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上复习课时作业.doc_第1页
语文九上复习课时作业.doc_第2页
语文九上复习课时作业.doc_第3页
语文九上复习课时作业.doc_第4页
语文九上复习课时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涉世家复习课时作业一、文学常识填空:1陈涉世家节选自 ,作者 , 朝夏阳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和 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2熟读课文,并用课文原话回答问题(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2)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3)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 。(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苟富贵,无相忘( ) 2法皆斩( )3或以为亡( ) 4置人所罾鱼中( ) 5为天下唱( ) 6楚人怜之( )7天下苦秦久矣( ) 8吴广素爱人( )9尉果笞广( ) 10并杀两尉( )三、请把“A上、B之、C之、D于、E陈胜”五项,填入下面三句的括号中。1守丞死, ( )乃入据陈。2、扶苏以数谏( )故,上使( )外将兵。3、独守丞与( )战( )谯门中。四、请据你的朗读感受,用“”为下边句子标出停顿节奏1发闾左遍戍渔阳九百人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五、阅读二三段回答。1、加点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2、词义相近的一项是( )。A、道:道不通通 得道者多助 B举:举大汁亦死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等:等死,死国町乎 公等遇雨 D数:扶苏以数涑故 数有功3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之:二世杀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 杀之以应陈涉C、其:百姓多闻其贤 惧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 皆次当行,为屯长4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斩头。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6翻译。(1)王侯将相宁有种平! (2)藉第令毋斩,而戊死者固十六七。 7、起义的导火索是: 。8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 ”,并提出了“ ”这一千古流传的表现了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课时作业一、文学常识填空: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是 (朝代)的 (人名)编辑的。2本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 ,他具有 的英雄气概。文中的“先王”是指 ,“布衣”是指 ,是 的修辞手法;“寡人”是 。秦王的换地要求看似好意,实际上是一种 行为。而唐雎的不答应实际上是一种 行为。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 ( )2唐雎不辱使命。 ( ) 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 ( )4长跪而谢之。 ( ) 5。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6岂直五百里哉。 ( )7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8否,非若是也( )四、辨析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1受地于先王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请广于君 4仓鹰击于殿上 5休祲降于天 6何至于此五、下面几句中的“之”与“皆布衣之士也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句于有(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天子之怒,伏尸百万。D肉食者谋之。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三、课内阅读(段三)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以头抢地耳( ) 免冠徒跣( ) 怫然( ) 休祲(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臣未尝闻也( )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天下缟素( ) (4)休祲( )4文中写了哪几种人的“怒”?其后果各是什么?5本段表现了唐雎什么样的精神?6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 与臣而将四矣。 7、下列举两个我国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隆中对复习课时作业一、文学常识填空:1三国志是部 史书,共65卷,人们把它和 、 、 、 、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2陈寿是 朝人, 学家。“隆中对”的“对”是 的意思。 3熟读课文,结合内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 ,最终的策略目标是 。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外交方面的方针是 。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 ;另一路是 。二、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该字的意思。1因屏人曰( ) 2好为梁父吟 ( ) 3枉驾顾之( ) 4遂用猖蹶( ) 5,先主遂诣亮( ) 6民殷国富(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2奸臣窃命( )3此人可就见( ) 4将军宜枉驾顾之( )5由是先生遂诣亮( ) 6主上蒙尘( )7内修政理( ) 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四,阅读课文第四段回答。1、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停顿(标一处)。A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 写出与“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相照应的句子。3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最终目标是 ,战略方针是 。4下列对本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此段中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并提出了刘备应对的策略。B充分赞扬了曹操和孙权的军事才能,希望刘备暂时避开其锋芒。C从地势、资源等方面分析荆、益二州,为刘备勾画未来蓝图。D本段表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5、创新题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主要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 东和: 七擒: 北拒: 火攻: 排八阵: 出师表复习课时作业一、文学常识填空:1诸葛亮,字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 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政治家、军事家。其文学成就主要以 著称。著有诸葛亮集。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段对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忠贞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 , 。”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文中的“ , ”意思一致。二、阅读五至七段然后回答问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2)可计日而待也( )(3)臣本布衣( ) (4)不求闻达于诸候( )(5)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6)深入不毛(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选出卜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项( )A、悉以咨之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B今南方已定是亦不可以已乎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问君何能尔 D亲贤臣,远小人幽泉怪石,无远不到4请概括选文第段作者提出的建议:答: 5第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第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6 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7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临危委任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8第一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两汉的历史教训?9 第三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巾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浯回答.10.创新题。“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朗开济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诗中隐含了一个典故、两篇文章名,它们分别是:词五首复习课时作业一、文学常识填空。(1)望江南又名、,选自,作者,是晚唐诗人、词人,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2)秋思选自 ,作者,代著名文学家、家,其著作有一。(3)江城子密州小猎选自 作者,他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词作 ,其中的名句是: 。(4)武陵春作者,选自。她的作品集现今流传的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字,号。其词作品集为 。二按要求默写原文。出师表里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是: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 , ?陈涉世家中最能体现陈胜反抗精神的句子是 。古人说“愁”:愁有长度,李白说:“白发 ,缘愁似个长。”愁有质感,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愁还有重量,李清照的愁是“只恐 , 。”三、课内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回答下面问题:1写出与李清照在词的创作风格上届于同流派的词人两名。答:、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武陵春一词应是词人哪个时期的作品?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一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答:一4武陵春写情生动,有实写的细节,有虚写的情景,请分别找出。