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件(43张).ppt_第1页
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件(43张).ppt_第2页
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件(43张).ppt_第3页
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件(43张).ppt_第4页
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件(4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12课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课堂小结 建通史 重点诠释 考点全解 创新演练 大冲关 新知预习 巧设计 自读教材 填要点 一 断发易服 1 服饰的变化 1 原因 鸦片战争前后 传入中国 清政府对制度实行改革 民国政府颁布的形制 西式服饰 官定服饰 男女礼服 2 特点 先民间仿效 后政府改革 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3 影响 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 和经济能力 随心所欲地选择服饰 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 和的出现 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长袍马褂 审美情趣 中山装 旗袍 2 断发 和不缠足运动 1 特点 断发 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 2 断发 1910年 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 之后 民国政府发出 剪辫通令 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3 不缠足运动 原因 西方思想的影响 进程 维新人士倡导发起 成立了 不缠足会 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政治色彩 辛亥革命 民主平等 女权运动 二 报刊与电影1 报刊 1 出现 19世纪 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2 发展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 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 民众开始有了 的观念 1872年创刊的 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1884年 申报馆创办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新闻 申报 点石斋画报 3 高涨 维新运动中 报纸成为宣传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以后 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 电影 1 19世纪末 电影传入中国 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 政治纲领 2 1905年 京剧短片 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影片 3 1913年 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4 1931年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摄制完成 3 作用及时传播 娱乐生活 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定军山 难夫难妻 歌女红牡丹 时事信息 三 移风易俗1 日常礼仪的革新 1 古代礼仪 在纲常礼教束缚下 古代中国人形成了一套体现的日常礼仪 2 革新 民国之初为了体现精神 废除跪拜 作揖等礼节 代之以鞠躬 握手 礼仪的简化 显示出平等 自由等文明精神 贵贱尊卑 民主共和 2 婚姻风俗的变革 1 原因 和国民革命洪流 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2 范围 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以及官宦人家 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3 丧葬礼俗的变化19世纪中期开始 西方文明 卫生 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的注目 新文化运动 知识层 4 对生活变迁的认识 1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 这些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 折射出和民主意识 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 2 由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 在广大内地农村几乎看不到新生活气息 闭塞和贫穷依然是下层民众普遍的生存状态 人文精神 不平衡 合作探究 提认知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第二次婚姻 1902年元旦 蔡元培迎娶黄仲玉 时 他提出了五个条件 第一 是不缠足的女性 第二 是识字的 第三 是男子不得娶妾 不能娶姨太太 第四 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 第五 就是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近代婚姻风俗的变化 通过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婚姻风俗变革的认识 提示 随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反对以及西方观念的传入 沿袭已久的婚姻习俗受到冲击 一批受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 主张婚姻自主 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 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近代婚姻习俗的变化 体现着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的巨大变革 婚礼本身的变化即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印记 串点成面 握全局 一 近代服饰风格和社会习俗演变的特点 1 从地域看 由通商口岸城市 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2 从过程看 从西方引进 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 且中西 新旧并存 甚至中西合璧 相互渗透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3 从水平看 断发运动迅速 且彻底 不缠足运动虽然起步早 可是进展缓慢 并且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 4 从动力看 每一次服饰 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 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1 近代以来 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a 长袍马褂b 咖啡店c 中山装d 西服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 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 可排除a b d三项 而中山装是孙中山根据西方服饰并结合中国人的服装而设计的 答案 c 二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1 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 进入近代社会 西方国家把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过来 对中国的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 2 中国政府政策的影响 清政府在人口众多 交通便利 经济繁荣地区开办商埠 发展近代工商业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 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3 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 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4 政治运动及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 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 如维新派主张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辛亥革命前后 这一主张得到进一步实施 2 申报 自由女子之新婚谈 有这样一段关于 文明婚礼 的描述 梳一东洋头 披件西式衣 穿双西式履 昂然登舆 香花簇拥 四无障碍 无须伪啼假哭 扶持背负 宣读婚约 互换戒指 才一鞠躬 即携手而归 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出现这种婚礼的原因不包括 a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b 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c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解析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及1956三大改造完成 从题干上来看 婚礼习俗的变化主要是在近代 在辛亥革命前后就已经发生变化 所以c项不能反映其出现变化的原因 而其他三项都是婚俗变化的重要原因 答案 c 典题例析 例1 2012 浙江高考 1862年6月26日 上海新报 一则某商行售卖 外国杂货 的广告云 新到什锦饼干 酸果 洋醋 吕宋烟 白兰地 小面镜仔 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 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材料 甄别材料内容及相关信息 关键是抓住时间 1862年 地点 上海 媒介 上海新报 内容 外国杂货 等信息进行思考 依据 外国杂货 的广告及其具体内容可知 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题组冲关 1 下列歌谣中 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 结婚证书当堂读 请个前辈来证婚b 文明洋伞小包裹 长统洋袜短脚裤c 辫线斜拖三尺短 之乎者也说荒唐d 改良的头 改良的花 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a项体现了婚姻自由 b项体现了服饰的改变 d项体现了禁止缠足 c项中 辫 之乎者也 体现的是顽固派守旧的现象 答案 c 2 民国乌青镇志 卷19 风俗 载 间有先由男女同意 始行请示父母 互换饰物 再挽冰人 指媒人 行传经纳采之礼 这说明当时乌青镇 a 自由恋爱成为时尚b 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c 市民生活新旧交织d 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近代礼仪习俗变化的特点 材料中的 先由男女同意 说明恋爱尊重个人意愿 是新思想的体现 而 请示父母 挽冰人 指媒人 行传经纳采之礼 说明婚俗仍遵循传统 故选择c项 答案 c 典题例析 例2 2011 浙江高考 据地方志记载 民国时期某城市 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 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 城市尚且如此守旧 更不要说乡村c 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 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解析 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 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相当繁琐 习俗的演变 城乡差异巨大 b项是正确的推断 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 从材料中 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 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 答案 a 题组冲关 3 据19世纪晚期出版的 瀛儒杂志 记载 近来风俗日趋华靡 衣服潜移 上下无别 而沪上尤甚 洋泾浜负贩之子 猝有厚获 即御狐貉 炫耀过市 真所谓 彼其之子 不称其服 也 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平等思想的传播 通商口岸的开设 民主政权的建立 商品经济的发展a b c d 解析 材料大意是近来社会风俗日益华丽奢靡 服饰变化较大 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的人变得没有差别 尤其是在上海 即使是原来被视为低贱的仆役 小贩 有了钱也会穿戴阔绰 徜徉街头 出入欢场 而人们对此也已习闻习见 不再感到惊怪 据此 本题中 说法正确 民主政权的建立 与19世纪晚期实际不符 故本题选d项 答案 d 4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 20世纪20年代初 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 当时有人撰文指出 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 惟旗袍之名 若有宗社党 满清贵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