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数学论文.doc_第1页
2013数学论文.doc_第2页
2013数学论文.doc_第3页
2013数学论文.doc_第4页
2013数学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泰州市塘湾实验学校初中部 殷 炳 霞2013-9-11摘要:本文针对城郊结合部一所实验学校的学生进入初中时“学困生”较多,结合具体事例,从多角度分析原因:“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缺少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爱,失去自信;他们独立思考的本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被扼杀,不会思考;他们由于内向性格等原因,不会不问。根据具体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老师如何看待“学困生”,如何让“学困生”跟班学习,如何让一般学生不能成为新的“学困生”?关爱从点滴做起;思考舍得花时间;变教学为教问。关键词:“学困生”; 关爱;思考;学问现状:笔者在城郊结合部一所实验学校任教初中数学,多年来教学实践感到:“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 缺少关爱,失去自信刚进入初中的的少部分学生是由于在小学里过早缺少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爱。这些学生中有的是外来务工子弟,有的是单亲家庭子女,有的是家长文化较少,由于城郊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像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这些孩子的家长有的只顾挣钱,有的父母只图自己玩耍,有的缺乏教育子女的方法,造成家长对孩子缺少真正的关爱、疏于管教。这些孩子进入学校后,如果老师再不去关心他们,时间长了,学习成绩差了,他们会失去自信。我曾接教刚进入初一的学生,开学第一课,对他们进行初中数学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无意问一学生:“”,这位过了很长时间,憋出两个字:“不会”,耐着性子,再问:“假如你身上有8元钱,你妈又给你3元,你有了多少钱?”他说:“我爸妈没没给过钱”,我无语,班上同学哄笑:呆子、呆子,课后,我了解到,这孩子在小学一年级就被同学、老师戏称为“呆子”,后来,老师不管他了,听之任之,家长也不奢望,久而久之,这孩子就自我否定,无赖的过起了“呆子”的生活。诸多原因造成城郊结合部的实验学校像这样的“呆子”有许多。由于混了小学六年,他们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就更加觉得自己呆了,不可救药了,就这样,“呆子们”越来越自卑、懒惰,如果教他们的老师对他们失望,懒得管他们,他们最终会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变得真呆了。二、 扼杀本能,不会思考小孩生来就会动,譬如:生来就会吮吸母乳。起初是无意识的,渐渐的就会模仿大人的动作,模仿是人思维活动最初始的阶段,后来小孩思维逐渐由朦胧向清楚转化,慢慢的学会联想,撕纸片撒飞、看图片以至于遇到一些感兴趣的人和事都会笑出来,这就是人的本能。他们带着好奇、欣喜、对未来的想象到校上学,成为学习的人,然而这种独立思考的本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被扼杀了,被扼杀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个性差异,进入学习状态有慢有快,特别是数学学习,要从生活中认识数,他们各人生活经验不同,有些学生竟然没有数的体验,更不会想象,加之后来学数学需要抽象运算,需要认识图形特征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他们来说更是望尘莫及,如:前面所提的那个学生,长此以往原本稍有一点点的思考能力也被扼杀。其次,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时,不是去引导,不会引导,而是责骂甚至拳脚相加,导致孩子做事、做人不去思考怎样做,怎样做好,这也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再者,我们老师也有对这些学生另眼相看的现象,不去引导,不去帮助他们,加之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不努力,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作业不会做,有的同学或歧视他或同情他借自己的作业给他抄,这样这些学生就渐渐的不会独立思考,不去独立完成作业,成为“学困生”。三、 不会不问,无所适从学生不会不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在别人面前不爱讲话,有问题不会表达,即使想表达,又有顾虑,深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被学生、老师笑话,人家都懂就自己不明白,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笨;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好好学习,打好基础,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尤其是数学学习,有的可能一点都不懂,不知从何问起,想提问,又不知道问什么;有的学生不求甚解,不爱动脑筋,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懒得提问。其次,大人的态度对小孩也有很大的影响,部分家长、老师对小孩的提问不重视,认为简单、幼稚,不给答案,或者采取应付态度,这无形中抹杀了他们原有的喜欢问问题的愿望。有的学生不是没有思考能力,能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但遇到不会的脑子里会想到自己不行,进而不去问老师或别的同学,或者偶尔想问也不会问“老师,这题我不会”,想想这是问题吗?更有甚者,遇到不会就干脆不做作业或抄别人的作业。长期以往,这些学生学习无兴趣,形成“学困生”。当然,形成“学困生”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笔者针对以上原因,从自身角度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一、 关爱从点滴做起会教,很多老师都能做到,教好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特别是“学困生”需要老师多给他们关爱,从点滴做起,他们才能够恢复自信,才能够逐步摆脱学困,跟班学习。有时候一个好老师的一个言行能改变一个人,笔者亲身经历一位好老师蔡老师改变了一个“呆子”命运:我小时候,家穷,未曾上幼儿园,9岁时,爸爸带我去报名上小学,学校老师问我叫什么?几岁?我不知所措的揪着爸爸的衣服,贴在爸爸的身上,不说话。