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 1.1.1 化学实验安全 过滤和蒸发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解析: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C项防止漏气。答案:B2(对应考点一)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迅速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洗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解析: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洗,防止浓硫酸稀释放热而灼烧皮肤,A项正确。取用药品时,要先观察其标志,防止发生危险,B项正确。有些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如试管;有些需垫石棉网加热,如烧杯、烧瓶;有些不能加热,如量筒,C项不正确。闻化学药品时,不能使鼻子凑近,防止中毒,D项正确。答案:C3(对应考点二)下列有关过滤实验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相互接触B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相互接触C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烧杯口相互接触D为加快过滤,使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解析:A、B、C三个选项是过滤操作中“三靠”的基本内容,所以必须互相接触;D项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会使滤纸破裂而造成漏液。答案:D4(对应考点二)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的正确操作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C等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D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解析:为达到提纯的目的,要过滤后使滤液澄清,然后再蒸发,而加热至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答案:D5(对应考点三)为了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MgCl2、MgSO4,可选用Ba(OH)2、盐酸和K2CO3三种试剂,按下列步骤操作:(1)写出三种试剂的化学式:A_,B_,C_。(2)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_,加入过量B的目的是_,加热煮沸的目的是_。(3)操作是_,操作是_。解析:要使杂质一一除去,必须考虑到所加试剂是过量的,而且过量的试剂在后面步骤中必须除去,要除去Mg2,可用含OH的试剂,除SO可用含Ba2的试剂,故先加入Ba(OH)2。加入的过量Ba(OH)2中的Ba2可用K2CO3除去,过量Ba(OH)2中的OH,以及过量K2CO3中的CO,可用稀盐酸除去,最后加热煮沸可除去HCl。答案:(1)Ba(OH)2K2CO3HCl(2)除尽Mg2和SO除尽过量的Ba2使HCl挥发(3)过滤蒸发高中化学 1.1.2 蒸馏和萃取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以下实验装置一般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A只有B只有C只有 D解析:是蒸馏,用于分离互溶而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为蒸发,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的方法;为过滤,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D项正确。答案:D2(对应考点一)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盛满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自来水中C冷水从冷凝器上口入,下口出D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解析:蒸馏烧瓶中不可盛满自来水,A不正确;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不正确;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流向应为下口进水,上口出水,C不正确。答案:D3(对应考点二)选择萃取剂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大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小解析:假设要用溶剂A将溶质X从溶剂B中萃取出来,A应具备的基本性质是:与B互不相溶;X在A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B中的溶解度;X与A不发生化学反应。答案:B4(对应考点二)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A上层液体经漏斗下口放出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解析:为确保分离效果,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分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内的液体自然流下;振荡后由于溶液体积要发生变化,需旋开活塞放气。答案:C5.(探究题)(1)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A11.51981.11A、B互溶,且均易溶于水B17.92901.26据此分析,将A和B相互分离的常用方法是_(填“过滤”、“蒸发”、“萃取”、“分液”、“蒸馏”等)。(2)除去Na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蒸发、结晶、_。(3)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_。解析:(1)A、B两种液体相互溶解且沸点差别较大,应选择蒸馏的方法将二者分离。(2)NaNO3和KNO3均是易溶于水的固体,因此考虑结晶法分离。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于水,得到NaNO3的饱和溶液,然后蒸发,使溶剂水减少,因为KNO3的量少还没有达到饱和,不会析出KNO3,而NaNO3已达到了饱和,将析出NaNO3,趁热过滤,就能将两者分开。(3)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即要除去SO而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离子,因此要加入过量BaCl2或Ba(OH)2溶液,然后再加入K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BaCl2或Ba(OH)2,最后加盐酸将过量的K2CO3转变为KCl。答案:(1)蒸馏(2)溶解过滤(3)BaCl2或Ba(OH)2、K2CO3、HCl高中化学 1.2.1 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表示物质的数量单位B1 mol氢的质量是2 gCO2的摩尔质量是32 gD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微粒 解析:物质的量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不是物质的质量,也不是物质的数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项错误;B项中“氢”指代不明确,无法确定其粒子种类,B项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C错误;把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所以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微粒,D正确。