题
- GB/T 9442-2010铸造用硅砂
- 溶胶-凝胶法:高均一性、高比表面积催化剂制备
- FZ/T 73009-2021山羊绒针织品
-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三章蛋白质纤维-蚕丝课件
- 医务处的管理职责课件
-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胎漏胎动不安
- 甾体及其苷类-2011课件
- 大健康数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