后来爸爸只好带我回家,回家后,爸爸责备我:“学校不收你,说我呆里呆气的,没用,上不了学以后能做什么?”,从此,我对上学越来越恐惧,不想上学。谁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爸托关系说情,学校答应收我。可我死活不去上,以至于后来爸爸只好拽着我、送我上学,当时是教导主任的爱人蔡老师领我上教室的,我到了教室门口,赖着不肯进教室,蔡老师走进教室说:“来了一个新伙伴,大家一起拍手欢迎好吗?”好,蔡老师回头看了我一眼,走到我面前,用她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领着我坐到班上,之后,我就跟着老师学习了。依稀记得,当时,蔡老师教了“人、口、手”三个生字,让同学们每个字写三遍,我呆呆的坐在那儿,不会握笔更不会写字,挺难受的。蔡老师看到后,走到我座位上,耐心的教我如何握笔、写字?并反复用她的大手抓住我的小手写字“人”,接着叫我自己写,我当时吃力的写了一个 歪歪斜斜的 “人” 字,蔡老师看后,竟说:“行,接着写。”当我写出第二个“人” 字后,蔡老师说:“比上一个“人” 字好。”写好第三个“人” 字后,蔡老师说:“这个“人” 字更好,我看你啊,将来肯定有出息,因为你一次比一次写得好。不过,老师希望你今后学习就这样,用心做事力求更好,我敢肯定,你能学好。”从那以后,我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我不呆。设想,如果不是蔡老师对我的鼓励,不欢迎我,不手把手的教我写字,对我持否定态度,不闻不问,让我丧失信心,可能我会真呆了,成为“学困生”。估计现在不会当老师了。“学困生”不呆,前面提到的一学生:“”不会做,我没有放弃,记得我教学“无理数”,我问他:“你会骑自行车吗?”他说“会。”呆吗?“车轮是什么样子?”“车轮是圆的。”“为什么做成圆的?”“走起来平稳。”呆吗?像这样的学生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爱,毕竟他们小学阶段由于缺少了太多的关爱,只有老师从点滴做起,指导上课、指导作业、指导交流等等,才能逐渐使他们自信,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二、 思考舍得花时间老师要充分了解“学困生”的认知水平,重视个性差异,让他们的学习由不思考、不会思考向主动思考、会思考转变,这就需要老师在他们身上舍得花时间,譬如:每个学生都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老师在使用时应注意:显示每张幻灯片都要让学生慢慢观察、慢慢领会、慢慢思考,而不是走马观花,能动手的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尤其是“学困生”。譬如:教“无理数”引入时,先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然后,老师点拨、示范,学生跟着做,将两张正方形纸片都沿对角线剪开,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留时间学生讨论、交流、想象、试拼,有同学拼出了,他们很欣喜,老师看到后带着微笑欣赏。之后,请一位没有拼出的同学在投影仪上拼,他摆弄了半天,也没有拼出,又请一位会拼的同学在投影仪上拼出来,让大家看,并要求没有拼出来的都必须拼放在课桌上,再让刚才没有拼出的同学在投影仪上拼好并给予鼓励。这时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动画拼接过程,给大家看,就能加深印象。整个过程,虽然花费时间,但是动手思考、观察思考能力得到了加强,对“学困生”的思考能力的提高更明显。设想,如果老师越俎代庖,直接播放幻灯片,配以老师的寥寥数语上课少花时,少费功夫,学生就会失去动手思考的机会,若播放快了,思考能力差的“学困生”连观察思考的机会也失去了,得不偿失。有些老师认为:“学困生”无可救药,上课无暇顾及,事实上,“学困生”思考能力的缺失不是一天形成的,这就更需要老师的帮助。课堂上应多关顾他们,时时注意他们,适时放慢进度,多提问他们,多让他们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强化思考的成果,总有一天,他们会克服困难,取得进步的。三、 变教学为教问老师们都知道,凡是能够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学生,往往比那些不善提问的学生思路更开阔,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更丰富,取得优异成绩的几率也更大。而那些不善于提问的学生,即便刚开始成绩不错,但由于不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脑子里会自以为自己不行,不去问或不会问,久而久之也会从主动学习变为机械地接受,而使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甚至成为新的“学困生”。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老师只有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变教学为教问,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扫清障碍。教问应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决不是将问题抛给学生,新概念的教问更能体现。例如:在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时,教师问:窗外的国旗正迎风飘扬,同学们知道旗杆的高度吗?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又问:在一个有太阳的日子里,给你一把尺子,你能设计一个测杆高的方法吗?这样,学生才能产生问题意识。教问需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学生遇到不懂或不会的教会学生提问,学生就会真正弄懂。 有一学生有一道题不会,他问老师,题目是这样的:如图所示,,,求。学生拿到老师面前说不会,老师问他哪儿不会,你想怎么问,他无语。老师让他读题,指导他问:“你会这样问吗?是什么意思?或能得到什么?呢?这些问题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学生的思考,学生才会问出。培养会问意识,应长期进行,切忌老师包办代替。如果学生能这样说:“,要找到”就更好了。说明他真正掌握了问的技巧。教问过程中,老师对待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应当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这点对“学困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适时鼓励(下次就这样)、表扬(你可以了)会使“学困生”由不问、不会问变得会问,问的有深度,从而会思考,能够独立解决一些问题。以上从关爱、思考、学问的角度提出了如何解决“学困生”问题,整个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这样才有效果。当然,对待“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