答:5武陵春与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相比,两者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答:三、课内阅读秋思1、用“”划分下画诗句的朗读节奏。长烟落日孤城闭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卜”、“霜”等词浯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问既表达将:上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山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词的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请写出一个表现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一 观刈麦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 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 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二 月夜1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 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 三 商山早行1 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 ,2 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 四 卜算子咏梅1 词中描绘梅花生长的严酷环境的词句是- 2 词中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的词句是- 3 古诗词中有大量受人欢迎的有关“花”的名句,请写出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五 破阵子1 词中用特定的景物点明时令的词句是- 2 词中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春景的句子是- 六 浣溪沙1 词中暗示暮春节令,同时描绘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的词句是 2 词中以由南到北的空间转换从宏观上描绘乡村繁忙、热闹景象的句子是 3 词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是七醉花阴1 词中描写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的句子是 2 词中写词人思念丈夫却又不得团聚,自己独处,寂寞冷清的句子是 , , 3 词中明写赏菊饮酒,实为写词人无法排遣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 , 2 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3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 九 山坡羊骊山怀古 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是 , , , 十 朝天子咏喇叭 曲中运用夸张手法,对封建社会作了“灰飞烟灭,必然灭亡”的预测的语句是 , , 第一单元复习课时作业一,基础。 l.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数风流人物_ 披蓑衣_稍xn_风骚冻jing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_雨说中“雨”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的诗句:_ 4心园春 雪的体裁是_,其中“沁园春”叫_,题目是_。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全篇的主旨句是_,_。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 5.请写出冰心春水(三三)的主旨。 春水(三三)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_二、阅读心园春 雪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句中指_。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3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4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_、_、_、_。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5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_。三、课外阅读。再别康桥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 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诗中用了哪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其作用是什么?3. 诗人为了表达感情运用了哪些客观物象?4. 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第二单元复习课时作业(一)一.下面语段有语病,请按要求改正.当我们骑马越过崇山峻岭驶向阿根廷一侧的时候,在参天大树形成的绿色拱顶下碰到了一个障碍。那是一棵大树的根,比我们的坐骑还高,它阻断了我们的去路。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起用了斧子,才得以通过。(1)句子成分残缺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改法: (2)搭配不当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改正: 二.请仿照第一句,将下面两句补充完整。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一笔绿意。我不是 ,而是 为 。三.请在下面横线上分别填写含“雪”“雨”两字的古诗文。(4分)()峰回路转不见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初春小雨)(),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孤舟蓑笠翁,。(柳宗元江雪)四.阅读敬业与乐业3至5段回答。 1、选文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2、选文使用了哪些类型的论据?论证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文段选用了孔子和百丈禅师两个论据,只留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4、请在写出孔子的两句名言。 五.请填写下列诗句 远和近 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14.诗中有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6分)15.文中的意象分别指什么?(6分)16.诗歌思考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很显然,人与人的距离不可能远与人与云的距离,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6分) 17.试着想想诗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愿望?(6分)第二单元复习课时作业(二)一、阅读训练。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负的事,达观的人看来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法逃躲啊!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灾、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躲避?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就永远不能解除了。1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_2请用原文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一致的一句。_4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分别用10个字以内回答)(1)“卸却”责任指_。(2)“解除”责任指_。5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_6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_ 第三单元复习课时作业(一)1、 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惘然(wng)嗤笑(ch)阴晦(hu) B恣睢( su) 胆怯(qi) 给予(j) C狗吠(fe) 戳穿(cu)妒忌(d ) D诧异(ch) 过瘾(yn)拮据(j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鄙夷 隔膜 撅断 朦胧 B.恣睢 跌落 皱痕 煞白C. 阔绰 瑟索 栈桥 萧索 D.一缕 书声朗朗 打拱 嚼着3下面句子中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B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C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D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语言流畅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B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C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D只有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5.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故乡-徘徨 B曹文轩孤独之旅一草房子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羊脂球D黄蓓佳一心声儿童时代6.默写。鸡声茅店月, 。商山早行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燕子来时新社, 。破阵子 ,村南村北响缲车。浣溪沙莫道不消魂, , 。醉花阴二、阅读理解故乡55段回答。1文中的“他”是指 ;“我”是指 。 A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B作者鲁迅 C小说情节的串讲人2分析下列外貌描写蕴含的深刻含义。(1)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2)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4)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 选文从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这些肖像描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此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第三单元复习课时作业(二)三、阅读我的叔叔于勒39到48段回答。1下边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一句同文中画线的句子有相同的表达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