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资文件003—河南锐之旗考勤管理制度.doc_第1页
人资文件003—河南锐之旗考勤管理制度.doc_第2页
人资文件003—河南锐之旗考勤管理制度.doc_第3页
人资文件003—河南锐之旗考勤管理制度.doc_第4页
人资文件003—河南锐之旗考勤管理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锐之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编号003河南锐之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考勤管理制度编号:RZQ-HR-2012-003拟稿部门:人力资源部签发: 2012年4月30日颁发 2012年5月1日实施考勤管理制度 1、为规范公司考勤管理流程,明确考勤管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在职员工。 3、员工基本职责 3.1、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统一规定的工作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2、工作时间内不得做私活、办私事、中途溜号、脱岗窜岗或未经批准从事其他社会活动。 4、工作时间 4.1、工作时间:根据单双周轮换情况,周一至周五,或周一至周六。 4.2、上下班时间:办公时间为8:30-18:00;午餐时间为12:00-13:30。 5、考勤类别及定义 5.1、出勤:是指员工在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按照公司的要求参加工作的行为。出勤包括正常出勤、加班、出访、出差及缺勤。缺勤包括未打卡、迟到、早退、旷工。 5.2、休假:是指员工在工作时间内没有参加工作,但按照公司规定完成休假申请手续的行为。休假分为扣薪假、有薪假和无薪假。扣薪假指事假。有薪假包括病假、法定假、婚假、产假、护理假、丧假、工伤假。 6、出勤 6.1、正常出勤:是指员工在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按照公司的要求参加工作并且有明确清晰的出勤记录行为。 6.1.1、正常出勤要求:6.1.1.1、上下班考勤机中均有打卡时间记录;6.1.1.2、出访员工有出访申请或在前台有出访登记;6.1.1.3、出差员工有出差申请。 6.1.2、出勤打卡要求:6.1.2.1、打卡时间为:上午8:00-8:30,下午18:00-20:00;6.1.2.2、任何员工不得委托或代理他人打卡,一经发现,给予被打卡人50元、代打卡人100元罚款,直属经理50元罚款。并由人力资源部开具罚款单,被罚款人自收到罚款单起24小时内将罚款交到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者,从工资中双倍扣除。如出现两次以上代打卡或被打卡者,将予以辞退。人力资源部所收罚款纳入成长基金。 7、加班:是指员工在正常上班时间以外,因工作需要由公司安排上班的行为。 7.1、加班申请流程:7.1.1、员工级别加班申请应由员工本人填写加班申请单(HR016),经各级管理人员(或其授权人)签字,人力资源部备案后方可视为加班; 7.1.2、主管级别以上人员加班申请由本人填写加班申请单,经部门总监批准,送人力资源部备案方可视为加班。 7.2、加班处理方法:7.2.1、对于加班员工,公司安排其进行相应时间的调休,以4小时为单位,满4小时休0.5天,全月可累计。 8、缺勤:是指员工在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未按照公司的要求参加工作或没有明确清晰出勤记录的行为。 8.1、未打卡:是指在规定时间内上下班,未在考勤机中进行打卡的考勤行为。 8.1.1、因打卡机出现故障问题导致不能正常打卡的,由行政部确认后报于人力资源部,方可视为正常出勤,不予以罚款。 8.1.2、如因个人原因未打卡,员工须依据具体情况说明事实,填写未打卡证明,并由中心总监审核确认后可不视为旷工,视为忘记打卡,一律按10元/次罚款;如当月末打卡次数累计4次者,按请事假一天处理。 9 、迟到、早退 9.1、迟到、早退在30分钟内,可按迟到、早退处理。超过30分钟者,按旷工半日处理。 9.2、如因乘坐公司班车迟到,乘车人员需在前台进行登记,由行政部确认后方可按正常出勤统计,否则视为迟到;乘坐其他车辆迟到,不享受班车迟到待遇。 9.3、迟到、早退处理方法如下: 9.3.1当月内,第一次迟到或早退罚款10元; 9.3.2第二次迟到或早退罚款30元; 9.3.3第三次迟到或早退罚款50元; 9.3.4第四次迟到或早退扣发当月工资; 9.3.5试用期员工当月迟到或早退3次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10、 旷工 10.1、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为旷工: 10.1.1迟到、早退30分钟以上的; 10. 1.2未经批准擅自离岗1小时以上的; 10. 1.3未办理请假手续或请假未经批准即休假的; 10. 1.4请假期满却逾期不归,无续假手续的; 10. 1.5合同期内申请辞职未被批准而擅自离岗的; 10. 1.6捏造事实,盗窃、涂改、制造假证明请假的; 10. 1.7公司规定的其他视为旷工的行为。 10.2、旷工最小计量单位为0.5天,旷工1天扣发3天工资; 10.3、试用期员工当月旷工1日,正式员工当月旷工达3日以上(含3日)直接解除劳动关系。 