答案:D2(对应考点一)双选题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是()A1 mol OH的质量为17 g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 g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 g解析:A项中1 mol OH的质量为(161me)g17 g(由于e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B项单位应为g/mol;C项没有指出以g/mol为单位,也没有指出在数值上相等;D项中可用1 mol Na的质量除以1 mol Na的原子数,求得每个钠原子的质量。答案:AD3(对应考点二)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C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D0.5N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解析:32 g O2的物质的量是1 mol,1 mol O2含有2 mol O,氧原子数目为2NA,A错误;每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B正确;1 mol H2O中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为NA,C正确;0.5NA Cl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D正确。答案:A4(对应考点二)1.28 g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2041022,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A64 gB64C64 g/mol D32 g/mol解析:1.28 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n0.02 mol,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M64 g/mol,C正确。答案:C5(探究题)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反应MgH2SO4=MgSO4H2(1 mol Mg置换出1 mol H2),设计测定镁原子摩尔质量的实验,简易装置如图,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质量为0.24 g。镁条完全反应后,用量筒收集水,体积为0.25 L(已知此条件下H2的密度为0.08 g/L)。(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镁的摩尔质量。(3)若将铜丝换成铁丝,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偏小还是不变?解析:(1)两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一会儿,如观察到广口瓶中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放开手后有一段水柱高出液面,表明装置不漏气。(2)水的体积为0.25 L,说明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是0.25 L,氢气的质量为0.08 g/L0.25 L0.02 g,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02 g2 g/mol0.01 mol,因为1 mol Mg置换出1 mol H2,所以参加反应的Mg的物质的量也是0.01 mol,故镁的摩尔质量为0.24 g0.01 mol24 g/mol。(3)铜丝换成铁丝,则铁丝也会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生成的氢气偏多,故计算出的镁的摩尔质量就偏小。答案:(1)见解析(2)24 g/mol(3)偏小高中化学 1.2.2 气体摩尔体积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 C标准状况下,1 mol四氯化碳所占的体积是22.4 LD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解析:A项,没有指明物质所处的状况,错误;B项,没有指明物质所处的状态,错误;C项,四氯化碳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错误;D项,是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应用,正确。答案:D2(对应考点一)在标准状况下,与12 g H2的体积相等的N2的()A质量为12 gB物质的量为6 molC体积为 22.4 L D物质的量为 12 mol解析:12 g H2的物质的量为6 mol,因二者体积相等,所以N2的物质的量也为6 mol,B正确,N2的质量为:28 g/mol6 mol168 g,A错误;体积为 22.4 L/mol6 mol134.4 L,C错误。答案:B3(对应考点二)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H2和CO2气体,具有相同的()A分子数 B原子数C质量 D摩尔质量解析: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A正确;每个H2分子中有2个原子,CO2分子中有3个原子,原子数目不相等,B不正确;H2和CO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 g/mol、44 g/mol,其对应质量也不同,C、D不正确。答案:A4(对应考点二)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可忽略不计)。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解析:等质量的H2与He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n(H2)n(He)2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其体积关系为V(H2)V(He)21,C、D均不正确;B中氦气应为单原子分子。答案:A5(探究题)对一定量气体体积的探究。(1)已知1 mol不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体积:化学式条件1 mol气体体积/LH20,101 kPa22.4O20,101 kPa22.4CO0,101 kPa22.4H20,202 kPa11.2CO20,202 kPa11.2N2273,202 kPa22.4NH3273,202 kPa22.4(2)从上表分析得出的结论: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_。1 mol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体积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相等。(3)理论依据:相同条件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原因是:_,_。(4)应用:在标准状况下,4 g O2的体积为多少升?(写出计算过程)解析:(2)从(1)的数据可以看出: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都约为22.4 L;1 mol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体积不一定相同。(3)因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分子间距离几乎相同,所以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4)4 g O2的物质的量n(O2)0.125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25 mol22.4 L/mol2.8 L。答案:(2)22.4 L不一定(3)气体分子数目相等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距离几乎相等(4)V(O2)nVmVm22.4 L/mol2.8 L高中化学 1.2.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将4 g NaOH溶于水配成50 mL溶液,取出5 mL,这5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2 mol/LB1 mol/L C0.1 mol/L D0.05 mol/L解析:c(NaOH)2 mol/L,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5 mL,其物质的量浓度仍然是2 mol/L。答案:A2(对应考点一)5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4.4 mol/L,密度为1.24 g/mL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A35% B70%C17.5% D0.035%解析:w(H2SO4)100%35%。