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作业.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2: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作业.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2: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作业.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2: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作业.doc_第4页
岳麓版必修2: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6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两极格局的瓦解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这最能说明()a两极格局阻碍了全球化进程b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c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由此开始d两极格局结束是最根本的原因【解析】经济全球化进程由新航路开辟开始,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国际形势的趋缓,但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答案】b2按照传统的理论,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一体化。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开始在实践中被打破。这反映出()a全球化中各经济实体地位是平等的b新经济秩序下能实现利益均衡分配c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依存度提高d全球化缩小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差距【解析】据材料可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局面开始在实践中逐渐被打破,说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依存度提高,故c项正确。【答案】c3霍布斯鲍姆认为:“在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而旧有以领土国家政治为界定的国家经济,却一落而为跨国性作业的复杂体。”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以来()a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c现代化模式趋同发展d“国家经济”丧失独立性【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20世纪90年代后的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选b项。【答案】b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体制保障是()a市场经济制度广泛建立b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c国际形势日益走向缓和d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一步加速。主要因素有科技因素,这是根本推动力;有体制因素,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有交通、通讯方面的发展等。【答案】a5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成本已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分降到3美分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信息技术发展促成其他行业的革命c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解析】题目中空运成本、话费的降低及大量信息数据的传递,说明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从根本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答案】a6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一汽是大众、奥迪和丰田,上汽是大众、通用,东风背后有标致、雪铁龙、日产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汽车制造业落后于世界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c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d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被外企吞并【解析】中国汽车企业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说明中国汽车企业已融入世界经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答案】b7有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a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b主要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材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紧密,互相影响。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8右图漫画为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其寓意是()a科技发展推动全球化b全球化有一定风险性c全球化造成贫富分化d因势利导参与全球化【解析】漫画中在金字塔的塔尖,支撑起地球,而一个正方体立在地球上,摇摇欲坠,说明全球化有风险,故b项正确。【答案】b9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它可以使融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的资本,投资者则可以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据此可以看出,金融全球化 ()a有利于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b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c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d具有“双刃剑”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由题干材料提及的“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可知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金融监管”,故c项错误;材料只说明了好处,没有从“双刃剑”角度分析,故d项错误。【答案】a10据联合国统计,距今10年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36个,5年前增至42个,现在则进一步增加到50个。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b跨国公司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c经济全球化拉大了贫富差距d世界银行未能起到发展援助作用【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因而全球化的发展会扩大贫富差距,导致贫困国家增多,故c项正确。【答案】c11自中日钓鱼岛冲突升温以来,“抵制日货”的口号不断提出,日系产品如丰田汽车、索尼相机等销量明显下滑。同时也有人对抵制日货提出质疑,认为日货难以抵制,日系品牌只是日货的一部分,你能抵制得了日本的零部件吗?例如在买智能手机时,无论买的是哪一款,其中都大量使用了日本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这种观点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日本科技发达,生产能力强大b世界经济全球化c政治意识淡漠,缺乏爱国意识d区域经济一体化【解析】材料中质疑观点认为,大量产品(包括中国品牌、外国品牌)中使用了日本的零部件,它反映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各国工业生产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答案】b12拉德哈克瑞什南在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指出:“全球性,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b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c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的经济多极化【解析】从材料“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说明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化来掠夺世界,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徐州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统计,美国福特汽车主要部件生产商分布于美、欧、亚三大洲的20多个国家,美国制造的波音747飞机,由450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除自制外,还由来自6个国家的2万家企业制造。日本丰田汽车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但汽车零部件大多数并非日本国产,而是来自20多个国家的160家工厂,汽车轮胎等产品甚至是马来西亚等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由于生产成本低于国外同等企业,而质量和售后服务优于国外同类产品,销售状况一直呈上升态势。材料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少跨国公司,他们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126页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简要说明其历史过程及根源。(2)结合材料二,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特点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特点: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一体化和国际化。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更加迅猛发展。根源: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2)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借此机遇加强同世界的联系,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加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去,以发展本国经济。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要防止发达国家借此机会,利用自己在政治、经济、科技上的优势掠夺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注意自己的政治、经济安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14全球化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散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材料二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材料三美国世界日报2000年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材料四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有哪些。与材料一中的“第一次全球化”相比,有何显著特点?(3)材料三反映了当代全球化下,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材料四对全球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基本认识。【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关键信息:“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散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它使得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第(2)问结合教材内容归纳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可见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成为其显著特点。第(3)问抓住材料三中关键信息:“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金融殖民、技术殖民”“环境危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等归纳当前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材料四提出“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即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第(4)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