10.4、如部门员工旷工或离岗2天仍末到岗的,部门负责人应在3天内以书面或邮件形式上报人力资源部,如隐瞒不报者,对部门负责人予以罚款,迟报一天罚款100元。 11 、出差:出差应提前填写出差申请单(HR007)或邮件申请,经中心总监、副总裁批准,人力资源部备案后方可生效;特殊情况未能及时进行申请的,到岗后1个工作日内来人力资源部补全书面手续或邮件申请后方可视为出差,否则视为旷工。 12、公务出访 12.1、因公务出访不能到公司打卡者,应按照要求出访前在前台填写出访记录,如遇紧急情况未能提前登记的,到岗后1个工作日内在前台补全出访明细。如无出访登记且未打卡的则视为旷工。出访明细以前台登记为准,不接受部门提交的信息。 12.2、出访申请及出访记录中要求注明拜访单位名称,外出时间和归来时间,如拜访单位未填写或填写不清造成无法登记的,视为未打卡。 12.3、如员工填写虚假信息,经查实的按旷工的2倍进行处罚。 12.4、出访员工因特殊情况当天无法登记的,由部门负责人当天代为登记。 13、事假 13.1、事假审批流程: 13.1.1请假人员到人力资源部领取请假条(HR012)进行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备案方可离开,否则,视同旷工; 13.1.2因紧急事务来不及到公司内请假的可委托部门经理进行代请假或先行口头请假,并于到岗后1个工作日内来人力资源部领取请假条进行补假,经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备案方可生效,否则视同旷工。 13.2、事假审批权限: 13.2.1员工或主管级请假1天以内(含1天)由部门经理批准,人力资源部审核; 13.2.2员工或主管级请假2天以内(含2天)由部门总监批准,人力资源部审核; 13.2. 3员工或主管级请假4天(含4天)以内由副总裁批准,人力资源部备案; 13.2. 4员工或主管级请假5天(含5天)以上由副总裁、总裁批准;人力资源部备案; 13.2. 5经理级以上人员请假2天以内(含2天)由副总裁批准,人力资源部备案。2天以上须由总裁批准,人力资源部备案。 13.3每月事假最长不超过15天,全年事假累计不超过30天。否则公司有权与之解除劳动关系。 13.4、当月事假天数累计在3天以下(不包括3天)者扣除当天的基本工资; 13.5、当月事假天数累计3天以上,除扣除当天的基本工资外,同时扣除相应天数的绩效工资。 14、病假 14.1、病假申请流程: 14.1.1请假人员应提前到人力资源部领取请假条进行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备案方可离开,否则视同旷工; 14.1.2因紧急情况来不及到公司内请假的可委托部门经理进行代请假或先行口头请假,并于到岗后1个工作日内来人力资源部领取请假条进行补假,经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备案方可生效,否则,视同旷工。 14.2、病假审批权限同事假审批权限。 14.3、病假销假条件: 14.3.1 1天以内病假需提供正规医院诊断证明、当日收费凭证发票于假满后1个工作日内来人力资源部销假,否则视同事假; 14.3.2 2天以上病假需提供区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病历及当 天的收费凭证发票(因病住院的,需提供住院证明)于到岗后1个工作日内来人力资源部销假,否则视同事假,按事假予以处理。 14.4、病假期间工资待遇: 14.4.1当月请假天数合计在3天以下(不包括3天),病假期间基本工资按60%发放。 14.4.2当月请假天数合计在3天以上(包括3天),病假期间无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按60%发放。 14.4.3病假天数合计在30天以上(包括30天),需公司与当事人双方共同到医疗部门进行相关的医疗鉴定。不符合病假条件的,公司将予以解除劳动关系;符合病假条件的,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15、有薪假:是指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或公司规定,享受正常待遇的假期。有薪假包括法定假、婚假、产假、护理假、丧假、工伤假等。 15.1、法定假定节假日 15.1.1、公司员工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 15.1.2、法定节假日安排依照国家正式发布的通知为准。 15.2婚假 15.2.1婚假享有条件: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的被正式聘用的员工。 15.2.2、婚假天数具体规定如下: 15.2.2.1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的员工结婚享有婚假5天; 15.2.2.2达到法定晚婚年龄(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的员工结婚享有婚假7天。 15.2.3、婚假应由员工本人提前15天填写请假条,经总裁批准,并经人力资源部备案后方可生效,否则视同事假。 15.2.4、婚假期间员工薪资照常发放。 15.2.5、婚假不包括休息日与法定节假日。 15.2.6、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提供结婚证复印件的,应自婚假开始一个月内将结婚证复印件交人力资源部备案,否则视同事假。 