答案:A3(对应考点二)如图表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其中有错误的是()解析:定容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答案:C4(对应考点二)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称量4 g NaOH配制0.1 mol/L NaOH溶液1000 mL时,砝码错放左盘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解析:A项俯视刻度线,将会使量得盐酸的体积小于计算值,导致浓度偏低;B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将会导致加水量增多,使溶液浓度偏小;C项由于所称NaOH固体的质量为整数,不需移动游码,故称得固体NaOH的质量是准确的,不会影响到配制溶液的浓度;D项因热胀冷缩之故,会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在冷却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答案:D5(实验题)下图为配制250 mL 0.2 mol/L Na2CO3溶液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中称得Na2CO3_g。(2)玻璃棒在两步中的作用分别是_、_。(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A某同学在第步观察液面时俯视_;B没有进行操作步骤和_;C在第步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_。解析:(1)n(Na2CO3)c(Na2CO3)V(Na2CO3)0.2 mol/L0.25 L0.05 mol,m(Na2CO3)n(Na2CO3)M(Na2CO3)0.05 mol106 g/mol5.3 g。(2)在第步中,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Na2CO3固体的溶解; 在第步中,用玻璃棒引流,可防止Na2CO3溶液流到容量瓶外。(3)在误差分析中,一定要紧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即cn/V。如果在第步观察液面时俯视,V偏小,结果偏高;如果没有进行操作步骤和,n偏小,结果偏低;如果在第步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n偏小,结果偏低。答案:(1)5.3(2)搅拌引流(3)偏高偏低偏低高中化学 2.1.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NaHCO3BCu2(OH)2CO3CNaClDNa2CO3解析:A项属于酸式盐,B项为碱式盐、铜盐,C项不属于碳酸盐。答案:D2(对应考点一)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小苏打食盐水石灰水NaOH液态氧KClO3A碱B纯净物C盐 D混合物解析:为纯净物,属盐类;为混合物;为混合物;为纯净物,属碱类;为纯净物,属单质;为纯净物,属盐类,故分类正确的为C项。答案:C3(对应考点二)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ANa2CO3NaOH BCaCO3Ca(OH)2CNaNO3NaCl DFeSO4CuSO4解析:Na2CO3与Ba(OH)2、Ca(OH)2等反应可一步生成NaOH。答案:A4(对应考点二)某同学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复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解析:Fe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NaOH溶液与稀盐酸、CO2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CO2与C能够发生化合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答案:B5(实验题)请按图所示进行化学实验,实验完后对试剂及实验现象归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和归纳而得出的结论有:_。_。_。_。(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_。_。_。_。解析:上述8个实验所涉及到的物质类别分别为:稀硫酸和稀盐酸代表酸类;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和氧化铜代表金属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铁、铜、镁、锌代表金属;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BaCl2代表盐。所以这8个实验就是验证酸的三种化学通性。它们的反应情况分别是:酸与金属的反应答案:(1)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跟某些盐反应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反应酸并不是跟所有金属都反应(2)盐酸可用于除铁锈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BaCl2溶液可用于检验SO的存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合理即可)高中化学 2.1.2 分散系及其分类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胶体与溶液的区别。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溶液中溶质若是蔗糖,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不向某一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答案:D2(对应考点一、二)双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同种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的电荷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解析:A项,胶体属于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D项,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答案:BC3(对应考点二)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C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沙洲解析: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丁达尔现象;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是胶体的聚沉;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是复分解反应;海水与河水交界处形成沙洲与胶体的凝聚有关。答案:C4(对应考点二)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B胶体有布朗运动C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粒子间相互排斥D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粒子小,不受重力作用解析:由于胶体中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胶体的粒子间相互排斥,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胶体粒子不容易凝聚,而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故可长时间保存。答案:C5(实验题)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能使胶体微粒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微粒带_(填“正”或“负”)电荷。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解析: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会生成沉淀;获得Fe(OH)3胶体的正确方法即是丙同学的操作。验证胶体的最简单的操作是采用丁达尔效应。由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因此通电后,带正电的Fe(OH)3胶体粒子向负极区靠近,导致负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由于加入的Na2SO4中的SO带有负电荷,易中和Fe(OH)3胶体粒子表面的正电荷,而使之发生聚沉。答案:(1)丙 (2)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3)正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高中化学 2.3.1 氧化还原反应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得到电子的物质被还原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物质C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物质首先被氧化,另一种物质再被还原的反应D只有氧化没有还原的反应是不存在的解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二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答案:C2(对应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ACl22KBr=Br22KClB2NaHCO3Na2CO3H2OCO2C4Fe(OH)2O22H2O=4Fe(OH)3D2Na2O22CO2=2Na2CO3O2(提示:Na2O2中的氧为1价)解析:阴影部分表示排除四大反应类型后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3(对应考点二)下列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解析:A项Fe2O3被还原;B项不用“、”号表示;C项得到23e,失去32e,标注错误。答案:D4(对应考点二)已知以下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2AlFe2O3Al2O32Fe(1)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情况。_。(2)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解析: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从上式中看出,每生成1 mol O2转移4 mol电子。答案:(1) (2)4 mol5(探究题)(1)A图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请在A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反应:H2CuOCuH2O所属的区域。(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也可用B图表达。其中为化合反应,则为_反应。写出有水生成的符合反应类型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解析:(1)H2CuOCuH2O属于置换反应,而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为化合反应,则为分解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为置换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且有水生成,如HClNaOH=NaClH2O。答案:(1)(2)分解NaOHHCl=NaClH2O(或其他合理答案)高中化学 2.3.2 氧化剂和还原剂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双选题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它们能发生下列反应:A2B=B2AA2C=C2AB2C=C2BC2D=D2C由此可推知,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氧化性:A2B2C2D2B氧化性:D2C2B2A2C还原性:ABCDD还原性:DCBA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是根据上述关系,由知,氧化性:A2B2,还原性:BA;由知,氧化性:A2C2,还原性:CA;由知,氧化性:B2C2,还原性:CB;由知,氧化性:C2D2,还原性:DC。综合可得,氧化性:A2B2C2D2,还原性:DCBA。答案:AD2(对应考点一)根据反应式:(1)2Fe32I=2Fe2I2,(2)Br22Fe2=2Fe32Br,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ABr、Fe2、IBI、Fe2、BrCBr、I、Fe2 DFe2、I、Br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由反应式(1)知,还原性:IFe2;由反应式(2)知,还原性Fe2Br,故还原性IFe2Br。答案:B3(对应考点二)下列微粒中,只有氧化性的是()S2Fe2Fe3SHNaMgA BC D解析:元素在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S2在最低价,Fe2处于中间价,Fe3是最高价,S在中间价态,H在最高价,Na在最高价,Mg处于最低价,所以选C。答案:C4(对应考点二)用0.1 mol/L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将2103 mol的XO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1 B2C3 D4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设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则有0.1 mol/L0.03 L(64)2103 mol(7x),解得x4。答案:D5(探究题)现有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O2、Mg、CO、WO3、W、CO2。请回答下列问题:(1)、四种物质中常用作还原剂的有_(填序号)。(2)请将、对应物质填入下列横线上,以组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_(3)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汽车都已经装上了如图所示的尾气处理装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尾气中两种主要的有毒气体反应生成两种无害气体,两种无害气体均为空气中的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中_是氧化剂。解析:(1)Mg是活泼金属,CO是低价态的化合物,二者常用作还原剂;(2)据题干中四种物质可判断,该反应为3COWO3W3CO2;(3)由示意图知两种有毒气体为CO和NO,两者反应生成的无害气体均为空气中的成分,即为N2和CO2,化学方程式为2NO2CON22CO2,在该反应中CO作还原剂,NO作氧化剂。答案:(1)(2)3COWO3W3CO2(3)2CO2NON22CO2NO高中化学 3.1.1 金属与非金属、酸、水的反应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一小块金属钠长时间置于空气中,可能有下列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变成白色粉末变暗变成白色固体变成液体 ABC D解析:钠在空气中发生如下变化: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反应现象为:钠由银白色变暗,之后变成白色固体(NaOH),白色固体潮解变成液体,与空气中的CO2、H2O结合形成白色晶体(Na2CO310H2O),最后晶体风化,变成白色粉末(Na2CO3)。答案:B2(对应考点一)2.3 g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的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 g固体,由此判断其产物是()A只有Na2O B只有Na2O2C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解析:若2.3 g钠全部生成Na2O,质量为3.1 g;若2.3 g钠全部生成Na2O2,质量为3.9 g,因为3.1 g3.5 g3.9 g,故氧化产物应为Na2O和Na2O2的混合物。