15.3、产假、哺乳假及护理假 15.3.1、产假享有条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被正式聘用的女员工。 15.3.2、符合条件的女员工享有的产假天数,具体规定如下: 15.3.2.1、从开始妊娠至第六个月末,每月享有产前检查假1次,每次1天。从怀孕第七个月初至第八个月末,每月享有产前检查假2次,每次1天。 15.3.2.2、妊娠满28周以上生产的,享受98天的产假,其中产前假15天;难产的增加15天的产假;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的产假; 15.3.2.3、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15.3.3、哺乳假享有条件:女职工生育后在其婴儿一周岁内可享受哺乳假。 15.3.3.1哺乳假时间为单胎每天1小时,最多可分两次使用。 15.3.3.2、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一胎,哺乳假时间每天增加1小时。 15.3.3.3、婴儿满一周岁后,经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确诊为体弱儿的,可适当延长女职工授乳时期,但最多不超过六个月。 15.3.4、护理假享有条件:妻子分娩,被正式聘用的男员工可享受护理假7天。 15.3.5、产假及护理假申请流程: 15.3.5.1、产假应由员工本人提前30天进行产假申请,并于休假前提供生育指标复印件和结婚证复印件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否则视同病假; 15.3.5.2、护理假须提前7天进行申请,并于休假前提供生育指标复印件和结婚证复印件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否则视同事假; 15.3.5.3、哺乳假须在产假结束开始正常工作后5个工作日内到人力资源部填写请假条提交申请。 15.3.5.4、产假、护理假必须一次休完,不得分期休假,休息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均包括在产假、护理假之内。 15.3.5.5、对于产假期满后按时上班的员工,除享受全额的生育津贴外,公司另发放三个月的生育补助1080元/月。此补助于正常上班满一个月后予以发放。护理假期间男员工薪资照常发放。 15.3.5.6、产假结束后,员工应及时到岗。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到岗的,员工应办理请假手续,按待岗处理,待岗时间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待岗期间暂不停保。如待岗三个月后仍不能到岗者,公司将停止保险关系。 15.3.5.7、产假期间员工保险费由公司缴纳,待岗期间保险费由个人缴纳。 15.4、丧假 15.4.1、丧假申请条件:有直系亲属(父母、岳父母、公婆、配偶、子女)或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去世的员工。 15.4.2、丧假申请天数,具体规定如下: 15.4.2.1员工直系亲属去世,可申请丧假3天; 15.4.2.2员工非直系亲属去世,可申请丧假2天; 15.4.2.3员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本人去料理丧事的,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可给予相应的路程假。路程超过300公里的,可多申请1天,路程800公里以上的,多申请2天。 15.4.3、丧假申请流程: 15.4.3.1丧假须由员工本人进行丧假申请,填写请假条,经批准后方可离岗; 15.4.3.2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到公司申请的可委托部门经理进行代请假或先行口头请假,并于到岗后2个工作日内来人力资源部领取请假条进行补假,经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备案方可生效,否则视同事假。 15.4.4、丧假期间员工薪资照常发放。 15.5、工伤假:是指员工在公司工作时间内,因工受伤而提出的休假。 15.5.1、工伤假期按受伤情况由人力资源部批准。 15.5.2 、工伤假申请流程参照病假申请流程。15.5.3、工伤假期间薪资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15.6、年假15.6.1年假期限: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15.6.3年休假的申请:员工应提前7天到人力资源部领取请假条进行书面申请,经副总裁(总监)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备案方可离开,否则视同旷工;15.6.4年休假可一次休完,也可分两次休完。部门负责人可根据业务情况酌情批准员工的休假方式,原则上不能因休假影响正常业务开展。15.6.6年休假认定期限为每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年休假应于当年年度休完,不得累计至其他年度。15.6.7员工请事假累计全年累计超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