答案:C3(对应考点二)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苯的密度为0.88 g/cm3,与水互不相溶,且不与钠反应)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为()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浮下沉解析:苯与水互不相溶,且钠的密度介于苯和水之间;加入钠后,钠处在苯与水的中间。由于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附着在钠的周围,浮力增大,钠上浮进入苯层,氢气放出后,浮力减小,钠又回到水层, 这样上浮下沉至反应完全。答案:D4(对应考点二)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稀水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HCl BK2SO4CMgCl2 DCuCl2解析:在考虑钠与碱、盐水溶液反应的问题时,注意钠与水反应的同时,还要考虑生成的NaOH与溶液中溶质的反应。钠与四种溶液反应都生成氢气;CuCl2溶液中会有蓝色沉淀生成,只有氯化镁溶液中可生成白色沉淀。答案:C5(实验题)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有氢气生成,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检验生成的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干燥管C内盛放的药品是_和_(填化学式)。干燥管的_(填“m”或“n”)端与g导管相连接。(3)在D处画出用试管收集氢气的装置图(所需其他仪器自行选择)。(4)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_。解析:考虑到H2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因此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检验H2可采用“爆鸣”实验。答案:(1)3Fe4H2O(g)Fe3O44H2(2)CaCl2CaOn(3)(4)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的是H2高中化学 3.1.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金属中,遇到盐酸或强碱溶液均能放出H2的是()ACuBMgCFe DAl解析: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溶液反应放出H2的为Al。 答案:D2(对应考点一)质量相同的两份铝粉,第一份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在同温同压下放出气体的体积比是()A12 B21C14 D11解析:由2Al6HCl=2AlCl33H2和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Al与H2的数量关系相同,质量相同的铝与足量的酸碱溶液反应生成的H2相同。答案:D3(对应考点二)标准状况下,3.25 g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x L氢气,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AZn2HCl=ZnCl2H21 mol 1 mol325 g x LBZn2HCl=ZnCl2H265 g 1 L325 g x LCZn2HCl=ZnCl2H21 mol 22.4 L005 mol x LDZn2HCl=ZnCl2H265 g 1 mol325 g x L解析:比例式应注意单位要“上下一致,左右对应”。答案:C4(对应考点二)在5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铝粉,反应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A1.0 mol/L B2.0 mol/LC1.5 mol/L D3.0 mol/L解析: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mol 67.2 L n(NaOH) 33.6 Ln(NaOH)1 mol,c(NaOH)2 mol/L。答案:B5(实验题)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1)A中试剂为_。(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4)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解析:铝镁合金中二者与酸都反应,但铝和碱反应镁不反应,所以A中的试剂应选择NaOH溶液。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利用产生的氢气求解,Arm/n,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未洗涤固体,则残留物质量偏大,铝的质量偏小,结果偏小。答案:(1)NaOH溶液(2)2Al2NaOH2H2O=2NaAlO23H2(3)(4)偏小高中化学 3.2.1 钠的重要化合物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双选题关于Na2O2与CO2、H2O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Na2O2与CO2反应中,Na2O2只作还原剂,CO2作氧化剂BNa2O2与H2O反应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Na2O2与CO2反应中,1 mol Na2O2转移2 mol电子DNa2O2与水反应中,1 mol Na2O2转移1 mol电子解析:Na2O2与CO2、H2O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且1 mol Na2O2反应均转移1 mol电子。故选B、D。答案:BD2(对应考点一)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BNa2O2Na2CO3CNaOHNa2CO3 DNa2O2NaOHNa2CO3解析:由题意可知,首先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生成H2O和CO2各1 mol;然后H2O和CO2与Na2O2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CO2和H2O完全反应需消耗2 mol Na2O2,但题中只有1 mol Na2O2,应优先考虑与CO2的反应:1 mol Na2O2先与1 mol CO2反应,生成1 mol Na2CO3和0.5 mol O2。最后残留的固体是Na2CO3。答案:A3(对应考点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解析:A项,CaCO3CO2H2O=Ca(HCO3)2,产物与NaHCO3不反应。B项,发生反应:COH=HCO,不生成CO2。C项,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NaHCO3产生的CO2多。D项,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时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中消耗H2O,且生成的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速公路收费站务员工作策略与时间管理
- 运营模式创新与业务增长
- 发型师持续学习与技能提升的重要性
- 绩效考核与职业成长相辅相成方案
- 项目团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
- 出租车司机工作计划详解
- 平川三区停水通知书
- 广东学生疫情开学通知书
- 广丰学生开学通知书
- 广州大排档整改通知书
- 校园不文明行为实训记录
- 无人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监控与追踪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招聘社区工作者50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毕节市中医医院招聘暨人才引进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78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独家代理商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plc电气自动化笔试题及答案
- 跌倒护理安全培训课件
- 银行理财产品线上营销方案
- 2025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矿车驾驶安全培训
- 快消品市场费用规划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